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家族协议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7
802.11介绍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目前,3Com等公司都有基于该标准的无线网卡。
由于802.11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标准详解802.11协议组是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学会(IEEE)为无线局域网络制定的标准。
虽然WI-FI使用了802.11的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物理层(PHY),但是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802.11a是802.11原始标准的一个修订标准,于1999年获得批准。
802.11a标准采用了与原始标准相同的核心协议,工作频率为5GHz,使用52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副载波,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s,这达到了现实网络中等吞吐量(20Mb/s)的要求。
目前正在开发中的版本是802.11ae—2012。
工作频段802.11采用2.4GHz和5GHz这两个ISM频段。
其中2.4GHz的ISM频段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
5GHz ISM 频段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加上高载波频率所带来了负面效果,使得802.11a的普及受到了限制,虽然它是协议组的第一个版本。
全家族*IEEE 802.11,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 IEEE802.11e,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支持。
*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销。
IEEE802.11协议族标准下面将列出已经在运用或者还在发展中的各类IEEE802.11标准:●802.11a——54Mbps速率,5GHz频段信号(1999年获得批准)●802.11b——11Mbps速率,2.4GHz频段信号(1999年)●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AC) 桥接(MAC Layer Bridging)●802.11d——根据各国情况,使用的无线信号频谱(2001年)●802.11e——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 的支持(尚未批准)●802.11f——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接入点内部协议,支持基站的互连性(2003年)●802.11g——54Mbps速率,2.4GHz频段信号(2003年)●802.11h——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包括室内(indoor) 和室外(outdoor) 信道(5GHz频段)(2003年)●802.11i——802.11规范家族在安全和鉴权(Authentification)方面的补充(2004年)●802.11j——根据日本规定做的升级(5GHz)(2004年)●802.11k——对WLAN进行系统管理(在进行中)●802.11l——预留并不打算使用,以免同802.11i产生混乱●802.11m——802.11规范家族的维护标准●802.11n——比802.11g更高传输速率的改善●802.11o——针对局域网中的语音应用●802.11r——提供更强大的漫游功能●802.11s——实现先进的Mesh功能,提供自配置、自修复功能●802.11T——无线性能预报,可以成为测试无线网络的标准●802.11u——与3G或者蜂窝等形式的外部网络连接●802.11v——无线网络管理/设备配置●802.11w——增强保护管理框架的安全性●802.11x——通用802.11规范家族名称●802.11y——802.11协议族中基于竞争的协议,用于制定标准化的干扰避免机制802.11标准1997年,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了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80211协议802.11协议是一种无线网络通信标准,用于局域网和城域网的无线传输技术。
它为无线设备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式,允许用户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互联网和其他设备。
下面将对802.11协议进行详细介绍。
802.11协议最初于1997年发布,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
它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波的通信方式,通过无线传输数据,从而实现设备间的通信。
802.11协议的主要特点是无线、无线传输速度较快和可扩展性强。
802.11协议的工作原理是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向空中发送无线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传输到目标设备。
目标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打印机等。
无线接入点充当一个连接无线设备和有线网络的桥梁,使无线设备能够访问互联网和其他网络资源。
802.11协议定义了不同的无线传输速率。
最初的802.11标准支持2 Mbps的最高速率,后来的改进版本增加了11 Mbps、54 Mbps、300 Mbps等不同的速率。
较高的速率意味着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使用户能够更快地下载和上传数据。
除了速率的改进,802.11协议还增加了许多功能和特性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例如,802.11i标准引入了高级加密标准(AES)来更好地保护无线网络中的数据安全。
802.11ac标准引入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能够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进一步提高无线传输速度和覆盖范围。
802.11协议是可扩展的,允许网络管理员根据需要扩展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通过增加无线接入点和优化无线网络的布局,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无线覆盖,并支持更多的无线设备连接。
然而,802.11协议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使用无线电波进行传输,因此受到环境和物理干扰的影响。
例如,墙壁、建筑物和其他无线设备可能会减弱无线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此外,由于广泛使用的无线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网络拥塞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IEEE 802.11: IEEE最初制定的无线局域网标准,颁布于1997年,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传输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标准。
●IEEE 802.11a:是得到广泛应用的802.11b标准的后续标准,颁布于1999年,工作在5GHzU-NII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ps,传输层可达25Mbps,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DMA 的空中接口;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一个扇区可接入多个用户,每个用户可带多个用户终端。
●IEEE 802.11b:是无线局域网最著名、也是普及最广的一个标准,有时甚至被错误地等同于Wi-Fi,颁布于1999年,其载波频率为2.4GHz,传送速度为11Mbit/s。
●IEEE 802.11e: IEEE为满足服务质量(QoS)方面的要求而制订的标准。
在802.11MAC层,802.11e加入了QoS功能,它的分布式控制模式可提供稳定合理的服务质量,而集中控制模式可灵活支持多种服务质量策略,让影音传输能及时、定量、保证多媒体的顺畅应用,Wi-Fi联盟将此称为WMM(Wi-Fi Multimedia)对QoS的支持。
●IEEE 802.11g:颁布于2003年,是802.11b的后继标准,与802.11b兼容。
802.11g是为了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而制定的标准,其传送速度为54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n是Wi-Fi联盟在802.11a/b/g之后推出的最新无线传输标准协议,于2009年9月11日正式获得批准通过。
由于采用了MIMO(多入多出)与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相结合,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的54Mbps提高到300Mbps,甚至高达600Mbps,同时提高无线传输质量。
80211协议802.11协议。
802.11协议是一种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也被称为Wi-Fi。
它定义了一组用于在无线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协议和技术。
802.11协议最初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开发,并在1997年首次发布。
自那时起,它已经经历了多次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
首先,802.11协议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频段,包括2.4GHz和5GHz。
这使得它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提供更好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同时,802.11协议还支持多种不同的调制和编码技术,如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以提高无线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效率。
其次,802.11协议定义了一组不同的标准,如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和802.11ax。
每个标准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例如,802.11b标准在2.4GHz频段下提供了最高11Mbps的传输速率,而802.11ac标准在5GHz频段下甚至可以达到几Gbps的传输速率。
另外,802.11协议还定义了一系列的安全机制,如WEP、WPA和WPA2,以保护无线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窃取。
这些安全机制使用加密算法和身份验证协议来确保无线通信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总的来说,802.11协议在无线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推动了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802.11协议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创造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无线通信环境。
在未来,随着物联网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802.11协议将继续演进和完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
同时,人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让无线网络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802.11协议学习笔记1、简介1.1IEEE 802 网络技术规格IEEE802家族是由一系列局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LAN)技术规格所组成,802.11属于其中一员。
注:现在已经到802.11n了,高速率802协议主要是改动了osi模型的最底下的两层PHY:解决传送与接受的细节MAC:解决如何访问介质与传送数据的规则802.11/b/g/n 一般处于2.4ghz频带,这三种协议互通,最近发布的802.11n具有5ghz高频2.4ghz这个频段被分为13个信道(CHina),每个信道间隔为5mhz。
802.11b/g是基于扩频与22MHz的通道宽度,故无法实现13个信道不交叠。
因此,只有三个通道可以实现频率不重叠,故在WLAN部署时,信道1,6和11为推荐信道。
在信道资源不够用或者用户容量要求较高时,也可以采用四个非重叠信道1,5,9和13。
而在5.8GHz频段,我国把5.725GHz到5.875GHz这一频段分成了5个信道,每个信道带宽为20MHz。
虽然划分了5个信道(149,153,157,161,165),但一般设备只支持其中的4个信道(149,153,157,161)。
1.2 WLAN组成与网络结构1.2.1 组成Wireless Medium (WM):无线传输媒介,无线局域网络物理层所使用到的传输媒介。
Station (STA):工作站,任何设备只要拥有IEEE 802.11的MAC层和PHY层的接口,就可称为一个工作站。
Station Services (SS):工作站服务,提供工作站收发数据的服务。
Basic Service Area(BSA):每一个几何上的建构区块(building block)就称为一个基本服务区域(Basic Service Area,简称BSA),每一建构区块的大小依该无线工作站的环境和功率而定。
Basic Service Set (BSS):基本服务区中所有工作站的集合。
协议频率速率802.11 2.4GHz 2Mbps802.11a 5GHz 54Mbps802.11b 2.4GHz 11Mbps802.11g 2.4GHz 54Mbps802.11n 2.4或5GHz 540Mbps802.11协议伴随扩展协议的发展和普及,其已经逐渐淘汰,市面上很少看到支持802.11协议笔记本电脑。
802.11b是继802.11协议后形成的无线网络协议,盛行一时,但是它仅仅具备11Mbps带宽,不能满足很多局域网内特殊业务要求。
之后,出现802.11a,这个协议支持速率高达54Mbps,可以满足多数业务需要,但是其工作在5GHz,与802.11和802.11b在硬件上得不到兼容,很难抢占802.11b已有客户群,没有得到普及。
人们为了保持802.11a高速率和802.11b兼容性,于是在802.11b基础上经过优化,编制出802.11g 协议,它即保持54Mbps速率,又兼容802.11b 2.4GHz工作频段,对802.11b客户群有着良好硬件兼容性,成为了主流。
在802.11g协议之后,人们又提高了无线网络速率和更好频段兼容性协议——802.11n,因为它属于出世不久的无线网络协议,尚没有得到多数无线网络设备支持,所以在市场上很少见到。
从802.11无线网络协议发展史不难看出:选购支持802.11b/g无线笔记本电脑,在使用上会有更好兼容性,并且保持了54Mbps高无线带宽;单独支持802.11a和802.11n无线上网笔记本电脑在国内很少见到,不建议大家选购。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802.11n 会成为主流无线网络协议,那时你可以选购支持802.11n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
要补充说明一点: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分为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广域网通讯,无线局域网仅仅指多个计算机之间采用无线方式通讯,而无线广域网支持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访问Internet,但无线局域网通常是无线广域网通讯的一部分。
IEEE 802.11 协议综述[1] IEEE 802.11系列协议标准的发展IEEE802.11系列协议标准是由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联合会(IEEE)制定的,它以IEEE802.11标准为基础,包括与无线局域网相关的多个已经发布和正在编著的标准。
图1展示了无线局域网在IEEE 网络协议体系中位置。
表1给出了每一种标准协议的名称、时间和简单的说明。
图1:无线局域网在IEEE 网络协议体系中位置表2: IEEE802.11系列协议标准在表2中需要说明的是,标准的名称都采用小写的字母进行标注,惟有IEEE802.11F 采用的是大写字母;发布时间为2004年及以后的协议都是还没确定的,因为每一个协议的批准过程都是非常繁杂的,很可能出现延迟的情况。
该综述将在后面选取部分协议标准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3:IEEE 802.11系列协议中协议分布如图3在IEEE 802.11系列协议标准中各种协议的分布中没有包含IEEE802.11标准。
因为IEEE 802.11作为基础协议包含了物理层和MAC子层的内容,后续的速度扩展(比如: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和未来的IEEE 802.11n)都延续了它所定义的MAC协议。
该综述会对接触到的一些协议进行简单的描述,包括IEEE 802.11、IEEE 802.11a 、IEEE 802.b、IEEE 802.11e、IEEE 802.11g和最新的IEEE 802.11n 。
[2] IEEE 802.11 a,b,g,n 协议的定义和标准IEEE 802.11IEEE 802.11是第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一,也是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联合会IEEE发布的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是其他IEEE802.11系列标准的基础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的规范,允许无线局域网及无线设备制造商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互操作网络设备。
协议X档案:IEEE 802.11协议详细介绍作为全球公认的局域网权威,IEEE 802工作组建立的标准在过去二十年内在局域网领域内独领风骚。
这些协议包括了802.3 Ethernet协议、802.5 Token Ring协议、802.3z 100BASE-T快速以太网协议。
在1997年,经过了7年的工作以后,IEEE发布了802.11协议,这也是在无线局域网领域内的第一个国际上被认可的协议。
在1999年9月,他们又提出了802.11b"High Rate"协议,用来对802.11协议进行补充,802.11b在802.11的1Mbps和2Mbps 速率下又增加了 5.5Mbps和11Mbps两个新的网络吞吐速率,后来又演进到802.11g的54Mbps,直至今日802.11n的108Mbps。
802.11a高速WLAN协议,使用5G赫兹频段。
最高速率54Mbps,实际使用速率约为22-26Mbps与802.11b不兼容,是其最大的缺点。
也许会因此而被802.11g淘汰。
802.11b目前最流行的WLAN协议,使用2.4G赫兹频段。
最高速率11Mbps,实际使用速率根据距离和信号强度可变(150米内1-2Mbps,50米内可达到11Mbps)802.11b的较低速率使得无线数据网的使用成本能够被大众接受(目前接入节点的成本仅为10-30美元)。
另外,通过统一的认证机构认证所有厂商的产品,802.11b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得到了保证。
兼容性促进了竞争和用户接受程度。
802.11e基于WLAN的QoS协议,通过该协议802.11a,b,g能够进行VoIP。
也就是说,802.11e是通过无线数据网实现语音通话功能的协议。
该协议将是无线数据网与传统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竞争的强有力武器。
802.11g802.11g是802.11b在同一频段上的扩展。
支持达到54Mbps的最高速率。
兼容802.11b。
802.11协议解析(2019/01/05)1.1 802.11n标准发展历程IEEE 802.11工作组意识到支持高吞吐将是WLAN技术发展历程的关键点,基于IEEE HTSG (High Throughput Study Group)前期的技术工作,于2003年成立了Task Group n (TGn)。
n表示Next Generation,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物理层和MAC层的优化来充分提高WLAN技术的吞吐。
由于802.11n涉及了大量的复杂技术,标准过程中又涉及了大量的设备厂家,所以整个标准制定过程历时漫长,预计2010年末才可能会成为标准。
相关设备厂家早已无法耐心等待这么漫长的标准化周期,纷纷提前发布了各自的11n产品(pre-11n)。
为了确保这些产品的互通性,WiFi联盟基于IEEE 2007年发布的802.11n草案的2.0版本制定了11n产品认证规范,以帮助11n技术能够快速产业化。
1.2 技术概述802.11n主要是结合物理层和MAC层的优化来充分提高WLAN技术的吞吐。
主要的物理层技术涉及了MIMO、MIMO-OFDM、40MHz、Short GI等技术,从而将物理层吞吐提高到600Mbps。
如果仅仅提高物理层的速率,而没有对空口访问等MAC协议层的优化,802.11n 的物理层优化将无从发挥。
就好比即使建了很宽的马路,但是车流的调度管理如果跟不上,仍然会出现拥堵和低效。
所以802.11n对MAC采用了Block确认、帧聚合等技术,大大提高MAC层的效率。
802.11n对用户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收益是无线覆盖的改善。
由于采用了多天线技术,无线信号(对应同一条空间流)将通过多条路径从发射端到接收端,从而提供了分集效应。
在接收端采用一定方法对多个天线收到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明显改善接收端的SNR,即使在接受端较远时,也能获得较好的信号质量,从而间接提高了信号的覆盖范围。
其典型的技术包括了MRC等。
第一课IEEE 802.11协议简述作为全球公认的局域网权威,IEEE 802工作组建立的标准在过去二十年内在局域网领域内独领风骚。
这些协议包括了802.3 Ethernet协议、802.5 Token Ring协议、802.3z 100BASE-T快速以太网协议。
在1997年,经过了7年的工作以后,IEEE发布了802.11协议,这也是在无线局域网领域内的第一个国际上被认可的协议。
在1999年9月,他们又提出了802.11b"High Rate"协议,用来对802.11协议进行补充,802.11b在802.11的1Mbps和2Mbps速率下又增加了5.5Mbps和11Mbps两个新的网络吞吐速率。
利用802.11b,移动用户能够获得同Ethernet一样的性能、网络吞吐率、可用性。
这个基于标准的技术使得管理员可以根据环境选择合适的局域网技术来构造自己的网络,满足他们的商业用户和其他用户的需求。
802.11协议主要工作在ISO协议的最低两层上,并在物理层上进行了一些改动,加入了高速数字传输的特性和连接的稳定性。
主要内容:1.802.11工作方式2.802.11物理层3.802.11b的增强物理层4.802.11数字链路层5.联合结构、蜂窝结构和漫游1. 802.11工作方式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一种是无线站,通常是通过一台PC机器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的,另一个称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 AP),它的作用是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
一个无线接入点通常由一个无线输出口和一个有线的网络接口(802.3接口)构成,桥接软件符合802.1d桥接协议。
接入点就像是无线网络的一个无线基站,将多个无线的接入站聚合到有线的网络上。
无线的终端可以是802.11PCMCIA卡、PCI接口、ISA接口的,或者是在非计算机终端上的嵌入式设备(例如802.11手机)。
WLAN(Wireless LAN)标准简介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目前,3Com等公司都有基于该标准的无线网卡。
由于802.11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新标准。
三者之间技术上的主要差别在于MAC子层和物理层。
标准详解802.11a是802.11原始标准的一个修订标准,于1999年获得批准。
802.11a标准采用了与原始标准相同的核心协议,工作频率为5GHz,使用52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副载波,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s,这达到了现实网络中等吞吐量(20Mb/ s)的要求。
如果需要的话,数据率可降为48,36,24,18,12,9或者6Mb/s。
80 2.11a拥有12条不相互重叠的频道,8条用于室内,4条用于点对点传输。
它不能与802.11b进行互操作,除非使用了对两种标准都采用的设备。
由于2.4GHz频带已经被到处使用,采用5GHz的频带让802.11a具有更少冲突的优点。
然而,高载波频率也带来了负面效果。
802.11a几乎被限制在直线范围内使用,这导致必须使用更多的接入点;同样还意味着802.11a不能传播得像802.11b那么远,因为它更容易被吸收。
尽管2003世界无线电通信会议让802.11a在全球的应用变得更容易,不同的国家还是有不同的规定支持。
美国和日本已经出现了相关规定对802.11a进行了认可,但是在其他地区,如欧盟,管理机构却考虑使用欧洲的HIPERLAN标准,而且在20 02年中期禁止在欧洲使用802.11a。
在美国,2003年中期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决定可能会为802.11a提供更多的频谱。
在52个OFDM副载波中,48个用于传输数据,4个是引示副载波(pilot carrier),每一个带宽为0.3125MHz(20MHz/64),可以是二相移相键控(BPSK),四相移相键控(QPSK),16-QAM或者64-QAM。
总带宽为20MHz,占用带宽为16.6MH z。
符号时间为4毫秒,保护间隔0.8毫秒。
实际产生和解码正交分量的过程都是在基带中由DSP完成,然后由发射器将频率提升到5GHz。
每一个副载波都需要用复数来表示。
时域信号通过逆向快速傅里叶变换产生。
接收器将信号降频至20MHz,重新采样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来重新获得原始系数。
使用OFDM的好处包括减少接收时的多路效应,增加了频谱效率。
802.11a产品于2001年开始销售,比802.11b的产品还要晚,这是因为产品中5GHz的组件研制成功太慢。
由于802.11b已经被广泛采用了,802.11a没有被广泛的采用。
再加上802.11a的一些弱点,和一些地方的规定限制,使得它的使用范围更窄了。
802.11a设备厂商为了应对这样的市场匮乏,对技术进行了改进(现在的802. 11a技术已经与802.11b在很多特性上都很相近了),并开发了可以使用不止一种8 02.11标准的技术。
现在已经有了可以同时支持802.11a和b,或者a,b,g都支持的双频,双模式或者三模式的的无线网卡,它们可以自动根据情况选择标准。
同样,也出现了移动适配器和接入设备能同时支持所有的这些标准。
数据率(Mbit/s) 调制方式编码率Ndbps 1472字节传输时间(µs)6 BPSK 1/2 24 20129 BPSK 3/4 36 134412 4-QAM 1/2 48 100818 4-QAM 3/4 72 67224 16-QAM 1/2 96 50436 16-QAM 3/4 144 33648 64-QAM 2/3 192 25254 64-QAM 3/4 216 224802.11全家族* IEEE 802.11 ,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 IEEE 802.11e,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 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销。
*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h,2004年,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和室外(out door)信道(5GHz频段)。
* IEEE 802.11i,2004年,无线网络的安全方面的补充。
* IEEE 802.11j,2004年,根据日本规定做的升级。
* IEEE 802.11l,预留及准备不使用。
* IEEE 802.11m,维护标准;互斥及极限。
* IEEE 802.11n,2008年上半年通过正式标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 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供到300Mbps甚至高达600Mbps。
* IEEE 802.11k,该协议规范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络频谱测量规范。
该规范的制订体现了无线局域网络对频谱资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 IEEE 802.11s, 2007年9月.拓扑发现、路径选择与转发、信道定位、安全、流量管理和网络管理。
网状网络带来一些新的术语。
除了上面的IEEE标准,另外有一个被称为IEEE 802.11b+的技术,通过PBCC 技术(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在IEEE 802.11b(2.4GHz频段) 基础上提供2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
但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个IEEE的公开标准,而是一项产权私有的技术,产权属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系列详解802.11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80 2.11b和802.11a两个新标准,前者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标准,而后者也被很多厂商看好。
802.11a802.11a(Wi-Fi5)标准是得到广泛应用的802.11b标准的后续标准。
它工作在5GHzU-NII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ps,传输层可达25Mbps。
可提供25Mbps 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一个扇区可接入多个用户,每个用户可带多个用户终端。
802.11bIEEE 802.11b是无线局域网的一个标准。
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传送速度为11Mbit/s。
IEEE 802.11b是所有无线局域网标准中最著名,也是普及最广的标准。
它有时也被错误地标为Wi-Fi。
实际上Wi-Fi是无线局域网联盟(WLANA)的一个商标,该商标仅保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互相之间可以合作,与标准本身实际上没有关系。
在2.4-GHz-ISM频段共有14个频宽为22MHz的频道可供使用。
IEEE 802.11b的后继标准是IEEE 802.11g,其传送速度为54Mbit/s。
802.11c802.11c在媒体接入控制/链路连接控制(MAC/LLC)层面上进行扩展,旨在制订无线桥接运作标准,但后来将标准追加到既有的802.1中,成为802.1d。
801.11d他和802.11c一样在媒体接入控制/链路连接控制(MAC/LLC)层面上进行扩展,对应802.11b标准,解决不能使用2.4GHz频段国家的使用问题。
802.11e是IEEE为满足服务质量(Qos)方面的要求而制订的WLAN标准。
在一些语音、视频等的传输中,Qos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802.11MAC层,802.11e加入了Qos功能,它的分布式控制模式可提供稳定合理的服务质量,而集中控制模式可灵活支持多种服务质量策略,让影音传输能及时、定量、保证多媒体的顺畅应用,WIFI联盟将此称为WMM(wi-fi multimedia) 。
802.11f802.11f追加了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协定,确保用户端在不同接入点间的漫游,让用户端能平顺、无形地切换存取区域。
802.11f标准确定了在同一网络内接入点的登陆,以及用户从一个接入点切换到另一个接入点时的信息交换。
802.11gIEEE 802.11g2003年7月,通过了第三种调变标准。
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跟802.11b相同),原始传送速度为54Mbit/s,净传输速度约为24.7Mbit/s(跟802.11a 相同)。
802.11g的设备与802.11b兼容。
802.11g是为了提高更高的传输速率而制定的标准,它采用2.4GHz频段,使用CCK技术与802.11b(Wi-Fi)后向兼容,同时它又通过采用OFDM技术支持高达54Mbit/s的数据流,所提供的带宽是802.11a的1. 5倍。
从802.11b到802.11g,可发现WLAN标准不断发展的轨迹:802.11b是所有WLAN标准演进的基石,未来许多的系统大都需要与802.11b向后向兼容,802.11a 是一个非全球性的标准,与802.11b后向不兼容,但采用OFDM技术,支持的数据流高达54Mbit/s,提供几倍于802.11b/g的高速信道,如802.11b/g提供3个非重叠信道可达8-12个;可以看出,在802.11g和802.11a之间存在与Wi-Fi兼容性上的差距,为此出现了一种桥接此差距的双频技术——双模(dual band)802.11a+g(=b),它较好地融合了802.11a/g技术,工作在2.4GHz和5GHz两个频段,服从802.11b/g/a 等标准,与802.11b后向兼容,使用户简单连接到现有或未来的802.11网络成为可能。
802.11h是为了与欧洲的HiperLAN2相协调的修订标准,美国和欧洲在5GHz频段上的规划、应用上存在差异,这一标准的制订目的,是为了减少对同处于5GHz频段的雷达的干扰。
类似的还有802.16(WIMAX),其中802.16B即是为了与Wireless HU MAN协调所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