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员 在 CO 环 境 中 工 作 中 毒 症 状
- 格式:docx
- 大小:18.75 KB
- 文档页数:1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置【临床表现】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
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消失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糊涂,吸入新奇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快速消逝,一般不留后遗症。
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消失虚脱或昏迷。
皮肤和粘膜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
如抢救准时,可快速糊涂,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重型:发觉时间过晚,吸入一氧化碳气体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逝,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
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峻,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病因病理】一氧化碳(即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气体比重0.967。
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时,有爆炸的危急。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马上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力量。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约3 600倍,而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抑制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抑氧的释放和传递,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
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
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中COHb占Hb的百分比例有关系。
血液中COHb%与空气中CO浓度和接触时间有亲密关系。
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患病损害。
脑内小血管快速麻痹、扩张。
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状况下快速耗尽,钠泵运转不灵,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
容器内作业一氧化碳含量及允许工作时间
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危害
CO空气中的含量吸入时间和CO中毒症状
50ppm 成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
200ppm (2至3)h后,有轻微头痛,头晕,恶心400ppm 2h内前额痛,3h后将有生命危险
800ppm 45min内头痛,恶心;(2至3)h内死亡1600ppm 20min内头痛,恶心;1小时内死亡CO难溶于水,易溶于氨水。
CO在空气中混合爆炸极限为℅~74℅。
CO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也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如果考虑体力消耗,正常人接触1小时为35ppm。
所以36ppm对人体显然是有害的,并且不能超过1小时,36ppm浓度的CO若超过1小时,会有明显中毒反应。
2017年2月13日。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一、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临床上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
接触CO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一般接触反应。
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如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
于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
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
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或有阵发性去大脑强直,腱壁反射及提睾反射一般消失,腱反射存在或迟钝,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脑水肿继续加重时,表现持续深度昏迷,连续去脑强直发作,瞳孔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迟钝,体温升高达39~40℃,脉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凉,出现潮式呼吸。
有的患者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动脉不规则痉挛,静脉充盈,或见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并有脑疝形成的可能。
但不少患者眼底检查阴性,甚至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而病理解剖最后仍证实有严重的脑水肿。
重度中毒患者经过救治从昏迷中苏醒的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意识混浊、定向力丧失,或失去远、近记忆力。
部分患者神志恢复后,可发现皮层功能障碍如失用、失认、失写、失语、皮层性失明或一过性失聪等异常;还可出现以智能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
此外,短暂的轻度偏瘫、帕金森综合征、舞蹈症、手足徐动症或癫痫大发作等均有人报道。
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多数重度中毒患者仍可完全恢复。
少数出现植物状态的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睁眼不语、去脑强直,预后不良。
除上述脑缺氧的表现外,重度中毒者中还可出现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或并发。
部分患者心律不齐,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或休克;并发肺水肿者肺中出现湿啰音,呼吸困难。
co中毒症状及原理
CO中毒症状:
1、轻度中毒:倦怠、头痛、头晕、心悸、气短、恶心、呕吐、对周围环境感觉迟钝。
2、中度中毒:上述轻度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视物模糊,面
色灰白、呼吸急促、脉搏增快、意识模糊甚至昏厥等。
3、重度中毒:症状急剧恶化,可出现意识丧失、癫痫、呼吸
急骤、心跳骤停等,重度CO中毒病例多在短时间内死亡。
CO中毒的原理: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会与血红蛋白中的铁
离子结合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物质——高铁血红蛋白,这种
物质无法再释放氧气到身体的细胞组织,导致组织缺氧。
组织缺氧会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最大,使人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此外,CO还会影响
心脏和外周血管系统,导致心率变快、血压下降等。
CO对胎
儿也有影响,因为孕妇的氧合能力比较弱,胎儿对它的耐受力较差,容易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
煤气区域作业注意事项1、煤气及附属设备,每班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时间,煤气区域维修人员不得少于2人.2、煤气设备、管道和阀门应作出定期的检修计划,按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严禁在煤气设备和管道附近设置易燃及有腐蚀液体的管道。
4、煤气管道发生冻结或堵塞时,可用蒸汽加热管道,绝对禁用明火烘烤管道,防止发生起火或爆炸.5、煤气设备停用时,应用氮气(或蒸汽)吹扫管道1。
5~2小时,然后堵上盲板。
6、煤气切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7、煤气危险区的CO浓度定期测定,在关键部位应设置CO临测装置。
8、在有煤气的情况下,抽、堵盲板、修理阀门、导管时,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呼吸器的使用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并且要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
9、凡处理煤气设备内部时,要取空气样作CO含量分析.10、凡处理煤气设备和煤气管道时,当放散管开着时,不准在管道附近有明火,以防引起火灾或爆炸。
11、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必须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可靠隔断装置:插板阀、眼镜阀、盲板、双板切断阀(平行式双插板水封闸阀,要求腹腔注水型,能完全关闭到位保证煤气不泄漏,注水压力为煤气。
计算压力至少加5000Pa),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长期检修或停用煤气设施,必须打开上下孔,放散管,保持设施内的自然通风。
12、每次进入设备内部的工作人员,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
一氧化碳含量与可在设备内的操作时间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时,可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mg/m3(4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100mg/m3(8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0.5小时;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200mg/m3(16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13、经CO含量分析后,允许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设专职监护人.14、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取样分析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检修动火工作中每2h必须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半小时,也要重新分析,取样要有代表性,防止失误.15、带煤气作业时,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距工作场所10米内,禁止火源,并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要离开作业点40米以外。
基础⽣态学名词解释绪论⽣态学ecology:德国⽣物学家海克尔提出,⽣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包括⾮⽣物环境和⽣活环境,前者如温度、光、⽔等,⽽后者包括同种或异种其他有机体。
相互关系也叫相互作⽤,包括有机体与⾮⽣物环境的相互作⽤和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
⽣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全部⽣物和⼀切适合于⽣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圈的上层,全部⽔圈和⼤⽓圈的下层。
岩⽯圈是所有陆⽣⽣物的⽴⾜点、⼟壤中还有植物的地下部分、真菌、⼤量的⽆脊椎动物和掘⼟的脊椎动物。
在⼤⽓圈中⽣命主要集中于最下层,也就是与岩⽯圈的交界处,⽔圈中到处都有⽣命,但主要集中在表层和底层。
全球⽣态学271景观⽣态学: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态学过程相互作⽤的综合性学科。
强调空间格局、⽣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是景观⽣态学的核⼼所在。
景观⽣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
景观是由不同⽣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态系统在景观中形成斑块。
第⼀部分有机体与环境1.⽣物与环境环境:指某⼀特定⽣物体或⽣物群体周围⼀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的各种因素。
环境是⼀个相对的概念,它必须有⼀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如环境科学的主体是⼈类。
⽣物环境⼀般可分为⼤环境和⼩环境。
⼤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环境直接影响着⼩环境,⼩环境对⽣物的影响更为重要,它的存在为⽣物提供选择⾃身所需要的⽣活条件。
⽣态因⼦ecological factor: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物⽣⻓、发育、⽣殖、⾏为和分布起直接或间接作⽤的因⼦,如光照、温度、⽔分、CO2、O2、⻝物和其他⽣物等。
在⽣态因⼦中,对⽣物⽣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称为⽣存条件。
如⼆氧化碳和⽔是植物的⽣存条件,对于动物是⻝物、热能和氧⽓。
所有的⽣态因⼦构成⽣物的⽣态环境。
⽣境/栖息地habitat:特定⽣物体或群体的的栖息地的⽣态环境称为⽣境,其中包括⽣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及治疗、预防措施【理化性质】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俗称“煤气”,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分子式C-O,分子量28.01,密度0.967g/L,熔点一205.0°C。
沸点一100°C。
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
易燃、易爆,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自燃点608.89eC,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2%。
400~700°C时分解为碳和二氧化碳。
不易为活性炭吸附。
【接触机会】CO是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因其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故无警示作用,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carbonmonoxidepoisoning,ACMP),亦称煤气中毒,是我国最常见、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也是常见的生活性中毒之一,北方冬季尤为常见。
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均可产生CO。
接触CO的作业不下70余种,主妻有:1.冶金工业如炼焦、金属冶炼、羰基法提取纯金属镍以及羰基镍和羰基铁的制取等;机械制造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3.化工工业用CO作原料制造光气、甲醇、甲酸、甲醛、草酸、丙烯酸、合成氨、丙酮等,用煤、重油或天然气制取氮肥等;4.燃气制取如煤气、水煤气等;5.采矿爆破作业;6.耐火材料、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等工业:使用的窑炉、煤气发生炉等;7.内燃机尾气;8.火灾现场;9.家禽孵育;10.其他家庭煤炉燃烧不完全,煤气灶、燃气热水器泄漏等。
【毒理】1.吸收与排泄CO主要经呼吸道吸入,透过肺泡迅速弥散入血。
绝大部分以原形随呼气排出,不在体内蓄积,正常气压下的半排期平均为320(128?409)分钟,但高浓度吸入需7~10天方可完全排出。
毒性人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o)为600mg/m3/10min,5000ppm/5min或240mg/m3/3h。
吸入最低致死剂量为5726mg/m3/5min。
男性吸人最低致死浓度(LCLo)为4000ppm/30min;650ppm/45mino大鼠吸人半数致死浓度(LC5。
有害气体中毒急救措施对于有害气体中毒遇难人员,应立即将遇难者抬到新鲜风流的巷道或地面,根据中毒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有害气体中毒急救措施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有毒气体中毒现场急救一、一氧化碳中毒凡含碳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其性状无色、无味、无刺激性。
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后分布于全身,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要比氧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离解却要比氧含血红蛋白慢3600倍,因此CO一旦吸入,即与氧争夺血红蛋白,造成缺氧血症。
人离开污染环境后,CO经呼吸道排出,每小时可排出体内CO 的30-50%,通常全部排出约需数小时,甚至24小时以上。
临床上以CO中毒通常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心悸、恶心、呕吐及全身疲乏无力。
中度中毒尚有颜面及口唇呈樱红色,脉快、多汗、步态蹒跚、表情淡漠、嗜睡,甚至可出现昏迷。
现场抢救应立即让病人脱离有毒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呼气法:即让病人平躺在空气流通处,使其口部张开,术者一手捏闭伤员鼻孔然后向伤员口内吹气直至使伤员胸部上抬,吹气频率为每分钟16-18次。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我们在临床上除对由CO2、CO、HCN中毒引起的化学性的窒息或呼吸停止采用这种人工呼吸方法外,其它由例NH3、SO2、CL2、HCL、COCL2、NO2等有毒气体刺激呼吸道引起水肿等而致的机械性窒息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压胸式呼吸法。
而是以吸氧、减轻呼吸道水肿、强心、利尿、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等为处理原则)。
如伤员心跳停止应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即术者掌贴伤员胸骨中下段,稳健用力向下按,使胸骨下陷约4cm,每分钟60—80次。
昏迷者可针刺人中、少商、十宣、涌泉等穴位,有条件者可现场注射尼可刹米等中枢神经兴奋剂及能量合剂(细胞色素C、ATP、辅酶A、Vc)后迅速送往医疗单位抢救。
职业病测试题(题库版)1、单选一锅炉房师傅,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中毒后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的原因主要是().A.呼吸加快B.空气氧含量增加C.动脉血氧含量增加D.动静脉血氧差下降E.心跳及血液循环(江南博哥)加快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CO和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以后生成的羰基血红蛋白是樱桃红色的,当黏膜的毛细血管丰富,加上黏膜很薄。
所以当含羰基血红蛋白的血液流经的时候,我们透过黏膜看到的就是樱桃红色。
2、单选某男性锅炉操作工,在一个通风不良环境中,连续工作3~4小时后,突感头痛和头晕。
查体: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并伴有呼吸加快等表现。
该患者最可疑的毒物中毒是()A.一氧化碳B.氰化物C.二硫化碳D.氮氧化物E.硫化氢正确答案:A3、单选酒精性幻觉反应出现幻觉,以下列哪项为主()A.幻视B.幻听C.幻嗅D.迫害妄想E.意识丧失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患者意识清醒,出现幻觉,以幻听为主,也可出现幻视、错觉、有时出现迫害妄想,一般持续 3~4周后缓解。
4、单选男性,62岁,煤气中毒一天后来院,深昏迷,休克、尿少、血COHb60%,此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情属()A.轻度中毒B.中度中毒C.重度中毒D.极度中毒E.慢性中毒正确答案:C5、单选亚硝酸盐中毒治疗用()A.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B.维生素B1C.阿托品和解磷定D.美蓝或维生素CE.高压氧治疗正确答案:D6、单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者,从血液中HbCO含量测定来看,中度中毒应达到().A.20%~30%B.30%~40%C.50%~60%D.70%~80%E.80%~90%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
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
劳动教育考试模拟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
按照一个家庭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庭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A、生活需求法B、国际贫困标准法C、生活形态法D、恩格尔系数法正确答案:D2、在生产制造领域,工匠精神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推动了()的发展、促进了物质财富的创造。
A、生产关系B、生产技术C、生产力D、生产能力正确答案:C3、下列职业性有害因素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二氯乙烷B、真菌孢子C、二氧化硫D、X射线正确答案:B4、一个人每天摄入约()的能量A、10000KJB、5000KJC、30000KJD、20000KJ正确答案:D5、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把社会()看作是社会制度存在的首要价值。
A、公正B、法治C、自由D、平等正确答案:A6、从业者内心笃定、耐心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体现的是()。
A、爱岗敬业B、勤奋刻苦C、踏实专注D、精益求精正确答案:C7、邓小平认为,通过()来营造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便于激发和激活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热情。
A、科技体制改革B、社会制度改革C、经济体制改革D、改革正确答案:D8、大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使用该企业多年未检修的仪器进行操作,造成触电事故,其事故原因属于:()A、机器的不安全状态B、人的不安全行为C、管理缺陷D、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正确答案:A9、雇员是以()为主要来源的劳动者。
A、工资收入B、劳动义务C、工作机会D、劳动能力正确答案:A10、在劳动者各项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权B、劳动就业权C、劳动报酬权D、生活保障权正确答案:C11、下列关于工资的说法,错误的是()A、工资形式及支付方法是法定的B、工资体现的是纯粹的私法属性C、工资标准确定依据是劳动法、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规定和约定。
D、工资的产生是基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正确答案:B12、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A、健康损害是因,职业有害因素是果B、互为因果C、不确定D、职业有害因素是因,健康损害是果正确答案:D13、以下哪样劳动,主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生活技能()A、生产劳动B、自我服务劳动C、家务劳动D、公益劳动正确答案:B14、控制分区中的黄线隔离区表示()。
常见有毒气体中毒症状及急救一氧化碳中毒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
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
(一)诊断要点有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如燃烧、浓烟等,且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伤员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10%~20%,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除。
②中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30%~4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的日后可完全恢复。
③重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5O%以上。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
可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
(二)现场急救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硷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
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若有条件时,可做一般性后续治疗:①纠正缺氧改善组织代谢,可采用面罩鼻管或高压给氧,应用细胞色素C15毫克(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辅酶A50单位,ATP20毫克,静滴以改善组织代谢。
②减轻组织反应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30毫克静滴,每日1次。
③高热或抽搐者用冬眠疗法,脑水肿者用甘露醇或高渗糖进行脱水等.④严重者可考虑输血或换血,使组织能得到氧合血红蛋白,尽早纠正缺氧状态。
地下建筑内窒息一些建筑设计不合理的地下室、防空洞、贮藏室等由于通风条件差,其空气成分与外界大气成分有很大差别。
离地面越远、通风越差,加上其中的贮藏物发生腐烂或火灾时,其空气的变化也就越大。
地下建筑中的气体成分、比例的改变,基本上表现为下列三个方面:①氧气含量显著降低;②二氧化碳含量增高;③其他有毒气体的产生.人若进入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的地下建筑内就可能引起缺氧窒息,如果里面还含有其他有毒气体,则危害更大。
新疆五江兴华实业有限公司安全技术培训资料
新疆五江 2015.5 人 员 在 CO 环 境 中 工 作 中 毒 症 状、环 境 要 求 及 抢 救 措 施
一、人在不同CO 浓度时的中毒症状表 不同一氧化碳浓度时的允许工作时间表
在下述限制工作时间作业时,两次作业时间必须间隔2小时以上。
允许正常工作的CO 浓度<30mg /m ³(即24ppm )在以ppm 为测量单位时,则应为:在<24ppm 时,可进行正常工作。
三、煤气中毒时的急救原则 :出现煤气中毒时,应根据中毒的程度不同,分别加以急救。
1、当值班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发现有头晕的情况,应立即到空气新鲜处,呼吸新鲜空气,并打开室内的窗户和通风设备,以加强空气的对流,使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下降。
2、当出现恶心,气喘等症状时,应至空气新鲜处静卧休息,放松衣着,注意保暖。
并可直接送邻近医务室或医院急救。
3、当出现昏迷休克时,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作人工呼吸,并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急赴现场急救。
4、当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急救或人工呼吸急救,同时应通知煤气防护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速到现场抢救。
5、在出现昏迷休克及停止呼吸,抢救者在未恢复知觉前不能送往较远距离的医院急救,若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四、人工呼吸法有下列几种:
除用苏生器进行人工呼吸外,常用的人工呼吸法还有如下几种:即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双臂施运法、俯卧压背法(后背加压法)、仰卧压胸法(前胸加压法)等多种,苏生器急救在以后叙述。
1、进行人工呼吸前的准备工作:
(1)凡属于煤气中毒的急救,可应用人工呼吸,此人工呼吸法同时可用于电击者的急救。
刺激性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中毒者,不能施行人工呼吸,因人工呼吸会造成肺水肿。
(2)应将中毒者(指已停止呼吸者)抬到空气流动的场所,并注意保暖。
(3)清洁中毒者的口腔呼吸道,清除口中的痰液、血块、泥块,摘去假牙。
(4)解开衣扣、腰带、检查中毒者是否受伤,以确定采用何种人工呼吸法。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1)中毒者仰卧,颈下垫衣服卷,头尽量后仰,鼻孔朝天,用手帕或纱巾盖住其口鼻。
(2)急救人员在中毒者一侧,先吸一口气,随后将口对准中毒者口或鼻吹入(用对口吹入,应掐住其鼻,在对鼻吹入则应掐住其口),每5秒钟一次(吹2次,放松3秒),每分钟约12-15次。
在急救人员换气时,应放松中毒者的口鼻,让他自动呼气。
3、双臂施运法 :
(1)中毒者仰卧,肩胛骨下垫衣服卷。
(2)急救人员在中毒者前头前跪下,拿住中毒者双手,将其手举起拉开,使肘部达到头部水平位置(吸气),为时2秒钟。
(3)将中毒者双肘向两侧胸廊压迫(呼气),为时2秒钟。
(4)如此连续一举一曲(形成半圆形运动),每分钟12-15次。
4、仰卧压胸法 :
(1)中毒者仰卧,肩胛骨下垫上衣服卷。
(2)急救人员面向中毒者脆下,将中毒者的大腿夹在急救护人员的从腿之间。
(3)双手放在中毒者肋骨上,小指放在最末一支肋骨,拇指放在肋骨中间。
(4)急救人员向前俯身,用手压迫胸廊两则(吸气),为时2秒钟,当急救人员伸直身体时停止压迫中毒者胸廊(吸气)为时2秒钟。
(5)如此一压一松,每分钟12-15次。
5、俯卧压背法 :
(1)中毒者俯卧,头偏一侧,一臂弯曲填于头下,另一臂沿头旁向前伸直。
(2)急救人员面向中毒者跪下,将中毒者的大腿夹在急救人员的双腿之间。
(3)急救人员两手放在中毒者下部肋骨处,手指分开,拇指放在脊柱上,然后由急救人员的体重通过两上肢从中毒者的后下方压向前上方(呼气),为时3秒钟。
(4)急救人员将上身伸直,两手分开,使中毒者胸部自然扩张而吸入空气(吸气),为时2秒钟。
(5)如此一压一松,每分钟为12-15次。
6、施行人工呼吸法的注意点:
(1)在中毒者移动时,应小心护送,尤其在从竖梯下运时,应采用安全带护送。
(2)施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时,若中毒者年幼,应小口吹气。
(3)若为孕妇中毒,不能使用俯卧压背法。
(4)如中毒者上肢骨折,不能使用双臂施运法和仰卧压胸法。
(5)在压迫胸廊时不能用力过大,以防止折断肋骨,动作也不要过猛,以防脱臼及骨折。
(6)施行人工呼吸法须连续进行,不可中断,时间过久,可由数人轮流操作,只有经医生检查同意后急救人员才能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