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的封管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131.86 KB
- 文档页数:2
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流程一、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或称长期导管)目前在全球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是:导管生物相容性好,导管可以与皮肤固定牢固,其涤纶套可以在皮下隧道内形成封闭式的细菌屏障,减少了感染的发生,大大延长使用时间。
二、护理与评估1、导管皮肤出口:每次使用前后,要对插管处皮肤出口外观评估,有无红肿、分泌物、压痛、出血渗液等;如果是临时导管要查看缝合针的固定情况,如果是长期导管,观察有无牵拉、脱出的现象。
2、导管外接头部分:有无破裂、打折情况,管腔通畅程度,如果发现血流量不足,要及时报告医生,通过超声及影像等手段判断导管内有无血栓、纤维蛋白鞘形成。
3、病人体征:有无发热、寒战、疼痛等症状及程度,有无其他不适主诉。
三、连接上机操作1、准备阶段:(1)透析管路预冲完成,处于备用状态。
(2)用物准备:治疗车或治疗盘、消毒物品(碘伏或氯己定)、无菌物品(治疗巾、纱布、注射器、清洁手套等)。
(3)病人取舒适卧位,颈部插管病人要戴口罩,暴露插管位置。
2、操作步骤:(1)打开中心静脉导管外层敷料。
(2)戴手套。
(3)打开无菌治疗巾1/4面,垫于中心静脉双腔导管下。
(4)分别螺旋式消毒导管保护帽及导管管口、导管管夹2遍。
(5)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取下螺帽,弃掉。
将消毒后导管置于治疗巾1/2无菌面。
(6)操作前再次消毒管口。
(7)分别用2~5ml注射器回抽2ml导管内封管肝素液,推注在纱布上。
(8)检查纱布上是否有凝血块,如有血凝块,再次回抽1ml,推注。
推注距纱布距离>10cm。
(9)判断导管通畅后,连接体外循环的动、静脉管路,建立体外循环。
3、透析结束封管操作(1)治疗结束,回血完毕后,夹闭导管夹子,分别消毒动、静脉导管接头,与循环管路连接处断开。
(2)分别消毒导管动、静脉管口,采用脉冲式方法推注10ml 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肉眼观察,导管外露部分没有血液残留后,遵医嘱采用弹丸式推注抗凝剂封管液。
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流程1.查房准备:在进入患者病房前,要清洁双手,并戴好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措施,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
2.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通常可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髂内静脉等。
3.消毒皮肤:选择静脉通路后,用含有75%酒精的棉球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一般的程序是从手术部位向外辐射,每辐射3-5次,确保完全消毒。
4.铺垫手术器械: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和物品,如手术巾、导管套装、穿刺针、穿刺针导引钢丝等。
5.局部麻醉:将病人放置在仰卧位,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6.穿刺静脉:根据医生的指示,取穿刺针并确认正确定位。
将穿刺针穿入静脉,按照指示慢慢向前推进。
7.导引钢丝:当穿刺针进入静脉后,取出穿刺针内芯,然后将导引钢丝通过穿刺针进入静脉,确保钢丝顺利通过。
8.拓展通道:将一条最佳直径的导管跟随着导引钢丝一起插入静脉,再将导引钢丝从导管中取出,完成插管。
9.固定导管:将导管的固定带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确保导管固定不动,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牵拉。
10.确认导管位置:用X线或其他成像技术来确认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当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即可进行后续的治疗。
11.导管连接:将需要输注的药物或液体通过导管连接进行输注,同时监测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
12.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是否堵塞、漏血或有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也要定期更换导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13.导管拆除:当导管不再需要时,需要及时将导管拆除。
拆除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导管外侧墙壁与血管黏连而造成损伤。
总之,中心静脉导管操作流程需要严谨操作,设备和器械要在合适的条件下使用,医护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效果。
同时,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问题,以提高护理质量。
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的正确步骤
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的正确步骤如下:
1.先戴好手套,准备所需的材料:消毒剂、无菌盖帽、透明贴
膜等。
2.与患者交流,解释操作步骤,让他们保持安静。
3.正确消毒:用适当的消毒剂擦拭导管接口约10厘米的长度,并注意保持无菌状态。
4.封管:在消毒后立即封闭导管接口,采用正确的封管方式。
可以通过盖上帽子,或用透明贴膜覆盖导管接口,防止污染。
确保导管完全关闭,防止血液回流或感染。
5.固定导管:根据需要,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确保导管不会
移动。
6.监测导管: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通过导管确保导管通畅
无阻。
7.观察:观察导管封管后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8.记录:准确记录导管封管的时间和操作过程。
注意事项:
a.确保操作无菌,减少感染风险。
b.封管前要正确消毒,封管后要固定导管。
c.密切观察导管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d.及时记录操作过程,方便后续参考。
cvc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方法CVC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什么是CVC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CVC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是一种在中心静脉导管(CVC)中使用的一次性装置,用于保护导管内部不被污染和堵塞,确保导管畅通。
它通常由一根塑料管外的带瓣橡胶塞组成,可以通过注射器或注射针来穿透塞子。
使用CVC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的好处•防止导管内部被外界污染,降低感染风险。
•防止导管内部堵塞,确保畅通输液和药物注射。
•方便使用注射器或注射针进行注射,减少操作难度。
CVC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水和肥皂清洁双手。
–戴上手套,确保无菌操作。
2.将CVC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打开。
3.确认导管连接是否正确。
4.使用注射器或注射针,将其穿透带瓣橡胶塞。
5.注射或抽取需要的液体。
6.完成注射或抽取后,将注射器或注射针拔出。
7.将CVC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重新封闭。
8.清洁双手并脱掉手套,完成操作。
常见的CVC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1.标准型冲封管:–由带瓣橡胶塞组成,可通过注射器或注射针进行注射和抽取液体。
2.双通道冲封管:–为双头设计,可同时进行两种液体的注射和抽取。
3.充气冲封管:–冲封管带有一个充气通道,可通过充气泵或注射器对导管进行充气,形成良好的导管内固定。
警示事项•操作前,必须保持严格的无菌环境以减少感染风险。
•注意选择合适的冲封管类型,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操作时,避免过度弯曲导管以防止损坏。
•操作完毕后,应及时清洁和封闭冲封管。
注意:本文章仅为展示Markdown格式的写作能力,不对内容提供任何实用指导。
在实际操作中,请遵循相关医疗规范和指导。
八十一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操作流程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无菌换药包、生理盐水、正压接头、10ml注射器、无菌手套等
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协助患者摆放体位,暴露穿刺部位,垫
一次性治疗巾。
进行快速手消毒,打开无菌换药包内包皮,建立无菌
区。
打开注射器,生理盐水和无针接头外包装,以无
菌操作置入无菌区。
戴无菌手套,用无菌注射器抽吸20ml生理盐水,
去除无针接头保护帽,预充,排气备用。
打开酒精
棉片包装,备用。
持无菌纱布去除无针接头,使用
酒精棉片用力擦拭导管接头。
消毒接口,更换输液接头后以预充方式封管。
去除旧有敷料固定导管,以0度角水平拉伸,180度角反折去
除旧有透明敷料。
清洁皮肤进行快速手消毒。
用酒精棉棒清洁皮肤,避开
穿刺点周围1cm,达穿刺点上、下各10cm,顺时
针及逆时针交替进行,消毒3次。
消毒皮肤固定好导管,使用碘伏棉棒消毒皮肤,范围达穿
刺点周围各10cm。
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消毒。
PICC置管流程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长期静脉输液的通路,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便捷、有效的输液方式。
以下将详细介绍 PICC 置管的流程。
一、置管前准备1、患者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疾病状况、用药情况等。
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通常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对置管的接受程度和担忧,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解释。
2、物品准备PICC 导管套件,包含导管、穿刺针、导丝等。
消毒用品,如碘伏、酒精等。
无菌手套、无菌巾、注射器、生理盐水等。
局麻药物,如利多卡因。
3、环境准备选择清洁、宽敞、光线充足的操作室。
操作台面进行严格消毒。
4、患者准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清洁穿刺侧手臂皮肤。
二、置管操作1、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与身体成 90 度。
2、测量测量预置管长度,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
测量臂围,在肘上 10cm 处测量。
3、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和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大于20cm。
4、穿刺扎止血带,使静脉充盈。
手持穿刺针,以 15 30 度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少许。
5、送导丝松开止血带,固定穿刺针,将导丝缓慢送入血管内。
6、扩皮撤出穿刺针,沿导丝上方用扩皮刀扩皮。
7、送鞘将导管鞘沿导丝送入血管内。
8、送管撤出导丝和导管鞘内芯,将 PICC 导管缓慢送入血管内。
9、撤出支撑导丝修剪导管长度,保留合适的外露长度。
10、冲封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确认通畅后正压封管。
11、固定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导管,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和操作者。
三、置管后护理1、观察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液。
观察患者有无手臂肿胀、疼痛等不适。
2、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置管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过度活动置管侧手臂、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等。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观察,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维护定期更换贴膜和肝素帽。
定期进行冲封管。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中心血管通路装置(CVAD)堵管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一、落实预防堵管措施1.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PICC首选贵要静脉,CVC优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股静脉置管;导管尖端送至理想位置(应在上腔静脉T8水平);2.进行正确的导管维护:(1)及时更换液体、输液时避免液体滴空;(2)规范的冲封管:严格遵守正确的冲管液、冲管容量、冲管时机及冲管频率的规定,充分、正确的冲管与封管;(3)采用正确的方法经导管采集血标本(非特殊情况不建议从CVAD采血),采集完毕彻底冲洗导管,及时更换接头;(4)根据无针接头的类型,以正确的顺序夹闭导管和断开注射器,减少导管尖端回血;(5)输液开始前,确保所有导管夹处于夹闭状态;(6)及时处理输液装置报警。
3.尽量减少可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因素:如咳嗽、便秘、剧烈运动等;4.关注高凝状态患者:指导多饮水、置管侧肢体恰当活动磨炼,如握拳、松拳等,遵医嘱正确合理的使用抗凝药物等。
5.掌握药物特性;输注以下相互接触可能导致沉淀(有药物配伍禁忌)的药物时,注意在两种药物之间输注生理盐水或糖盐水,同时注意冲管:苯妥英钠、地西泮、更昔洛韦、氨苄青霉素、亚胺培南、肝素、万古霉素、场外营养液、头孢曲松钠和全部钙剂、氨溴索、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等。
二、评价有没有导管堵塞及堵塞程度1.熟悉堵管的临床表现:输液滴速减慢,冲管有阻力或抽回血困难,电子输液器(输液装置)出现频繁堵管报警;2.判别导管堵塞的程度(1)部分堵塞:无法抽回血,但可注药;或抽回血及注药均困难;(2)完全堵塞:不能注药和抽回血,有时导管外露部分可见凝固的血液。
三、评价可能招致堵管的原因1.血凝性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1)导管因素:①导管异位:导管不在上腔静脉或导管发生移位,造成血液反流;②导管尖端血栓或纤维蛋白鞘形成;(2)置管部位: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导管堵塞几率明明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者(因腹压作用使股静脉压高于导管内压,血液易返流入导管腔);(3)导管维护不规范:冲封管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致使血液反流、导管内药物沉积或回血未冲洗;经导管采集血标本(非特殊情况不建议从CVAD采血)后未彻底冲洗导管及更换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