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史重点及真题
- 格式:doc
- 大小:221.50 KB
- 文档页数:40
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史重点及真题精品序言一、古代世界四大建筑体系(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洲)中国建筑体系以住屋(宅、宫)为根本。
单座建筑而言,以间为单位群体关系而论,以院落为单位,再以纵、横两个方向的轴线上多进、多路的院落形成组群,以纵横道路相分隔,沿着水平向延展开来,组成里坊、厢坊或街坊,进而聚合成以皇宫(王宫)或衙署为中心的城市。
以院、坊、城三个空间层次构成的网络系统。
决定中国建筑的根本因素:1.建筑的制度2.形下“器”,形上“道”3.以形喻意玄学(巫术)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体。
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木质的构架、装修和以生土为主的台基和围护(墙)上木构建筑是近似于现代排架,梁柱式结构。
常上课认为是桁架结构?榫卯铰接,构架、铺作、柱子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抗震和抗风性能。
柔曲之美:双曲的屋面,挠曲的屋脊,翘曲和生出的翼角,卷杀的月梁、梭柱、斗拱等等二、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商时期,建筑处于“茅茨土阶”和拓扑空间的阶段。
“三礼图”,尤其《周礼·考工记》披露了中国古代建筑制度的基础是周朝建立的。
中国最早描述建筑制度的?“官式建筑”的开端——秦汉。
古代建筑体系的成型期定在汉代基本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魏晋时又修正汉制,如宫城近于中轴北侧,实行大朝“东西堂”制和“宫衙制”;棋盘状的道路和闾里,普遍实行山陵制等,都影响了以后南北朝和隋唐的建筑制度。
传入的佛教,促使了古代园林在理念和手法上的演进。
卷草纹、琉璃瓦、须弥座,以至梭柱、鸱尾的流行,与印度、中亚、波斯、希腊的原型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而可以说魏晋至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交融期和转折期。
唐朝雄浑气势与当时的诗歌、书法、绘画等在风骨上完全同构,宫城——皇城——都城制度的建立的里坊制度纵列的三朝制度,坛庙制度,宫苑制度,以及佛教寺院制度等,都成了建筑演变的起点。
宋朝三重城的形态,厢坊制宫城接近都城中央,宫前千步廊、工字殿、雉门五凤楼,以及文人园,理学和庄园经济影响下的城乡聚居制度等,基本上为元、明、清所继承和发展。
选择填空建筑史观1、弗莱彻“建筑之树”反映的历史观是()。
042、近年来建筑界讨论的“tectonic”主要是指()。
043、非农耕时代建筑特征()。
084、中国()时期建筑比较接近TECTONIC的含义。
08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流变1、中国古典建筑演变与下列哪个因素一般没有因果关系()。
01A朝代的更替B文化中心的转移C建筑工具的进步D中外建筑的交流2、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01A建筑类型B建筑等级C取材方便D阴阳五行3、风水观念与以下哪个因素没有直接关系()。
01A心理学B方位C礼制D术数4、中国古典园林的“昆仑”和“悬圃”意象大约出现于()时期。
015、干栏式建筑可能起源于()。
026、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建筑第一次大变迁大约发生在()时期,并引发了汉民族()方式的演变。
02,047、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03A建筑等级B天人合一C阴阳五行8、从直接源流上看,北京明清故宫的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采用()。
03A西北B江南C华北9、中国上古的九州中,()州孕育了周秦汉唐文化。
0310、传统四合院构成的实质是()。
03,0411、()最早提出了“非神权统治”是中国木构为主体的主要原因。
04,0612、中国上古九州概念中,()两个州后来建都朝代最多。
0413、古代官式建筑与下列哪个因素没有因果关系?()04A朝代更替B政治和文化中心的转移C中外交流14、以下哪位学者最早以“类型学”的观点来推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原型()。
04,05A罗西B德·昆西C钱伯斯15、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05A晋B冀C苏D赣16、中国古代营居喜用木构,这与()观念不无关系,也是()结构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17、()从技术的方面分析中国的建筑。
中国古代聚落的形态与结构1、“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五门”指()。
同济大学建筑考研试卷07年回忆:同济大学建筑考研试卷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75分)一选择(15×1=15分)1华夏意匠中的核心观点主要参考了以下那本书?()A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B中国古代建筑史C图象中国建筑史D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2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生起侧脚主要见于哪个时期? ()A汉魏B唐宋C元D明清3现存清代大式建筑檐下斗拱的轴间距一般为()A 九斗口B十斗口C十一斗口D十二斗口4下列名匠哪一位来自香山帮()A鲁班B张南阳C蒯祥D雷发达5以下哪部书属于古代造园专著()A《扬州画舫录》B《浮生六记》C《一家言》D《园冶》6《木经》一书的作者是()A鲁班B喻浩C李诫D蒯祥7下列哪条属于非农耕时代的建筑特征()A严格的尊卑等级B时代性高于地域性C手工艺营建D薪火相传8文献上最早记载的卷曲屋顶见于()A东周B汉代C南北朝D唐宋9斗拱铺作数的本质意义是为了体现建筑()A承檐挑檩的结构逻辑B度量的标准C主人的身份等级D显赫的装饰效果10中国砖石拱券结构的城门大约出现于()A南北朝B隋唐之交C宋元之交D明清之交11楗陀罗佛教建筑艺术属于()A印度-中国混合型B印度-中亚混合型C希腊-罗马混合型D希腊-中国混合型12 20世纪前期上海的Art Deco风格受何处影响较大()A法国巴黎B英国伦敦C美国纽约D香港13中国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提出的“中国固有式”是指()A宫殿式B殿堂式C厅堂式D大式14中国哪个时期的建筑比较接近Tectonics的含义?()A近现代民族形式建筑B唐宋建筑C元明建筑D清代建筑15中国近代最早设立建筑系的院校是(C )A东北大学B中央大学C苏州工专D北平大学二填空(15×2=30分)1现知中国古代的砖最早见于()遗址,主要用于()。
2清代天安门前的御街南门是(),即今天天安门广场上()的位置。
3张一调在(普林斯顿大学)大学完成了名为《》的博士论文。
4故宫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与其他版本最大的建筑差异表现在()和()两处。
山节藻(木兑)是指_曲栾和直木开_我写成了一斗三升和直木开,倒,自己以前在空间写的一片关于斗拱的论文,还提到。
早知道自己看看自己的空间了。
<清明上河图>是_宋_朝画的,明朝的(仇缨)__有同名作品常青上课内容,我11月份多过去的,正好赶上讲这堂课古砖最早见于_周_朝,当时是用于铺地__榫卯相当于现代的_减震装置_,锢窑的砌筑方式是_叠涩_前面一个空是候幼彬的那本〈图说〉书里的答案古代建都最多的城市是_西安_,宫殿占比例最大的都城是唐长安城_明清北京前身是金,_中都_,元的都城,借鉴了_周王城_的都城制清代现存用材最大的斗拱是_11斗口,相当于宋代的_ 一_等材清宫彩画以和玺及旋子__为主,由宋代的青绿__彩画演变史载古代最高的木塔_永宁寺_,应县木塔只是其_二分之一〈建筑志〉上有写,传说是270米,但是后来根据其他文献和如今推算,大概是49丈,应县木塔好想是60-70米,差不多正好1/2元上海真如大殿是厅堂__和_殿堂_混合型制上课幻灯放过胡床是一种_坐卧家具,南北朝时,胡式家具开始改变华夏的_起居_方式山西应县净土寺大殿是中古时期__最具典型的精华之一这个我乱写的,写楼阁式框锯出现于__线刨出现于__这道题没答对,我写的明朝元朝,我在建筑志上也没找到确切答案———唐宋之际,木工工具已比较齐全,特别是双向开齿的长锯和由铲等发展而来的刨均已出现,但台刨的使用较晚,大约是元明之际的事了,其后推刨、线刨和蜈蚣刨的出现,加上蛇头钻,旋钻和打钻,以及各种锯子及平头凿、剜凿等的使用,构成了清代装饰性构件及小木作柔靡之风,纤巧之态的工具背景。
<苏州园林>编著-陈从周__,<苏州古典园林>主编__刘敦桢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往_李庄_,_梁思成_在那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选择题目古代“择中”思想的“中”指(D)A前朝B后寝C大朝D坛庙〈建筑志〉中有写到:“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吕氏春秋。
同济大学602中外建筑史1990-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
1995年真题
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共50分)
一、名词及名言解释(5分/题x5=25分)
1、前朝后寝
2、一堂二内
3、发地四铺而耸
4、如鸟斯革
5、双杪双下昂
二、试述北京天坛祭祀建筑群的规划布局特征及其思想(15分)
三、图示下列建筑术语特征(2.5分/题x4=10分)
1、三弯九转麻叶头
2、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歇山重檐式
3、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4、独乐寺观音阁剖面示意图
第二部分、外国建筑史(共50分)
一、名词解释(5分/题x5=25分)
1、高技派
2、有机建筑
3、功能主义
4、解构主义
5、德意志制造联盟
二、画出下列简图,并注明时代及代表的建筑风格
1、帆拱
2、威尼斯公爵府立面
3、巴黎圣母院正立面
4、朗香教堂
5、古罗马万神庙
三、选一位你最喜爱的当代外国有世界影响的建筑师(60年代至今),试对其设计思想、代表作品(以图示)做出分析与评价。
(10分)。
同济大学建筑史历届真题一选择(15分) 1.“殿堂”式建筑符合以下哪个特征A 穿斗B 内柱升高C 彻上露明D 草栿2.斗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A 小木作B 大木作C 铺作D 檐下作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宋B 宋以前C 明清D元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A 隆兴寺摩尼殿B 晋祠圣母殿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D 少林寺初祖庵5.宋代的“材”作为用料度量单位取自斗拱的()A 斗高 B 斗宽C拱宽D 拱高6.《中国建筑的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7.以下哪位学者较早以类型学的观点来推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原型?同济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外建筑史试题中国建筑史部分(共50分)一、填空题(每题30分,每空格1分)1、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儿()2、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属于()门形制。
3、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4、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式。
5、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
厅堂内的轩,以()椽构成。
6、“阿以旺”是()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
7、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和()。
8、中男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9、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级。
10、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塔。
11、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
12、上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设计的,属于()风格。
13、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属于()风格。
14、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大学,那里曾是()派的大本营。
1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编是()。
二、绘图题(20分)1、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4分)2、北京四合院平面(4分)3、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立、剖面(12分)外国建筑史部分(50分)一、填空题(每格0.5分,共20分)1、古典柱式由()、()、()、()等四部分组成。
同济大学602中外建筑史1990-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2001年真题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一、选择题1、中国古典建筑演变与下列哪个因素一般没有因果关系?A.朝代的更替B.文化中心的转移C.建筑工具的进步D.中外文化的交流2、“小式”建筑是指?A.不用斗拱的建筑B.不用斗拱控制的建筑C.用斗拱控制的建筑D.斗口最小的建筑3、北京故宫三大殿斗口等级为?A.二等B.三等C.四等D.四等以下4、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开始建造佛塔?A.西汉B.东汉C.三国D.魏晋南北朝5、“东西堂”制度从什么时期开始?A. 周B. 秦C. 两汉D.魏晋南北朝6、在建筑设计中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方法始于哪个朝代?A.隋B.唐C.五代D.宋7、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是由谁最早传入中国的?A.马可波罗B.利玛窦C.郎士宁D.墨菲8、下列哪一处名胜未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A.大昭寺B.武当山C.五台山D.龙门石窟9、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以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建筑类型B. 建筑等级C. 取材方便D. 阴阳五行10、风水观念与以下哪个因素没有直接关系?A. 心理学B. 方位C. 礼制D. 术数11、古代建筑的屋顶举折和起翘与以下哪个因素没有直接关系?A. 采光B. 排水C. 等级D. 抗震12、古代建筑的“生出”与哪个部位有关?A. 柱子B. 翼角C. 正脊D. 排山13、中国古典园林的“昆仑”和“悬圃”意象大约出现于哪一时期?A. 先秦B. 秦汉C. 两晋D. 隋唐二、填空题1、现存古代最大的两座木构殿堂是________、________。
2、宋代用材制度中,“材”和“份”的基准分别为斗拱的________和________。
3、中国古城中建都最多的是________,保存最完整的是________。
4、我国的琉璃瓦技术是________时期从________传入的。
5、古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________,清代的斗口分为________个等级。
知识点1-141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三个。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
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
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2、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营造法式》:李诫,北宋。
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书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洛阳名园记》:李格非北宋《园冶》:计成明末《清工部工程做法》:官方标准4、我国传统木构的主要结构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5、各种遗址都总结一下原始氏族6、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7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8、汉代建筑发展的主要成就: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悬山和庑殿顶普遍使用,出现了歇山等屋顶式样。
(除硬山之外全都出现了)此时斗拱已普遍使用,但形式很不统一。
砖、瓦被大量、普遍使用9、北宋汴梁是我国第一座完成由里坊制向厢坊制转化的都市10、魏晋南北朝宫室布局特点:采取“东西堂”制。
,即:以太极殿为大朝正殿,殿侧建东、西二堂作为常朝及宴会、居住之用(汉代未央宫先声)。
同济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外建筑史试题中国建筑史部分(共50分)一、填空题(每题30分,每空格1分)1、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儿()2、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属于()门形制。
3、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4、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式。
5、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
厅堂内的轩,以()椽构成。
6、“阿以旺”是()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
7、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和()。
8、中男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9、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级。
10、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塔。
11、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
12、上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设计的,属于()风格。
13、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属于()风格。
14、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大学,那里曾是()派的大本营。
1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编是()。
二、绘图题(20分)1、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4分)2、北京四合院平面(4分)3、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立、剖面(12分)2000年中国建筑史一、填空(每空一分,共30分)1、中国的五大古都是()、()、()、()、()。
其中城池保持最完整的是()。
2、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建于()朝的()寺,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建于()朝的()塔,现存元朝以前的最大的佛殿是()朝的()大殿。
3、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朝,成熟于()朝,在清代称为(),是()建筑用材的基准。
4、古代屋顶的色彩等级最高的是()色,最低的是()色。
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彩画和()彩画。
5、梭柱大约出现于()朝,琉璃瓦大量用于屋顶开始自()朝,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是从()传入的。
同济大学1999年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部分(共50分)一、填空题(30分,每空格1分)1 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称()。
2 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属于()门形制。
3 秦始皇陵的陵台底边长达()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
4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式。
5 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
厅堂内的轩,以()椽构成。
6 “阿以望”是()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势,特指住宅的()。
7 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
8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9 宋代木构建筑最小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级。
10 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塔。
11 宋辽金时期的木构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
12 上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设计的,属于()风格。
13 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属于()风格。
14 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大学,那里曾是()派的大本营。
15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
《苏州古典园林》的主编是()。
二、绘图题(20分)1 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4分)。
2 北京四合院平面(4分)。
3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立、剖面(12分)。
外国建筑史部分(共50分)一、填空题:(每格0.5分,共20分)1 古典柱式由()、()、()、()等四部分组成。
2 古埃及的“马斯塔巴”用于()用途。
3 古埃及的方尖碑常建在()位置,其一般长细比为()。
4 古波斯的波斯波里斯宫殿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有()等。
5 券形门洞上逐层向内凹入的带装饰起于()时期。
6 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有帕提农神庙()、()和(),其中帕提农神庙的正立面共有()根()式柱子,其内部有四根()式柱子。
7 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期()柱式的代表。
第一章中国古建特征、营造中国古建特征●中国古建总特征●木构长期存在的原因P1、2(教材)●主要两种木构体系⊙抬梁式:梁柱支撑体系,柱上搁置梁头。
最迟出现在东汉⊙穿斗式:檩柱支撑体系,柱头上搁置檩条。
●中国古建单体特征●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平面以“间”为单位●充分展示结构美,歇山顶、攒尖顶突出。
●中国古建群体特征●庭院是中国古建群体的灵魂突出实例:故宫、曲阜孔庙、留园●庭院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庭院围合方式:墙围合、廊院、三合院、四合院P8、9(教材)●建筑与环境P10(教材)●建筑类型P11(教材)营造●榫卯●战国,夯土技术达到成说阶段,榫卯已十分精巧P17(图说)●斗、栱P11(教材)●栱、昂是短悬臂梁●叉手(西汉前期已应用在宫殿)、斜撑消失实例:佛光寺、观音阁P147、151(教材)●唐代是斗栱的重要发展期,宋是斗栱的成熟期●现所知的最早的“斗”的形象——西周青铜器矢令簋,使斗栱出现的滥觞。
P16图说)●现存最早栱遗物:汉↗宋“以材为足”设计原则,“材分制”的模数制在初唐已经应用,以栱的截面—“材”作为模数制的基本单位,“材”高15分º,“材”宽10分º;“栔”高6分º,“栔”●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宽4分º;“足材”—单材+栔,高21分º。
单材宽高比2:3。
“材分制”为八等级↘清以斗口——安装翘昂的那个斗口的宽度作为模数制的基本单位,“斗口”分十一等级。
“斗口”相当于“材”宽。
单材宽高比1:1.4。
P174(图说)●计心造、偷心造(唐、宋常用)P261(教材)●斗栱各分件的断面用材↗宋华栱足材或单材;其他各栱均为单材↘清足材——正心万栱、正心瓜栱、翘P180(图说);其他各栱均为单材●四铺作华栱三踩斗栱五踩斗栱翘镏金斗栱落金、挑金P117、179、181(图说)P260 262(教材)●重要木结构示意图宋P251、256(教材)唐P148(教材)清P278(教材)●昂P261(教材)柱P261(教材)●起杠杆作用●南北朝已出现昂●最早实例:佛光寺柱头铺作中的批竹昂●屋顶●屋架⊙屋架的高度确定↗宋举折 P118(图说)↘清举架 P176(图说)廊步、脊步梁↗宋梁栿的名称由所承的橼数来定↘清梁栿的名称由所承的行或檩来定⊙有斗栱的叫行,五斗栱的叫檩。
同济大学602中外建筑史1990-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
1996年真题
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共50分)
一、术语解释(5分/题x5=25分)
1、副阶周匝
2、殿身双槽
3、材分八等
4、双杪双下昂
5、重檐歇山
二、图示下列建筑特征(5分/题x5=25分)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2、四川雅安高颐石阙
3、北京故宫太和殿
4、山东神通寺(历城)四门塔
5、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京口北固楼。
第二部分、外国建筑史部分(共50分)
一、名词解释(3分/题x5=15分)
1、先浪漫主义建筑
2、现代建筑国际会议(CIAM)
3、勒.柯布西埃的“光明城市”
4、“净化”建筑
5、密斯风格
二、图示并简释(4分/题x5=20分)
1、半露木构房屋(half timber house)
2、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3、帕拉第奥母题(Palladian Motif)
4、巴西利卡(Basilica)
5、凯旋门
三、指出下列建筑师在80~90年代的作品各一例,以简图示之。
(2分/题x4=8分)
1、波塔(M.Bota)
2、哈迪德(Z.Hadid)
3、佩利(C.Pelli)
4、矶崎新
四、指出高技派建筑在80~90年代的代表作品一例,指出其中设计者并简析其设计思想。
(7分)。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元代C. 隋唐时期D. 清朝答案:C. 隋唐时期2. 以下哪个建筑是中国四大古代名楼之一?A. 故宫B. 长城C. 凤凰古城D. 天坛答案:D. 天坛3. 以下哪种建筑风格不属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A. 园林式建筑B. 四合院建筑C. 摩天大楼D. 寺院式建筑答案:C. 摩天大楼4.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的“四合院”结构是指什么?A. 四个建筑物围成一个庭院的形式B. 四个国家级古建筑群C. 四川地区的传统建筑D. 一种城市规划风格答案:A. 四个建筑物围成一个庭院的形式5. 以下哪座建筑是中国最早的石雕艺术精品?A. 凤凰古城B. 洛阳龙门石窟C. 故宫D. 北京颐和园答案:B. 洛阳龙门石窟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风格,如园林式建筑中常见的融水、晒影、树影等设计手法。
- 尊重空间的层次感:建筑空间分布有前后有序之分,通过挑高、亭廊、院落等方式塑造不同层次的空间效果。
- 适应气候环境: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采用适当的建筑材料、空间布局等,以实现保温、通风、遮阳等功能。
- 注重建筑的装饰性:通过雕刻、彩绘、砖雕等手法,使建筑物呈现出丰富的装饰效果,展现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
2.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简约的原始建筑阶段:追求简洁实用的原始住所,以土木结构为主,如桑草屋和瓦房等。
- 木构建筑阶段: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出现了大型建筑如中国古代宫殿和寺庙等。
- 砖石建筑阶段:逐渐引入砖石材料,发展出了精细的雕刻和装饰技术,如明清时期的建筑。
- 现代建筑阶段:随着西方建筑的引入,中国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现代化的设计。
三、问答题1. 请问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建筑的规模庞大:明清时期的宫殿、寺庙、府邸等建筑常常规模较大,注重宏伟气势。
同济大学602中外建筑史1990-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2003同济大学602中外建筑史1990-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2003年真题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一、选择题(共20分)1、以下哪种园林手法与“小中见大”无直接关系A.障景B.对景C.借景2、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大约形成于哪个时期A.秦汉B.两宋C.明清3、“厅堂式”建筑符合以下哪个特征A.穿斗结构B.内柱升高C.不用斗拱4、唐宋木构建筑的重要特征是结构构件与装饰构件的A.组和分B.分离C.合一5、斗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A.小木作B.大木作C.铺作6、中国古代建筑的以木构为主体,其成因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建筑等级B.天人合一C.阴阳五行7、从直接源流上看,北京明清故宫的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来自A.西北B.江南C.华北8、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街巷式格局(包括南方的弄堂)应产生于A.宋代B.宋以前C.明清9、现存古代最高的佛塔是A.陕西西安大雁塔B.河北定县料敌塔C.山西应县木塔10、北宋编修《营造法式》的主要目的与以下哪条无关A.统一建筑风格B.防止滥用工料C.规范施工工程11、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A. 隆兴寺摩尼殿B. 晋祠圣母殿C. 华严寺薄迦教藏殿12、写意园林大约出现于A.唐宋B.两汉C.魏晋南北朝13、九州中的哪一州孕育了周秦汉唐文化?A. 兖州B. 雍州C. 梁州14、“营”的建筑空间含义最初是指A.高耸B.开敞C.围合15、传统四合院构成的实质是A.生态理论B.阴阳八卦C.宗法秩序16、宋代的“材”取自斗拱的A.斗高B.拱高C.拱宽17、中国古代建筑使用拱券结构大约始于A.战国B.西汉C.南北朝18、上海近代建筑中的“摩登风格”是指A.装饰艺术风格B.新古典主义C.形式主义19、与古建筑柔曲无关的是A.生出B.收山C.推山20、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复古主义”始于A.中外建筑师合作B.外国建筑师C.中国建筑师二、填空题(共25分)1、现存最早的隼卯遗迹见于________(地名)的________遗址。
同济大学602中外建筑史1990-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2002年真题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一、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________。
2、近代建筑教育中最早的建筑科出现于________________;近代最早的古建筑研究机构是______________。
3、秦始皇陵底边边长达________米,这种陵体在汉代称________。
4、匠人营国制度出自________。
5、中国近代复古主义思潮源于________大学。
6、张涟是________代最著名的造园大师。
7、琉璃瓦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________。
8、应县木塔上下层柱间采用________造,塔内实际有________层。
9、斗栱大约起源于______时期,成熟于______时期。
10、现知最早的砖大约出现于______时期,主要用于________。
11、宋东京的“瓦子”是指________;“关厢”是指___________。
12、拱券技术是出现于________时期,但到________时期已经用于城门。
13、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单位是_____,主要用于度量构件的________________。
14、宋代的“材”在清时代称为________,是________式建筑用材的基准单位。
15、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次大变迁大约发生在_____________时期,并引发了汉民族______方式的演变。
16、梭柱大约出现于________时期,琉璃瓦用于屋顶始自________时期。
17、江南园林建筑的仔角梁起翘称为________发戗,戗脊起翘称为________发戗。
18、宋式浅浮雕称为___________,浅刻称为________。
19、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中,复古主义思潮源头来自于______________大学,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将古代建筑中的_____式作为建筑形式设计中的参照。
二、选择题1、杆栏式建筑起源于A.抬梁B.穿斗C.树巢D.井干2、长城最初的起因与下列的哪一条有直接关系A.宗法制度B.秦始皇C.丝绸之路D.胡服骑射3、维吾尔族的阿以旺指的是A.厨房B.卧室C.中厅D.壁陇4、以下古代古建筑做法中,何者不属于小木作A.门窗B.栏杆C.天花D.斗拱5、写意园林大致起源于A. 西汉B. 魏晋南北朝C. 唐宋D. 明清6、复古主义的口号是A. 历史主义B. 中国固有形式C. 民族主义D. 折衷主义7、《营造法式》产生的原因与下面哪一条无关A. 统一建筑风格B. 减小用材C. 规范建筑施工D. 改善工程管理8、中国古代文献中最高的塔是A. 河北定县料敌塔B. 河南洛阳永宁寺塔C. 陕西西安大雁塔D.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9、《华夏意匠》的作者是A.李约瑟B.李允鉌C.刘志平D.梁思成10、下列哪一条违反了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A.重点保护B.分级保护C.整旧如旧D.推陈出新11、佛光寺大殿举折平缓,这与《营造法式》中对举折的规定A. 一致B. 接近C. 不一致D. 相关12、清代斗栱尺度变小,这主要是由下列哪一个因素引起的?A. 强化装饰B. 减小用材C. 弱化结构D. 控制造价13、松、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室内小木做实例之一,见于以下哪座建筑?A. 晋祠圣母殿B. 少林寺初祖庵C. 华严寺薄迦教藏殿D. 龙兴寺摩尼殿14、唐宋时期平江府城与隋唐长安在居住制度上A. 实质相同B. 名称相同C. 名称不同D. 名称实质皆不相同15、锢窑的构筑方式相当于?A.叠涩券B.开挖筒拱C.仿木穹顶D.无梁殿三、绘图题1、清式庑殿纵剖面2、嵩岳寺塔平立面3、外滩意象(具抽象均可)4、三踩斗栱侧立面5、北京故宫印象第二部分、外国建筑史一、选择题1、西方古典建筑是指A.古希腊、古罗马建筑B.学院派建筑C.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支配下的建筑D.19世纪的西方建筑2、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个方案由谁所设计A.米开朗基罗B.伯拉孟特C.伯鲁乃列斯基D.帕拉第奥3、柯布的新建筑五点的代表作是A. 萨夫伊别墅B. 加歇别墅C. 迦太基别墅D. 拉罗歇别墅4、浪漫主义最著名的作品是A. 英国国会大厦B. 美国国会大厦C. 巴黎万神庙D. 柏林宫廷剧院5、文艺复兴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是A.圣马可广场B.波波罗广场C.梵蒂冈宫前广场D.卡比多广场6、“插入式城市”,“行走式城市”是由谁提出A.日本新陈代谢派B.勒.柯布C.荷兰MVRDV小组D.英国的建筑电讯派7、后现代建筑“历史主义”,“文脉主义”和“隐喻主义”的特征是由谁提出的A.R.文丘里B.詹克斯C.R.斯特恩D.M.格雷夫斯8、下列建筑师中谁获得了2000年普利策奖A.库哈斯B.迈耶C.皮阿诺D.让努维尔9、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代A.交叉拱B.十字拱C.帆拱D.筒形拱10、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是A. 罗马万神庙B. 圣马可教堂C. 巴黎万神庙D. 卢浮宫东立面11、下列建筑师中哪一个不属于巴洛克建筑师A. 波洛米尼B. 伯尼尼C. 瓜里尼D. 瓦萨里12、二次大战后欧洲很有影响的探讨社会住宅设计的建筑展是A. 德国斯图加特魏森霍夫住宅展B. 德国柏林国际建筑展C.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D. 威尼斯双年展二、填空题1、古希腊神庙最典型的平面形式是________,古典柱式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序言一、古代世界四大建筑体系(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洲)中国建筑体系以住屋(宅、宫)为根本。
单座建筑而言,以间为单位群体关系而论,以院落为单位,再以纵、横两个方向的轴线上多进、多路的院落形成组群,以纵横道路相分隔,沿着水平向延展开来,组成里坊、厢坊或街坊,进而聚合成以皇宫(王宫)或衙署为中心的城市。
以院、坊、城三个空间层次构成的网络系统。
决定中国建筑的根本因素:1.建筑的制度2.形下“器”,形上“道”3.以形喻意玄学(巫术)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体。
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木质的构架、装修和以生土为主的台基和围护(墙)上木构建筑是近似于现代排架,梁柱式结构。
常上课认为是桁架结构?榫卯铰接,构架、铺作、柱子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抗震和抗风性能。
柔曲之美:双曲的屋面,挠曲的屋脊,翘曲和生出的翼角,卷杀的月梁、梭柱、斗拱等等二、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商时期,建筑处于“茅茨土阶”和拓扑空间的阶段。
“三礼图”,尤其《周礼·考工记》披露了中国古代建筑制度的基础是周朝建立的。
中国最早描述建筑制度的?“官式建筑”的开端——秦汉。
古代建筑体系的成型期定在汉代基本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魏晋时又修正汉制,如宫城近于中轴北侧,实行大朝“东西堂”制和“宫衙制”;棋盘状的道路和闾里,普遍实行山陵制等,都影响了以后南北朝和隋唐的建筑制度。
传入的佛教,促使了古代园林在理念和手法上的演进。
卷草纹、琉璃瓦、须弥座,以至梭柱、鸱尾的流行,与印度、中亚、波斯、希腊的原型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而可以说魏晋至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交融期和转折期。
唐朝雄浑气势与当时的诗歌、书法、绘画等在风骨上完全同构,宫城——皇城——都城制度的建立的里坊制度纵列的三朝制度,坛庙制度,宫苑制度,以及佛教寺院制度等,都成了建筑演变的起点。
宋朝三重城的形态,厢坊制宫城接近都城中央,宫前千步廊、工字殿、雉门五凤楼,以及文人园,理学和庄园经济影响下的城乡聚居制度等,基本上为元、明、清所继承和发展。
然而。
因为军事上原因,文化中心南移,因而两宋之际的木构建筑在风格较之前代显得秀丽醇和。
渐趋江淮和华南地域特征,与西北和华北地区延续唐风的辽朝建筑风格有所不同。
这样一种差异首先是由地域因素造成的。
又譬如金朝建筑,在黄河南北分别趋于宋朝和辽朝风格。
所以在技术基础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古代建筑的变迁,主要是地域文化的差异使然,即主流文化在空间移动中,使建筑也吸收了不同的地域特征,而朝代的更替却不一定是建筑演变的分野。
元朝文化大交融。
喇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为代表的宗教建筑兴盛一时。
都城建设复兴周王城制度。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均是如此。
三、18世纪中叶英国人钱伯斯《中国的建筑设计》英国S.B Fletcher权威的《建筑史》有关建筑之树的描绘。
对东方考古热:英国人斯坦因德国的勒考克法国人伯希和及格鲁塞主要局限于砖石和生土的塔,石窟、崖墓等,而对中国的木构建筑了解甚少。
伊东忠太的《东方建筑研究》、《中国建筑史》《支那建筑装饰》大量涉及木构架形制。
关野贞、常盘大定《支那佛教·史迹》关野贞对中国古代文献和实物材料的捜集考证尤显功力1929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整理出版了《营造法式》等建筑古籍,二十年代由苏州民间营造世家姚承祖所撰写的《营造法原》一书,总结了江南地方的建筑风格及做法,也受到了朱启钤等人的重视。
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营造法式注释》第一本的绪论是林徽因写的。
迄今公认最权威的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苏州古典园林》陈从周《苏州园林》《说园》童寯的《江南园林志》陈明达《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应县木塔》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探究了古代都城制度的源与流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题目:1、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抗震主要取决于构建间的(榫卯)结构,相当于一个(铰接)点,柱子和基础之间相当于一个(阻尼面)。
(98、04末、10)2、《中国建筑的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刘致平),《苏州古典园林》的作者和主编是(刘敦桢),《苏州园林》的作者是(陈从周)。
(99、05)3、古代建筑的“生出”与哪个部位有关?B(01末)A柱子B翼角C正脊D排山4、《华夏意匠》的作者(李允鉌)主要观点来源于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与文明》)。
《华夏意匠》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设计原理分析)。
(01末、02、06、07、10)5、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其成因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03)A、建筑等级B、天人合一C、阴阳五行6、(李约瑟)最早提出了“非神权统治”是中国木构为主的重要原因。
(04末)7、《说园》的作者(陈从周),他还设计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明轩)。
(05)8、中国营造学社诞生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出版的学术刊物是(《营造学社汇刊》)。
(05)9、中国古代建筑喜用木构,这与(阴阳五行)观念不无关系,亦(砖石)建筑不发达之因。
(05)10、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奠基人是(梁思成)。
(05、06)11、以下哪位学者较早以神权未占统治地位来解释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的成因?BA 伊东忠太B 李约瑟C D·昆西D梁思成12、抗日时期,营造学社迁移到(四川宜宾李庄),梁思成在此完成了他的(《中国建筑史》初稿)。
(07、08)13、近代才完成的著作是(姚承祖的《营造法源》)。
(民国时期完成的)(07、10)A、克孜尔石窟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D、敦煌石窟17、《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著者是(刘致平),《苏州古典园林》的主编是(刘敦桢)。
(10)第一章、古代城市一、原始聚落1、旧石器时代选址——地势较高,临近水源,洞口避开冬季风2、新时期时代(1)仰韶文化(8000-4000年前,母系)渭水流域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分居住仓储(陶窑)和墓葬三区,周围壕堑,中大房子,围合性(2)龙山文化(4400-3900年前,父系)防御性的墙标志着“城”的出现山东章丘龙山成子崖遗址,防御性墙,私有化河南汤阴白营龙山晚起,吕字形平面布局的居室出现(3)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早的榫卯技术二、夏商、西周的城市1、夏,可能有明版筑夯土技术2、商邑:分为王邑、方国邑、诸侯邑多次迁移(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王邑:《诗·商颂》描述了商邑的空间位置,表达了中心、四方和九州的空间概念偃师商城内有较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统。
方国邑:盘龙城遗址(湖北黄坡县叶店府)广汉三星堆遗址(古蜀国已和中原有了较多接触)3、周王城(1)泽中、井田、营国商周将河洛平原看作天下九州(冀、?P18、青、雍、豫、梁、荆、扬、徐)之中的“豫州”或“中州”。
周朝从国都到宫室、宗庙都贯穿了泽中的空间概念,即“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吕氏春秋》《考工记·匠人》(成书,战国时期)——“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九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理想王城模式)左阳右阴,前阳后阴,城门朝南。
宗庙为阳,故在左,社稷为阴,故在右,昭明政治的朝廷为阳,故在前,“贪利行刑”的市场为阴,故在后。
若以井田制这一西周农耕组织制度来分析,一夫或为百步见方,九夫则为三百步(一里)见方的“井”。
商朝遗址中也有疑为“市”的痕迹,但比较确信的下线则是西周。
夯土版筑在商周已经非常发达了,以“版”为筑墙的度量单位,据《周礼·考工记》载,城墙高与基宽相等,上下宽度比为2:3.(2)聚居与闾里井田为商代农耕组织和城乡空间的度量单位,闾里则是其组织单位。
5家→5比→4闾→5族→5党→5州→5乡实际上秦汉以来闾里所含户数远大于25户。
闾里围以墙,四四面设门,门亦称作“闾”。
随着城邑内的户数大大增加,居住单位改称“坊”,以城邑中的坊作为居住单位进行管理的制度就称为“里坊制”。
坊与闾一样实行宵禁,日出日落,晨钟暮鼓,是坊门启闭的时刻,因而里坊简直就是一座座城中之城。
三、东周、秦汉的城市1、列国都城燕下都在今易县东南的易水之滨,东西长约8000米,南北宽约4000米,为现知最大的东周诸侯都城址。
2、秦咸阳与汉长安秦统一前的都城数经迁徙,先后在雍城和栎城(今陕西凤翔和临潼东北)等处建都,最后定都于渭水北岸的咸阳,并向渭水南岸发展,建信宫、阿房宫等。
秦咸阳的主体是由上林苑所包围的机组宫殿构成的。
汉承秦制,汉长安在秦咸阳故宫的基础上发展,以秦兴乐宫改建的长乐宫,并在其西兴修未央宫,汉武帝时期在未央宫和长乐宫北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再北才是民区和市场,性不规则,称“斗城”,四面各辟三门,每门三道,每道四轨,城门上当有望楼或谯楼。
居民区在长安城东北部,实行闾里制。
是古代历史上宫殿占城市面积最大的都城。
武帝时并在上林苑内早有建章宫,为汉宫苑中最奇特的建筑。
四、魏晋至隋唐的城市1、曹魏邺城西晋邺城毁于兵火,后赵石虎定都于此,予以修复,并在城墙表面包砖,从而开始了砖砌城墙的历史。
2、六朝健康(南京雨花台)(吴、东晋、宋、齐、梁、陈)隋文帝灭陈统一南北后,平毁健康,在石头城址新建蒋州城,作为江南统治中心。
3、北魏与唐洛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由司空公穆亮主持,在西晋洛阳废墟上,建成了新的洛阳城。
4、隋唐长安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废弃了汉至北朝的长安城,令将作大匠刘龙等在其东南约30里处另见建新都,具体工程由营造副监宇文恺主持。
宇文恺建造前考察了南朝的建康故城。
新都名大兴城,至唐朝开国,改大兴城为长安。
大兴城,约84平方公里见方,是现在西安城的7倍以上。
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都城。
水系是都城的生命线,宫城在都城的北端中轴线上,其南,为等宽稍深的皇城,将太舍、太庙和包括六省、九寺、一台、四监及十八卫在内的衙署置之其内,皇城的设置,将官衙与民居相划分,使皇宫制度更为整肃,全城以南北并列的十四条纵街,及东西平行的十一条横街划分为108个里坊,包括东西两个市场,有大兴(万年)、长安两个建置县,总人口将近百万,以及祠宇和佛、道、景、袄等宗教寺观百余座。
东西街宽在40-55米之间,南北街宽70-140米左右,南北中轴线上最宽的朱雀大街达147米。
街两旁皆种槐树,号“槐街”。
里坊的管理制度一如汉魏的闾里制,且较之后者更为规范化,四面围以高墙,除朱雀大街两侧外,四向开门,官吏之家还可以在坊门以外的坊墙上直接开门。
唐朝市贸发展,东西市中心设市局和平准局等管理机构。
市内以物类设“行”,里坊内也允许开店设坊。
唐长安的城市制度与布局影响到了日本平城京(今奈良)和平安京(今京都)的建设。
并波及东北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甚至当时西域的一些城市,如高昌城、交河城及碎叶城等,也可能收到过堂长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