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 格式:doc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56
解密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纲导向】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ⅠA族和Ⅰ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地质探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分类与整合。
【命题分析】从近几高考试题看,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无机化学的核心知识,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达100%。
题型相对稳定,多为选择题。
高考中该类型题主要是通过重大科技成果(化学科学的新发展、新发明等)尤其是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为题材,来考查粒子的个微粒的相互关系;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题型会继续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解释现象、定性推断、归纳总结相结合。
可集判断、实验、计算于一体,题型稳定。
要想在高考中化学取得高分,就必须掌握元素同期表命题特点和解题方法。
通过编排元素周期表考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核心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A ZX ⎩⎪⎪⎨⎪⎪⎧原子核⎩⎨⎧质子:Z 个⎩⎪⎨⎪⎧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相对质量约为1中子:A -Z 个⎩⎪⎨⎪⎧ 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约为1核外电子:Z 个⎩⎪⎨⎪⎧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相对质量为一个质子中子的11 836(2)核素(原子)的表示及其数量关系 ①表示:表示质子数为Z 、质量数为A 、中子数为A-Z的核素原子。
(3)阴、阳离子中的数量关系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②阴离子::核外电子数=Z +n 。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Z -n 。
第五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1.原子核(1)质子数:指原子核内质子的个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子数:指原子核内中子的个数,与质子数一起决定某元素同位素的种类。
(3)质量数:质量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原子组成__________原子(A Z X)_________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1)电子运动的特点是:质量很小,带负电荷;运动的空间范围小;运动的速率很快(2) 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形象的称之为电子云。
电子云中的每一个小黑点____(不代表, 代表)一个电子,只是表示电子曾经在此处出现过,而且小黑点的_____可以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的_________。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电子层:根据电子具有的能量的高低,即离核远近,把电子在核外的排布分成不同的电子层。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电子离核远近近远电子能量高低低高(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_____(较低,较高)的电子层,然后由内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K→L→M)层,即______________原理。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____个。
即:K层最多容纳___个电子,L为___个,M为___个,N层为__个,O层为___个,P层为___个,Q层为___个。
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___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两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____个。
以上规律相互联系,相互牵制,不能孤立,片面理解。
如: 画出Br、及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4)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____(=,<,>)核外电子数。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 原子结构1. 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3. 原子构成4. 表示方法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和联系1. 区别2. 联系【名师点睛】(1) 在辨析核素和同素异形体时,通常只根据二者研究范畴不同即可作出判断。
(2) 同种元素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同位素原子,所以元素的种类数目远少于原子种类的数目。
(3) 自然界中,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三.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1. “10电子”微粒2. “18电子”微粒四.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周期2. 族3. 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特别提醒元素周期表中主、副族的分界线:(1) 第ⅡA族与第ⅢB族之间,即第2、3列之间;(2) 第ⅡB族与第ⅢA族之间,即第12、13列之间。
五.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周期表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1) 利用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推断。
等式一:周期序数=电子层数;等式二: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式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利用短周期中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关系推断。
(3) 定位法:利用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上阳下”推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如a X(n+1)+、b Y n+、c Z(n+1)-、d M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为则它们的原子序数关系为a>b>d>c。
2. 元素原子序数差的确定方法(1) 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
(2) 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情况。
①若为ⅠA、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第23讲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课程标准]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驾驭原子结构示意图。
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核素、同位素1.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微粒原子(AZ X)⎩⎪⎨⎪⎧原子核⎩⎪⎨⎪⎧质子(Z个)——确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确定核素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3)符号ba X+cd+e中各数字的含义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②自然存在的同一元素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 H :名称为氕,不含中子;21 H :用字母D 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 31H :用字母T 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 核素 235 92U14 6C21H31H18 8O用途核燃料 用于考古断代 制氢弹 示踪原子3.两种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 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自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 (Cl)=A r (35Cl )×a %+A r (37Cl )×b %。
[正误辨析](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2)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 ) (3)核聚变如21 H +31 H ―→42 He +10 n ,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更是化学变更( ) (4)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确定互为同位素( ) 学生用书第109页(5)通过化学变更可以实现16O 与18O 间的相互转化( ) (6)3517 Cl 与3717 Cl 得电子实力几乎相同( )答案: (1)√ (2)√ (3)× (4)× (5)× (6)√一、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辨析1.现有下列9种微粒:11 H 、21 H 、136C 、146C 、147N 、5626 Fe 2+、5626Fe 3+、16 8O 2、168O 3。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2)元素符号周围各个数字的含义(3)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及其相互关系①核电荷数(Z)=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质量数(A)=_________+________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2.元素、核素、同位素注意: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如H2O和D2O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3.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它是相对质量,单位为1,可忽略不写。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所得的平均值。
元素周期表和相对原子质量表中的数值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而非核素(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目前已发现的110多种元素中,大多数都有同位素。
(4)一种天然存在的元素的各种核素分占的比例不一定相同,但所占的百分比不变。
【注意】同位素原子间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的划分电子层数1234567符号K L M N O P Q离核距离近―→远能量高低低―→高(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 个(n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____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3.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2)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Na+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3)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Cl-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方法规律技巧1.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①如:氯元素的同位素35Cl37Cl 质量数35 37 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34.699 36.966原子百分组成75.77% 24.23%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34.699×75.77%+36.966×24.23%=35.45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35×75.77%+37×23.23%=35.5②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国际上统一的用某种元素的某种同位素原子的绝对质量与12C原子绝对质量的112比较而得的比值。
三轮识记05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常用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 (1)四种符号 ①元素符号:Al 、S①离子符号:Al 3+、S 2-、SO 2-3①同位素符号:12 6C 、13 6C①化合价符号:Al +32O 3、H 2S -2(2)七种图式①化学式:Na 2O 2、NH 4Cl 、SiO 2 ①分子式:C 2H 4、NH 3①最简式(实验式):CH 2、CH 2O①原子结构示意图:(3)两种模型①比例模型,如甲烷的比例模型:①球棍模型,如甲烷的球棍模型:二、原子组成及表示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如下:①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①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①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①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①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2.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A ZX ⎩⎪⎪⎨⎪⎪⎧原子核⎩⎨⎧质子:Z 个⎩⎪⎨⎪⎧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相对质量约为1中子:A -Z 个⎩⎪⎨⎪⎧ 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约为1核外电子:Z 个⎩⎪⎨⎪⎧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相对质量为一个质子中子的11 836(2)核素(原子)的表示及其数量关系 ①表示:表示质子数为Z 、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A -Z 的核素原子。
(3)阴、阳离子中的数量关系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①阴离子::核外电子数=Z +n 。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Z -n 。
3.符号ba X +ce d+中各数字的含义三、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相互关系2.同位素的“六同三不同”3.同位素及相对原子质量四、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1)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称之为原子序数(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周期(7个横行,7个周期)5(1)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第①B 族到第①B 族10个纵行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2)镧系:元素周期表第 6周期中,从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典例分析:【例1】X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 ,核内中子数为n ,则wgX +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A 、(m -n)w/mmolB 、(m -n -1)w/mmolC 、(m +n)w/mmolD 、(m -n +1)w/mmol【解析】1molX +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 -n -1)mol ,即mgX +含(m -n -1)mol 电子,设wgX +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y ,列比例:mg :(m -n -1)mol=wg :y ,y=w(m -n -1)/m mol【答案】B【例2】在原子的第n 电子层中,当n 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电子数(n -1)与相同;当n 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 +1)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多10,则n 层是A 、N 层B 、M 层C 、L 层D 、K 层【解析】由题意知n 不可能是K 层,该原子最外层容纳电子数最多为8个,则该n 层必为M 层。
【答案】B【例3】++X X A Z A Z 1与两种微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B 、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 、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D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解析】在微粒的表示符号中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右上角表示微粒所带电荷数。
因此++X X A Z A Z 1与中,当A=1、Z=1时,微粒为H X 1111即,++D X 2121即,H 11无中子,故C 不正确;++X X A Z A Z 1与为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所以B 、D 选项不正确。
【答案】A能力提高: 1、某离子用-n A Z R 表示,下列关于该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含质子数 = A - nB 、所含中子数 = A - ZC 、所含电子数 = Z + nD 、所带电荷数 = n2、某元素+n M 核外有a 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 ,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A 、A - a + nB 、A - a - nC 、A + a - nD 、A + a + n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 、C 、D 、4、与OH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 、F -B 、NH 3C 、H 2OD 、Na +5、某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 2O 3,一个分子的电子总数为50,每个M 离子含10个电子,若其中每个氧原子核内不有8个中子,M 2O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则M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 、14B 、16C 、10D 、216、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 、57B 、47C 、61D 、2937、下列四组物质中,不具相同核外电子总数的两种分子是( )A 、H 2O 2和CH 3OHB 、HNO 2和HClOC 、H 2O 和CH 4D 、H 2S 和F 28、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1个单位正电荷,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荷,决定核素的种类)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数量关系(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子由内向外按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第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个)。
次外层电子数≤,倒数第三层电子数≤。
题型一: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例1 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D、15N与14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3、核素和同位素区别(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如1H(H)、2H(D)、3H(T)就各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160、17O、180是氧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
(3)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4)同位素的特点: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题型二:同位素例2 下列各组微粒属同位素的是()①1602和1802,②H2和D2,③168O和1880,④1H2180和2H216O,⑤3517Cl和3717ClA、①②B、③⑤C、④D、②③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主、七副、八和零;三长、三短、一不完全。
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a.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周期序数=电子层数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最高正价数|+|负价数|=8三、元素周期律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本质: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4.原因:(1)同周期元素: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即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核对电子的引力越,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得电子能力越,金属性越、非金属性越。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考点一| 原子结构、核素(基础送分型——自主学习)[记牢主干学问]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微粒构成(2)原子构成的表示2.原子结构中的微粒关系 (1)原子(2)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质子数+电荷数3.同位素 核素 (1)概念辨析(2)同位素的特征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②自然 存在的同一元素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3)常见的重要核素及其应用核素 235 92U14 6C 21H 31H 18 8O 用途核燃料 用于考古断代 制氢弹示踪原子[一、基础学问全面练1.推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全部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2)34S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3)2H +核外电子数为2 (×) (4)13C 和15N 核内中子数相差1(√)(5)H 3O +和OH -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6)1H 182O 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 -1(√) (7)质量数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8)质子数相同的粒子肯定属于同一种元素(×)(9)一种单质中可能含有多种核素,如O 2中含16O 、17O 、18O 三种核素(√)(10)11H +、21H +和31H +互称同位素(×)2.(1)在6Li 、7Li 、23Na 、24Mg 、14C 、14N 六种粒子中,包含______种元素,________种核素,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中子数相等的核素是__________。
(2)D 3O +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答案:(1)5 6 6Li 与7Li 23Na与24Mg(2)11 10 11 二、常考题点分组练题点(一) 原子的表示方法及各微粒数目之间的关系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21·全国卷Ⅱ)235 g 核素235 92U 发生裂变反应:235 92U +10n ――→裂变9038Sr +136 54Xe +1010n ,净产生的中子(10n)数为10N AB .(2022·山东高考)3517Cl 与3717Cl 得电子力量相同C .(2021·江苏高考)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146 92UD .(2022·天津高考)235 92U 和238 92U 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解析:选B 核素235 92U 发生裂变反应,235 92U +10n ――→裂变9038Sr +136 54Xe +1010n ,净产生的中子(10n)数为10-1=9,235 g 核素235 92U 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发生裂变时净产生的中子数为9N A ;C 项中表示铀原子为238 92U ,错误;D项中235 92U和238 92U是不同核素,D 错误。
课时1原子结构化学键知识点一原子结构【考必备·清单】1.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2)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名师点拨]①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11H中没有中子。
②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如互为同位素的各原子。
(3)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②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的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名师点拨]①由于同位素的存在,核素的种数远大于元素的种类。
②不同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21H和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6C和16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6C和147N。
(3)常见的重要核素及其应用核素235 92U 14 6C 21H(D) 31H(T) 18 8O用途核燃料用于考古断代制氢弹示踪原子【夯基础·小题】1.在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受到来自空气威胁的情况下,“空气罐头”应运而生。
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2与18O2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解析:选D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A错误;16O和18O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两者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但两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则16O和18O互为同位素,B错误;D正确;16O 和18O都是氧原子,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转化,C错误。
2.已知阴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w g R原子完全转化为R 2-时,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m -n -2w ·m molB.w (m -n )n molC .w ⎝⎛⎭⎫m -n -2m molD.wm (m -n +2)mol解析:选D R 原子的质子数为(m -n ),其核外电子数也为(m -n ),所以R 2-的核外电子数为(m -n +2),而w g R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wm mol ,w g R 形成的R 2-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wm(m -n +2)mol ,故选D 。
3.现有下列9种微粒:11H 、21H 、13 6C 、14 6C 、14 7N 、5626Fe 2+、5626Fe 3+、16 8O 2、168O 3。
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1)11H 、21H 、31H 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_______,它们互称为__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________。
(3)5626Fe 2+的中子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9种微粒中有________种核素,含有________种元素。
答案:(1)核素 同位素 (2)16 8O 2和16 8O 3(3)30 24 (4)7 5 [方法技巧] 抓住描述对象突破“四同”判断(1)同位素——原子,如11H 、21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 2、O 3;(3)同系物——化合物,如CH 3CH 3、CH 3CH 2CH 3; (4)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知识点二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考必备·清单】 1.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原子结构示意图2.等电子微粒(1)常见的“10电子”微粒(2)常见的“18电子”微粒(3)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相等的两种微粒关系①可以是两种原子,如同位素原子。
②可以是两种分子,如CH4、NH3等。
③可以是两种带电荷数相同的阳离子,如NH+4、H3O+。
④可以是两种带电荷数相同的阴离子,如OH-、F-。
3.短周期元素常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夯基础·小题】1.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D.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2,也可能为8解析:选B H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A项正确;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上一定排满了8个电子,而M层上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B项错误;K层上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M层和L层都为8个电子的离子可能为S2-、Cl-、K+或Ca2+等,C项正确;Li+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D项正确。
2.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1),最外层电子数为(2n-1)。
下列有关元素X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可能是金属元素B.由X形成的含氧酸均为强酸C.X不能形成化学式为KXO4的含氧酸盐D.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极易溶于水解析:选D由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可以推知n≤4,则X的电子层数≤3,X为短周期元素。
当n=4时,X为Cl元素;当n=3时,X为N元素;当n=2时,不符合题意,A错误;HNO2和HClO均为弱酸,B错误;Cl元素能形成KClO4,C错误;NH3和HCl均极易溶于水,D正确。
3.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微粒。
它们之间存在如图中转化关系。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微粒,请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微粒,B和D是10电子的微粒,请写出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微粒,结合10电子微粒的结构性质特征判断:A为NH+4,B为OH-,C为NH3,D为H2O。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微粒,B和D是10电子的微粒,观察框图,容易想到H2S +OH-===HS-+H2O或HS-+OH-===S2-+H2O,则A为H2S,B为OH-,C为HS-,D为H2O,所以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H-===HS-+H2O(或HS-+OH-===S2-+H2O)。
答案:(1)NH+4H2O(2)H2S+OH-===HS-+H2O(或HS-+OH-===S2-+H2O)知识点三化学键【考必备·清单】1.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形成与分类2.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离子键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概念带相反电荷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实质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共用电子对偏向一方原子形成条件非金属性强的元素与金属性强的元素经得失电子,同种元素原子之间成键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成键形成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非金属单质;某些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3.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4.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除稀有气体内部无化学键外,其他物质内部都存在化学键。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如SiO2、HCl、CH4等。
(3)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如Cl2、P4、金刚石等。
(4)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般由多个原子组成,如H2O2、C2H4等。
(5)只含离子键的物质主要是由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aCl2、NaCl等。
(6)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NaOH、K2SO4等;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Na2O2等。
(7)仅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如NH4Cl、NH4NO3等。
(8)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间可能存在共价键,如AlCl3等。
5.电子式(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电子式的书写(3)电子式书写的常见错误内容实例错误1漏写未参与成键的电子N2误写为N⋮⋮N,应写为∶N⋮⋮N∶错误2化合物类型不清楚,漏写或多写[]及错写电荷数NaCl误写为Na+∶Cl····∶,应写为Na+[∶Cl····∶]-,HF误写为H+[∶F····∶]-,应写为H∶F····∶错误3书写不规范,错写共用电子对N2的电子式不能写成∶N∶∶∶N∶,更不能写成∶N··∶N··∶或·N··∶N·····错误4不考虑原子间的结合顺序HClO的电子式为H∶O····∶Cl····∶,而不是H∶C l····∶O····∶错误5不考虑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均写成8电子CH+3的电子式为而不是6.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2)氢键【夯基础·小题】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2)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3)由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4)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 (5)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6)次氯酸(HClO)的电子式:H ∶Cl ····∶O ····∶( ) 答案:(1)× (2)× (3)× (4)× (5)× (6)× 2.书写下列物质的电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