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MW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结构强度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0
毕业设计(论文)_超临界1000MW汽轮机本体结构分析超临界1000MW汽轮机本体结构分析摘要进入21世纪来,我们所面临的能源问题日益紧张,加之我们对工业产业经济性的追求,常规火力发电厂的发展面临重大的能源和环境等问题,而且常规火电厂的效率低、污染大及自动化程度低,都制约常规火电机组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发展更为高效、节能、环保、经济性高的高参数、大容量的火电机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本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学习和分析国内三大厂家典型的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的本体结构,更多地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汽轮机技术,为将来从事汽轮机运行和检修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字: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本体结构、哈尔滨汽轮机厂如需图纸,QQ153893706目录1 概述 ..................................................................... .. (3)1.1 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的发展简史 (3)1.2 超超临界1000MW机组的优势 (5)2 哈尔滨汽轮机厂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本体结构分析 (6)2.1 概述 ..................................................................... (6)2.2 汽轮机的进汽部分 (8)2.3 汽轮机转子 ..................................................................... .. (12)2.4 动(静)叶片 ..................................................................... .152.5 汽缸及滑销系统 (16)2.6 隔板和隔板套 ..................................................................... .192.7 汽封 ..................................................................... . (20)2.8 轴承 ..................................................................... . (20)2.9 盘车装置..............................................................................22 3 国内典型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主要技术特点比较 (22)3.1 东方汽轮机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简介 (22)3.2 上海汽轮机厂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简介 (23)3.3 三大厂家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的比较 (25)总结 ..................................................................... ............................27 参考文献...................................................................... . (28)1 概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第36卷,总第208期2018年3月,第2期《节能技术》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Vol.36,Sum.No.208Mar.2018,No.21000MW 核电机组再循环管道振动分析及治理薛宪阔1,候淑娟2(1.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常规岛与公用设施所,广东 深圳 518116;2.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核岛系统所,广东 深圳 518116)摘 要:为改善某1000MW 核电机组再循环管道存在的振动及噪声,经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数据对其进行研究发现支吊架设计不合理及气液两相流是造成管道振动的主要原因。
通过支架改造和流体系统改造,有效地消除了管系的振动,确保了机组的安全运行,对核电机组其它管系振动原因分析及治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1000MW ;核电机组;再循环管道;振动;分析解决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39(2018)02-0176-03The Cause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Recirculation Piping ’s Vibrationfor 1000MW Nuclear Power PlantXUE Xian -kuo 1,HOU Shu -juan 2(1.China Nuclear Power Design Co.,Ltd(Shenzhen)CI&BOP,Shenzhen 518116,China;2.China Nuclear Power Design Co.,Ltd(Shenzhen)NI,Shenzhen 518116,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in one 1000MW nuclear power plan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actual data of the field,it is found that the unreasonableness of the design of the support and the two -phase flow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vibration of the pipeline.The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he piping system are effectively eliminated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bracket andfluid system,and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unit is ensured.Thi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other vibration a⁃nalysis and governance of piping vibration in nuclear power unit.Key words :1000MW;nuclear power plant;recirculation pipe;vibration;analysis and solution收稿日期 2017-07-19 修订稿日期 2017-08-25作者简介:薛宪阔(1982~),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管通及支吊架设计工作。
1000MW直接空冷机组汽机变工况与风机的节能运行发表时间:2018-01-16T09:42:41.8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作者:陈小刚[导读] 摘要:在汽轮机变工作开展的整个实践过程之中,直接空冷机组汽机变工状况,以及实际节能参数研究工作的开展,一直是需要技术工作人员着重关注的焦点话题。
(陕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榆林 719400)摘要:在汽轮机变工作开展的整个实践过程之中,直接空冷机组汽机变工状况,以及实际节能参数研究工作的开展,一直是需要技术工作人员着重关注的焦点话题。
本文将空冷机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简单介绍1000MW直接空冷机组系统实际运行特点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了汽轮机组变工况与风机节能系统运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望能帮助技术人员更好的实现节能的系统运行控制目标。
关键词:直接空冷机组;汽机;风机;节能前言1000MW直接空冷机组在正常工作运行状态下,各项参数数据信息的获取,是通过统计总结风机节能运行指数的基础之上得来的。
空冷机组汽机变工况是整个风机节能运行的核心和关键性的零部件组成部分,在整个运行系统节能性能的高低方面,有着极其显著和关键性的影响作用。
对相应节能运行系统的控制方案进行研究,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实际经济收益水平。
一、简析空冷机组的运行特点与组成方式(一)1000MW空冷机组的基本运行特点在机组构建的研究领域之内,有部分专业技术工作人员也将传统空冷机组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简单称之为空气冷凝的现代化控制系统。
机组零件之中的汽轮机械设备,通过粗大的排气管道,将机械当中的尾气杂质传送到外部凝结管制装置之内。
将管状内部的汽体凝结成水滴状的存在形态,通过回输的系统装置,将水滴重新回流输送到回热系统之内。
相比传统空冷系统的智能化远程遥感控制设备,新型1000MW直接空冷机组的运行状态,最大的特点在于汽体凝结装置的设置,以及水汽回输的循环装置各不相同[1]。
1000MW机组冷一次风道数值模拟优化设计摘要:冷一次风道是电站系统中的关键结构,合理的布置可以实现优化流场、减少噪音,节省风机出力。
但由于现场位置所限,风机进出口风道经常出现急转弯头和异形件,如果设计不当则会产生较大的阻力甚至由于出现湍流而引起风道的震动,本文在某工程风道设计中,对风机出口段冷一次风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风道各零部件的对比选型,寻找了最优的零部件组合,从而实现了该风道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冷一次风道;数值模拟;设计1 概述风道是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其设计在电站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风道的设计与选型应严格遵循DL/5121-2000《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1]进行,合理选取风道的流速、截面。
但由于现场布置的局限,风道往往弯角较多,截面变化大,特别是冷一次风道,由于流动介质温度低,压力高,引起气流脉动的驻波频率较低,更容易发生湍流和振动[2]。
目前在火电厂锅炉及烟风道的设计中,已经有了数值模拟方面的应用[3,4],有些集中在整个烟风道的流量分配[5,6],还有一些则集中为某一个或两个异形件的阻力情况分析[7]。
但是在电厂烟风道的布置中,零件的选择与整个风道的流场是密不可分的,零件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现场布置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不同零件组合时对流场的影响,因此烟风道的数值模拟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总体布置和零部件选择。
本文在某电厂2×1000MW机组的冷一次风道设计过程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该段风道内流场分布情况,使设计效果一目了然,同时通过风道中零部件的优化选型,选取最有利于流动的零件组合,实现风道内部较好的流场分布。
2 数学物理模型2.1几何模型本文以某电厂2×1000MW机组的一次风机出口段管道为模型,由于现场布置的局限,该段管道自风机出口,先后经过方圆节扩散段、90°弯头和直管段,整个风道截面变化大,流动较为复杂。
1000MW 机组凝汽器冷端系统分析摘要]火力发电厂为了使汽轮机的排汽凝结,确保各辅机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大量的循环冷却水。
富川电厂2台1045MW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循环冷却水取自离电厂4km的龟石水库为水源,经絮凝沉淀直接进入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水冷却系统。
2019年对机组做凝汽器性能试验时,发现排汽压力与清洁度均较低偏离设计值,通过问题分析整治,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垢质清洁系数浓缩倍率解决方案一、前言富川电厂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处北回归线偏北,根据富川气象站统计的气象资料,主要气象特征:平均气压991.8hpa ;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 -4.1℃;历年平均气温 19.1℃;平均相对湿度75%。
每台机组设置 3×50%容量的循环水泵。
(夏季运行三台,循环水冷却倍率 62.5,冬季运行两台,循环水冷却倍率为45。
)循环水供水采用单元制二次循环,循环水浓缩倍率为 3.7。
冷却塔冷却面积13000㎡,(THA 工况)循环水设计年平均出塔水温 24.77℃,在夏季 P=10%气象条件下,出塔水温为 31.45℃。
主厂房内的循环水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为两根。
进出循环水管道上装有电动蝶阀。
进水电动蝶阀后设有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
凝汽器是汽轮机辅助设备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套,它的作用是用循环冷却水使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凝结,在汽轮机排汽空间建立并维持所需要的真空,并回收纯净的凝结水以供锅炉给水。
凝汽器主要特性参数:冷却面积59000㎡,设计进水温度24.5℃,冷却水量97999 t/h,设计背压5.8kPa(平均),冷却管总数53596根,冷却水介质为淡水。
二、问题的产生1.2019年机组凝汽器及各辅机冷却器解体检修时,发现主要问题:1)凝汽器(高背压)回水侧出水端有微量结垢;2)主机冷油器(板式换热器)上有大量生物黏泥和微量垢质现象;3)氢冷器(管式换热器)生物黏泥严重。
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宽负荷调峰控制设计及优化华电宁夏灵武发电公司 阴峰 北京必可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黄俊飞摘要:介绍了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宽负荷调峰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优化。
为适应电网深度调峰需求,针对该机组锅炉迟滞时间长、热惯性大、炉内燃烧工况及煤质多变复杂等特点,对主汽压力设定回路、锅炉主控回路、汽机主控、多变量协同前馈控制、中间点温度水煤互调控制及风烟、汽温等各个回路进行了设计及优化。
关键词:1000MW超超临界;空冷;多变量协同;深度调峰前言大容量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作为当前电网主力机组,具有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火电主力参与宽负荷调峰运行。
由于其机组容量大、锅炉迟滞性长、热惯性大、煤质多变、影响炉内燃烧情况的因素较多,原有控制回路设计均为50%以上负荷运行,低负荷区间存在燃烧不稳定、主要参数波动大及脱硝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等情况,与实际宽负荷调峰需求存在较大差异,要求锅炉在宽负荷区间内变化迅速,这对机组控制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系统简介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3号机组为1000MW超超临界空冷燃煤机组,锅炉为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高效超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炉,采用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
制粉系统采用正压直吹式,设有两台50%容量的动叶可调轴流式一次风机提供一次热、冷风输送煤粉。
采用两台静叶可调吸风机和两台动叶可调送风机,配有6台中速碗式磨。
汽轮机为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设计额定功率为1060MW。
2 宽负荷调峰分析根据锅炉燃烧特性,机组实现宽负荷调峰,存在下列难点:低负荷稳燃。
较低负荷下锅炉燃烧的稳定性;动态变化时燃料量改变对火焰稳定的干扰特性。
主再热汽温高效。
较低负荷下主再热汽温的稳定,避免低负荷段汽温大幅变化,影响效率及安全。
环保指标正常。
维持较低负荷下锅炉烟温正常,满足脱硝系统投入条件。
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强度和质量管理的开题报告题目: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强度和质量管理一、论文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直接空冷机组作为一种节能环保尤其是在一些缺水地区广泛应用的发电技术。
排汽管道作为直接空冷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和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发电系统的性能与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进行排汽管道的强度计算和质量管理,已成为直接空冷机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研究重点。
二、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的强度计算和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 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结构原理分析;2. 排汽管道材料力学性能研究;3. 排汽管道的强度计算及分析;4. 排汽管道的质量管理措施研究;5. 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和实验验证。
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的强度计算和质量管理,并提出更为科学合理且实际可行的排汽管道设计和管理方案,促进直接空冷机组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三、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具有以下研究意义和价值:1. 对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结构和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2. 提高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的强度计算和设计水平,进一步提高发电系统的性能和寿命;3. 探究排汽管道的质量管理措施并提出改进方案,对提高直接空冷机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4. 探索了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的材料、强度分析和质量管理方法,可为直接空冷机组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四、论文研究方法针对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的研究,本论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对相关领域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全面的搜集和分类总结,了解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的发展历程和现有研究成果;2. 实验法和数值分析法: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力学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管道材料力学性能和管道的强度参数;3. 案例研究法:以具体工程案例为背景,分析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的设计和施工管理,总结出优良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方法。
1000MW机组一次风粉管堵管原因分析及改造验证发布时间:2023-01-12T07:25:20.35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33卷第16期作者:戴雄杰[导读] 某火力发电厂2号锅炉2021年投产初期频繁出现煤粉分配器后、燃烧器前的一次风粉管水平转竖直弯头处堵塞。
戴雄杰(广东粤电博贺能源有限公司,广东?茂名?525000)【摘要】某火力发电厂2号锅炉2021年投产初期频繁出现煤粉分配器后、燃烧器前的一次风粉管水平转竖直弯头处堵塞。
经测试试验分析,判断为风粉混合物在分配器前经过90°弯头受离心力影响导致煤粉向弯头外侧积聚而逐渐发生沉积堵管。
对D层粉管、煤粉分配器布局进行试验性改造,并进行改造后性能测试和优化调整,验证了改造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
【关键词】粉管;堵塞;改造1 设备概况2 号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 1000MW 超超临界直流锅炉,П型布置、悬吊结构、一次再热、单炉膛双切圆燃烧、平衡通风锅炉。
该锅炉采用中速磨煤机正压一次风直吹式制粉系统,并采取侧煤仓布置方式,每台锅炉配置 6 台磨煤机,每台磨煤机有 4 根主一次风送粉管,每根送粉管通过煤粉分配器在炉前一分为二,6 台磨煤机出口粉管连接锅炉 48 个煤粉燃烧器,每台锅炉配 24 个煤粉分配器。
单层煤粉分配器布置情况如图1上部所示,煤粉分配器前弯头外侧为奇数粉管、内侧未偶数粉管。
2 粉管堵管情况2号锅炉自投产以来多次出现了煤粉分配器后、燃烧器前的一次风粉管水平转竖直90°弯头处堵塞,尤其机组带高负荷时更为突出。
2021年1-4月2号锅炉发生D1支粉管堵塞5次、F5支粉管堵塞4次、D5支粉管堵塞2次。
3 粉管堵塞原因分析3.1 煤粉细度测试对2 号炉 C、D 磨煤机进行了煤粉取样及分析。
煤粉细度测试:C磨奇数粉管煤粉细度(R90)平均值为46.4%、偶数粉管为22.2%;D 磨奇数粉管煤粉细度(R90)平均值为44.6%、偶数粉管为32.0%,结果表明同一煤粉分配器出口奇数支粉管煤粉细度均大幅粗于偶数支粉管。
某1000MW直接空冷机组小机空冷系统型式及影响因素分析锅炉给水泵在发电厂中发挥着“心脏”的功能,是电场中重要的设备之一,从驱动方式上来分类,给水泵驱动主要有电动机驱动和靠独立的小汽轮机驱动两种方式。
由于电动给水泵的功率消耗很大,对于1000MW可达机组全厂厂用电50%左右,而我国当前电网的调度特点是按照发电机端输出功率进行调度,因此,当电功率相同时,采用汽泵比采用电动给水泵的可比输出功率要大,由此增加了上网电量,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锅炉给水泵采用小汽轮机驱动,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为节约水资源,小机排汽冷却不能采用湿式冷却,只能采用空冷。
小机空冷系统可以直排进入主机空冷系统冷却,也可以独立设置间接空冷系统。
小机排汽单独设置间接空冷系统时,一般采用表面式凝汽器,根据通风方式分为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和自然通风间接空冷系统。
2小机空冷系统型式2.1小机直排主机机械通风空冷系统小机直排直接空冷系统即指小机排汽直接进入主机空冷凝汽器,与主机排汽合并冷却的空冷系统。
它是指小汽轮机的排汽直接用空气来冷凝,空气与蒸汽间进行热交换,其工艺流程为汽轮机排汽通过粗大的排汽管道至室外的空冷凝汽器内,轴流冷却风机使空气流过冷却器外表面,将排汽冷凝成水,凝结水再经泵送回锅炉。
2.1.1小机直排主机机械通风空冷系统特点小机排汽直接排至主机排汽装置,无需循环冷却水系统,也不需要增加其他系统,热力系统较为简单,检修维护工作量少,但是受环境影响较大,运行可靠性较低。
2.2 小机间接空冷系统2.2.1小机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小机一般设置表面式凝汽器,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是指小汽轮机排汽以水为中间介质,将排汽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分两次进行:一次为蒸汽与冷却水之间在表面式凝汽器中换热;一次为冷却水和空气在空冷塔里换热。
系统流程为:小汽机排汽进入凝汽器由凝汽器管束内的冷却水进行表面换热,凝汽器循环水排水由循环水泵升压至空冷塔内的空冷散热器,空冷塔冷却水出水再回到汽机房凝汽器内作闭式循环。
1000MW直接空冷机组凝汽器变工况特性分析及ITD值优化在我国富煤缺水的广大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电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空冷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技术手段,它使用空气取代水作为冷却介质,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空冷机组与常规湿冷机组最大的区别在于冷端,直接空冷机组的凝汽器直接布置在露天的空冷平台上,受环境风速、风温以及流场的影响其冷端参数的变化范围比较大,研究其变工况特性对于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以及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国内某1000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对机组凝汽器变工况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散热器外部的温度、迎面速度和空气侧压力分布,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迎面风速下以及不同翅片间距、厚度、高度下,散热器外部换热和流动特性的变化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η-NTU 法建立了机组排汽压力的变工况数学模型,研究了机组热负荷、迎面风速、环境温度、散热管污垢热阻对排汽压力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排汽压力范围,并对管内外污垢热阻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做了对比,找出了使机组经济性明显降低的污垢热阻的范围,为确定凝汽器合理的清洗周期提供参考。
最后在散热器外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和凝汽器变工况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机组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年总费用最小法,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对机组的ITD值进行了优化,选定了合理的迎面风速,分析了当煤价、凝汽器管束价格,以及环境温度变化时,最佳ITD值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当设计温度变化时,最佳ITD值和迎面风速的变化情况。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电分会空冷专委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000MW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结构强度分析雷平和1钟文荚1姜秀娟2张乃强2徐鸿2(1.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2.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摘要:本文应用大型通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1000MW机组直接空冷排气管道的有限元模型,对正常运行工况以及各种不同载荷作用下的管道系统(包括排气装置和空冷岛连接部分在内)进行了结构强度分析,即校核其最大应力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所完成的计算包括由重力,内压,沉降,风载和地震等不同载荷组合共22种工况。
不但得到了所关注点的位移,应力,支反力以及弯矩的变化情况,还根据应力评价标准对各种工况所得到最大应力值进行了校核,得到了最危险的位置。
最后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该结构的最大频率值,为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空冷岛有限元强度0引言直接空冷技术最早于1939年应用于欧洲【l】,其主要原理是取代冷却塔,将汽轮机排汽管引至室外布置的有一定高度的空冷平台,进入带翅片的空冷凝汽器管束内,利用空冷风机向上的鼓风将蒸汽直接凝结成水,冷凝水从管束流至收集系统至冷凝水箱,通过凝结水泵将水送入热力系统循环使用。
利用空气将汽轮机排汽冷凝成水使原来的循环冷却水蒸发和排污损失为零,大大节省了用水量,该项技术尤其适合于我国富煤缺水的“三北”地区。
图1所示为其工作流程图。
图l直接空冷系统工作流程图永系筑1研究现状近几年直接空冷发电技术在国内发展十分迅速。
2003年,山西大唐国际云冈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x200MW直接空冷机组投运12J。
2004年秋,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300MW直接空冷机组投运。
2005年,大同二电厂2台600MW直接空冷机组投运p'4J。
2006年,山西武乡、内蒙古上都、陕西锦界3家空冷电厂均投运了2x600MW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p'6J,2007年6月宁夏灵武电厂投运了1台600MW亚临界ACC机组15J。
至此,我国火电600MW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得到广泛应用。
截至到2007年3月份,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空冷机组项目有110个,涉及95个电厂,装机总容量达59000MW(其中包括间接空冷部分)12】。
而日前国外投运机组容量最大的电厂有南非马廷巴电厂(665MW机组,采用机械通风型直接空冷系统)和南非肯达尔电厂(686MW机组,采用表面式凝汽器的自然通风空冷塔间接空冷系统)p‟7‟引。
十目电机工程¥盒^电分去空持专委击第五届学术年会蛇文集焦Ⅱ伟…‟研究了冷凝器刚度和质量等参数的变化对空冷支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说明了冷凝器的特性变化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很大。
周捷Il01应用Fluent湍流模型针对当地的气象条件研究了宁夏旯武2x600MW直接空玲自然风对冷凝器的影响,并提儿j了在当地的气象条件下换热效率最高的方案。
刘林…】、朱丽华㈣分剐对空气挣凝器支架空冷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刘林还对恒载、活载、风载、雪载作用下的空玲凝汽器支架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
刘学和李国栋”“.王吉特”“.刘洪权”1等人分别对2x135MW,300MW,600MW的空冷管件系统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在各种载荷下进行了力学分析。
刘学和李国栋[15,16I,石磊t”],王松岭””等,利用CFD软件分别对】35MW。
200MW,660MW的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内的水蒸汽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
以上研究都基于机组容量660MW及以下的机组,但对1000MW的机组直接空玲排汽管道设计尚未见报道。
本课题对1000MW机组排汽管道的设计是个有益的尝试,相对于600MW机组,其结构尺寸更加庞大,结构受力和支撑要求更加复杂.对这种新型管件系统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首先对其强度进行校核,研究其最危险应力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各种载荷工况条件下的结果分析,确定了管道系统的危险部位和接口处的反力值变化规律,应用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固有频率.掌握该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结构特性,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设计参考和依据。
2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空斗岛排汽管道系统是大直径薄壁负压管道系统.管道的最大苴径达DN7600,管道结构复杂。
除管道外,还有导流板、补偿器、支吊架等局部复杂结构。
其承受的载荷也很复杂,受自重、管内负压、温度、沉降差、蒸汽流动动反力、风载和地麓等多种载荷共同作用。
这些载荷复杂并且交互耦合作用.难咀用实验方法或者解析方法对其结构强度进行分析。
因此,应用有限元法来分析管道系统应力场分布,确定管件系统的危险部位,对其强度进行校核是最有效、最可行的。
2l有限元模型曩一r口3*『壹由童盘盘盘盘盛lIIIlII_II膏●埋莲{图2实件梗型t*图图3实件模型左视图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电分会空冷专委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根据管道系统原始图纸,全尺寸建立模型,如图2、图3所示。
直接空冷排汽管道是大直径薄壁管道,选用shell63单元划分管道。
使用combinel4,beam4和mass21单元共同作用模拟膨胀节【201。
在验证shell单元的合理性时,应用ANSYS的子模型技术…191(即用solid单元代替shell单元进行局部建模)对模型的管道三通处进行建模得到的结果说明,二者结果相近。
有限元模型单元306499个。
节点数236298个。
2.2边界条件(1)约束及弹簧支吊力本管道系统采用水平管固定,底座恒力支撑的支吊方式。
在支吊架上设置有限位销。
根据实际约束条件施加管道约束。
采用冷态吊零的方式,在有限元中得到恒力支撑力和弹簧位置的支吊力,设置弹簧单元的初始安装位移。
(2)内压空冷排汽管道中汽轮机排汽,处于真空状态,考察极端负压施加.0.1MPa内压力。
(3)温度按正常运行工况50℃,最高温度120℃,最低温度.40℃,设置管道系统的壁温。
由于温度变化,与管道系统相连接的汽轮机排汽装置和空冷平台也会发生热位移,因此在管道接口处施加相应热位移。
(4)蒸汽流动动反力蒸汽在管道中随着管道的走向流动,会发生动量变化,施加给管道动反力。
为了减小蒸汽扰动,在管道弯头处设置导流板,动反力施加在导流板上。
(5)沉降差【22l空冷平台与汽轮机位于两个基础结构上,因此可能产生沉降差。
沉降差在工程中需根据实际的地基土物理特性、地基处理方式与土建专业协商确定。
排汽装置接口和空冷岛之间沉降差分别取正负号,与正常运行工况叠加。
(6)风载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31,同时参考ASCE7-2005规范,垂直于露天管道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述公式计算:阿乞=AXPz×∥s×/2z×Wo式中:矾一风荷载标准值,kN/m2职—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10米高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所相应的风压彳一安全系数P._吃高度处的风振系数/2。
一风荷载体型系数/2,一高度系数根据地面粗糙度等级和高度系数,可以应用公式(1)得出不同高度的风压与高度的关系如图4。
风荷载水平X,水平y方向及x和Y同时作用,各取正负值工况分别与运行工况叠加。
・1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电分会空冷专委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n¨¨∞¨『,鼙v"¨"010203040508070SO∞高度(m)图4高度与风压的关系(7)地震地震是通过施加不同方向的加速度来实现的,其方向地震方向:水平方向X,水平方向Y,水平X和y同时作用,分别取正负值工况分别与运行工况叠加。
此外,还需要考虑由于地震或者风载而导致的水平结构位移。
3强度校核结果与分析3.1应力评判标准根据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4732-9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41,可得到表2的基于弹性计算评判标准的应力极限。
表2温度应力种类一次应力常温Sm=l24MPa1.5KSm186JB4732.95标准应力极限评判标准(K=1.0)自重、内压等风载或地震(K=I.2)223MPaMPaPL+Pb(一次+二次)应力3KS。
372MPa446MPaPL+Pb+Q一次应力1.5KS。
179MPa214MPa120℃Sm-1PL+Pb19MPa(一次+二次)应力3KS。
357MPa426MPaPL+Pb+Q其中K为载荷组合系数,S。
为材料的许用应力,在20"C时,Q235一B的许用应力S。
是124MPa。
3.2工况计算结果根据3.2中所表述的各种载荷条件,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分为X、Y的正负方向),共得到22个典型工况简要说明如表3所示。
・14・巾雷电枧工程学会灾电分会空冷专委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表3其有代表性王况基本载荷工况温度、沉降载荷风载荷工况地震工况(在工况4基础上)(在工况7基础上)(在m况7蒸础上)l、重力5、50℃+芷沉酶II、譬囱风17、夥向地震2、内压6、5012+负沉降12、Y斗向风3、温度7、12012+正沉降13、X++r向风19、,蝌向地震18、r向地震4、重力+内压8、120℃+负沉降14、)■呵。
向风20、)^Y.向地震9、-40"(2+正沉降15、X-+Y+向风2l、X.+矿向地震lO、-40℃+负沉降16、X.+Y。
向风22、X。
+r向地震考虑到只要整体结构的最大应力小于应力极限就可以满足使整体结构满足强度要求,故只提取了各工况出现的最大应力值。
其结果图5所示。
髀∞瓣辩髀嚣d鼢船鞴e图5工况应力对比图5中,应力极限I表示一次应力的应力极限,应力极限H为一次十二次应力的应力极限。
该图可以看出:(1)各工况一次应力,(一次+二次)应力均在许用应力极限值之下,即均满足要求。
(2)当沉降与风载或者沉酶与地震结合后,应力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增大。
这说明,正负极端温度下由沉降引起的最大应力是非常大的,经分析得知,其原因是在高温时,管道向上膨胀,当与正沉降结台对,必然导致最大应力增大;反之,即低温负沉降时情况恰恰橱反-(3)工况10中的一次薄膜最大应力为183MPa,已经很接近其应力极限186MPa,且发生在平衡管和主管道接13位置,经过分析得知,可能是由于该处平衡管与主管道的直径相差很大,导致在温度变化时,互相之间的膨胀量差异很大,产生应力集中。
(4)通过对各个工况最大应力点出现的位置进行分析还发现,各个工况的最大应力点基本都发生在平衡管和主管道的接El处,可以通过改变平衡管和主管道接1:3的连接方式降低应力集中。
4模态及地震响应谱分析4.1模态分析模态分析用于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在典型的模态分析中唯一有效的“载荷”是零位移约束。
・1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电分会空冷专委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故所施加的均是零位移约束。
经过计算得到如下数据:表4频率值阶数频率阶数频率l4.8866.36925.06576.51l35.74986.63845.75296.67955.901lO6.746根据上述结果得到:(1)它们的主要变形区分别发生在左侧竖管上侧的补偿器处、与支管上侧补偿器相连接的管道处以及平衡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