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壮歌之生命桥
- 格式:ppt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42
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让学生们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自觉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中去。
教学准备:1、上网寻找发生在动物界的感人故事。
2、制作一个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情境创设: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青藏高原。
(故事简介:一个猎人将猎枪瞄准一只藏羚羊时,这只藏羚羊没有像其他动物那样逃跑,“她”选择了下跪,那乞求的眼光里分明闪动着晶莹的泪滴,在猎人犹豫的一刹那,他还是扣响了扳机。
藏羚羊死了。
当猎人剥开藏羚羊的皮毛时,他惊呆了,藏羚羊的腹中是两只娇小的胎儿————)启发谈话:有人说,动物根本没有情感,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出于一种本能。
也有人说,动物和人类一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情感。
但无论怎样,这些真实的故事总使我们的心灵震颤,心神荡漾。
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个真实的故事生命桥。
板书:“生命桥”⒊齐读,再读。
“生命桥”⒋读了两遍后,心里一定有许多的疑问吧?指名说。
带着心中的疑问赶紧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读完关于生命桥的故事,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感受绝境求生的顽强1、一个故事,一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是感动,是泪水……老师在初读时也有一句话的感受——当生命处在最危难的时刻、或是绝境,生命往往会谱写出一首首悲壮的歌!老师读、指名读、齐读2、课文中的羚羊的生命有没有遇到危难?读书,并用“——”划出这部分内容。
指名读3、用自己的话说说羚羊的生命遇到了什么危难?这是一种怎样的危难?板书:课文中那些词语最能体现这个“绝”字?赶到悬崖边全部活捉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绝境?(走投无路无路可逃危机四伏山穷水尽)4、哪个同学来读一读羚羊身处绝境的这句话?评价:羚羊离悬崖还很远,羚羊们还在悠闲自得地吃草呢!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情况非常危急。
5、面对绝境,羚羊群并没有——<生齐说:束手待毙>它们怎么做的?用“波浪线”划出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
生命的壮歌》之《生命桥》凤凰花园城小学徐春燕一、导入部分: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七课《生命的壮歌》。
2、在“蚁国英雄”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外层焦灼的蚂蚁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最后终于成功突围。
它们,无愧于“英雄”这一光荣的称号,谱写了一曲壮美的生命之歌。
3、那么,“生命桥”这个故事,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和体验呢?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用心地体会语言文字传递给我们的感受。
4、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的感受吗?(评:短短的一篇课文竟能给我们带来如此丰富的感受,你们真会读书,真好!)5、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故事吗?二、引入讲读部分:1、是的,在作者沈石溪先生的眼中,这也是一个奇迹!奇迹就是指?2、课文中,哪儿写了这个奇迹?快速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和句子划下来。
个别交流找到的句子。
3、出示第二小节,点出冒号:这个冒号是告诉我们,作者在直接描写这个奇迹。
请你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找一找,这个奇迹奇在哪?找到关键词句后反复地读一读。
4、你觉得这个奇迹奇在哪?5、“刚好”是什么意思?(不偏不倚,刚刚好),6、为什么能这么巧,为什么能够刚刚好,让我们回头看看故事的起因吧!(出示第一小节)三、交流板块一:准备部分1、个别读。
说说看,为什么老羚羊的身子会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2、点出“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问:仅仅是跃起的高度低一些就可以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吗?3、“叫了一声”、“应声”,你是怎么想的?读出来。
(还有哪儿也写出了默契?)4、而当小羚羊突然奔跑,老羚羊随即飞跃,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读出来。
5、是的,整个过程,它们只靠一声轻轻的叫唤就传达了彼此所有的想法,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心有灵犀,默契)6、是啊,这份默契也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这份默契本身也是一个奇迹。
7、同学们再看!此时的羚羊们身处悬崖边,前面是万丈深渊,身后是志在必得的狩猎队。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说课稿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简析《生命桥》这篇文章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中的第二个故事。
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
故事场面悲壮,揪人心肺。
尽管该故事的情节完整,独立成篇,但编者把它与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安排在一起,构成一篇课文起名叫《生命的壮歌》,是颇具匠心的,其内涵极其丰富。
首先这两个小故事都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的关健时刻所表现出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对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情操的熏陶无疑是积极奋进的。
其次,两个故事的悲剧的产生都是人为造成的,是人类自己进行反思的好例子。
再次,两个故事语言优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因此,本文是老师引导下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体验、学好语文、感受生活、熏陶情感、体验生命的极具人文性的佳作。
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拟定以下教学目标及相关措施。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羚羊团结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3、关注学生体验交流中新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保,正确的价值取向等人文素养。
●三、教法学法。
1、教法:顺学生思路,组织读书交流。
2、学法:自读自悟,交流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以利自学。
1、继续学习18课“生命的壮歌”。
这节课学习这课的第二个故事“生命桥”。
2、这课的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我们是怎么学的?①先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②反复读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感动的原因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动表现出来。
3、下面我们就用前面的读书方法来读“生命桥”这个故事。
二、利用学法,自读自悟。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自学生词,读通语句。
2、检查。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的教学方案(通用13篇)2022-12-12《生命的壮歌》——“生命桥”的教学方案(通用13篇)《生命的壮歌》——“生命桥”的教学方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学课文生字词,了解几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钢琴曲:《命运交响曲》;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板书课题:生命桥。
生读题,并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1)生命桥为什么要加引号?(2)为什么叫生命桥?二、明确任务,学生自学课文。
1、明确:(1)读通课文;(2)概括课文大意:故事的主要情节。
(3)思考上列两个问题。
2、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说出课文中的成语。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情节有:逼至悬崖、分为两类、相继跳崖、惊呆猎人(归纳之后由学生板书)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指名朗读课文。
(4名学生)2、分组讨论:羚羊被谁逼至悬崖?这意味着什么?3、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
(突出悬崖、全部等词语)4、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羚羊们是怎样对待的?发生了怎样的奇迹?让学生默读下面的课文。
5、请学生讲述有关内容。
6、看课文插图,小组讨论,用铅笔在图上画出弧线示意图,然后指名上台画示意图。
7、就这样,试跳成功了,你的心情怎样?自由的朗读课文。
8、屏幕显示课文后面第4题第(2)小题,分组讨论,然后交流。
9、教者深情地总结:以老羚羊的宝贵生命作为桥墩的双拱的生命之桥,使小羚羊逃脱死亡险境,获得了新生,我们的心情是何等的复杂,既为小羚羊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边而高兴,更为老羚羊笔直到坠入山涧而心情沉重!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0、指导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命桥的概念,理解其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桥的概念及其意义2.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 保护生命桥的方法和措施4. 实践活动:设计保护生命桥的宣传标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命桥的概念及其意义,保护生命桥的方法和措施。
2. 教学难点: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桥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设计保护生命桥的宣传标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命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桥的概念及其意义。
2. 讲解生命桥的相关知识,阐述保护生命桥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命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保护生命桥的宣传标语,展示并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桥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生命桥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体现。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关于生命桥的图片和视频。
2. 宣传标语设计模板:供学生设计宣传标语时参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讲解生命桥的相关知识:10分钟3. 分组讨论:15分钟4. 实践活动:15分钟九、教学后记1. 学生对生命桥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情况。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十、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反思。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课堂实录《生命的壮歌——生命桥》课堂实录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生命的壮歌》的第一篇。
生命桥。
(指导读好题目)师:什么桥?生:生命桥师: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设计什么问题?生:为什么叫生命桥。
生:为什么要加引号。
师:这昨天学了,指不是真正的桥。
生:世界上没有生命桥,哪来的生命桥。
师:你能用简洁的话来概括内容吗?生:一个猎队把羊赶去边,…… 师:你说得不是很清楚。
再请一位说。
师:一群羚羊被赶到……羊都掉…… 师:你讲得完整,谁讲得简洁些。
说得较完整、简洁。
二、了解故事起因,体会羚羊群的危急处境,积累相关词语。
师:猎人准备将羚羊全部活捉。
这句话是这个故事的——生:起因。
师:是谁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生:一群猎人。
师强调一群猎人。
出示:有一个狩猎队,……师:请一位同学继续读下去。
引读:师:假如他们会说话,他们会说些什么?生:我已经活了大半年,你们先逃吧生:来不及了生:先试试看吧。
生:我想出办法了,你们谁来和我配合一下。
师:征求意见。
假如他直接叫了一只,……你想一个名字,叫匆匆……生:聪聪。
师:真那么聪明吗?生:读:马上应声。
师:你又读懂了什么?用读来引生:很配合。
默契。
生:年轻羚羊配合很好。
师:看来面对这样的处境,他们很配合。
刚才有人说很慌张,害怕。
如果是害怕,他们会这样做吗?面对困境,它们非常镇静。
冷静。
师:沉着、冷静。
师:再读下去,还会发现他们得很好。
生: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师:他们怎么配合的?生:后退了几步,奔跑着向悬崖……师:从哪儿看出配合。
哪个词。
生:年轻先跳。
师:先后不同。
还有吗?生:跃起的高度低一些。
师:连起来读。
他们面对困境,相互配合。
《生命壮歌》(生命桥)师:说个带口字的成语。
生纷纷说师:一个带口字的成语就能够看出我班同学底蕴丰厚。
再来一个:添口,成吕。
说说那个字。
生纷纷说师:又来了,品。
品过什么?生纷纷说,师评判。
师:咱们今天也来品一品,品一篇课文,那确实是(齐读课题)师:要紧品《生命桥》。
字不多,却能给我们专门多启发。
翻开书,多读两遍,读畅为止。
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地点比较难读,有必要向大伙儿提示一下。
生读难句。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我找同学来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
生读师评判。
师:一篇文章读顺是你的收成,读明白应该是你更大的收成。
你再来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地点读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师:谁来提问题?生:什么缘故不让年轻羚羊跳下涧而让年老羚羊下涧?生:什么样的桥才叫“生命桥”?生:猎人什么缘故要放下猎枪呢?师:同学们,在刚才的问题里,我想锁定一个。
你觉得锁定哪一个好?生:我选取第一个。
因为我觉得他那个问题专门有代表,更能说明“生命桥”。
师:文章有个题目,题目是最有提问价值的。
把那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师:这到底是一座用什么来搭建的桥?什么缘故叫它“生命桥”?我请同学来读一读。
师: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接着我的读。
学生读。
师:生命桥就如此搭起来了,紧接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显现了。
大伙儿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
假如你能把自己的心与羚羊的心合在一起时,你就会感受更深刻。
现在,把自己当作老羚羊来读一读。
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一会儿老师会把话筒对准你。
师:你读得好,你来读。
生仿照年轻羚羊来读课文。
把年轻羚羊换成“我”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差不多上年轻羚羊。
当他读到,我并没有听出他有什么快乐,年轻的羚羊们,你们得救了。
你再来读一读。
师:我听出了一种繁重。
还有谁情愿读一读?你也能够把老羚羊当作自己的亲人来读一读。
生:再以年轻羚羊的语气来读。
师:我感受到每一个字里都有血,每一声里都有泪。
不要读老羚羊,那有可能确实是你的妈妈,你的爷爷奶奶。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
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3. 关爱他人,乐于助人4. 生命桥的故事分享5. 团队合作与集体荣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价值与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享生命桥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的价值与团队合作。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生命桥情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小组竞赛法:开展团队合作游戏,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生命桥的故事材料。
2. 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3. 准备小组讨论问题及答案。
4.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和场地。
5. 准备团队合作游戏道具和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命的美丽和宝贵,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讲授生命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独特性。
3. 分享生命桥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命的价值与团队合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命桥情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6. 团队合作游戏:开展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集体荣誉感。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总结生命的价值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9. 课后跟进: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估1.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感悟文章中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表达。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命的宝贵,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提高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4.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生命的宝贵和尊重3. 生命的困境和挑战4. 生命的互助和关爱5.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重点:1. 生命的宝贵和尊重2. 生命的困境和挑战3. 生命的互助和关爱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
2.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互助和关爱,以及如何实践和体现。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宝贵、尊重、困境、挑战、互助、关爱、意义和价值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关生命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生命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实践活动法:设计有关关爱生命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有关生命的名人事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宝贵、尊重、困境、挑战、互助、关爱、意义和价值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有关生命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生命的意义。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生命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5. 实践活动:设计有关关爱生命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关爱生命的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有关生命的教材,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面对困境时,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2. 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宝贵,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2.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命桥》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4.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5.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宝贵,以及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教师也要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拓展学习,如阅读其他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章,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宝贵,提高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
《生命的壮歌》课文原文导读:“蚁国英雄”有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
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根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是黑压压的一片。
“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
”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火神肆虐的热浪中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从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生命桥”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
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群。
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
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底要低一些。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孤线,那孤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
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生命桥》课文说课稿《生命桥》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了一群羚羊在狩猎人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帮助年轻的羚羊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动人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命桥》课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一、教材简析《生命桥》这篇文章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中的第二个故事。
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
故事场面悲壮,揪人心肺。
尽管该故事的情节完整,独立成篇,但编者把它与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安排在一起,构成一篇课文起名叫《生命的壮歌》,是颇具匠心的,其内涵极其丰富。
首先这两个小故事都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的关健时刻所表现出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对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情操的熏陶无疑是积极奋进的。
其次,两个故事的悲剧的产生都是人为造成的,是人类自己进行反思的好例子。
再次,两个故事语言优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因此,本文是老师引导下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体验、学好语文、感受生活、熏陶情感、体验生命的极具人文性的佳作。
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拟定以下教学目标及相关措施。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羚羊团结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3、关注学生体验交流中新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保,正确的价值取向等人文素养。
三、教法学法。
1、教法:顺学生思路,组织读书交流。
2、学法:自读自悟,交流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以利自学。
1、继续学习18课“生命的壮歌”。
这节课学习这课的第二个故事“生命桥”。
2、这课的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我们是怎么学的?①先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②反复读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感动的原因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动表现出来。
3、下面我们就用前面的读书方法来读“生命桥”这个故事。
关于生命的壮歌——生命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认识到每个人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生命,发挥生命的价值。
4.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生命桥》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课文中的生与死,爱与责任的议题。
3. 学生个人和集体朗读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课文阅读,感受生命的壮丽。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集体和个人的朗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重要性。
3. 举例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生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生命桥》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
3. 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与死,爱与责任的议题。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7.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彼此的感悟。
8. 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挥生命的价值,并记录下来。
9.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思考生命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和感悟文章来评价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看是否能够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3.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于如何发挥生命价值的思考和计划。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生命桥》文本。
2. 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感悟文章的展示板或投影设备。
4. 课后作业的反馈表格。
八、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课文《生命桥》的文本,并复印给每个学生。
2. 收集相关的生命教育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展示板或投影设备,用于展示学生感悟文章。
4. 制作课后作业的反馈表格。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