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粤教版语文必修5 第3单元 11 城南旧事(节选)
- 格式:doc
- 大小:594.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11课 城南旧事(节选)1.音正形准 (1)字音识记①抽屉.( ) ②络绎..( ) ③押解.( ) ④嘈.杂( ) ⑤尴尬..( ) ⑥缭.绕( ) ⑦断垣.( ) ⑧惭疚.( ) (2)辨形组词①⎩⎪⎨⎪⎧缭( )撩( )燎()②⎩⎪⎨⎪⎧垣( )桓( )恒()2.词语积累 (1)事非得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泄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垂头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辨词填空陆续·连续三连败后的湖人将踏上________九个客场的征程,好消息是,队中因伤缺阵的多名队员将________回到比赛中来。
4.名言警句(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歌词(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1.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生于日本,不久即回到台湾,5岁来北京,在北京长大,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也是她的第二故乡。
她不仅创作了许多传世的小说和散文,还成功主编了《联合报》副刊十年,树立了编辑的典范,提升了文艺副刊的水准和地位;更创办了“纯文学出版社”,发掘鼓励许多年轻作家,写下了独具一格的出版传奇。
作品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2.背景展示电影《城南旧事》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
备课资料电影《城南旧事》简介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年摄制的故事片《城南旧事》,因其独特的艺术追求,被称为“散文体影片”。
该片导演吴贻弓,在电影创作上有其特有的散文风格:蕴藉、清新、婉约、淡雅。
《城南旧事》是其代表作,影片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的眼光,去展示二十年代旧北京的社会,展示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
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痣,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英子非常难过。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
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
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影片的结构颇具独创性。
编导排除了通常电影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的叙事结构,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三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形成了一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创造出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城南旧事》是一部典型的文人电影样式。
影片获1983年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等多项国际奖。
(摘自中国文化网)让心灵的童年永存根据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那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11 城南旧事(节选)课时训练11 城南旧事(节选)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空.隙/空.白拇.指/保姆.烟雾缭.绕/书写潦.草B.瓶塞./堵塞.点缀./啜.泣络.绎不绝/恪.守职责C.押解./解.元砂.锅/纱.巾垂.头丧气/捶.胸顿足D.模.样/模.具博.弈/脉搏.嬉.笑怒骂/嘻.嘻哈哈:A项,kòng,mǔ,liáo;B项,sāi/sè,zhuì/chuò,luò/kè;C项,jiè,shā,chuí;D项,mú,bó,x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刚才还疯狂得如火如荼....的那群孩子们,现在都像泄了气的皮球,躲在一边不吱声了。
B.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纺行业的快速发展,罗卡芙、水星家纺、东方刺绣、小林寝饰等一批耳闻目睹....的知名家纺品牌产生。
C.本市多家保险公司的有关人士表示,在为保险事故车辆定损时,他们已开始参考《保险事故车辆定损标准》执行,但本市各类汽车修理厂仍在各行其是....。
D.有的文章虽短,但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作者过多地诉诸理性而不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当然也不能居于小品之列。
项,“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不能用来形容人。
B项,“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不合语境。
C项,“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D项,“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英子看到那个在草堆里认识的人笑嘻嘻地伸出手来,从学生手里接过了那份用红绸带系着的毕业证书。
B.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肄.业/酒肆.荟萃./精粹.着.实/着.魔B.馈.赠/匮.乏冀.望/羽翼.刹.那/刹.车C.缔.造/谛.听箴.言/缄.默伺.候/窥伺.D.天空./空.隙颈.项/脖颈.摇晃./晃.眼解析:选D。
A.yì/sì,cuì,zhuó/zháo;B.kuì,jì/yì,chà/shā;C.dì,zhēn/jiān,cì/sì;D.kōng/kòng,jǐng/gěng,huàng/huǎ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吹拂络绎乱烘烘垂头丧气B.交叉发楞笑嘻嘻水泻不通C.缭绕嘈杂笑咪咪五花大绑D.摇晃匾额戴草帽眉清目秀解析:选D。
A项,烘烘—哄哄;B项,楞—愣,泻—泄;C项,咪咪—眯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分得______的,我一定忘不了你。
②三个童子军拿着棍子把着大门,______着秩序,来宾络绎进去。
③街上的人渐渐散去了,只剩下打糖锣的老头儿歇在那里打锣,可是没有一个孩子买糖吃。
胡同显得______寂静。
A.清楚维持分外B.清楚维护格外C.明白维护分外D.明白维持格外解析:选A。
清楚:①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②对事物了解很透彻;③了解。
明白:①清楚,明确;②公然的,不含糊的。
维持:维系,保持。
维护:维持保护。
格外:①副词,表示超过寻常;②额外,另外。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上月中旬,王市长率团赴港拜会香港中华总商会时,会长杨钊创新地提出,要按照“港人、港地、港服务”为标准,牵头在湛江打造原汁原味的“香港园”。
B.为加强预防,巴西卫生部计划在本月下旬推出一款手机及平板电脑客户端,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提醒游客如何预防登革热。
11 城南旧事(节选)从容说课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内地导演吴贻弓执导,1982年完成。
影片以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小英子为主人公,纪录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
然而它却不是一部儿童片,而是让人感觉到了丰厚、沉重的社会内涵,这种沉重感是用衬托和反差造成的,它间接地涉及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本文节选的是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在教学时,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特色——散文美,进而了解《城南旧事》里“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叙述视角与创作意图的关系。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课文如诗如画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与电影《城南旧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从莎翁笔下的宫廷的血雨腥风中走出来,相信大家有些目眩了吧。
﹙学生随声附和)师好吧,今天我们再去小孩子眼中的世界领略一下纯真的感觉。
让大家重新回味一下童年的快乐和成长的印记。
人们都说,小孩子看世界看得最真切、最纯洁,也最美妙。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就是一个爱观察世界的人,现在我们就跟着英子一起来看看她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原著作者林海音。
多媒体课件展示:林海音,原先叫含英,小名叫英子。
台湾人,生于日本。
作家、编辑和出版人。
她的处女作《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
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
广东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戏剧《城南旧事》(节选)教学设计【教学名称】城南旧事(节选)(原著林海音改编伊明)【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特定的故事剧情,通过自然、朴素、淡雅、诗化的语言,借助文中缓缓的音乐描写作用分析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结构作用,领悟文中那“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乡思”的情调。
【教学重点】1 启发学生结合特定的剧情,结合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2 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结构作用,领悟文中的情调。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作者。
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影片《城南旧事》,学习歌曲《送别》,理解歌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童年,是人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虽然童年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的心中,一直潜藏在我们心灵的某个角落,一旦被触动,那逝去的往事,那消失殆尽的朋友的脸,那灿烂在记忆里的离别故事……都随着这《城南旧事》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的淡淡回忆。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
同学们,在童年里,你们都有哪些刻骨铭心的事?(播放幻灯片首页)二.复述剧本故事学生自由复述走进剧本,整体感知本文的剧本是改编于现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自转体小说《城南旧事》。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童稚眼睛,反映了20212021旧北京里“疯”女人秀贞、厚嘴唇的人、宋妈这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播放幻灯片)提问1:假如你是一个导演,现在需要你把整段故事拍下来,按照剧本的描写,你会找几个拍摄场地进行拍摄呢明确:八个:院子里,课堂里,操场上,胡同里,草堆里,房子里,学校礼堂里,街上提问2:这些背景有什么时代的特色?明确:战争乱世,远去的年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提问3:这些场地的描写,背景的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有什么作用明确:表明人物的身份,体现人物生活的处境,渲染故事的气氛。
《城南旧事(节选)》课文详解整体感知电影剧本《城南旧事》是作家伊明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同名自传体短篇小说集改编,内地导演吴贻弓执导的,于1982年拍成。
曾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中国金鸡奖等多项大奖。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视角,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一群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对人世沧桑淡淡的哀愁,对故土人情沉沉的相思。
本课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下部分中小英子与小偷“厚嘴唇的人”交往至离别的故事(全剧主要写了三个小故事)。
小偷对自己“走到这一步”的苦诉,他发出的“我不是个好人吗”的诘问,他令人心碎的呜咽,他对弟弟上学的资助与企盼,他与英子与在荒园里的友情告别,他的不幸遭遇与结局,既发人深省,又令人沉痛,叫人怎能不面对那个动乱衰败的时代黯然神伤?况且,这一悲剧是通过一个天真纯洁的小孩子来咀嚼来思索来悲喟的,更叫人感到凄凉。
今天,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建设成就令世界震惊。
作者偏安于台北的小天地间,怀念故土的心情自然益发浓烈,《城南旧事》这部书中所寄托的离愁,也是作者这种心境曲折的反映。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该片在艺术氛围和情感的营造方面,独具匠心,造诣极高,值得好好鉴赏体味。
文题解读作者在《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中写道:“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往事是旧的,令人伤感的;童心却永远是新的,令人怜爱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童心是以天真纯洁的眼睛去看复杂纷乱的世界,它没有功利,没有成见,它反映的往往是世界的本相。
离别是不堪回首的,作者对故土人情的思恋更因为偏安海岛而割不断,理更乱,忧愁万里长。
本课作为电影剧本,融戏剧、小说、诗歌、散文、音乐、美术等多门艺术之长,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综合调动了读者的艺术再造力,从而具有更大的艺术感染力。
课文评解(1)注音(岑曼茜)(2)词解(岑曼茜)(3)句析(李红该)(4)段赏(严一些)(5)部分的总结与赏析(严一些)城南旧事(节选)原著林海音改编伊明第一部分:情节的开端。
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本课话题——心灵深处的歌一、从课本中积累“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
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
”二、从自然中积累你说你不甘寂寞。
于是,莺雀嬉闹,彩蝶飞舞,雁排长空,鱼翔池底,虎啸深山,每一道云销雨霁后的彩虹、每一棵崖壁上的青松、每一片飞舞的雪花都是你的匠心独运。
你用潺潺如溪水般的声音,向我诉说山谷的宁幽与静谧;用轻柔的落叶声向我讲述原始森林的古老与神秘;用飞流直下的瀑布之音描述峻山的秀丽与挺拔。
三、从名言中积累1.音乐和旋律能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
——柏拉图2.心灵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灵。
——巴尔扎克3.唯有人的心灵才是真实的。
——雨果4.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列夫·托尔斯泰5.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
——海涅一、作者简介永记城南旧事的人——林海音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生于日本,不久即回到日本侵占下的台湾,5岁到北京,在北京长大,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也是她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往事。
代表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二、背景回放记忆深处的童年《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
在孩童时代的林海音(小英子)跟随父亲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北平,住在城南的一个胡同里,古都的驼铃、残阳、闹市、城垛……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林海音。
她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宝贵而又美好的孩童时光。
后来父亲去世了,林海音的幸福童年也就结束了。
多年后远离第二故乡多年的林海音对这一切依然难以忘怀,缕缕的哀愁、抹抹的沉思依然深深地印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于是就有了小说《城南旧事》。
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片组成,从主人公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京的几个童年生活中离别的故事。
11 城南旧事(节选)学习目标1.了解《城南旧事》的内容,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巧妙的叙述视角。
3.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之情。
作家作品简历: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代表作:散文集《窗》《两地》,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等。
课文背景:本文节选自根据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
林海音是怀着对北京——童年的故乡的深深的眷恋写这部小说的。
林海音的原籍虽然在台湾,她的童年、少年、青年却是在北京度过的,因而她在台湾遥望这座祖国北方的古都时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小说《城南旧事》共由五个短篇组成,用主人公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京的几个童年生活中离别的故事。
林英子一家开始是住在北京城南惠安会馆附近的一个小院里,小说由此得名。
字词广场抽屉.(ti)包袱.(fu)喏.(nuò)络绎.(yì)匾.额(biǎn)鞠躬..(jū gōng)惭疚.(jiù)尴尬..(gān gà)★字形辨析★词义辨析缭绕·环绕·萦绕·缠绕这几个词都有“围”“绕”的含义。
缭绕,多指烟雾、声音等回旋飘荡、盘旋上升的状态。
环绕,着重围上一周,多用于具体事物。
萦绕,着重萦回盘绕,常指某种感情、思绪不断。
缠绕,引申为搅扰、打扰。
11 城南旧事(节选)本课话题——善良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英子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
(她抬起头来)你分得清海跟天么?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剧中的小英子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善良而又充满着同情心,课文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交往和对话都透露出英子的善良的本性和同情心。
上述英子所说的话,正体现出她这一特点。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大四学霸捐髓救人家境困难善良有爱心为挽救徐州一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23岁的华中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冯道衡,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捐献了32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
他也成为我省第260例、中华骨髓库第5 56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家住广西玉林的冯道衡,是该校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四学生。
2013年6月,冯道衡在一次献血活动中加入了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16年2月,他接到来自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他与一位徐州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该患者,他一口答应。
冯道衡家中有兄妹六个孩子,他是老四,其父亲久病缠身无法外出打工养家,三姐还是名残障人士,家庭很贫困。
冯道衡一直特别懂事,从高中起就是“学霸”,并且人很善良有爱心。
冯道衡考上大学后,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为减轻家庭负担,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做过家教,做过翻译,推销过学习生活用品,大一到大三暑假还在老家开办高中补课班。
凭借优异成绩,他已被保送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博连读生。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智皎则评价冯道衡“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热衷公益,定期到聋校给孩子做义务辅导,每个月都到空巢老人家去看望他们,给老人们做饭,陪他们聊天……”冯道衡则表示,自己在成长路上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关爱,他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对此次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他人,他表示这是种缘分。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高尚的人无论走向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
——司各特2.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
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列夫·托尔斯泰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4.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
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上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狄德罗5.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周国平[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抽屉.( ) 缭.绕( ) 朱砂.( ) 嘈.杂( ) 尴尬..( )( ) 匾.额( ) 【答案】 ti liáo shā cáo gān gà biǎn二、多音字哄⎩⎨⎧()乱哄哄()起哄( )哄骗 解⎩⎨⎧( )押解( )解数()解放【答案】 hōng hòng hǒng jiè xiè jiě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xī ( )戏笑xīxī ( )( ) ⎩⎨⎧胳bo ( )bó( )斗 【答案】 嬉 嘻 嘻 膊 搏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络绎不绝·不绝如缕(1)王大拿当上了村支书,这几天来他家的人是一拨接一拨,简直是________(络绎不绝/不绝如缕)啊。
(2)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________(络绎不绝/不绝如缕)。
【答案】 (1)络绎不绝 (2)不绝如缕2.尴尬·狼狈(1)昨天他去校门口领包裹,忘了带身份证,受到快递员的质疑,他很________(尴尬/狼狈)。
(2)他现在感到自己出马过早,使得处境________(尴尬/狼狈),进退不得。
【答案】 (1)尴尬 (2)狼狈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昨晚颐和花园发生了群体事件,大批警察把小区围得水泄不通....。
( ) 理由:【答案】 √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但当走出郊外,因为目所能见的只有赤热耀眼的太阳,以及灰心丧气....的禾苗的时候,他的容忍可崩溃了。
()理由:【答案】ד灰心丧气”指人意志消沉。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常识·速览][识作者]台湾文学的一道阳光——林海音林海音(1918—2001),台湾现代女作家。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主要有: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等。
[探背景]本文的剧本是改编于现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里“疯”女人秀贞、厚嘴唇的人、宋妈这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整体·感知]全剧以小英子所遇到的三个生活小故事作为骨干组成。
通过小英子那双纯真无邪的眼睛,观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一切:有被生活逼疯的年轻女人,有“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偷”,有善良而命苦的保姆宋妈等。
这些人的经历和命运,看似各不相干,但都发生在善良的英子寻找友谊的际遇里。
[文脉·梳理][问题·探究]1.在小英子眼中,“厚嘴唇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呢?【答案】他是生活在上世纪初乱世的一个普通小人物,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贼。
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艰难,养家糊口,供弟弟上学,为人朴实厚道。
2.作者通过小英子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厚嘴唇的人”,你认为这样写有哪些好处?【答案】以一个天真、善良的童心反衬成人世界生活的不合理;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和心灵,让读者感到所述故事的真实性。
3.面对英子的疑问,爸爸的回答好吗?【答案】英子再次陷入了对“好人”、“坏人”的思考中,可是父亲觉得英子还太小了,所以父亲说,你还小,不会懂。
当英子提出问题时,她已经在成长了。
父亲其实可以浅浅地回答的。
4.试分析歌曲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由所写的这些歌曲可看出《城南旧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答案】①排练节目时唱《麻雀与小孩》烘托了小英子兴奋的心情;②毕业典礼上,《送别》的歌声既是表现学生离别母校的伤感,又预示了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离别;③毕业典礼上,《麻雀与小孩》的歌声烘托了一种孤独、伤感的氛围;④结尾,小学生合唱《送别》烘托了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由此看出“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是其基调。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动作描写本文结尾写英子唱《送别》时哭了,“韩老师点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膀”。
这处细微的动作描写....,写出韩老师对英子的音乐感悟力的理解与赞许,塑造了一个细心慈爱的老师形象。
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物离不开动作,动作是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
只有描写动作,人物才能生动,才能令人难忘,否则人物是呆板的,平面的,没有感染力的。
离开了动作描写,记叙文中的写人和记事都是不可能的。
2.写法指导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1)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
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2)准确运用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
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
”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描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既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3.迁移应用请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描写运动会赛跑场面的文段,200字左右。
【参考示例】(示例)他半蹲在起跑线上,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跪在跑道上,两手就像两根钉子插在地上。
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向前方,那样子,就像一只展翅待飞的雄鹰。
“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绷直右腿,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
“啪!”那“箭”猛然射了出去。
他飞快地跑着,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跑着……跑了一段后,他的速度渐渐慢了,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挥摆着双臂,努力向前跨着大步。
离终点不远了,他猛地抬起头,闭上眼,咬紧牙关,拼命地冲向终点。
“冲啊!”周围响起了狂热的呼喊。
终点就在眼前了!只见他猛一低头,身体向前冲,那条终点绳挂在他的身上,如同一条荣耀的绶带。
[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在《城南旧事》中林英子和“厚嘴唇的人”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让我们看到了童心的纯真,也感到了成人世界的无奈。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
她和“小偷”许下承诺,甚至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
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应用角度】“珍惜”、“铭记”、“人生”、“童年”等。
2.精彩运用我不能免俗,不敢夸耀自己的心仍是纯净的。
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样,直率地向世界发问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看着她依旧敬畏着这个世界,我无疑是惭愧的。
我们不需要更多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试图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