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44.50 KB
- 文档页数:17
一个仰望天空的男孩乌云在空中激流荡漾着,遮蔽了日,在地上投下了一道狭长的阴影。
而在阴影的中间,有一个男孩抬头望着天空,眼中深凝着忧伤,静静的仰视这片云,等待着乌云的飘过,等待着阳光的洒落。
——小引我出生在八月最后的一天,处女座。
也许是每一个处女座的人的通性,我是个常常伤春悲秋的男孩,哪怕是一点滴的细腻,也能轻易地触动我的神经,或哭或泪。
双眸间总会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莫名的忧伤。
在很小的时候,每当我忧伤、哭泣,总喜欢依偎在母亲的身边,用我柔嫩的小手抱着母亲的大手。
而母亲总会抱起我,坐在阳台上哄着我,说:“儿。
看,天。
多美丽!”于是我也学作母亲的样子,望着天空,听的母亲一下一下的心跳,安然入睡。
当我长大了一点,身高也快比得上母亲了,母亲也抱不起我了,就轮到我常常在忧伤的时候拉着母亲,坐在阳台上,看着天,细述着忧伤,吮吸着母亲从不吝啬的恬静,心中觉得特别的温暖——是家的感觉!只有在家,才能心安理得地卸下所有的忧伤,没有负担。
我再长大了一点后,在学校住宿了。
平时总会留下一个空荡荡的降临,我匆匆地返回学校。
也许你们会觉得我们的家太过寂静,但是其实有些东西不需要言语也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想说什么。
因为我有属于我的细腻,而父母有作为父母的直觉。
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的神经变得越渐细腻,对于不同环境的不同气息,我总有灵敏的感觉。
就如那一天,家是如往常一样的平静。
但我却嗅出了一丝的不安。
因为母亲没有如往常一样在门口等待着我。
我问父亲:“怎么了?”“哦……没什麽。
”父亲掩饰着,“去,做作业吧!”我摇摇头,向父亲不断追问下去。
到最后,父亲才勉强地说:“呃……只是……在股市里亏了点钱……”父亲手不安地揉搓着,对我说:“儿啊,你……去看看你母亲吧……她好像……好像……”父亲没有说下去,而我也知道父亲想说什么了——因为我看到母亲一直卷缩在沙发上,目光呆呆的,瞳孔汇聚在没有焦点的前方。
我走过去,没有言语,只是扶着,坐到阳台上,说:“妈。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命题:广州市第六中学张清(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应.届/应.该折.断/折.本为.虎作伥/为.富不仁飞来横.祸/免遭横.死B.女红./红.旗曲.笔/歌曲.予.取予求/予.人口实拐弯抹.角/一笔抹.杀C.缭绕./娇娆.慓.悍/骠.勇徇.私枉法/以身殉.职皈.依佛门/扳.成平局D.辍.学/点缀.朴.刀/姓朴.备受侮.辱/迕.逆不孝开门揖.盗/通缉.罪犯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08年1月28日,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蓝色水晶宫殿式的建筑“水立方”竣工。
这座晶莹剔透的建筑真可谓巧夺天工。
2月29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正式启用。
这座总体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设施一流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让诸多中外宾客叹为观止。
8月8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隆重举行,以“美丽的奥林匹克”为主题的大型文艺表演美轮美奂,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林匹克与中华文明交融交汇的华丽乐章。
A.巧夺天工 B.启用 C.叹为观止 D.美轮美奂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8月10日,在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的决赛,中国选手冼东妹战胜朝鲜选手安琴爱,成功卫冕冠军。
B.4月11日北京飞往大连的飞机上二位女乘客因小事争吵,竟然先后用日语、法语、英语对骂,在空乘人员的竭力劝阻下,两位妇女才偃旗息鼓。
C.能否有效的遏制房价过快增长,从而使居者有其屋,是评价政府作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D.如何避免“三鹿奶粉”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再发生,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②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③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④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⑤社会上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⑥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A. ①②⑥④⑤③B. ⑤②⑥①③④C. ⑤③②⑥④①D. ①⑤③④②⑥二、本大题7小题,共41分。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三模英语试题(5)一、听力选择题1.A.The results haven’ t come yet.B.The results were checked again last night.C.The woman needs another test tomorrow.D.The doctor hasn’t come back from the lab.2.A.She would have thrown $200 around.B.$200 is not enough for the video.C.Richard shouldn’t have given that much.D.Sarah must be mad with the money.3. What do we know about Jim?A.He has a leg injury.B.He withdrew from the football team.C.He spent his holiday with his teammates.4. What will Tom probably do tomorrow?A.Find a new apartment.B.Look for a job.C.Go traveling.5. Where could the speakers probably be?A.At a sports store.B.In a gym.C.In the woman’s house.二、听力选择题6. 听下面一段较长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1. Why did the man quit his job?A.He felt stressed.B.He felt bored.C.He felt tired out.2. How long should the bank manager work on workdays?A.For nine hours.B.For nine and a half hours.C.For eight and a half hours.3. What does the man care about most when looking for a job?A.The benefits.B.The salary.C.The working hours.4. What would the man do first?A.Contact the bank.B.Apply for the job.C.Send an application letter.7. 听下面一段较长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高中三年级第三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1页到第4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8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 第Ⅱ卷的答题内容,请用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答错位置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亵渎.赎.罪初生之犊.穷兵黩.武B.敕.造不啻.整饬.纪律叱.咤风云C.锃.亮逞.能惩.前毖后游目骋.怀D.婢.女裨.将稗.官野史刚愎.自用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捉摸号码薄众目睽睽香消玉陨B.广洲病原体捅军优属撼卫尊严C.迄今链锁店以点代面心有余悸D.亨受掳虎须矢志不渝鞭辟入里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哈里希岛上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恩泽。
B.以往的保障房政策过于偏狭,只照顾到当地户籍人口,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使.公民因身份不同,而无法享受到同等的住房福利。
C.他当年离开文化单位时身无长物....,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领域创下了辉煌的业绩。
D.大观园里的主子们米珠薪桂....,早已习惯过铺张浪费的生活,安富尊荣,挥霍无度,王熙凤也日感难以维持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洪灾过后,医院里腹泻患者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这些患者吃了一些因天气炎热而迅速变质的食物和饮用了被污染的水造成的。
B.我国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号,开赴南海,担负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护渔护航,同时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2024届高三级11月四校联考语文试题佛山市第一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汕头市金山中学、中山市第一中学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次考试采用特殊编排考号,请考生正确填涂。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孔子修订《春秋》时运用了一定的笔法,这就是“春秋笔法”。
孔子常用不太明显的字眼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倾向,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并且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
“春秋笔法”一直被历代中国文人运用在各种文学体裁上,如诗歌、小说等。
他们不直接表明态度,而以曲折迂回的方式让人知道;多用精微语词,一字置褒贬,简练而含蓄地点评人事。
“春秋笔法”如今还被运用在现代新闻报道中,在《南方周末》的一些报道中就可以窥见其踪。
“春秋笔法”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
它强调“据事迹实录”,但同时又要在客观叙述中寓以褒贬。
实录和褒贬,如何统一在同一文本中?要义之一是笔削。
“笔”就是录,“削”就是不录,笔与削寄托着作者的褒贬。
“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当时的国君、大夫得《春秋》一字之褒者,其荣甚过天子之命服;得春秋一字之贬者,其辱过于天子之刑戮。
在这个意义上,春秋笔法是披着曲笔外衣的直笔,大义,不偏离,不歪曲,不隐瞒。
如《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郑国国君灭弟弟段的做法很阴险,所以称其为伯,而不称为庄公;弟弟不像弟弟,所以称段,而不称弟;兄弟间像两国国君作战,所以称克。
兄之老谋深算,弟之骄纵贪婪,兄弟之间为了夺君位而你死我活的恶斗,全部透露出来。
不着一褒字,也不着一贬字,而褒贬自在其中。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重点中学2024届初中英语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Ⅰ. 单项选择1、—Can you tell me _____________?—Of course. Japan.A.what’s his job B.where does he come fromC.where he is from D.what language he speaks2、The brave soldier went on fighting, _______ he was wounded.A.though B.if C.because D.since3、I won’t go to see the film tonight, because I __________ my ticket.A.lost B.have lost C.will lose D.didn’t have4、―Who's that man over there? It ______be Mr. Brown. He is much taller than Mr. Brown.―You mean the man in white? He is an exchange student from England.A.can B.may C.can’t D.mustn’t5、—How wonderful these paintings are! Which one do you think the artist?—Perhaps he __________ the one hanging on the wall.A.satisfying; satisfies B.satisfies with ; satisfiesC.satisfies ; is satisfied with D.satisfied with; is satisfied with6、—How many people have come to Beijing for the Olympic Games in 2008?—It’s hard to say. _______ people, I think.A.Million of B.Millions of C.Two millions of D.Two million of7、—Do you know which city Mr Zhang has gone to part in the celebrations?—Sure. He went to Shanghai with his secretary.A.take B.to take C.taking D.will take8、—I didn't hear you come in just now.—That's good.We tried ________ any noise, for you were sleeping.A.not make B.to make C.not to make D.making9、Recently people in China____take much money on shopping because they often use Alipay(支付宝)A.needn’t B.shouldn’t C.mustn’t D.can’t10、Waste sorting (分类)has been around for years in China. If you have food waste, you will most probably throw it into ________.A. B.C.D.Ⅱ. 完形填空11、Have you ever blown dandelion seeds to make a wish? Me too. Have you ever eaten a dandelion (蒲公英)? Me neither."Time to go, Athena," Mama said from the sidewalk. She 1 the car door open waiting for me. I stepped in the car with my hook. "She knew I didn't eat dandelions. Why did I have to pick them with my family every spring? " I thought.My father and grandmother smiled from the front seats of the car. I turned and 2 to Brigid, the girl who had just moved in. She stood across the street and watched. I was glad she didn't ask where we were going.We rode into the 3 , not too far from our house just outside Chicago. I set down my book feeling the warm breeze. I told the wind, "I hope we are not there yet."I had never seen anyone in the field with us, but I was always 4 that someone would notice us picking dandelions. People in America pulled dandelions from their yards. What would the new neighbors think if they found out our family ate weeds (杂草)?We drove west until the houses stopped. Then we stopped. We walked through a large field. Hundreds of yellow flowers 5 over the soft earth. I looked for a place to hide."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Athena?" Granny asked. "Nothing," I said. "But why do we eat dandelions? No one else does." "The best 6 in the world." Granny answered.It seemed to take hours to fill the bags. By the time we were ready to leave, we had enough dandelions. On the way home, Mama and Granny talked about hosting a dinner party for the new neighbors.The night of the party, Brigid arrived with her parents. Mama served octopus with onions, peppers stuffed with lamb and rice, and horta made of dandelions. Our guests ate everything. Brigid tasted the octopus and the lamb. Then she put her fork on the horta. "Wait!" I said. Too late. "You ate the dandelions!" I told her 7 "Not bad," she said and ate another bite. We both laughed.After dinner, Brigid and I went to the back yard. The stars reminded me of dandelions in the soft field. I closed my eyes and made a 8 to be as open-minded as my family and my new friends.1.A.pushed B.broke C.held D.Knocked2.A.waved B.ran C.talked D.drove3.A.city B.country C.factory D.company4.A.glad B.curious C.excited D.afraid5.A.walked B.fell C.spread D.climbed6.A.wood B.food C.cotton D.corn7.A.patiently B.differently C.relaxedly D.embarrassedly8.A.wish B.word C.deal D.listⅢ. 语法填空12、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括号内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必要时可加助动词。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新教材月考测试卷 9月(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积累运用(21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4)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5)姓名往往包含着大学问,人们在取名字时很多时候会参考古诗文。
如有人将名字取作“一帆”,你就知道它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6)浅显的诗句里蕴含着深深的友情。
千百年来,这些诗句感动了无数人。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传递着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两句抒发了与友人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7分)广州的秋,有如微风般的温柔,没有冬天那样duō duōbī rén。
秋天的三角梅,换上了烟霞般的红。
这一片片叶子红得热烈,红得,像把终年zhù xù的红色全拿出来了,地向秋风mài nong 风姿。
秋风吹起,这一把把红色的小扇子随风起舞,于是那红色流动起来,真是。
风停了,夕阳染红了天空。
沐浴在烈日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 duō duō bī rén( ) (2) zhù xù( ) (3) mài nong(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灿烂花团锦簇琳琅满目B.浪漫花枝招展琳琅满目C.浪漫花团锦簇美不胜收D.灿烂花枝招展美不胜收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秋风沐浴在烈日里,显得灵动而又绚丽。
B.秋风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广东省六校2010-201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2011-05-30 22:12广东省六校2010-201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对弈/友谊秘籍/慰藉分发/分外B.联袂/昧心轶事/秩序创伤/重创C.缉私/嫉妒隔阂/核算桂冠/冠军D.祛除/趣谈轻佻/跳动湖泊/停泊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前已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生猪、肉牛、肉羊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瘦肉精”专项。
②从今天开始,新京报将连续6天推出100版大型系列特刊,从清华大学百年风物、历史、学子、老师和成就诸方面,这座中国名校的历史风云,探究它的精神和未来。
③自中国开办高等教育起,国人就发现了这里(清华大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挽精神颓亡于既倒,发科学民主之萌芽。
A.整治再现往往 B.整顿展现往往C.整治展现常常 D.整顿再现常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鲁迅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在于它对旧中国社会群体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谓独具只眼。
比如,《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在于它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更在于历经蹉跎岁月之后,它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一点也没有减退,反而日显其尖锐。
可见,鲁迅作品对时下仍然有启迪意义。
A.坚不可摧 B.独具只眼 C.入木三分 D.蹉跎岁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1年4月25日上午,来自五大洲的五名大学生在清华大学采集了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圣火。
代表亚洲大学生的采火使者是来自深圳大学的学生栗璐雅。
B.在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不断挑战民众“抗毒”能力的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之后,一场打击违法食品添加剂为主题的餐桌安全“整风运动”在政策密集加码中强势拉开。
“岱崮地貌”(下图,左侧为景观图,右侧为等高线示意图)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上称之为“方山”,该山体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
据此回答3题。
3.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A.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C.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D.板块运动形成的“第八大陆”位于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面积相当于日本的4倍,是太平洋上一片由400万吨塑料垃圾组成的漩涡。
在垃圾漩涡中海水的运动非常缓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题4.关于垃圾漩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垃圾的来源完全来自海上航行的货船丢弃物B. 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的垃圾漩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 垃圾漩涡位于太平洋顺时针洋流的中心D. 日本东海岸的垃圾受季风的影响汇集于此5.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市人口迁移数据,据表可判断()A.各省、区、市均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B.省际人口流动规模呈扩大趋势C.上海对外地人口吸引力在减弱 D.人口迁移加剧广东老龄化进程海尔集团计划2014年在日本增设第三家白色家电研发中心,这标志着海尔集团在其全球化进程中又迈出重要一步。
目前,海尔集团已经在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了 18个研发中心。
据此完成6题。
6.海尔集团在日本再设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A.降低研发费用,获取最大效益B.利用先进技术,降低研发费用C.利用先进技术,拓展日本市场D.塑造品牌优势,拓展日本市场下图是我国某种工业类型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黑点代表的工业可能是()A.制糖工业 B.畜产品加工 C.风力发电 D.汽车制造8.该工业类型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原料 B.资金 C.资源 D.技术9.农业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叫土地城市化,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叫人口城市化。
目前我国的土地城市化远超人口城市化会()A.加强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B.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下图是“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10题。
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2024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试题语文试卷命题人:中山纪念中学高三语文组审题人:中山纪念中学高三语文组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这个地球的一隅,在一个小圈子里活动。
我们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充其量只能了解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
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这些见解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
然而,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再现事件的全貌,因为经验似乎表明,他本人会对事后减弱了的现场印象作些添枝加叶的处理。
实际上,更常见的并不是他凭想象去描绘一个事件,而是对它进行改编。
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
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旁观者的角色总是带有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创造性。
我们对事实的认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观察习惯。
一个陌生的场面犹如婴儿眼中的世界,是“一种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就像另一个种族的所有成员在外国游客的眼中全都是一模一样的外国人。
在哥廷根曾召开过一次心理学会议,其间有一批据说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接受了一次饶有趣味的实验。
主办方预先安排了一场“事件”: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黑人在后面狂追。
他们在大厅中央停下厮打。
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演员们”离开大厅。
会议主席要求在座各位当即写出一篇报告。
交上来的40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错误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错误为20%-40%,有12篇达40%-50%,13篇高达50%以上。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后人对‘差序格局’的解读,既忽略了涉及的等级制,也忽略了差序人格"说法错误。
材料二第4段原文为“后人在解读和运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时,不仅忽略了他所涉及的等级制方面;更重要的是,多数人还忽略了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从中可知,“忽略"的主体是“多数人”,“忽略"的对象是“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而不是“差序人格"。
2.【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在维持差序格局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无中生有。
引用“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名言是为了论述“公”“私"关系的二重性。
3.【答案】A【解析】关于“差序格局”呈现出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关系的伸缩性;二是“公"私”关系的二重性;三是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A项只谈对父母孝,不能体现动态性特征。
B 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伸缩性。
C项体现了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D项体现了“公"私”关系的二重性。
4.①比喻论证,用“石子"比喻“己”,用“水波纹"比喻差序格局。
②引用论证,引用费孝通的观点反驳有些学者的观点。
③举例论证,举血缘和地缘的例子论述社会架格的不变。
举《中庸》为例,论述“伦”的不变。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5.①体现了传统社会的社会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层层推出去的“差"。
刘姥姥与贾府沾亲带故,在贾府辉煌时也可以上门“攀亲”求助。
②体现了差序格局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
刘姥姥身份地位远低于贾府的管理者凤姐,上下尊卑等级分明,于是行礼问安。
③体现了富有弹性的“差序人格”。
刘姥姥对女婿教训开导,对凤姐却毕恭毕敬。
(每点2分)【答案】B【解析】“对老街吃客挑剔与蛮横的讽刺"错误。
作者讲述吃客的故事意在说明吃客对吃的挑剔和讲究。
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1.(3分)B(A.根据原文表述“例如,人们普遍相信有一个特殊的语言习得模块,这一观点源自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
他认为,儿童并不是通过听取成人的谈话后用他们的通用智能来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而是他们的意识中有一种独特的、自行运转的“语言习得机制”,它唯一的功能是,在适当刺激的情形下,让儿童学会语言。
”选项将这句话进行重新拆解、排列,使得句意发生错乱,张冠李戴。
原文中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认为人们普遍相信有一个特殊的语言习得模块,他认为儿童的意识中有独特的“语言习得机制”,借此学会语言。
C.根据原文表述:“例如,如果被告在审问下紧张痉挛,并且你相信紧张的痉挛总是有罪的一种标志,你就可能会利用这一推论来作出裁决。
简言之,这里不存在决定一名被告是否有罪的模块,你是用“通用智能”解决这一认知问题的。
”可见本句运用了假设论证的论证方法,假设人们相信紧张的痉挛总是有罪的一种标志,可能会利用这个推论作裁决。
并提出作出这个结论是在“通用智能”来解决的。
因此选项表述扭曲了原意。
D.根据原文表述“赞成模块性的人认为意识包含执行不同认知任务的特定模块,反对模块性的人否定这一点。
但是我们如何判定两个认知任务是同一类还是不同类呢?脸部识别是单一的认知任务还是由两个不同的认知任务(识别男性的脸和识别女性的脸)构成的?……这类问题是概念上的,或者说是哲学上的,而不是直接经验上的……”可见,原文并没有就选项中提及的话题给出论断,选项犯了过度推断的错误。
故选B。
)2.(3分)C(根据原文表述,“美国心理学家杰里·福多尔在研究模块性假说时,认为大脑模块有三个重要特征:认知系统是领域化的,运行是强制性的,信息是分隔的。
首先,认知系统是领域化的,即它是专门化的:它负责一组有限的,精确划定的任务。
广州六中2023-2024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共8页,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一定技术,从事专业职业的人员,是提升地区创新能力、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
图反映2000~2015年我国部分省区高技能人才迁移效率(净迁移量与迁移总量的比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00~2015年我国不同省区之间高技能人才迁移具有()A. 差异性B. 封闭性C. 随机性D. 均衡性2. 影响内蒙古、重庆、新疆等西部省区高技能人才迁移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能源B. 交通C. 环境D. 经济3. 近年来,高技能人才迁移呈分散趋势,表明()①东部地区高科技企业增多②中西部地区生活成本增加③区域间协调发展程度提高④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放开三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 我国人口死亡率增加B.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降低C. 我国人口外迁较多D.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5. 在此政策影响下,预计到2040年以后,我国可能出现()A. 升学与就业压力减轻B. 家庭养老负担加重C. 劳动力人口减速放慢D. 外籍人口将大量增加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是一条全国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
下图示意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A. 以东平均人口密度小B. 以西平均人口密度大C. 以东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大D. 以西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大7. 人口密度突变线向武威地区弯曲,主要是由于该地区()A. 降水丰富B. 植被覆盖率高C矿产资源贫乏 D. 灌溉水源充足.8. 西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与400mm等降水量线分异较大,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A. 土壤B. 地形C. 气候D. 交通下表是成都、武汉、乌鲁木齐、拉萨四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1届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陈慧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
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
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
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
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
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
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义旨。
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
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
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
2014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调研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B[A.如:送往。
C.凶:饥荒。
D.属:跟随。
]2.A[数:密。
B.靠近/担任。
C.登上/趁着。
D.覆盖,掩盖/大概,大约。
]3.D[假:借助,借用。
A.到……去/出嫁。
B.判罪/挡住、迎着。
C.详细/备办。
]4.C[明灭:古今意义相同,均指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A.大人:古义,有道德的长者/今义,成年人。
B.颜色:古义,脸色/今义,色彩。
D.处分:古义,安排/今义,对犯错者的处理。
]5.D[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A.名词活用作动词:效仿/怪罪。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使……保全。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以……为乐。
]6.B[从,介词。
A.表示并列,连词/表示转折,连词。
C.怎么,副词/什么,代词。
D.假如,连词/如同,像,动词。
]7.C[于此,兼词。
A.表示让步,尚且,连词/几近,副词。
B.才,副词/却、反而、竟然,副词。
D.依靠、凭借,介词/因为,介词。
]8.C[①以,介词,用来;②与,介词,相当于“跟”“同”;③其,副词,表示反问语气;④则,副词,表肯定,相当于“就是”。
]9.A[被动句。
B.宾语前置句 C.省略句、倒装句D.定语后置句]10.D[A.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用手指着一一数清。
B.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身边的,不是你吗?C.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
]11.A[B.杜甫《月夜》诗的“诗眼”应为“独看”“双照”;C.用典亦可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称为反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之意。
D .描写家国之思的作品如果以虚景来作恰当的经营构造,可能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并非“都应由虚景来表现”。
]12.D[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月末一天叫“晦”。
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有一个核心价值系统,这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指实现理想的人格和完美的道德境界,其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内容包括人性论、修养论、境界论一整套修身之道。
人性论奠定修身的理论基础。
人性问题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内容丰富的问题,历代思想家通过对人性论的阐发,来说明能否通过修养而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从而为修身奠定理论基础。
讲人性是为了讲修养,人性论主要解决人为什么要修身的问题;而修养论则说明怎样修身,是讲修身的方法和途径问题。
境界论展现了修身的理想追求。
境界论是关于追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的理论,它以人性论为基础,以修养论为途径,最终目标是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
当一个人的修身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时,就会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不会在物欲之海中随波逐流,对身外之物,则“来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在得失之间顺其自然。
当一个人修身到挣脱物欲的束缚,达到不为物累的境界,也就练就了做人的真功夫,无论做什么,都能与做人统一起来,做官讲官德,做生意讲商德,做学问讲文德。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非常注重修身之道,认为树立并保持一个人的形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功。
治国,是指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义利统一作为治国的伦理准则,以任人唯贤作为治国的关键环节,以民本文化作为治国的核心内容。
物质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关系治国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准则问题。
义利统一思想作为确立道义与利益关系的原则,引导人们在物质利益面前以道义为重,使治国有一个可以遵循的伦理准则。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还很注重官吏的素质,强调对官吏的选拔、任用和处罚应遵循一定的准则,从而形成吏治之道。
在用人之道上,主张任贤选能,认为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是治国的关键环节。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讲治国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民为本,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民本文化。
广东省2011届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试题传真: 2011-01-07 15:19:广东省2011届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惠州一中、珠海一中、东莞中学、中山纪念中学、深圳实验中学、广州二中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僭.越 / 谏.诤膳.食 / 膻.气牢笼. / 笼.络B.秸.秆 / 嗟.叹遂.心 / 燧.石模.具 / 模.样C.逡.巡 / 疏浚.飘溢. / 谥.号喷.射 / 喷.香D.福祉. / 桎.梏震慑. / 摄.录分.明 / 分.外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女排和韩国女排在第16届亚运会最后一枚金牌的争夺战中再度碰面。
韩国队独占鳌头,赢了两局。
中国队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稳扎稳打,最终以32逆对手夺冠。
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逆,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激战,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体育竞技的魅力。
A.独占鳌头 B.稳扎稳打 C.惊心动魄 D.万众瞩目3.下列四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巴黎华人反暴力大游行后,巴黎相关区政府发表正式声明,表示明确支持该街区居民反对暴力、要求安全环境的合法诉求。
B.报道称,该议员一直担任美国国会能源及商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他大部分的竞选资金并非是其合法所得,而是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的捐献。
C.由于供应有限,导致有机食品在中国仍属特殊产品,尤其是有机农业所需的清洁空气、水和土壤在快速工业化的中国越来越难找到。
D.市教育局表示,将积极推进特色高中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创新人才培养发展规律的招生录取方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2008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08.5.26 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目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屏息(bǐng)倒叙(dào)丢三落四(là)臧否人物(pǐ)B.场院(chǎng)对峙(zhì)数见不鲜(shuò)螳臂当车(dānɡ)C.渐染(jiàn)晃动(huǎng)宁缺毋滥(nìng)量体裁衣(liàng)D.答复(dá)纰漏(pī)吹毛求疵(cī)恪守不渝(gã)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 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②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_____ 民情。
③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疾病。
A.曲解体恤祛除B.曲解体察驱除C.误解体察祛除D.误解体恤驱除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B.自从开通网上追逃以来,那些潜逃犯就无处遁形,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等待他们的将是正义的审判。
C.真正的名家学者并不愿他的学生只是亦步亦趋,而希望后辈能超越自己。
D.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今年十八岁的区清是应届中学生中我省层层选拔出来的唯一入选国家集训队的选手。
B.一般行文之误,容易被发现。
但数字与专名之误,由于多半不易识别,因此我们更应该留神。
C.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D.为了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警方事先作了详细的调查,并对审讯战术作了周密的部署。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④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的字。
苏辙是其弟。
齐安,即黄州。
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
②陁(tuó):山冈。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④寓:寓世,住在人世。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扫叶席草,酌酒相劳劳:劳作。
C.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委:归,付。
D.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姑:暂且。
6.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兹欲以成吾亭耶见者以为仙也B.行于松柏之间譬之饮食杂陈于前C.好客而喜游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D.车马之迹不至子瞻与客入山视之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3分)A.①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②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①风云变化,林麓向背②羊肠九曲而获少平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谪迁黄州,不居武昌,因此文章先从苏轼好游武昌诸山写起,指出其在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
这是为叙述建亭武昌铺垫,显出苏轼在失意遭遇中善于自得其乐。
B.文章最后具体议论苏轼追求的乐趣是“以适意为悦”。
这就委婉地说明苏轼建亭的目的,也是他处世为人的态度。
C.这篇文章记述了作者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表现出作者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意绪。
D.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9.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第一自然段的划线句断句。
(3分)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②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10.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春日郊行袁枚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
杂花香自空中至,野草根从旧处生。
小鸟啼咽催布谷,老牛牵犊学春耕。
劳劳官走江城北,争怪长条目送迎。
(1)本诗运用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2)“野草根从旧处生”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分别揭示的哲理是什么?(2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生态整体主义王诺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是一”、“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最早发端。
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又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
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
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
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作整体的中心。
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
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
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
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辙、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读书》)12.对“生态整体主义”这—概念理解准确有(3分)A.生态整体主义是指把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和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的生态观。
B.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C.生态整体主义把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切事物的根本尺度。
D.生态整体主义强调生态整体利益,不再考虑人类自身的利益。
13.下列对“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6分)A.生态整体主义没有中心,更不主张中心主义,只强调整体主义。
B.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
C.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颠覆长期以来被普遍认同的基本的价值观,不再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E.生态整体主义和以往的生态观不同,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
14.根据原文,指出生态整体主义区别于其他生态观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3分)15.结合文本谈谈人类应怎样做才能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