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6章 循环系统生理
- 格式:pdf
- 大小:7.47 MB
- 文档页数:167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展开全文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单向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4、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生理(二)第六章循环生理(二)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项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影响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毛细血管口径B.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C.血液粘滞性D.动脉管壁弹性2.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环流不息的动力是():A.动脉、毛细血管、静脉间的压力剃度B.心脏有节律地射血和充盈C.大动脉管壁弹性的扩张和回缩D.血液重力和胸内负压的抽吸作用3.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心输出量B.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适应C.外周阻力D.大动脉管壁弹性4.下列因素变化中主要影响收缩压的是:()A.搏出量B.心率C.外周阻力D.大动脉管壁弹性5.可使脉压减小的是:()A.搏出量减少时B.心率减慢时C.外周阻力减小时D.大动脉管壁弹性减退时6.老年人大动脉弹性减退伴有小动脉硬化时,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B.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D.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7.有关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的血压B.正常值约为4~12kPaC.可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D.可作为临床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的观察指标8.药物过敏或细菌毒素的作用引起血压下降的最初原因是:()A.心输出量减少B.外周阻力降低C.血管容积增大D.循环血量减少9.靠血液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的是:()A.心脏收缩力B.体位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D.呼吸运动10.脉搏的强弱可反映:()A.脉压大小B.动脉管壁弹性大小C.收缩压高低D.脉压大小和血管内血液充盈度11.微循环的最主要功能是:()A.参与维持动脉血压B.影响血管内外体液分布C.实现物质交换D.调节体温12.正常情况决定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主要因素是:()A.毛细血管血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13.造成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原因是:()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组织液静水压升高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14.右心衰竭引起下肢浮肿的直接原因是:()A.右心收缩力减弱B.中心静脉压升高C.静脉系统淤血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15.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主要是:()A.主动脉血压升高B.血液粘滞性大小C.心舒期长短和舒张压高低D.心舒期长短和收缩压高低16.心迷走中枢兴奋使血压下降的直接原因是:()A.回心血量减少B.心输出量减少C.搏出量减少D.外周阻力降低17.关于心交感神经兴奋时的作用,错误的是:()A.节后纤维末梢释放肾上腺素B.心肌收缩力增强C.窦性心率加快D.房室传导速度加快二、填空题1.动脉血压形成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绪论绪论绪论绪论1. 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活动生命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
★2. 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从活着的动物身上取出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置于近乎生理状态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或观察。
3. 活体解剖实验法:一般在动物失去知觉(麻醉或去大脑)而仍存活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4. 慢性实验法:以完整健康清醒的机体为对象,在外界环境尽量保持自然的条件下,对某种功能进行研究。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细胞和基本组织细胞和基本组织细胞和基本组织1. 液态镶嵌学说:细胞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后者以a-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
2. 嵌入蛋白:镶嵌在整个脂质双分子层上的蛋白质。
3. 表在蛋白:只附着在脂质双分子层上的蛋白质。
4. 单纯扩散: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扩散。
5. 易化扩散:不溶于脂质的或是很难溶于脂质的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分子,和NaK Cl 等离子,借助细胞膜上某些特殊的蛋白质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
免费考研论坛生理学名词解释汇集6. NaNaNaNa 泵: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7. 出胞:内分泌细胞内的激素或神经末梢内的递质,外分泌腺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在分泌时向细胞膜靠近,然后分泌颗粒膜或囊泡膜与细胞膜相互融合,最后在融合出破裂,将其中的物质排出细胞。
8. 入胞:细胞外的物质被细胞膜“识别”后与其粘附,然后该处细胞膜内陷形成吞饮泡进入细胞内。
如物质是固体称为吞噬,是液体称为吞饮。
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略略略略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1. 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2. 兴奋性: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外界发生改变的刺激时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3. 兴奋:将机体受到刺激产生生物电现象的过程及表现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