眩晕综合征病程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眩晕诊疗方案》[1]。
(1)主症:眩晕或头晕,闭目即止,甚如坐舟船;也可仅表现为头昏、伴或不伴头痛、睡眠差等。
(2)伴随症:可伴有短暂意识丧失、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心悸、面色晄白等;可同时伴视物重影、面舌麻木、肢体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
(3)发作持续时间与体位:发作持续时间在数秒、数分钟、数天到数月长短不等;可反复发作;眩晕可与体位有关或无关。
(4)病程:发病在8小时以内为超急性期;发病8小时至2周为急性期;2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6个月后为后遗症期;把部分病情缓慢的急性期患者称为发作后期。
本治疗方案选择发作后期及恢复期患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2]及《眩晕》[3]。
(1)常见症状: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头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血压增高、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和双下肢无力等。
(2)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视野缺损、声嘶、Horner征等。
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
(3)常见综合征:后循环TIA、小脑梗死、延脑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腔隙性梗死(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拙手综合征、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
(4)伴随症状:可伴有小脑前下动脉缺血、或迷路动脉(也称内听动脉)缺血、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或小脑上动脉闭塞、或脑桥支动脉缺血、或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或大脑后动脉闭塞的症状。
(5)检测指标:双臂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心功能超声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椎X线摄片、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DWI)、CTA、DSA等检查。
姓名:谭四性别:女年龄:92岁病案号:276748首次病程记录2007年8月26日11:30时主诉:头晕,四肢、颈痛20余天现病史:患者20天前无明确诱因下出现头晕,四肢、颈部疼痛,当时未作重视,自行按摩,症状无明显改善。
于8月20日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考虑为血管硬化,予通血管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明,症状无明显改善。
8也23日到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头晕查因,予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及能量合剂,症状好转不明显。
昨日患者不慎跌到,于今日再次到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诉仍有头晕,四肢及颈部疼痛,考虑病情反复,现收入院进一步诊治。
入院时症见:神志清,精神一般,头晕,无天旋地转感,四肢及四肢关节疼痛,双上肢为甚,无胸翳、恶心,无发热,无耳鸣,无气促、心悸,无构音障碍,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2006年8月在我院行右胫腓骨中上段骨折手法复位术,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过敏病史。
体格检查:T37.3℃ P88次/分 R20次/分 BP100/58mmHg 神志清,精神一般,形体适中,呼吸顺,无发绀,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合理。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枕部有一4×3大小血肿,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气管居中,双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稍粗,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率88次/分,律整,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全腹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阴性,肠鸣音存,双肾区无叩击痛。
四肢、脊柱无畸形,颈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双下肢无浮肿,双下肢肌力正常,右上肢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病理反射未引出。
舌暗红,苔腻,脉弦。
专科情况:神志清,查体合作。
一般仪表行为无异常,理解力、记忆力、姓名:谭四性别:女年龄:92岁病案号:276748计算力、判断力、定向力无异常。
xx绿城医院住院记录科别:入院科室综合病区一床号:9-29住院号:住院号住院病历(第1次)姓名职业患者姓名xxxx职业农民婚姻婚否已婚民族汉族入院日期2017.11.1208:35:00现住址xx路219号院联系人姓名联系人时金定与病人关系联系人地址伏牛路219号院电话夫妻联系人电话病史叙述者可靠程度邮政编码邮编4500病史采取日期入院日期2017.11.1208:35:00患者本人可靠度可靠性别男年龄过敏史年龄70岁xxxx情况无xxxx主诉:间断性头晕1年,加重2天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时无心慌、胸闷、咳嗽、咳痰、无双下肢麻木,无恶心、呕吐、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经休息后症状缓解,时未在意。
后头晕症状复发,遂到附近医院就诊,门诊查体后,诊断为“TIA”,给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缓解。
此后间断性头晕,治疗后症状可缓解。
2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头晕症状,休息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今为求进一步治疗,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1.头晕待查:①TIA?②高血压病?③腔隙性脑梗塞?2.颈椎病3.高脂血症”收入院。
患者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尚可,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体重近一月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xx:既往颈椎病病史3年,未行系统治疗,现间断性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5年前体检时发现血脂异常,甘油三酯偏高(具体数值不详),未予诊治,现偶有头晕。
无“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
无冠心病、糖尿病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社会进行。
个人xx:出生成长于原籍,无“疫水”接触史及长期的外地居住史,生活工作条件可,否认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xx:适龄结婚,爱人体健,夫妻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已故,否认家族性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史。
xxT 36.4℃P 72次/分R 17次/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慢性病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形体中等,语声清晰,无特殊气息;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中隔无偏曲,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部僵硬,压头试验阳性,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平稳,触觉语颤无异常,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无血管杂音;肛门外生殖器未查。
眩晕综合征查体模板眩晕综合征,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的,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者平衡感觉障碍。
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
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
国内的临床实践中习惯于使用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概念刀。
其中,眩晕和头晕的含义与国外基本一致,头昏是指头脑不清晰感或头部沉重压迫感7,通常与自身运动并无关联。
准确和完整的病史采集可以使70%以上眩晕/头晕的诊断近乎明确11,但由于对"眩晕/头晕”等词意理解的差别,一些病历中常出现"同词不同义,同义不同词”的现象图,影响了资料的可靠性;一些病历中还存在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和发作频率等信息的丢失1,导致诊断要素的缺损。
建议:问诊需要还原眩晕/头晕的真实场景,并使用简练的语句如实地记录;在准确掌握前庭症状的若干亚类的定义之前,病历记录应避免仅仅使用简单的"头晕"或”眩晕"等词组替代对平衡障碍场景的描述;眩晕/头晕发作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和发作频率等因素,须完整地记录。
除常规的体格检查之外,应重视神经-耳科学的检查,包括自发性眼球震颤、视动性检查、前庭-眼反射以及前庭-脊髓反射等内容19,10,1。
眼球震颤、平滑跟踪、甩头试验和闭目难立征及加强试验均属于基础性的检查,对于鉴别中枢和周围前庭病变或判断前庭功能低下的侧别,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眩晕综合征包含:(一)前庭周围性病变前庭周围性病变在眩晕/头晕疾病谱中的占比为44%~65%(12.13.14,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梅尼埃病(Ménière'sdisease)、突发性聋伴眩晕等相对常见。
周围性眩晕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周围性眩晕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周围性眩晕。
(二)诊断依据根据《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01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及《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1.起病突然,发作性病程2.伴有视物旋转,伴植物神经症状(恶心、呕吐、出汗),或伴有听力障碍;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小脑、脑干病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01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及《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及前庭功能检查,明确眩晕类型,并排除中枢性病变,制定治疗策略;2.止晕治疗,症状明显,给药缓解头晕药物。
3.如考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给予复位治疗。
4.如考虑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给予脱水、激素等治疗。
5.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6.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周围性眩晕;7.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头颅MRI或CT,眼震电图,TCD,颈部血管超声,声导抗测听,言语测听。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4)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电图;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颈椎X线或CT;(2 ) CTA、MRA、磁共振高分辨血管扫描或DSA;(七)选择用药。
1.止晕药物::甲磺酸倍他斯汀、地芬尼多、溴米那普鲁卡因、异丙嗪等;2.改善内耳供血药物;(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3.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眩晕可能导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二、周围性眩晕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周围性眩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一年一月一日出院日期:一年一月一日标准住院日:10天。
眩晕症病历一、病人基本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工人主诉:头晕二、现病史病程:头晕1个月,起初时间不长,后来逐渐加重,每天都有头晕的感觉,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就诊于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慢性前庭神经炎。
口服维生素B6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三、既往史1.高血压:5年,未规律用药。
2.冠心病:3年,无手术治疗。
3.脑梗死:1年,未完全恢复。
四、个人史1.吸烟史:30年,每天约20支。
2.饮酒史:偶尔饮酒。
3.家族史:父亲高血压。
五、体格检查结果1.神志清楚,语言流畅。
2.颈软度正常。
3.颈动脉听诊正常。
4.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5.肝脾无肿大。
六、实验室检查结果1.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正常。
2.肝功能:ALT、AST、总胆红素均正常。
3.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均正常。
4.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偏高。
七、影像学检查结果1.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2.颈部CTA:未见明显异常。
八、诊断和治疗1.诊断:眩晕症。
2.治疗:(1)头晕发作时,卧床休息,避免突然变化的姿势;(2)口服西布曲明,每日三次,每次5mg;(3)控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4)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九、随访患者于随访期间头晕症状逐渐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
定期进行复查,并按医嘱规律用药。
建议患者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病程记录2013年11月28日1PM黄发英,女性,52岁,因头晕、视物旋转半天入院。
患者缘于半天前无诱因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变动体位及头位时感头晕更为明显,并伴有自身晃动感,以致不敢随意变动体位和转头,无视物成双,有左侧耳鸣,无听力下降,恶心,无呕吐,无发热,四肢活动正常,故急入我院求治,门诊以“眩晕症“收入我科。
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0次/分脉搏85次/分血压120/60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主动体位,查体合作,扶入病房。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端正,咽不红,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胸廓对称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腹平,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
神经专科检查:神清语利,右利手,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正常,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共济运动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颈无抵抗,克氏征阴性。
初步诊断:眩晕症诊断依据:(1)定位诊断:患者有头晕、视物旋转、自身不稳感定位于前庭小脑及其联系纤维病变可能。
(2)定性诊断:患者老年女性,突发起病,现有头晕及自身不稳定感,伴左侧耳鸣,体检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故考虑此诊断。
鉴别诊断:1、前庭中枢性眩晕:多急性起病,但眩晕发作程度较轻,持续时间长,无耳鸣及听力下降,体检多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颅CT、MRI、颈椎X片等有助于鉴别。
2、脑出血:也为急性起病,但一般活动中发病,并且以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症状较重,头颅CT检查见脑实质内高密度影可助于鉴别。
诊疗计划:1.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头颅CT、心电图等;2.给予改善脑循环,止晕及对症处理。
庄超灿2013年11月29日9AM 谢小海主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神志清楚,仍有头晕,体位改变时较明显,不伴视物旋转,左侧耳鸣明显,四肢活动正常,无发热咳嗽。
今谢小海主治医师查房分析:(1)定位诊断:患者有头晕、视物旋转、自身不稳感定位于前庭小脑及其联系纤维病变可能。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眩晕(眩晕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眩晕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眩晕(眩晕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综合征(ICD10编码:H81.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3)心电图、肝胆胰脾B超、胸片(4)磁共振脑血管成像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腔隙性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腔隙性脑梗死。
(二)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病诊断标准。
证侯分型:风痰上扰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上炎型;痰瘀阻窍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
(三)标准住院日为≤14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病(TCD-1编码:BNG070)和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11)疾病编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腔隙性脑梗死。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五)住院后需完成的检查项目。
1.住院后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肾动脉彩超,肾上腺CT,颈动脉彩超等。
(六)选择用药。
1.降压药:常规CCB+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使用利尿剂、a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3.中药方剂选用方面辨证用方(1)风痰上扰型;;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2)阴虚阳亢型;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3)肝火上炎型: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美尼尔氏病又称梅尼埃病(美尼尔综合征、耳眩晕症、眩晕病)Menieresdisease为内耳膜迷路积水,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及耳鸣。
美尼尔氏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中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内耳疾病属疑难症。
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即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
病人多数为中年人,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首次发作在50岁以前的病人约占65%,大多数病人单耳患病。
美尼尔氏病的症状人与人不尽相同,发作期的主要症状为:发作突然,可在任何时间发作,甚至入睡后也可发作。
最常见的症状是:病人睁眼时,感觉房子或周围物体在转动,闭眼时则自觉身体在旋转,眩晕来势猛烈时可使病人突然倒地。
发作期间病人睁眼或转动头部则症状会加重,故大多数病人闭目静卧,头部和身体都不敢转动。
多数病人在发作时出现单则耳鸣及耳聋,少数是双则的。
约25%的病人在发作前已有耳鸣及耳聋出现,而在发作后加重。
其余约25%在发作后才逐渐出现耳鸣或耳聋。
耳聋属于神经性,发作剧烈时耳鸣也加重,发作时病人常伴有不敢睁眼、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甚至腹泻、血压多数偏低等一系列症状。
部分病人伴有头痛;一般病人的意识清醒。
发作期转为间歇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眩晕及伴随症状突然消失,一种是眩晕逐渐变为头昏逐渐消退。
美尼尔氏病的间歇期长短不一,从数月到数年,每次发作和程度也不一样。
而听力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退,最后导致耳聋。
美尼尔氏综合症偏方大枣7个,黄瓜蔓一把,水煎,加少许黄酒服,出汗。
主治起床时眩晕、恶心、美尼尔氏综合症。
苍耳子10个(为一天量),水煎分2次服,5-7天可愈。
脑外伤后眩晕、呕吐、主治美尼尔氏综合症泽泻30克,白术15克,牛膝10克。
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主治美尼尔氏综合症代赭石(先煎),牡蛎(先煎)各20克,白芍、草决明、钩藤、半夏、茯苓、陈皮、旋复花、竹茹、五味子、紫胡、黄芩各10克,甘草3克。
美尼尔病的诊断标准
美尼尔病,也称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或梅尼埃病,是一种内耳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眩晕发作:患者至少有两次以上的眩晕发作,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20分钟到12小时之间。
2. 听力下降:在整个病程中,至少有一次听力学检查证明患侧耳朵有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程度以低到中度为主。
3. 其他症状:患者可能伴有耳鸣、耳部闷胀感等不适症状。
4.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耳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后循环缺血、膜迷路积水等。
5. 病史和检查:通过病史询问和全面的检查,以及仔细的鉴别诊断,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患有美尼尔综合征。
以上是美尼尔病的诊断标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由专业医生进行。
如果怀疑自己有美尼尔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眩晕综合征病程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一、病史特点1、患者,,男,60岁。
2、患者因“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
患者于2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无头痛、耳鸣,无饮水呛咳,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无抽搐,无发热,无心悸、气促等。
发病后未经治疗,症状逐渐加重,今无法耐受,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以“眩晕综合征”收住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精神、胃纳欠佳,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3. 入院查体:T:℃ P:80次/分 R:18次/分 BP:110/70 mmHg 神清,急性病容,查体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皮肤无黄染,皮肤弹性差,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胸部隆起或凹陷,胸骨无压痛,呼吸运动自如,心律齐,HR80次/分,心脏各瓣膜区未及病杂,双肺呼吸音粗糙,闻及大量干湿啰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余(-)。
二、辅助检查辅检:暂缺。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1、入院诊断:眩晕综合征。
诊断依据:患者因“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
入院查体:神清,急性病容,查体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皮肤无黄染,皮肤弹性差,辅检:外院胃镜示:食管癌。
2、鉴别诊断:1)、前庭神经元炎:多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发病,可能是前庭神经元遭受病毒感染所致。
临床上以突发性眩晕和自发性眼震伴恶心、呕吐为特征,无耳鸣和耳聋。
眩晕持续时间较长。
眩晕多为摇摆不稳感,亦可呈旋转性,有自然缓解倾向。
前庭功能检查明显减退,愈后极少复发。
2)、耳药物性中毒:有使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史,耳药物中毒多累及双耳,眩晕多为不隐藏,少呈旋转性,且无反复发作的特点。
前庭功能多双侧或一侧显着减退或消失。
附表一:MSQ量表注:由医生评估病人在改变体位时诱发的眩晕的严重程度等级和持续时间等级.运动敏感度指数(MSQ)由这些指标计算得出。
请按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按提供的标准将评眩晕症状强度和眩晕持续时间评估结果值0/1/2/3/4/5填写在每题后的单元格内。
一、评估标准:眩晕症状强度眩晕持续时间(0-5)(0-3)0 没有<5秒或没有1 轻微5-10秒2 轻度11-30秒3 中度>30秒4 严重5 重度二、测试结果:总得分:MSQ(运动敏感度)指数:MSQ评价:附表二: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注:此问卷评估您出现头晕或平衡障碍时的严重程度。
请在每个问题后选择是/否,或者有时,并将自己所选答案的序号A/B/C填写在题后的单元格内。
根据您眩晕评定—DHI(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文版)指数及躯体P(28)、情绪E(36)、功能F(36)三个指数;分级标准:0-30分轻微障碍;31-60分中等障碍;61-100分严重障碍。
评估头晕和平衡障碍的严重程度及眩晕时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呈严重眩晕程度时,为跌倒高风险。
回答选项:是-4分;有时-2分;否-O分。
评定方法:DHI量表的减少值;眩晕程度分为5级,即:A级0分(完全控制,不可理解为“治愈”);B级1~40分(基本控制);C级41~80分(部分控制);D级81~120(未控制);E 级>120分(加重)。
参考文献:Vereeck L, Truijen S, Wuyts FL, et al. The dizziness handicapinventor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functional balance performance[J]. Otol Neurol, 2007, 28(1):87—93.附表三:眩晕问卷1.描述你所经历的感觉(发作性质):A.天旋地转B.头昏脑胀C.晕厥昏倒D.喝醉了一样E.头晕头痛F.倾斜不稳G定向混乱I.其他______2.你的这种感觉(眩晕-头晕)持续多久(持续时间)?A.几秒B.几秒至几分钟C.几分钟至几小时D.几小时至1天E.几天F.持续性的a其他___________3.眩晕发作频率?A.—次B.不止一次C.频繁D.其他_______4.在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情况下眩晕发作(诱发因素)?A.站起来时B.头部运动时C.声音很大时D.咳嗽或喷嚏时E.过于疲劳时F.睡觉翻身时 G紧张压力大时 H.与饮食有关I.乘车船时J.其他_________5.典型发作时有没有以下的情况发生(伴随症状)?A.听力丧失B.耳鸣C.头痛D.面部麻木E.焦虑F.视力改变G疼痛 H.其他_________6.现在存在下列疾患和问题(现病史):A.糖尿病B.中风C.高血压/高血脂D.冠心病E.痉挛抽搐F.视觉障碍G偏头痛(偏头痛问卷) H.精神性疾患(HADS量表)I.神经性疾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硬化)J. 其他_________7.目前服用什么药物(药物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过去曾经有过下列情况(过去史)?A.抗生素B.放射治疗C.耳部手术D.化疗E.抽搐F.梅毒G接触噪音 H.其他_________9.对于眩晕或头晕对我造成的功能障碍程度,最恰当的描述是(残障程度):A.我可以工作,驾车,没有感觉受到此种疾患的影响。
眩晕门诊工作制度及流程急性眩晕最常见的原因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但在年轻人中,前庭性偏头痛可能更常见。
眩晕患者可能被误诊为良性内耳疾病,如迷路炎或梅尼埃病,远远超过应该诊断的BPPV和前庭性偏头痛。
良好的病史和检查是达到正确诊断的关键,并确保卒中或其他危险的病变不被漏诊。
急性眩晕的中枢性(脑)病因比外周(内耳)病因更有可能需要紧急分诊和处理。
急诊眩晕的分类根据目前前庭疾病国际分类,前庭疾病可分为急性前庭综合征(AVS)、发作性前庭综合征(EVS)和慢性前庭综合征。
急诊眩晕主要包括所有的急性前庭综合征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首次及病程早期的部分发作;发作性前庭综合征在其病程的中后期,由症状的反复发作性,患者已部分适应并了解眩晕的规律,恐慌程度多显著低于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
急性前庭综合征指的是:①急性发作的前庭症状,常持续数十分钟以上乃至数天;②前庭功能检查常可见到前庭功能障碍的证据(自发性或诱发性眼震、视眼动障碍、前庭-眼反射(VOR)障碍及姿势或步态障碍);③常需要首先确定有无急性脑血管病,其次完善其他中枢性和外周前庭疾病的鉴别。
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指的是:①反复发作的前庭症状,常持续数秒~数小时;②发作间期的前庭功能检查或可见前庭功能障碍的证据;③需要完善外周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急性眩晕急诊全科的处理步骤:①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呼吸、脉搏等;②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③瞳孔和眼动检查;④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肌力与肌张力;⑤其他有关的颅神经检查: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及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等。
异常者可先行头颅CT或者头颅MRI检查。
如果是神经耳科医生接诊,由于专业知识、检查手段的便利,可能更快进入眩晕的鉴别诊断流程。
急诊眩晕的鉴别要点根据眩晕症状的特征,可以基本确认是急性前庭综合征还是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然后酌情配合专科检查,如:在急性发作期可以选择进行自发性眼震、位置性眼震和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双温、转椅试验等需要急性期过后择期进行。
眩晕病例分析今天继续学习眩晕具体病例病例1病历摘要:女,43岁,持续性眩晕两周;两周前感冒,感冒后眩晕急性发作,天旋地转,2 -3天内病情达到高潮,以左侧明显。
后感觉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时减轻,无听力障碍。
无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痛史,无外伤史。
眩晕查体:原位注视无眼震,向两侧注视时有细小的自发性眼震。
眼震以水平为主略带旋转,右向眼震,注视方向改变时眼震方向不变,但右侧注视时眼震略强。
床边头脉冲检测左侧阳性,OTR阴性.双下肢震动觉稍有减弱。
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辅助检测:VAT前6秒定标期可见左向眼震叠加.前庭代偿性扫视(VCUS)叠加在右向眼动正弦波之上。
水平和垂直增益降低,相移降低,非对称性呈左偏倾向性。
病程过程:近来病情逐步缓解,无加重倾向,经前庭康复完全恢复正常。
本病例为急性起病,眩晕持续超过24小时,是一例急性前庭综合征。
这个病例有几个要点:本病例与昨日两个相似,病变累及VOR初级反射弧的完整,因此有前庭外周源性损害特征。
头脉冲检测左侧阳性,VAT水平和垂直增益降低,均提示累及VOR初级反射弧的前庭外周性损害。
出现前庭代偿性扫视( VCUS)是另一个前庭外周性损害的佐证。
水平为主略带旋转的右向眼震,眼震方向不随注视方向改变而改变,向快相侧注视时眼震强度略大,这些特点符合前庭外周性自发性眼震的特点。
本例原位注视没有眼震与发病后2周病情逐步缓解有关,自发性眼震细小,强度可能已有减弱。
左侧病变。
自发性眼震为右向眼震,头脉冲检测左侧阳性,VAT 非对称性略向左偏,均提示左侧病变。
无论是来自一侧病变还是双侧病变一侧为重,只要存在两侧前庭张力不平衡,就会有自发性眼震和向某一侧的倾向性。
活动时眩晕加重是前庭疾病的一个特点,但不是区别中枢或外周的特点。
无论是外周还是中枢性眩晕都会因累及了前庭系统而有运动加剧眩晕的特点,病人会极力避免活动,以避免加重。
急性起病,2-3天内逐步达高潮。
与脑血管病的急骤起病有所不同。
一、病史特点
1、患者,,男,60岁。
2、患者因“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
患者于2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无头痛、耳鸣,无饮水呛咳,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无抽搐,无发热,无心悸、气促等。
发病后未经治疗,症状逐渐加重,今无法耐受,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以“眩晕综合征”收住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精神、胃纳欠佳,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3. 入院查体:T:36.3℃ P:80次/分 R:18次/分 BP:110/70 mmHg 神清,急性病容,查体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皮肤无黄染,皮肤弹性差,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胸部隆起或凹陷,胸骨无压痛,呼吸运动自如,心律齐,HR80次/分,心脏各瓣膜区未及病杂,双肺呼吸音粗糙,闻及大量干湿啰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余(-)。
二、辅助检查
辅检:暂缺。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1、入院诊断:眩晕综合征。
诊断依据:患者因“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
入院查体:神清,急性病容,查体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皮肤无黄染,皮肤弹性差,辅检:外院胃镜示:食管癌。
2、鉴别诊断:
1)、前庭神经元炎:多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发病,可能是前庭神经元遭受病毒感染所致。
临床上以突发性眩晕和自发性眼震伴恶心、呕吐为特征,无耳鸣和耳聋。
眩晕持续时间较长。
眩晕多为摇摆不稳感,亦可呈旋转性,有自然缓解倾向。
前庭功能检查明显减退,愈后极少复发。
2)、耳药物性中毒:有使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史,耳药物中毒多累及双耳,眩晕多为不隐藏,少呈旋转性,且无反复发作的特点。
前庭功能多双侧或一侧显著减退或消失。
多伴听力减退及耳鸣。
3)、听神经瘤:眩晕较轻,为逐渐发生,少有旋转性,常于起病时患侧听力下降及耳鸣,逐渐发展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但亦有出现突发性耳聋者。
患侧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
病程进展中可出现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功能障碍。
岩部X线摄片及CT扫描可见内听道扩大及肿物。
及脊液中蛋白含量多有增加。
四、治疗原则
1、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2、扩眩晕,护心、护胃,控制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
2014年06月14日 10时00分日常病程记录
今日查房,患者诉上述症状有所缓解,无其他不适主诉。
查体:神清,精神可,查体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皮肤无黄染。
嘱继续予以扩眩晕,护心、护胃,控制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
耿波
2014年06月15日 10时00分日常病程记录
今日查房,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查体:神清,精神可,查体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皮肤无黄染。
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出院,结合病史,予以办理出院。
.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医药文档交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