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3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丹红注射液治疗,并以52例随机对照。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比较。
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
丹红注射液能改善全血粘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纤溶,抑制血栓,改善微循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全程有效,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治疗脑梗死的一种途径。
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材料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治疗前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基础用药: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口服,1次/d;奥扎格雷钠针80 mg+250 ml生理盐水,每天静脉滴注一次,连用14 d;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生理盐水250 ml,每天静脉滴注一次,连用14 d。
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每天静脉滴注一次,连用14 d。
1.3 疗效判定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
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背景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具有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在我国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提高中风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三高”是其当务之急,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多途径损伤的酶促级联反应,其具有复杂的网络分子机制。
中医认为,脑卒中之证有风、火、痰、瘀、虚之别,但瘀阻脑络是贯穿中风病始终的病理核心,故中医常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研究显示,活血化瘀方可改善缺血瀑布级联反应的初始即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但在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目标不仅在于对缺血区血液供应的改善,同时也要阻断脑缺血后“瀑布级联反应”分子链。
揭示活血化瘀方在脑缺血瀑布级联反应中的作用及抗脑缺血分子网络机制,不仅有助于中医活血化瘀法科学内涵的阐释,亦为活血化瘀方在临床防治脑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此,本研究以活血化瘀代表方-丹红方(丹红注射液)作为切入点,从脑缺血病理反应不同环节结合蛋白质及代谢组学技术,综合阐释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的作用特点及相关机制,以期从分子层面阐释活血化瘀方防治脑缺血作用机理。
该研究方向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No.81330086),本课题属于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之一。
研究内容本研究分为两个方面,文献综述与实验研究。
文献综述:系统回顾了脑缺血病理机制及与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并对丹红注射液临床疗效、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后期实验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
实验研究:本研究在对丹参、红花药对配伍特点以及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量-效”,“时-效”研究的基础上,从脑缺血病理过程中相关环节考察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的作用,并采用组学技术,从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层面,综合阐释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作用机理,以期为脑缺血现代研究及活血化瘀方防治脑缺血提供深层次认识。
实验内容共包括三个部分:1.基于数据挖掘的丹参、红花药对配伍特点研究: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及《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提取含丹参、红花药对的方剂,运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客观地分析丹参、红花药对的组方规律和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丹红注射液配伍的原理和适应证,为后续相关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治疗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和80%。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丹红注射液【中图分类号】R5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55-02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急性脑梗死为中老年人多发病,致残率高。
为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2009年以来,我们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100例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风病证诊断分型标准[2]。
发病在两周以内,全部患者均经颅脑CT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8岁—85岁,平均63.6岁;病程2小时—11日,平均3.8日,均为急性期。
对照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6岁—83岁,平均62.8岁。
病程3小时—12日,平均4.2日,均为急性期。
2组年龄、性别、病程、分期,中医辨证分型及合并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2.1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荷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20ml,加入液体250ml中静滴,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
2疗程后总结疗效。
1.2.2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
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对2组患者脑水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心病均选用适当中西药物进行辅助和对症治疗。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9例。
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 1次/d;对照组用香丹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 1次/d。
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参数、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非常明显改善,( 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且疗效优于香丹注射液。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Danhong injection intreating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Methods 198 cases of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into the treatment group(99cases) and the contrast group(99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danhong injection(30 ml) with mainline one time each day. The contrast group was treated by xiangdaninjection(20 ml) with mainline one time each da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traum a score of nerve function and change of hemorheology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arameter of hemorheology and trauma of nerve function were obviously improved(P<0.01). The total effectrate and improvement of hemorheolog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ast group(P<0.01). Conclusion Danhong injection can improve the parameter of hemorheology and trauma of nerve function of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obviously. Danhong injection w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treatingischemic cerebral stroke,and it is superior to xiangdan injection in curative efficacy.【Key words】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Danhong injection;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Xiangdan injection我国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区之一,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急诊救治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急诊救治脑梗塞患者的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35例已确诊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和试验组(68例),试验组进行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mL/d,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通过观察2组患者脑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来评估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中丹红注射液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的效果好于对照组,使患者大脑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
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的急救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血液流变学急性脑梗塞【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34-02脑梗塞多是由脑静脉血栓或脑血管狭窄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发生的脑实质病变,常继发于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等,还可由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肥胖等引起。
脑梗塞严重者可出现失语、昏迷不醒、头痛头晕,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丹红注射液有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的环境。
我院通过试验来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诊救治急性脑梗塞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已确诊为原发性脑梗塞的患者(并已排除其他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而引起的继发性脑梗塞的患者)135例患者,分为两组。
试验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53~82岁;对照组67例,男37例,女30例,年龄50~79岁。
1.2方法两组首先均按照常规治疗,采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二磷胆碱钠、抗凝抗血栓药物等来缓解脑水肿,改善微循环,积极治疗防治并发症。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14天;对照组再加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疗程14天。
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来评估丹红注射液对急救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
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丹红注射液是主要含丹参、红花等提取物的中药注射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等功能。
其中丹参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其药性苦、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
红花在《新修本草》中记载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其药性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主要功效。
丹红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就丹红注射液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丹红注射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丹红注射液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有丹参酮、丹参酸、丹参酚酸及红花黄色素、红花酚苷和儿茶酚等。
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对抗血栓形成;调节血脂,抑制动脉斑块的形成;增加梗死区及其周围半暗带血液供应,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具有改善作用。
脑血管疾病俗称脑中风。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者可见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人类残疾甚或死亡的主要病因。
根据国外相关资料统计,脑血管疾病中以缺血性为多见,其中脑梗死占59.2%~85.0%。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脑梗死郭锐等[1]通过研究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丹红注射液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血清MMP-9水平。
推测降低血清MMP-9水平可能是丹红注射液发挥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张建斌等[2]通过对86例急性脑梗死病患者进行脑循环动力学观察,治疗组为丹红注射液,对照组为复方丹参注射液,各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ivgtt,qd,治疗14 d。
结果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丹红注射液组患者病灶一侧CVDI中,脑血流量(Q)及血流速度(V)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血管阻力(R)、弹性及临界压力(CP)经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步长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04-14T10:44:09.3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作者:于秀林[导读] 永福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梗死70%以上。
于秀林永福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桂林 541899【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内二科(神经内科)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250ml 生理盐水中,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8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1次/d,静脉滴注,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在血液流变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
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关健词】急性脑梗死;丹红注射液;血液流变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梗死70%以上[1],其病残率、病死率较高。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体质比较虚弱者,如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要及时正确治疗使患者的功能到得最大限度的恢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内二科(神经内科)120例符合本次临床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头颅CT或头颅MRI (外院)确定无颅内出血及出血倾向,无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现象,排除血液病病史、精神病史、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重症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0.23±5.38),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46±4.43)。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77-02中医学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风)主要病理关键是“瘀血闭阻,瘀血阻络,气不行血”。
而丹红注射液有增强益气活血、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作用,其主要成分是丹参和红花两种药物,其主要化学成份为红花黄色素,丹参酮和丹参酚等,具有扩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粘度和提高机体免疫应激功能,还有调脂、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内皮功能,消除血管壁炎症,使缺血再灌注脑组织而保护脑组织作用。
我住院部自2009年4月以来应用由山东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批号090356、110165)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结合全部病例ct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将最近2年收入病室的住院患者,其病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
治疗男28例,女8例,年龄46~80岁,平均60±3.8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腔隙性脑梗塞10例,多发性脑梗塞18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梗死部位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有深昏迷、呼吸衰竭、脑癌者未统计在内。
1.2给药途径与方法:两组病例均依据病情变化调整血压,改善脑供血,严重脑水肿时可用脱水剂,配合使用脑神经细胞代谢营养剂,如胞二磷胆碱、脑蛋白等。
治疗组用山东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20ml~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50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静滴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500ml加入香丹注射液40ml。
两组均1次/d静脉滴注,连续14~15d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①显效:意识清楚,言语功能好,可下地行走,患肢肌力提高2级以上,生活可自理。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突发性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重大的健康负担。
治疗脑梗死的关键是尽早恢复脑血流和保护脑组织,以减少神经功能缺陷和脑功能障碍。
丹红注射液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的中成药。
依达拉奉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具有明显的溶栓作用,可以迅速溶解形成栓子的血栓,恢复脑血流。
本研究旨在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一、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45-75岁。
临床资料齐全,能配合完成相关检查和治疗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依达拉奉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随访6个月。
1.3 疗程与观察指标治疗观察时间为14天,分别在开始治疗、治疗第7天和治疗结束时,评估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体征变化、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陷情况等。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二、结果2.1 基线指标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体征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观察组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随访结果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陷情况也较对照组更好。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摘要】笔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观察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得出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笔者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2例,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病例条件①发病在48 h内;②CT排除脑出血;③无意识障碍;④凝血时间≤8 min;⑤年龄<70岁;⑥肌力0~4级。
1.2 排除标准①全身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②血小板<6万;③肿瘤病例;④近半年有消化道出血;⑤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⑥近半年有脑梗塞病史;
⑦血压≥20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⑧近期应用抗凝剂;⑨肝、肾功能不良病例。
1.3 一般资料62例患者为收住院患者,入院时诊断严格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例。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56.2岁,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5例,平均55岁。
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两组病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4 治疗方法在吸氧支持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于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5%的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丹红注射液40 ml(丹红注射液每支10 ml),根据病情每天静脉滴注一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与血塞通注射液具体用药为5%的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血塞通注射液400 m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0 d。
1.5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制定的标准(即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标准),每1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天,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并给予评分:按神经功能缺损0分为治愈,降低15分以上为显效,降低5分以下为有效,无变化或分数继续升高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见表2。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 结论
丹红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致残率,临床疗效肯定。
明显优于血塞通组。
4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很高,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液循环。
二是神经保护治疗,阻止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一系列病理及生化反应,防止神经元死亡。
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丹参和红花。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通血脉散瘀结,为主药;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化瘀血通经络,为辅药;二药相辅除邪不伤正,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
在西医药理方面:丹参酚酸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血浆的TXA2水平[3];丹参酚酸和丹参酮有抗血栓形成[4]、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作用[5];红花能有效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和释放TXA2,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纠正外周循环中TXA2/PGI2平衡失调,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6]。
同时,丹红注射液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管损伤,抗动脉硬化作用[7]。
经过临
床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蓄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 粟秀初,吴保仁,黄远桂.新编神经病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292-298.
[3] 杨佳,张毅,秦彩玲,等.丹参、三七的有效部位对正常大鼠血小板黏聚性及TXA2、PGI2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5):21-24.
[4] 胡小戎,曹凤梅.丹参的药理、临床应用与制剂研究.中国新医药,2003,2(6):54-55.
[5] 陈向荣,陆京伯,石汉平.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44-45.
[6] 王淑君,王万铁,熊建华,等.红花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浆TXA2/PGI2水平的影响.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20(2):100-102.
[7] 满永,丁莉,国汉邦,等.丹参红花提取物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体外实验.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