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54.73 KB
- 文档页数:5
2012年4月*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县人民医院药剂科(713400)2012年2月14日收稿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还可存在于健康人皮肤、咽部、结膜、唾液、胃肠道及阴道分泌物中。
不动杆菌分为6种,即醋酸钙不动杆菌、鲁菲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和约翰逊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 ,AB )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病例数日益增多,而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该菌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通常把对常用的7种抗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包括抗假单胞菌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中的至少3类耐药的AB 菌株称之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 —AB ),而对上述7类抗生素全耐药的AB 菌株称之为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 —AB )。
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和治疗对策进行综述。
1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目前关于AB 的耐药的机制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产生抗菌药物的灭活酶、外膜蛋白缺失和外膜通透性下降、基因及细胞功能突变和菌体自身存在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等。
1.1产生抗菌药物的灭活酶:在A 类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中发现,这类酶是对广谱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最主要的原因;其在鲍曼不动杆菌中也被分离到。
它通常由质粒介导,可使细菌对青霉素和第1~3代头孢菌素以及单环菌素耐药[2]。
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目前发现的钝化酶有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和磷酸转移酶[3]。
1.2外膜蛋白缺失、外膜通透性下降:近年来,有关碳青酶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报道越来越多,其耐药机制主要为产生碳青酶烯酶,外膜孔道蛋白的表达下降,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Li -mansky 等[4]证实,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为29000的外膜蛋白丢失导致AB 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路蓉 1 张烽 2(1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检验药学系07检三3班303707155 2 无锡三院检验科)摘要目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关键词耐药机制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环境中及人类血液、脓汁、唾液、尿液、皮肤和粘膜中分离出来。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对湿热、紫外线、化学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长,它可在病人中播散并引起医院感染。
近些年来,随着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甚至泛耐药(pan-resistant)鲍曼不动杆菌的不断涌现,已使这种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产生耐药,甚至仅对多粘菌素敏感,使其发病率和致死率日益升高。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是由链霉菌或小单胞菌等微生物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由氨基糖(或中性糖)与氨基环醇以苷键相结合的易溶于水的碱性抗生素。
具有浓度依赖性快速杀菌作用、耐药性低、临床有效和价廉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其他严重感染的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1.细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钝化药物;2.细菌产16SrRNA甲基化酶保护细菌之药物作用靶位16SrRNA基因免受药物攻击;3.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等。
而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等其他类型药物的另两种耐药机制:1.细菌之氨基糖苷类药物作用靶位16SrRNA基因(16SrDNA)突变[1,2];2.外膜蛋白改变[3,4]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中是否发挥作用尚未见报道。
1. 产生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研究表明,鲍氏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了氨基糖苷修饰酶。
鲍曼不动杆菌可通过乙酰化、磷酸化、核苷酸化等化学转变方法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
已知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有乙酰转移酶(AAC)﹑核苷转移酶(ANT)和磷酸转移酶(APH)三类共30余种[5]。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会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特别是在危重患者中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中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改善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其耐药性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临床样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和分析,了解其在不同人群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分析其对常规抗生素的抗性机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认识,促进临床医生对该细菌感染的警惕,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减少其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1.3 研究意义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了解该菌株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情况,为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其耐药性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制定更科学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因感染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和医疗费用。
深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对于发展新型抗菌药物以及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对于促进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常见的多重耐药细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并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造成严重的感染。
根据临床病例和研究数据,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外科和呼吸科等医疗单位。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
它可以导致各种严重的感染,比如败血症、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而且,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就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土壤和水体中。
在医院环境中,鲍曼不动杆菌也是较为常见的细菌之一。
它常常存在于医院的各种设施和器械表面,比如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鲍曼不动杆菌还可以存在于医院的各种医疗废物中,包括污水、废弃药物、废弃器械等。
医院环境是鲍曼不动杆菌的一个重要的分布环境。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直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由于其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常面临抗生素治疗选择的困难。
以下将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包括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等。
导致其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失效。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为明显,包括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阿米卡星等。
导致耐药的机制主要是细菌对抗生素的靶点发生变化或者是细菌对抗生素的转运通道发生改变。
3.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4. 其他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抗生素,比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也有一定的耐药性。
而一些新型抗生素,比如头孢哌酮/舒巴坦、拉唑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相对较低。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广泛,对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临床医学中,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工作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也需要加强对其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相关中药研究进展崔煦然;赵京霞;郭玉红;丁军颖;刘清泉【摘要】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an important pathogenic bacteria caus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n hospital .It shows multi drug resistance and pan drug resistance against antibiotics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caused by this bacteria is very difficult to given as its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is complex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d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 proved in long term of application .Further researches on resistance of bacteria with TCM is meaningful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n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related research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be the basis of Acineto -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 control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内引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在与抗生素对峙的过程中呈现出多重耐药、泛耐药性的特点,其耐药机制复杂,治疗该类菌种所致疾病难度大.中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菌作用.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对解决细菌耐药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经过查阅文献,就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相关中药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奠定基础.【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6(011)010【总页数】5页(P1961-1965)【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中药【作者】崔煦然;赵京霞;郭玉红;丁军颖;刘清泉【作者单位】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101300;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10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医院内引起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1],常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其检出率逐渐升高。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致死率高,近年来该菌分离率和耐药率逐年升高,如何有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尤为重要,然而,能透彻研究其耐药机制可以给临床带来更大获益。
本文主要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的耐药机制加以综述。
1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主要是β-内酰胺酶的产生,其他还包括膜孔道蛋白的缺失、外排泵的表达和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等。
β-内酰胺酶按分子生物学分类(Ambler分类)可分为4类:A类酶,主要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B类为金属酶;C类为头孢菌素酶(AmpC酶);D类为苯唑西林酶(OXA酶)。
1.1 A类ESBLs酶指由细菌质粒介导的,并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所抑制的一类酶。
目前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ESBLs基因主要有TEM型、SHV型、KPC型、PER型及VEB型等。
Vahaboglu等[1]首次从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了PER-1型超广谱酶。
曹春鸾[2]发现产PER型ESBLs 鲍曼不动杆菌,且所研究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多含有TEM型基因和AmpC基因。
Laurent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了VEB-1型ESBLs。
我国报道VEB 检出率为10%[3]。
2009年美国首先发现了KPC阳性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
Naas[5]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出了SHV-5型酶,我国浙江发现了产SHV-12型的鲍曼不动杆菌。
1.2 B类B类即金属酶,不能被克拉维酸、他唑巴坦和舒巴坦抑制,可被金属螯合剂依地酸和巯基类化合物抑制。
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金属酶有IMP型、VIM型和SIM型。
2000年Takahashi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出IMP-1型基因。
抗菌药物临床试验专栏Special Colu mn of ClinicalTrial of Antibacterial D rugs 鲍曼不动杆菌对主要抗菌药物耐药机制M echan is m s of resist ance to selected an ti b i oti cs i n A cinetobacter baum ann ii马序竹,吕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100034MA Xu-zhu,LΒYuan(Institute of C linical Phar m acology, F irst Hospital Peking U niversity,B ei2jing100034,Ch ina收稿日期:2008-11-28修回日期:2008-12-25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待下作者简介:马序竹(1977-,女,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抗感染化疗及细菌耐药机制研究通讯作者:吕媛,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Tel:(010********E-mail:ly5275@s ohu 摘要: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日益增多,并呈现多重耐药甚至是泛耐药趋势。
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β内酰胺酶中图分类号:R969.3;R9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21(200901-0090-05Abstract:Recently the clinician were challenged for infecti ons due t o multidrug-resistance A cinetobacter baum annii,even pandrug resist2 ance.This revie w e mphasizes on the mechanis m s of resistance t o selected antibi otics in A cinetobacter baum annii.Key words:A cinetobacter baum annii;resistance mechanis m;β-lacta2 mases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
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进展沙代提古力·米吉提;杨丽【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8(015)009【总页数】3页(P1366-1368)【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作者】沙代提古力·米吉提;杨丽【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鲍曼不动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为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1]。
随着细菌适应性及变异能力的逐渐增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日益增多,因此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显得非常困难[2]。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但频繁地不合理使用导致其耐药性进行性加重,且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显示,其耐药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通常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解其耐药机制,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院内感染,防治流行及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综述如下。
1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现状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耐药性和克隆传播能力,MDR-AB、XDR-AB呈世界性流行。
鲍曼不动杆菌可以长期寄生于医院内医疗设备、器械、纺织物表面及医护工作者的皮肤表面,并可以定植于易感患者上皮细胞表面[3-4],其造成的感染类型包括院内获得性肺炎、机械通气相关肺炎、血流感染、术后和外伤后颅内感染、腹腔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5]。
该细菌能够主动获取多种耐药基因,可以发展成为MDR-AB和XDR-AB,很容易在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等科室暴发流行,已成为世界性难题[6-7]。
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与耐药性分析简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非常耐药的细菌,常在医疗机构中引起感染。
近年来,由于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变得越来越困难。
本文将介绍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和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物选择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非常关键,以下是常用的抗菌药物选择。
碳青霉烯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其中,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也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肾脏损害和听力下降等,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链霉素类药物链霉素类药物如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等也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已经出现耐药性,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出现耐药性。
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如甲氧苄啶、氨甲环酸等在过去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但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因为鲍曼不动杆菌对这些药物产生了极高的耐药性。
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以下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非常高,主要原因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可以降解碳青霉烯类药物。
此外,碳青霉烯类药物过度使用也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很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菌体表面有一种称为LPS(脂多糖)的物质,可以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形成保护。
此外,氨基糖苷类药物过度使用也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链霉素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链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菌体表面有一种称为 EPS(外胞多糖)的物质,可以对链霉素类药物形成保护。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的最新研究摘要:鲍曼不动杆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若干预不及时,可增加院内感染率,为了改善预后,还需尽早实施抗生素干预,而为了保证用药选择的安全性,还需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抗生素;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在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的人群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感染率,属于院内感染的典型病原体。
由于病种和病菌的特殊性,在选择抗生素用药时,学者存在不同争议性。
在2016年药性[1]监测数据上分析、统计,可发现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超过60%,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7.3%、39.1%,目前因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现象在临床较为常见,且成为医院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因此本文中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文。
1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一定的克隆传播、获得性耐药等特点,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中,至少存在三类耐药的菌株。
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是指: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药物的不动杆菌活性产生耐药菌株;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是指对多黏菌素或替加环素等药物具有1~2种潜在敏感菌株[2]。
1.1对内酰胺类药物作用机制(1)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主要表现为OMP(外膜孔道蛋白)缺失,内包含OprW、OprD、CarO蛋白、热修饰蛋白;(2)产生内酰胺酶:经研究统计,鲍曼不动杆菌耐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机制为产生B-内酰胺酶,主要能够促使内酰胺环的酰胺链断裂,水解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进而促使其失去活性。
从作用机制角度分析,其可分为四大类[3]:①苯唑西林酶:鲍曼不动杆菌内含有OXA-58、OXA-51、OXA-24、OXA-23等成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水解性较低的成分为OXA,其属于碳青霉烯主要的机制[4];②金属内酰胺酶: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水解青霉素等抗菌药物,MBLs基因能够通过转座子和染色体在不同物种内进行传播,且不被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可出现广泛性耐药[5];③光谱内酰胺酶:包括单环类、头孢菌素类、水解青霉素等抗菌药物,早期可被他唑巴坦、舒巴坦、克拉维酸等药物抑制,但通过转导、转化、接合等形式,扩散在不同菌种间,多表现为多重耐药;④头孢菌素内酰胺酶:又称之为头孢菌素酶,不被克拉维酸抑制,能够水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一种由质粒介导或染色体产生的内酰胺酶[6];(3)生物膜相关基因:由于鲍曼不动杆菌牵涉到药物外排泵、生物膜、整合子等多种机制,研究内容较为复杂,通过分析往期多项报道,可发现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之一为生物膜,其能够促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形成的细菌群落可形成渗透屏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MedicalScience)V01.30No.1Jan.2010文章编号:1674-8115(2010)01—0098—06・综述・鲍曼不动杆菌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侯盼飞综述应春妹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检验科,上海200127)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阴性球杆菌,近年来临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是医院内感染中分离的重要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由于其生存力强、耐药谱广及耐药率高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地关注。
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B一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增强。
该文对鲍曼不动杆菌耐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机制,尤其是对外膜孔蛋白和主动外排系统机制进行了详细综述。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3-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中图分类号:R378;R978.11文献标志码:AResearchprogressofmechanismsofAcinetobacterbaumanniiresistancetoB-iactamantibioticsHOUPan.feireviewerYINGChun.meireviser(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Re,讲Hospital,SchoolofMedicine,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127,China)Abstract:Acinetobacterbaumannii,aglucose—nonfermentativegram—negativecoccobacillus,isanimportantpathogenisolatedinnosocomialinfections.andtheclinicaldetectionratehasbeenincreasinginrecentyears.Acinetobacterbaumanniiattractswidespreadattentionduetostrongviability,broadresistancespectrumandhighrateofdrugresistance.TheresistancemechanismsincludetheproductionofB-lactamases,alterationsin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decreasedoutermembranepermeabilityandoverexpressionofactiveeffluxpumps.ThemechanismsofAcinetobacterbaumanniiresistancetop—lactamantibiotics,especiallythoseoftheoutermembraneporinandactiveeffluxsystemarereviewedinthispaper.Keywords:Acinetobacterbaumannii;carbapenem-resistant;B—lactamantibiotics;resistancemechanisms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的皮肤、胃肠道和上呼吸道,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各种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