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伯改字》阅读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5.15 KB
- 文档页数:1
2019年二模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浦东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晚乃遁②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象④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zào)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⑤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注】①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
②遁:遁世隐居。
③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
④遗象:犹遗制。
⑤“环堵”一句:谓室内空无所有。
11、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1)谪居于黄居() (2)余告之故故()12、文中“余既耸然异之”的原因是(1)(2)(用自己的话表述) (4分)1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4分)A、方山子,本名陈慥,因佩戴古代的方山冠,人们则叫他方山子。
B、“方山子亦矍然”写出了方山子遇到作者时惊讶的样子。
C、“俯而不答,仰而笑”,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境遇的理解。
D、选文中的方山子,一身侠气,威武豪放,隐居山中,淡泊名利。
静安区李泰伯改字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握手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颌首,殆欲下拜。
【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②瞿然:惊讶的样子。
③握手,拱手。
扣:询问④溥(pǔ)大。
⑤凝:注意力集中7.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1)必将名.世()(2)某妄意易.一字()8.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李泰伯把记和赞词读了三遍,不停地感叹其韵味。
B. 李泰伯读了多遍记和赞词,赞叹回味不止。
《李泰伯改字文言文》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李泰伯改字的故事。
从前呀,有个叫李泰伯的人。
他特别聪明,还很会写文章。
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云雾密难开”。
他觉得这句话不太满意,就想改一改。
他想来想去,最后把“难”字改成了“宜”字。
“云雾密宜开”,这样一读,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啦。
为什么改这个字呢?就好像我们画画,一开始画得不太好,改一改就能变得更漂亮。
李泰伯觉得“难”字让人感觉很沉闷,“宜”字就活泼多啦。
小朋友们,你们写作文的时候,要是觉得哪里不好,也可以像李泰伯一样改一改哟。
《李泰伯改字文言文》小朋友们,咱们来讲讲李泰伯改字的事儿。
李泰伯这个人可厉害啦,他写的文章大家都喜欢看。
有一回,他写完一篇文章,自己读了读,发现有个字不太好。
就是“云雾密难开”里的“难”字。
他想呀想,最后决定改成“宜”字。
改完之后呀,文章变得更精彩了。
比如说,我们搭积木,一开始搭得不太稳,换个地方放一块积木,整个就好看多啦。
李泰伯改字就和这个差不多。
小朋友们,以后我们做事也要多想想,说不定能做得更好呢。
《李泰伯改字文言文》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说说李泰伯改字的故事哟。
李泰伯是个很会写文章的人。
有一次,他写了“云雾密难开”。
可是他总觉得不太满意。
后来呀,他把“难”改成了“宜”。
这一改呀,就像我们穿衣服,一开始穿得不好看,换一件就漂亮啦。
李泰伯觉得“宜”字让这句话更有味道了。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学习李泰伯,多思考,把事情做得更好哟。
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③②⑥⑤C.④①③②⑥⑤D.④③②①⑥⑤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苍茫白内障寥寥无几顾明思义B.脉搏倒记时披星戴月以逸待劳C.沉湎亲和力矫揉造作针砭时弊D.枯躁捅娄子膛目结舌偃旗息鼓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9年4月15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起火,无情的大火给这座数百年历史的古迹带来了严重的损毁。
即使大量文物得以抢救,但是教堂顶部基本上已被焚毁,标志性的塔尖更是已经倒塌。
(“即使”和“但是”搭配不当,将“即使”改为“虽然”)B.近期,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终维权女车主和西安利之星达成换车补偿等。
(在句末加上“和解协议”)C.人们都知道,在飞机翱翔蓝天之前要经过复杂的研制过程。
一架新机的诞生必须经过试飞、设计、论证和试制阶段,飞行试验是其中周期最长、环节最多、风险最大的阶段。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渭南文集》)【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③间:偶尔。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2)未尝不与书俱.()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句子“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中“笑”的含义是怎样的?(2)为什么说陆游的书房是“书巢”?(用文中语句回答)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A.酷爱读书B.喜爱建筑C.不拘小节D.乐观幽默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无非都是书。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叹息,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变化,也都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容人也笑着说:“它确实像鸟窝啊!”1.(1)看(2)一起2.B3.(1)自嘲。
(2)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稿枝4.A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魏收改武学文阳②郑伯调③之日:“魏郎弄戟(jǐ)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2024届湖北省潜江市中考语文仿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和《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志怪小说。
B.表是古代臣民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
C.戴望舒,现代诗人,代表诗作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D.《我的叔叔于勒》是英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的信心、的劲头、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A.坚如磐石只争朝夕坚韧不拔B.只争朝夕坚如磐石坚韧不拔C.坚如磐石坚韧不拔只争朝夕D.坚韧不拔只争朝夕坚如磐石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A.反问反问拟人拟人B.设问借代比喻拟人C.反问比喻拟人比喻D.反问借代比喻拟人4.下列文化常识运用不正确的项()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从冬至开始计算,每九天一个单位。
等到了“九九”,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了。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都、敝、子”等,称对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已亥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21-40)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李泰伯改字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注释]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
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惊讶的样子。
⑥握手:拱手。
⑦溥:大。
⑧凝: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
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
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
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守②泱泱③已④易⑤盛⑥扣⑦颔首2.翻译:①既成,以示李泰伯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22.龚遂为渤海太守二千石①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
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②遐远,不沾圣化③,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④?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
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⑥,盗贼亦皆罢。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
遂见齐⑦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项是( )A.炽.痛(chì) 圈.(quān)养味同嚼.蜡(jiáo)B.摇曳.(yè) 恪.守(kè) 头晕.目眩(yūn)C.栈.桥(zhàn) 拾.(shí)级顶礼膜.拜(mò)D.褴褛.(lǚ) 剽.悍(piāo)潜.心贯注(qiǎn)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
B.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它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进行刻画。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莫泊桑,这篇小说以主人公“我”的见闻为线索,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
D.《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3.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秉性忠厚、迂而不恶,与他相关的情节有:中举发疯、头撞号板、临终前看见点着两个灯草不肯咽气。
B.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这章中,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描述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
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他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原文+译文(一)1.桥玄论曹操原文: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
译文:(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
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
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天明之人就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二十岁的时候被孝廉推荐为郎(帝王侍从官的统称),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又升迁到顿丘这个地方,被皇帝征召授予为议郎。
2. 一代良臣魏徵原文: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毁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尝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
徵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译文:魏徵相貌平平,但是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帝的主意,常常犯颜直谏。
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之收敛。
他曾经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外面都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而您最后又没去,不知为什么?”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害怕你又来嗔怪,所以中途停止了。
”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在怀里;魏徵站在那里上奏朝政大事,很久不停下来,鹞鹰最后竟死在太宗的怀里。
3. 公孙弘原文: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上问弘,弘谢曰:“有之。
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廷诘弘,诚中弘之病。
夫以三公为布被,与小吏无差,诚饰炸,欲以钓名,如汲黯言。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部分地区中考语文五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B.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自目乐观。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张明,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令人触目惊心....。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纤.细(xiān)干涸.(hé)叱咤.风云(chà)B.贻.误(yí)裨.益(bì)锋芒毕露.(lòu)C.倔.强(jué)绮.丽(qǐ)吹毛求疵.(cī)D.愠.怒(wēn)筵.席(yàn)锲.而不舍(qiè)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苏轼的《水调歌头》纵览古今变迁,横贯天地流转,是一篇久负盛名的浪漫主义杰作。
宋人曾称赞:“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B.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各种特色美食更加丰富多样。
土耳其的无花果干、越南的咖啡都进了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沿线国家的美食料理,出现在了我们的日常菜单上。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8八上·杭州月考)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刹(chà)那桅(wéi)杆凛(lǐn)冽悄(qiāo)然不惊B . 翘(qiào)首医嘱(shǔ)默契(qì)惊心动魄(pò)C . 紧绷(bēng)镌(juàn)刻轨(guǐ)迹绽(zhàn)放D . 要塞(sài)咆(páo)哮娴(xián)熟殚(dān)精竭虑2. (2分)(2014·哈尔滨)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屏障隐秘通宵达旦B . 阻遏慰籍周而复始C . 炼达愧怍相得益彰D . 预兆诀别闲情逸志3. (2分) (2017七下·梅江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 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 .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 . 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 . 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4. (2分)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B . 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 . 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校刊开通了“诗韵玲珑” “思想芦苇”等小栏目。
D . 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5. (16分)(2018·广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课外阅读训练——高一文言文(短文)阅读专练1.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说“顾”。
“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
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只是”。
二、指“反而”、“却”。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2.蒲松龄之妻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
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
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
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
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
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
浙江省宁波江东区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面对名著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弃医从文、认识到“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的具体事由在《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中有详细叙说。
B.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女政委丽达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
保尔渐渐爱上了丽达,但又以革命为由放弃了自己首次萌动的爱情。
C.格列佛第四次游历时担任了商船“冒险家号”船长。
当他航行到北美时,新招募来的水手劫夺船只,把他扔到一个荒岛上。
格列佛上岸后,被一群类似猿猴的动物耶胡所包围。
正在危急之际,来了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驷给他解了围。
D.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光辉的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
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参加中学生体质测试,使我们本周的阅读课受到了影响。
B.是否专注,直接关系到自习课效率的高低。
C.2018年9月17日,受台风“山竹”影响,广东省所有学校停课,深圳、广州、中山、江门等沿海多市采取“停工、停业、停产、停运”等措施严密防御。
D.斑马线前“车让人”,不仅是扬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扬州文明城市的一张新名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厦门将以举办金砖会晤为契机..,加快产城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20-2021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
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释:放下。
②藉:垫衬。
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本篇选自《北史·李惠传》。
④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⑤群下:部下,属员。
⑥实:事实,真相。
【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
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
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
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
⑴藉.背(垫、衬)⑵顾.州纪风(回头看)⑶咸.无答者(都)⑷得其实.矣(结果、事实)2、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同释重担息树阴。
一同放下重重的担子在树阴下面休息。
⑵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用手杖(棍子)击打羊皮,看见有少量的盐屑。
3、评价一下李惠。
聪明机智,生活常识丰富、经验多。
4、你还读过像李惠这样智者的故事吗?试讲述一例。
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狄人杰审案等等。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dàn]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一)康德涵救李梦阳(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
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
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
”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
”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
明日辄赦出之。
【注释】①康海:字德涵。
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文化常识】太监。
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寺”,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
至唐朝,统称为宦官。
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
历史上出了名的太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
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
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
1. 解释加粗的词:①亲②脱③致2.翻译:①海不与通②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二)孔子见罗雀者(选自《孔子家语》)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
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③,利食④而忘患,自⑤其心⑥矣,而以所从为祸福。
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⑦则有全身之阶⑧,随小者之戆⑨而有危亡之败⑩也。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
后又借指雏鸟。
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④戆(zhuàng):愚。
败:祸乱,祸害。
【导读】这是孔子借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要听从师长们的教导,虚心向他们学习。
文章借捕鸟人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1.解释加粗的词:①大雀从黄口②孔子顾谓弟子曰③利食而忘患④善惊以远害2.翻译:①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②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3.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出师表》中亲_____而远_____的观点有相似之义.(三)匡衡凿壁借光(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
文言文翻译专练(四)(十九)答李几仲书①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
也。
凡为足下③道者,(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
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
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
④中朝:朝廷中。
[文言知识]说“就”。
“就”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
上文“以就晚成之器”中的“就”,解释为“成”或“成为”。
“就学”、“就业”、“就职”中[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长者: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②然:形容词,正确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成就人才的途径,意思是仔细思考,潜心钻研。
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大器晚成。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才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翻译:其自废惰欤:(至于)那些自己荒废懒惰的人啊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④___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参考译文】天才不是天生的,但才子是需要仔细思考,潜心钻研,才能成就担当重任的人才;那些不能成材的,就不要去怨恨上天。
现实世界需要人才,但是人才未必都被任用,君子从来不会因为不被当世任用就荒废学问;至于那些自己荒废懈怠的人,就不能归咎于现实世界了。
凡是被你称道的,都是在朝廷时候有机会听到的那些德高望重者的言论,你如果也觉得这些观点正确,就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二〇)黄庭坚论书法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老夫④。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幼安然吾言乎?(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 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
②草:草书。
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
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
文言文翻译专练(四)(十九)答李几仲书①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
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为足下③道者,足下以为(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
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
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
④中朝:朝廷中。
[文言知识]说“就”。
“就”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
上文“以就晚成之器”中的“就”,解释为“成”或“成为”。
“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意为“走进学校”、“踏上工作岗位”、“走上职务岗位”等。
成语“就地取材”,意为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事不就”,即事不成。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长者_________②然________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4.翻译:其自废惰欤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_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二〇)黄庭坚论书法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于老夫④。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幼安然吾言乎?(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 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
②草:草书。
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
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
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
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
⑥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
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
⑧木人:木偶人。
[文言知识]说“工”。
“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
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握手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颌首,殆欲下拜。
(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②瞿然:惊讶的样子。
③握手,拱手。
扣:询问④溥(pǔ)大。
⑤凝:注意力集中
47.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必将名.世(_____)(2)某妄意易.一字(_____)
4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李泰伯把记和赞词读了三遍,不停地感叹其韵味。
B.李泰伯读了多遍记和赞词,赞叹回味不止。
C.李泰伯把记和赞词读了三遍,赞叹回味不止。
D.李泰伯读了多遍记和赞词,不停地感叹其韵味。
49.从范文正公“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可以看出,他非常赞同李泰伯的观点。
而从李泰伯改字这件事,你得到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7.闻名/出名更改/更换
48.B
49.凝坐额首,殆欲下拜(1)评价他人作品要实事求是,既充分肯定其优点,又能委婉诚恳地指出其不足.(2)当自己在某方面出众时,也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并及时改正.(3)古人对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创作/做事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
《李泰伯改字》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泰伯改字
(宋)洪迈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
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惊讶的样子。
⑥握手:拱手。
⑦溥(pǔ):大。
⑧凝: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
严子陵。
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
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
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
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守②泱泱③已④易⑤盛⑥扣⑦颔首
2.翻译: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必将名世
③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答案:
1.①做郡太守②水浩大的样子③停④改换⑤大⑥问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译文: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范仲淹)将传记及歌词写完后,拿它给南丰的李泰伯看。
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就随意改动一个字,使歌词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
(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