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文言文翻译复习: (学生)第一课时文言文翻译 15
- 格式:docx
- 大小:102.56 KB
- 文档页数:16
突破十五语句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顺题型透视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它注重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文言文翻译由于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和考查内容的全面性,便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
考生虽然对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但是在答题过程中常出现重点字词落实不到位,表述句子不通顺的问题。
对此,考生应增强得分点意识,找准关键字词及句式,多方推敲仔细落实;增强语境意识,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做到表意清晰准确、表述通顺规范。
一、五类实词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上张仆射①书韩愈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②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
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
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
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
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
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
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愈恐惧再拜。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有删改) 注①张仆射: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
贞元四年为徐州刺史,徐、泗、凌三州节度使;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其任命韩愈为徐州节度使推官。
②牒:任命的文书。
(1)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第三章特色题型精练专题一文言语段翻译(一)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
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
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
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节选自《隋书·张衡传》) (1)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张衡也尽忠竭力侍奉他,夺取太子之位的计谋,大多是张衡所提出的。
(得分点:“事”“夺”“建”,判断句,句意正确。
)(2)有人到张衡那里告修江都宫的宫监,张衡不为他处理,回去以后(却)把状纸交给那个宫监,那个告状的人更被宫监刁难了。
(得分点:“诣”“以”“困”“为……所”。
)参考译文张衡,字建平,是河内人,小的时候就怀有远大的志向,有刚直的风骨。
等到晋王杨广镇守扬州时,张衡被授予扬州总管掾的官职,晋王很亲近信任他。
张衡也尽忠竭力侍奉他,夺取太子之位的计谋,大多是张衡所提出的。
不久(皇帝)命令张衡监督修建江都宫的劳役。
有人到张衡那里告修江都宫的宫监,张衡不为他处理,回去以后(却)把状纸交给那个宫监,那个告状的人更被宫监刁难了。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高崇文,字崇文。
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
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第一课时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自主检测,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韦玄成字少翁,韦贤少子也。
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
以明经擢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
初,宣帝宠姬张婕妤男淮阳宪王好政事,通法律,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
久之,上欲感风宪王,辅以礼让之臣,乃召拜玄成为淮阳中尉。
及元帝即位,以玄成为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1)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
王即尊位,是为明帝。
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
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
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诏曰:“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殓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1)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突破十五语句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顺题型透视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它注重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文言文翻译由于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和考查内容的全面性,便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
考生虽然对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但是在答题过程中常出现重点字词落实不到位,表述句子不通顺的问题。
对此,考生应增强得分点意识,找准关键字词及句式,多方推敲仔细落实;增强语境意识,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做到表意清晰准确、表述通顺规范。
一、五类实词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上张仆射①书韩愈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②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
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
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
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
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
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
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愈恐惧再拜。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有删改) 注①张仆射: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
贞元四年为徐州刺史,徐、泗、凌三州节度使;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其任命韩愈为徐州节度使推官。
②牒:任命的文书。
(1)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高三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读一读、练一练、讲一讲)一、读一读知识略解(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下面以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曾巩传》)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
(《张佶传》)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如: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
(09全国二卷)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
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第一课时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自主检测,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韦玄成字少翁,韦贤少子也。
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
以明经擢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
初,宣帝宠姬张婕妤男淮阳宪王好政事,通法律,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
久之,上欲感风宪王,辅以礼让之臣,乃召拜玄成为淮阳中尉。
及元帝即位,以玄成为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1)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
王即尊位,是为明帝。
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
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
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诏曰:“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殓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1)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立足文言试题诊断翻译误区潮南区晓升中学王粉贤一、(2018·深圳一模)附加深圳一模文言文部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
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
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
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
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
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
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加集贤校理。
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
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
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
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
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
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
”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
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
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二、练习一、按要求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二、关键虚词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尹焞字彦明。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
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
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
”不报。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
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1)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致使尹焞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当时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
(2)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解析得分点:(1)“韬藏”,隐藏;“国器”,治国才能;“为”,表被动;“副”,动词,符合;“侧席”,急切,指坐不安稳,形容求贤心切。
(2)“不识”,不知道;“尝”,副词,曾经;“抑”,连词,或者、还是;“以”,介词,把;“以”的宾语省略。
参考译文尹焞字彦明。
靖康初年,种师道推荐尹焞,说他德行高尚,可以安置在皇帝身边以备劝勉讲论,皇帝将他召到京城,但他不想留下,皇帝赐号“和靖处士”。
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联合上奏:“河南平民人士尹焞做学问具有追根问底的习性,品德具备中正平和的特点,近年招募延揽的士人没有能够超过他的。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人教版必修一复习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晋穆帝永和九年,这是癸丑年。
暮春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进行修禊活动。
众多的贤能之士都来参加,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波光辉映萦绕在亭子左右。
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而稍显冷清,可是一面饮酒一面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拂,温暖舒畅。
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过一生。
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而纵情游乐。
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差异,但当他们遇到欢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暂时的得志,就喜悦满足,竟没想到人生衰老的暮年会很快来临。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
第一课时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韦玄成字少翁,韦贤少子也。
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
以明经擢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
初,宣帝宠姬张婕妤男淮阳宪王好政事,通法律,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
久之,上欲感风宪王,辅以礼让之臣,乃召拜玄成为淮阳中尉。
及元帝即位,以玄成为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1)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
王即尊位,是为明帝。
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
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
臣百
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诏曰:“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殓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1)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
孝宗嗣位,即上封事[注],略曰:祖宗设内阁、六部,赞万几,理庶务,职至重也。
顷者,在位多匪人,权移内侍。
赏罚任其喜怒,祸福听其转移。
仇视言官,公行贿赂。
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
朝野寒心。
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国宪,择谨厚者供使令。
臣见登极诏书,不许风闻言事。
古圣王悬鼓设木,自求诽谤。
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
注
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1)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
朝野寒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八年,(楚)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
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敢不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
敢布腹心。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有删改)
(1)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敢不惟命是听!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
审、读、答,精准突破
语句翻译的审题环节相当重要,不可忽视。
其审题的关键不在题干上,而在译句上。
审读译句时,一要审句子特征,二要审得分点。
审读句子特征,先从句子本身看,看它是叙述句还是议论句、疑问句(抒情句很少),如是疑问句,还要进一步看是一般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再从句子内部看,是一般叙事性句子还是人物语言句,如果句子太长,像课标卷所选句子很长,还要看由几个小句子组成。
再从句子外部看,看译句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上下句各是什么。
审读最关键的还是要审出得分点,只有审出得分点,才有得分的可能。
这一点只有从多角度审读,才能牢牢锁定得分点。
①从文言知识点看,实词主要放在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及疑难词上;虚词主要放在《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上,尤其是高频虚词以、之、其、为、乃等;特殊句式主要放在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上。
②从命题人角度看,主要在三个层面设得分点:字词层面,关键实词、虚词;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一致。
③从批改实践看,主要是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及省略的句子成分(因为省略关乎语意通顺);3~4个关键词语,1处特殊句式,1~2处
文意通顺。
④从答题者角度看,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可能就是采分点。
在动手翻译之前,必须具有强烈的审题意识。
在完成精准审题的两项任务后,接下来就是精准阅读了。
首先要细读句子,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是谁,谓语动词是哪一个,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如何,尤其要把作为得分点的关键实词、虚词代入句子中来确定其义。
这叫“代词入句”读法。
然后是“代句入段”读法,就是将译句代入其所处段落中去读,看看该句在语意和语法上与上下文有无关联,有怎样的关联。
如在语意上,该句与上下句构成怎样的叙事链、说理层次;在语法上,该句是否与前后句有对称关系等。
在翻译习惯中,考生一般只重视对句子本身的细读,却忽视了把译句代入段中细读,而这一点往往决定了疑难词语的准确翻译及语意是否通顺。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需要强化这方面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语境习惯。
(关于语境问题,将在下一任务中详细展开)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陵人,武德元年,拜内史令。
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
又尝谓曰:“昔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