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3知识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基础知识1、饱和溶液的定义:;不饱和溶液的定义:;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满足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来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说明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产生或现象。
5、乳化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乳化剂的原理。
基础习题1、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成为硝酸钾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若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2、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3、在温度为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稀溶液B.含100g溶剂的溶液C.溶解该溶质的质量不能继续增大的溶液D.浓溶液()4、温度一定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一定是稀溶液D.一定是浓溶液()5、下列关于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C.热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6、若要将一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A.增加KNO3B.蒸发水C.倒出一部分溶液D.降低温度( )7、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B.往食盐水中加水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变成饱和溶液C、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对于同一溶质来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9、下列能确定为饱和溶液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某物质的溶液B.在一定条件下,将大量溶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还能再溶解的溶液D.在一定条件下,某固体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一定是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10、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
质,当溶质不能继
李度一中陈海思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
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
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
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1∕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必须指明是溶质是什么。
例如:食盐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蔗糖,对食盐来说溶液是饱和的,但对蔗糖溶液来说未必就是饱和的。
(3)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两种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相混合,会因为水(溶剂)的总量增多而使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4)多数溶质(固体)升高温度可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但如氢氧化钙、硫酸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减小,仍为饱和溶液。
(5)有些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这种现象叫过饱和现象。
制取过饱和溶液通常是使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缓慢降温形成的。
过饱和溶液不够稳定,多数可自动析出晶体,少数不能自动析出晶体的,经搅拌或摩擦容器壁或投入小颗粒晶体使之析出晶体。
注意不是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制成过饱和溶液的,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增大的物质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例如: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就是一个能形成相当稳定的过饱和溶液的例子。
饱和溶液 改变温度或减少溶剂或增加溶质
改变温度或增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四讲一、理解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时,应注意:①首先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互相转化。
②其次应明确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NaCl 溶液,可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是NaCl 的饱和溶液,对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③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达到了最大限度;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则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该物质的量还没有到最大限度。
二、判断方法:(1)久置溶液,若容器内仍有未溶解的晶体,则该溶液为饱和溶液,若无未溶解的晶体,则为不饱和溶液。
(2)当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时,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不溶解,则该溶液是饱和的;若继续溶解,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三、相互转化注意:①此处通过改变温度实现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之间转化的情况,适用于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溶质;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NaCl ,此法不适合;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2)OH (Ca ,则转化情况与此相反。
②结晶是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结晶的条件:溶液必须先达到饱和,再变化才会析出晶体。
具体的结晶的方法有两种:i 加热蒸发溶剂;ii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四、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和联系1、为粗略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在一定量溶液中含溶质的量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2、浓溶液、稀溶液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从不同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因此,两组概念没有必然的联系,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但是,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概念。
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和从溶质中析出的速度相等,此时溶液是饱和的。
不饱和溶液则是指溶解的溶质量小于溶解度,因此仍有剩余的溶质没有溶解。
下面介绍几种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一、视察法
视察法是最简单且最常见的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用棉签蘸取溶液,将其挥动于空气中3~5秒钟,如溶液上出现晶体,说明此溶液不饱和;若不出现晶体,说明此溶液是饱和溶液。
二、过饱和法
制备饱和溶液时,通常加入的溶质量为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如果我们加入比溶解度稍多的溶质,制备出来的溶液会变成过饱和溶液。
当过饱和溶液受到震动、振动、晶体接种等外部因素时,就可以迅速结晶,形成晶体。
如果在外部干扰下不结晶,则说明这个溶液是不饱和的。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溶解度极低的物质特别有效。
三、检测密度法
密度是浓度的一个指标,因此通过检测溶液的密度,可以推断出其浓度。
当我们测出一溶液的密度,和用此溶液测得该温度下的密度值相比,若后者的值小于前者,说明此时的溶液为饱和状态;若二者的值相同,说明此时的溶液为饱和状态;若后者的值大于前者,说明此时的溶液为不饱和状态。
以上是三种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各不相同。
在实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准确判断溶液的状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知识回顾溶质1、溶液溶剂2、使溶剂减少的方法:3、溶液与溶剂的判断方法:①②③4、溶解与乳化【问】在室温下,往往杯子里加盐,振荡有什么现象?继续加盐,振荡?盐能不断溶解了吗?一、定义1、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问】有没有这种情况,在烧杯底部什么也没有,但这是饱和溶液?怎么证明这杯溶液是饱和溶液?【问】那可以配一个恰好饱和的溶液吗?二、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三、结晶1、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
2、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例:NaCl KNO3 明矾3、结晶方法:蒸发结晶:海水晒盐降温结晶:KNO3、Na2CO34、溶解与结晶这是一个动态平衡,什么是动态平衡?溶解结晶例:如下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示数;(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示数;(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秤示数;四、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定温定剂不饱和溶液溶液一定量溶液中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稀溶液【问】能说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小结】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当同温、同质、同剂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练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关于饱和溶液的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有晶体析出的溶液B.是浓溶液C.混合物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C.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3.要使50℃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B.倒出少量的溶液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D.恒温蒸发部分水分4.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5.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⑥6.20℃时,将一瓶KNO3饱和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该物质的晶体得到甲溶液,将另一份溶液加热至60℃得到乙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份溶液都仍是饱和溶液B.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溶液的质量减少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会增加7.20 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 g食盐,保持温度不变,这时食盐水的质量将()A.增加5 g B.25 g C.20 g D.无法确定8.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B.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C.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的质量变小,则溶液变浓D.温度升高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9.现有一瓶某温度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比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浓B.可通过加水或升温的方法使其变成不饱和溶液C.一定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变为不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10.20℃时,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
化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识点
化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识点:
一、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且多余的溶质不能再被溶解。
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不会再有净的溶质分子离开或进入溶液。
例如,将固体食盐加入水中搅拌,直到固体完全溶解,我们就得到了一个饱和食盐水溶液。
在这个溶液中,水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食盐,再加入更多的食盐不会被溶解,而是会沉淀出来。
二、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还没有溶解最大量的溶质,多余的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
例如,将一小块糖加入水中搅拌,直到糖完全溶解,我们得到了一个不饱和糖水溶液。
在这个溶液中,糖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如果我们继续加入糖,它们可以继续被溶解。
三、饱和度
饱和度是一个描述溶液中溶质的溶解程度的量。
它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溶解度与其在相同条件下的最大溶解度之比。
例如,在25℃下,每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克食盐。
如果我们向这100克水中加入36克食盐,它会完全溶解,此时饱和度为100%。
如果我们只加入18克食盐,它只会溶解一半,此时饱和度为50%。
总的来说,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
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深入理解溶解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相对而言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必须指明是什么溶质的。
例如:食盐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蔗糖。
对食盐来说溶液是饱和的,但对蔗糖溶液来说未必就是饱和的。
(3)两种同温度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相混合,会因水的总量增多溶液均变为不饱和。
(4)多数溶质(固体)升高温度可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但如氢氧化钙、硫酸钙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减小,仍为饱和溶液。
(5)有些物质在一定的温度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超过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但未有晶体析出,这种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制取过饱和溶液通常是使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缓慢降温形成的。
过饱和溶液不够稳定,多数可自动析出晶体。
少数不能自动析出晶体的,经搅拌或摩擦容器壁或投入小颗粒晶体使之析出晶体。
注意不是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制成过饱和溶液,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增大的物质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例如: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就是一个能形成相当稳定的过饱和溶液的例子。
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或减少溶剂或增加溶质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