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审题立意 同步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43.67 KB
- 文档页数:14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训练:审题立意写作审题立意01文题展示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文题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文题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少于600字。
02思路点拨:文题一、二:两题紧密相承,合到一起便构成了一道材料作文题。
要求学生在通读“猫头鹰与斑鸠”这个作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地审题,审明材料中的立意倾向,并以此为主题,写成一篇作文。
通读材料,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由斑鸠说的“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关键性的主题提示语可立意为“让自己适应环境”“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治标不如治本”等等。
另一种是站在猫头鹰的立场上看问题:猫头鹰并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
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鹰叫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换一个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由此可立意为“换个环境又何妨”“自己个性不可丢”“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等等。
立意角度多了以后,可从中选择最佳的、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写作。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课张ppt)+教
案审题立意导学案
审题立意导学案【目标导航】
1.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审题方法。
3.在审题过程中能够做到审内容,立意和构思。
【导学探究】
审题三重奏
1.审内容
2.审立意
3.审构思
(1)审内容
《成长》
《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开在记忆里的花朵》
方法总结:
牛刀小试:《走向深处》
(2)审立意
牛刀小试:《走向深处》
(3)审构思
《又是一年风拂柳》
牛刀小试:请同学们分析《门其实开着》一题目,用以下那种构思更好。
①参加朗诵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夺得第一名——成功的门其实开着。
②朗诵比赛失败,成功的门关着——家长同学帮助我找回自信——自己努力练习——取得第二年朗诵比赛冠军——成功的门其实开着。
链接中考:
希望,是美好的愿景;生长,是渐渐丰盈的过程。
种子的希望,在无畏风雨的勃发中生长;人生的希望,在执着努力的汗水中生长;
文化的希望,在继承发展的守护中生长;国家的希望,在万众一心的拼搏中生长。
请以“希望,就这样生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 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 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怄气旁骛喑哑自知之明B. 箫索弥留睿智断章取意C. 凭吊发窘亵犊红妆素裹D. 恣雎嬉闹煞白一代天娇【答案】A【解析】B项“箫索”应写作“萧索” “断章取意”应写作“断章取义”C项“亵犊”应写作“亵渎” “红妆素裹”应写作“红装素裹”D项“恣雎”应写作“恣睢” “一代天娇”应写作“一代天骄”故选A2.下列关于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B. 《金色花》中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C. 《再塑生命》的作者是法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她是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D.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答案】C【解析】C项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3.在下面文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①_______________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②_______________地心中一颤③_______________叫一声A. ①涓涓②暮③残B. ①涓涓②蓦③惨C. ①绢绢②蓦③惨D. ①涓涓②暮③残【答案】B【解析】“①细流”应写作“涓涓细流” “②地”应写作“蓦地” “③叫”应写作“惨叫”故选B4.下列划线字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晌(shǎng)午倒(dǎo)气咯(gē)吧B. 唿(hū)哨名讳(wéi)荣膺(yīng)C. 腻(nì)歪周檎(qín)捎(shào)马子D. 傀儡(léi)隐匿(nì)腌(ā)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A项中“咯吧”的“咯”应读ka ;B项中“名讳”的“讳”应读hui ;D项中"傀儡”的“儡”应读lei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B.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剧作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夏洛克C.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醉翁亭记》表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D. 《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也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答案】C【解析】C项《醉翁亭记》改为《岳阳楼记》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B. “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C. 更定是打鼓报告初更开始晚上八时左右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四更D.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妇女姿态美好这里指嫦娥【答案】A【解析】B项“射者中弈者胜” 其中的“射”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六艺”中的“射”指射箭C项“一夜分四更”错误一夜分五更D项“这里指嫦娥”错误“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故选A7.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仿佛再有锱铢(zī zhū)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B. 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出身虽没上过学却也熏陶(xūn tāo)得一身书香识文断字C. 祖国啊!我是你簇(cù)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zhēng tuō)D. 我是干瘪(gān biē)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答案】A【解析】B项“熏陶”应读作“xūn táo”C项“挣脱”应读作“zhèng tuō”D项“干瘪”应读作“gān biě”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8.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①延席呼哨许愿呐喊助威 ________②.嘬嘴巴蕉老茧勾魂索命 ________【答案】延改为筵, 巴改为芭【解析】此题考查对汉字的书写能力要结合词义字义来理解,如“芭蕉”是植物因此用芭”9.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②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④汉水河畔的徘徊、星空下的辗转反侧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的抑扬顿挫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答案】④①③②【解析】文段写了汉字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作用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的第④句化用了《诗经》中的诗句介绍汉字的作用《诗经》出现在春秋时期时间最早所以应该先排第①句是化用陶渊明的诗句介绍汉字的作用陶渊明是东晋时期应该排在第④句后面第③句是引用杜甫的诗句介绍汉字的作用杜甫是唐代的诗人所以应该排在第①句后面第②句是引用蒲松龄的作品名介绍汉字的作用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应该排在最后所以按照时间顺序应该这样排列④①③②10.给下列文段中画线的字注音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答案】tān, yuán, hāo, qī, yī【解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坍塌”不读“dān”,“栖”不读“xī”。
写作审题立意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文题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文题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少于600字。
文题一、二:两题紧密相承,合到一起便构成了一道材料作文题。
要求学生在通读“猫头鹰与斑鸠”这个作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地审题,审明材料中的立意倾向,并以此为主题,写成一篇作文。
通读材料,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由斑鸠说的“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关键性的主题提示语可立意为“让自己适应环境”“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治标不如治本”等等。
另一种是站在猫头鹰的立场上看问题:猫头鹰并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
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鹰叫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换一个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由此可立意为“换个环境又何妨”“自己个性不可丢”“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等等。
立意角度多了以后,可从中选择最佳的、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写作。
该作文题对文体没有提出特定的要求,既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
《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习作指导:一、题目分析(一)审题1. 审清题目:以“翻过那座山”为例,明确题目要求,理解”翻过那座山“的含义。
2. 分析材料: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能是文章的主题或立意的提示。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材料可能会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如何克服障碍,实现目标。
3. 注意限制:题目可能会对文章的内容、体裁、字数等方面做出限制。
例如,《翻过那座山》可能要求你写一篇记叙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二)立意1. 确定主题:根据审题,确定文章的主题。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主题可以是”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和勇气去克服它“,或者”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等。
2. 提炼观点:根据主题,提炼出文章的观点。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观点可以是”翻过那座山,你将看到更美的风景“,或者”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等。
3. 选择角度: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阐述观点。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他人的故事、历史事件等方面来选择角度。
(三)主题分析1. 主题内涵:深入分析主题的内涵,理解主题的含义和意义。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主题的内涵可能包括”困难是成长的机会“”毅力和勇气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等。
2. 主题联系现实:将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场竞争等,来阐述主题的现实意义。
3. 主题延伸:对主题进行延伸,拓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探讨如何培养毅力和勇气,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等。
二、习作指导1. 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注意关键词、主题、体裁等方面的提示,确保自己的写作符合题意。
2. 提炼中心思想: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应明确、独特且有深度,能够体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思考。
写作《审题立意》同步练习一、认真审题,恰当立意的好处?二、审题时,要注意什么?三、立意要注意什么?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早餐的美味包含幸福的滋味,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长的意味,阅读的情味蕴含心灵的回味……生活往往初品一种味道,再品却有了另一番感受和体验。
请以“味中之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二单元审题立意写作目标1.理解审题立意的含义。
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即确立主题。
2.学会审题,并掌握常有的立意的方法。
3.经过审题立意,成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思辨思想,提高对人生的品味与思虑能力。
回扣课文孔乙己 (节选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快要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诚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能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依旧同平常相同,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辩白解,单说了一句“不要耻笑!”“耻笑?若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齐聚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精|彩|点|评这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作者没有成心地介绍孔乙己的悲惨生活状况,而是忧如往日相同,人们“依旧同平常相同”对待他。
酒店掌柜见面就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未曾有半点同情,竟还在索要酒钱,写出了他的冷峻无情。
大家“都笑了”,反响了社会的冷漠、世态的炎凉。
孔乙己显然是因为偷东西而被打断了腿,却谎称“跌断”的,反响出旧知识分子死要面子,做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却又不自知的可悲。
孔乙己“恳求”的眼色,展现出他受到伤害后那种畏缩、害怕、绝望的心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3)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B.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D.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站在古村,一股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只是静静地①(A.端详B.打量),所有的青瓦已声泪俱下,两千多年的时光,②(A.记忆B.记载)着你艰难而清贫的足迹。
宋、明、清的烟雨,在这里留下水墨,在这里留下传奇,在这里留下华彩斑驳.甲(A.bó B.pó)的墙上,日影与山色,化成一帘旖旎的春光,化成精神世界里的万盖华灯。
你,如一本线装的古诗集,散发出清新淡雅的意韵;,。
你在乙(ànɡ)然的春意中熠熠生辉。
(1)为文中甲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甲处乙处(2)为文中①、②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2分)①②(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颓.唐(tū)腻.歪(nì)荣膺.(yīng)如坐针毡.(zhān)B.阔绰.(chuò) 蓦.地(mò) 恐吓.(xià) 不知好歹.(dǎi)C.盘桓.(huán) 绮.丽(qǐ) 堕.落(zhuì) 涓.涓细流(juān)D.荤.菜(hūn) 附和.(hè) 掂.量(diān) 战战兢.兢(jīng)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B.红树林深处,简直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
C.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更优秀。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的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我们要善于选择②所以,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老师④书还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⑤“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有收获A.⑤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⑤C.③②⑤①④D.⑤④①③②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的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20—2022学年下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你以伤痕累累(lèi)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B.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chān)水也很为难。
C.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hu án)。
D.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qīng)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2.下列句子中存在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B.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C.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D.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3.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踏________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_______;痛________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________。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A.毁灭彷徨莽原呐喊B.莽原呐喊毁灭彷徨C.莽原彷徨毁灭呐喊D.毁灭呐喊莽原彷徨4.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辞官归里的宋濂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送东阳马生序》,本文的“序”是“书序”的意思。
B.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审题立意写作目标1. 理解审题立意的含义。
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即确立主题。
2.学会审题,并掌握常见的立意的方法。
3.通过审题立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思辨思维,提高对人生的品味与思考能力。
回扣课文孔乙己(节选)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精| 彩| 点| 评这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作者没有刻意地介绍孔乙己的悲惨生活状况,而是如同往日一样,人们“仍然同平常一样”对待他。
酒店掌柜见面就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未曾有半点同情,竟还在索要酒钱,写出了他的冷酷无情。
众人“都笑了”,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世态的炎凉。
孔乙己明明是因为偷东西而被打断了腿,却谎称“跌断”的,反映出旧知识分子死要面子,做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却又不自知的可悲。
孔乙己“恳求”的眼色,显现出他遭受摧残后那种畏缩、害怕、绝望的心境。
蒲柳人家(节选)但是,这一趟回来,何大学问好像苍老了几岁,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眉头子挽成了鸡蛋大的疙瘩。
何满子吱吱喳喳欢迎爷爷,爷爷一点儿也不欢喜,没有抱他,也没有亲他,捎马子空空荡荡只有两层皮。
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
后来,他听见奶奶跟爷爷吵了起来:“你一进家就丧门神似的,没一点儿喜色,要是你嫌弃我们娘儿俩,就留在口外别回来,死外丧也没人去给你收尸!”“妈的,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这一回吵架,爷爷却不肯向奶奶低头服软儿,忍气吞声,“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先在东三省立了个小宣统的满洲国,又在口外立了个德王的蒙疆政府,往后没有殷汝耕的公文护照,不许出口一步。
这一趟,蒙疆军把我跟掌柜的扣住,硬说我们是共产党,不过是为了没收那几百匹马。
掌柜的在牢房里上吊了,他们看我是个榨不出油水的穷光蛋,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
”何满子听不大懂,可是他听说过殷汝耕这个名字。
去年冬天,一个下大雪的日子,乡下哄传殷汝耕在通州坐了龙庭,另立国号,天怒人怨,大地穿白挂孝。
寒假里周檎回来,大骂殷汝耕是儿皇帝,管殷汝耕叫石敬瑭,还给何满子讲了一段五代残唐的故事。
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
他正想进屋把爷爷哄得开了心,谁想爷爷竟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身上,不但将他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而且还硬逼他在石板上写一百个字。
何满子一看见老秀才留下的这些手迹,就想起老秀才那一张阴沉沉的长脸和斑竹白铜锅的长杆烟袋,心里烦透了。
爷爷喝了一壶酒,四脚八叉躺在北房东屋土炕上,打着呼噜睡大觉,天塌了也惊不醒他;奶奶哭丧着脸,坐在外屋锅台上,拨动着一支牛拐骨捻麻绳,依然怒气不息。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精| 彩| 点| 评作者借何大学问之口交代了时代背景,写出了日本侵略中国,反动政府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事实。
在故事的不断发展中,写出了面对国难老百姓有着朴素的爱国情感。
写作探究给苦药加点儿糖,它会更方便服用;做蛋糕时加点儿糖,它会变得更甜美。
那么,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要“加点儿糖”呢?以《给生活加点儿糖》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五步构思法第一步:审题拟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该题的题眼是“加点儿糖”,“糖”指甜的、美味的东西。
写作时,要对“糖”进行具体定位,写清楚加“糖”之后生活的变化,本次作文就成功了。
第二步:高远立意。
可以展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社会关系的和谐等。
可以呼吁“给生活加点儿糖”,反思生活中的不和谐音符,譬如冷漠、自私、不爱护公物、不重视环保等,提醒人们做点什么。
第三步:巧妙选材。
为父母做顿饭,可以让家庭关系更和谐;朋友之间互赠礼物,可以让友情更牢固;晚饭后散步,日常做运动,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读书,可以丰富初中生活;旅行,可以增长见识;尊重自然生命,可以营造诗意的生活氛围;等等。
第四步:谋篇布局。
可以直接叙述一个“加糖”的故事,或采用排比段、小标题等形式,讲述几个“加糖”的故事。
可以开篇树立批驳的靶子,先指出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然后进行批驳,再立论;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呼吁和号召。
第五步:开头结尾。
开头,可以运用倒叙;可以直接扣题,总领开篇;可以使用修辞句引领;可以设置悬念。
结尾,可以总结上文,点明主题;可以呼应标题,收束全文;可以用问句收束全文,引发读者的思考;可以篇末得出结论。
佳作展台给生活加点儿糖人生如同一杯咖啡,本是苦涩的味道,如果加点儿糖,便会变得甜美……这点儿糖是雨果的“对天空望久了便能看到上帝”,是面对挫折时的乐观和从容,是面对困难时的微笑和豁达。
生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的航船总会遭遇风吹浪打,只要勇往直前,拨开重重迷雾,就能看到光明和希望。
莫把挫折当作痛苦,要知道挫折成就勇者。
怀揣希望,面带微笑,鼓足勇气,让我们和雨果一起等待“上帝”的降临。
别忘了,给生活加点儿糖。
这点儿糖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生活的优雅情趣,是放下重压后的轻松和自由。
就像在一条路上走累了,总要停下来歇歇。
无意间在山间寻到了一捧鲜花,那醉人的香味将告诉你,生活并不乏味,只要愿意挖掘,快乐就在身边;只要耐心去做,贫瘠的土地也能开出灿烂的花朵;只要热爱生活,每天都将“春暖花开”。
别忘了,给生活加点儿糖。
这点儿糖是赵传的“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不要把自卑当作失败的理由,要告诉自己“我可以”。
为自己的生活加点儿糖,你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一样。
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同在一片土地上。
不要埋怨世界的不公,它最公平之处就是给了我们每个人一颗充满自信的心,这就足够了。
让我们和赵传一起自信地告诉世界:“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别忘了,给生活加点儿糖。
就像是累了要歇歇脚,渴了要喝点水;就像是哭了要拭干泪,痛了要揉一揉。
就当是为生活的车轮涂上润滑剂,请为平淡的生活加点儿糖吧!朋友,请记住,热爱生活,那就别忘了给生活加点儿糖!亮| 点| 点| 评选材:“给生活加点儿糖”,就是面对挫折时要乐观而从容,具有生活的优雅情趣,自信地面对生活。
立意:呼吁读者学会热爱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愉悦感。
结构:总分总结构:总领+三个排比段+扣题收束。
结构新颖独特,思路清晰。
语言:语言优美,语重心长,善于引用,分析透彻。
技法提高技法一:审题要全面,抓关键词,确定写作方向。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对文体、内容、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不在这些方面出错。
不过,审题的关键还在于把握题意,也就是分析题目的含义和意图。
为此,要理解题目的关键词语,领会其言外示例[2017·北京]古人云:“万物贵其真。
”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
请将“________________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 法| 借| 鉴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真”,真人、真事、真情感。
通过对关键词的解析,我们发现对“真”的解读直接影响横线处内容的填写。
例如:真诚,那我们就可以填“友谊”“交往”;认真,那我们就可以填“读书”;等等。
这是一个鼓励学生吐露心声、抒写真情的半命题作文,是让学生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看法的。
技法二:多角度思考题目,立意深刻、新颖、巧妙。
立意是把题意变成文章主题的过程,而主题是作品的灵魂。
文章写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立”得如何。
立意首先要多角度思考题目(材料),让自己的思路开阔起来,想法丰富起来。
有了多个想法,还要结合个人的写作能力、素材储备等加以选择,确定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来作为文章的主题。
作文立意要力求巧妙、新颖,有时甚至可以从反面入手,突破成说、“定论”,凸显自己的个性。
示例撑一竿竹篙,在潺潺的溪水中前行,两岸缤纷的桃花飘成了粉红我忘却了自己,登上水尽头的那座山,爬进小洞,来到了这人间仙境。
阳光透过洁白的云朵,照耀着这丰腴的土地,清澈的湖水妩媚地环绕着村庄,青山的影子便荡漾在水波里。
高大的桑树、青翠的竹子护着整齐的房屋。
狗儿欢跳的身影,勾起了孩子微笑的嘴角。
我呆呆地站着,看着这被幸福、和平笼罩的村庄,竟潸然泪下。
面前的是安乐和富足,身后的是喧嚣与苦难。
眼前的一切抚慰着我的心灵。
桃源人的盛情邀请使我心动,留下来吧,这里只有宁静、富足,这里是人间天堂。
几天的生活让我迷恋,但我依然决定离开。
在朝霞染红天空的时候,我踏上小船,轻轻地点一下竹篙。
小溪溅起的浪花仿佛是轻轻的叹息,沾衣的桃花想挽留我离去的身影。
我知道,这里不是属于我的世界,在这里,我会忘记幸福,忘记追求与梦想。
因为桃花源是不需要梦想与憧憬的,这里两千多年的平静拒绝了尘世的纷扰喧嚣,甜甜的田园气息麻醉了人们的思想。
或许小国寡民、与世无争是一种幸福,然而没有梦想的推动,文明就会永远停滞。
我知道,我留在这桃源仙境,便失去了梦想,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也知道,我的世界还有许多不足、许多丑陋,而我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不能帮自己的世界涤荡污浊。
但我依然选择前行,不管未来是辉煌抑或平淡。
我的梦想,流动着斑斓的色彩,我想用微薄的力量使我的世界少一分丑陋,多一分美好。
(选自2016年湖南怀化中考满分作文《我依然选择前行》) 写| 法| 借| 鉴选文中小作者化身武陵渔人,进入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中的境界,描摹景物,讲述故事,抒发美好的情怀。
偶入桃花源的武陵人为何会离开这人间仙境呢?原文并没有交代,小作者却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给出了答案,使文章显得新颖而深刻。
小作者使用第一人称,细腻地描写了人物激烈的思想斗争,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世无争的幸福会让自己失去梦想,失去人生的价值;现实生活虽有不足,自己虽能力有限,但只要尽力去做,就能使“世界少一分丑陋,多一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