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二 热 金属热胀冷缩吗》公开课教案_2
- 格式:docx
- 大小:24.68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科学《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因此学生对热胀冷缩的含义比较清晰。
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明显,这给学生的观察会带来一些困难。
本课借助一些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从而发现有些金属也有热胀冷缩性质。
教学目标:1.许多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设计简单的实验,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实验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固体体积的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固体体积的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铜球、塑料球、金属环、酒精灯、蜡烛、火柴、冷水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一会,蛋就很容易剥开;把拧不下的金属瓶盖放在热水里泡一会,瓶盖也很容易拧开了……(幻灯一)这是为什么呢?师: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或者做法,前两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金属是常见的固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出示课件,板书: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个问题。
二、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出示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装有冷水的水槽)师介绍并演示。
1、做实验之前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用多媒体出示幻灯片)酒精灯使用时要的注意些什么呢?友情提示:●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或要添加酒精需熄灭灯焰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决不允许用嘴吹灭。
●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板书:铜热胀冷缩。
三、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师:我们刚才通过实验知道了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再来看看其它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实验二:使用塑料球等材料热水设计一个塑料球是否会热胀冷缩的实验,实验步骤:1.拿起铜环,让塑料球恰好通过铜环;2.把塑料球放在热水中浸泡2-3分钟;3.再拿起铜环,看塑料球能否通过铜环;4.将塑料球置于冷水中冷却后,观察塑料球是否能通过铜环。
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从而引出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
教材内容紧凑,实验操作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2.让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六. 教学准备1.金属材料(如铜、铁、铝等)2.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3.实验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并讨论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轮胎、无缝钢管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步骤,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5金属热涨冷缩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涨冷缩吗》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金属在受热和冷却时的变化,使学生理解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
教材以金属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金属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探究金属热涨冷缩性质时,可能对温度的控制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实验,理解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能用图形表示金属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用图象表达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能用图形表示金属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在受热和冷却时的变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金属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并用图形表示金属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究金属在受热和冷却时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以实验为主,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热胀冷缩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金属的变化,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金属在受热和冷却时的变化。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2.难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学生自主进行金属热胀冷缩实验,观察金属的变化。
2.讨论法: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3.讲授法:教师引导讲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金属材料(铁、铜、铝等)。
2.加热设备(酒精灯、火柴等)。
3.测量工具(尺子、温度计等)。
4.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金属因为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现象,如铁轨因温度变化而伸缩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金属在受热和冷却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选择一种金属材料,用加热设备对其进行加热,同时观察金属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讨论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总结金属热胀冷缩的规律。
2019春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word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教学方法:1、利用交互式白板,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展现实验的操作步骤。
2、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受热后的体积变化。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提升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物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盒、实验记录表;教师自制金属条热胀冷缩演示器、交互式白板、《金属热胀冷缩吗》课件。
【教学过程】一、讲述事实,引出课题。
利用交互式白板,创设情景。
将与本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故事呈现给学生。
钢轨的故事: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你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是啊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钢轨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呢?金属热胀冷缩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白板呈现今天要学的课题(加强学生的记忆板书课题)二、观察铁球的热胀冷缩。
交互式白板展示铁球加热不能通过铁环的图片,可能的话可以将操作视频放给学生观看。
●老师给各小组准备了物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盒,让学生认识实验盒中几种材料的名称和其用途。
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金属的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该怎么做。
●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在做这个实验时你认为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给大家提了几点要求:友情提醒:1、分工合作、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第一篇:《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尊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金属热胀冷缩吗》。
下面我将从实验内容、教学目标、实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实验内容:《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液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自然就会联想到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材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归纳,让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的性质上升到理性的较全面的认识。
本课的学习,学生虽有很高的探究热情,但观察到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后,容易片面地得出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出现归纳总结不够严谨的现象。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的体积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设计实验,放大金属热胀冷缩现象,提高实验效率。
二、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PPT展示)三、实验设计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运用比较法观察铜球受热前后是否能通过铁环来证明铜球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个探究活动,我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并自制出了指针偏转式金属热胀冷缩指示器的教具,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播放第6张PPT,课本原型实验是加热钢条挤歪大头针,经过实践发现,实验有以下缺点:我从材料和方法两方面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自制出了金属热胀冷缩指示器,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以下优点:对照讲解。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由情境激疑、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拓展应用四个环节组成。
(播放第7张PPT)。
心中生疑,是学生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动力。
我用英国铺设第一条铁路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金属能热胀冷缩吗?激发学生探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金属的热胀冷缩吗》教案
拼音书写顺序及占格
b:先写一竖,再写右下半圆,b住在中上格
p:先写一竖,再写右上半圆,p住在中下格
m:先写一竖,接着写一个右弯竖,再写一个右弯竖,m住在中间格f:先写一个左弯竖,再写一短横,f住在中上格
d:先写一个,左半圆再写一竖,d住在中上格
t:先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短横,t住在中上格
n:先写一竖,再写右弯竖,n住在中间格
l:写一个竖,l住在中上格
ɡ:先写一个左半圆,再写一个竖左弯,ɡ住在中下格
k:先写一竖,再写左斜右斜,k住在上中格
h:先写一竖,再写右弯竖,h住在中上格
j:先写竖左弯,再写一点,j住在上中下格
q:先写左上半圆,再写一竖,q住在中下格
x:先写右斜,再写左斜,x住在中间格
z:写横折横,一笔写成,z住在中间格
c:写左半圆,一笔写成,c住在中间格
s:写左半圆接右半圆,一笔写成,s住在中间格
zh:先写一个z,再写一个h,zh住在中上格
ch:先写一个c,再写一个h,ch住在中上格
sh:先写一个s,再写一个h,sh住在中上格
r:先写一竖,再写一个右弯,r住在中间格
y:先写右斜,再写左斜,y住在中下格。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很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准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拟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铁丝热胀冷缩演示器(自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1:出示两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个套有气球的塑料瓶,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2:出示一个温度计,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观察现象。
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固体中的金属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常见的金属有哪些?(板书课题)二、新授:1.观察铜球会有什么变化(1)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等。
(2)说一说酒精灯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适当演示)(3)猜测:铜球加热前、后和冷却后能否通过铜环?(4)师生讨论后确定准确的实验操作步骤。
(5)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小结:铜球受热后,体积膨胀变大,受冷后体积缩小,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观察铁丝会有什么变化(1)猜想:用酒精灯加热铁丝会发生什么现象?(2)用铁丝热胀冷缩演示器做演示实验,学生带着猜想去观察。
小结:铁丝加热后变长了,冷却后回到原来的长度。
(3)师说明根据科学家的长期研究发现钢铝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观看相关金属热胀冷缩的视频。
(灯泡亮了/熄灭)(5)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电线和钢轨的问题。
(6)猜一猜: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热胀冷缩呢?理解金属锑和铋的“热缩冷胀”现象。
(阅读课本资料)三、结论总结:(1)引导学生理解仅靠一两个事实就下全称定义是不严谨不科学的,强调了解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第2课《热胀冷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2.理解双金属片的工作原理。
3.学会使用体温计
过程与方法:
1.能用粒子理论解释热胀冷缩的现象;
2.能用热胀冷缩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过程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用粒子理论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用热胀冷缩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用粒子理论解释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
学生用:(每个实验组)教材130页的活动4.20的所有实验仪器,双金属片,体温计(学生自带),普通实验室用温度计。
教师用:自动火警警报系统,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流程图
收获小结
五、训练与评价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六、课后拓展
探究:相同条件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膨胀程度不同。
设计说明:课程标准把在相同条件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膨胀程度不同作为一个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但是,即使同是固体,膨胀程度也有差别。
而且设计这样的实验证明结论,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短短的课堂上是比较困难了。
所以,为了降低课堂难度系数和节省课堂时间,也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个知识点,我把这部分设计成了课后拓展内容。
《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金属热胀冷缩吗》。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六个方面对这节课实行说课。
一、教材、学情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教学内容,属于演示实验课。
金属的热胀冷缩是在学生学习了液体和空气的热胀冷缩之后,学习的一个知识点。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思维水平,能够实行简单的推理和探究。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到很多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也有些金属却是热缩冷胀的。
2、让学生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有效地观察金属的体积变化;准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能解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金属热胀冷缩的现象。
3、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从而理解到事物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三、教学准备本课要准备的实验材料有:铜球的热胀冷缩演示器材、钢条、做支架的木框、镊子、酒精灯、烧杯、冷水、火柴。
四、教与学的过程及方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安排四个教学环节,即:谈话导入、引发猜想——实验探究、积极求证——自主研读、拓展延伸——科学应用、总结提升。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引发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猜想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探究中的技能之一,它渗透在每一个科学探究环节,学生是否掌握猜想的方法,是否具有实行猜想的良好思维品质,在很大水准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效果。
科学教学,不但仅是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水平,使他们拥有敏捷的科学智慧。
本环节中,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液体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联想到固体是否也会热胀冷缩?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积极求证此环节是本课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是在学生理解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地想到的一个问题: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教材选用金属固体物让学生展开这方面的研究。
分为三个部分: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
教材以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作为典型的观察材料。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把钢条实验改为了现象更加明显的铁丝实验,以协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
通过本课活动内容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同时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水、空气及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很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
而教材最后的结论蕴涵着两层含义:一是强调科学探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仅仅靠一两个事实材料就下定义是不严谨的;二是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提出了空间,省略号所涵盖的探究活动会接连持续地出现,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学情分析:
有以点带面的现象。
很容易在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后就下结论:“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所以在归纳总结时要适时引导学生对科学结论得出的准确理解。
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理解。
理解到科学结论的得出是要经过多次实验论证的;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能注重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现象,从生活实践出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
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为了人们能更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
1、很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2、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能准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并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3、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浓厚的兴趣,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简单电路、金属丝体胀演示器、酒精灯、金属球、金属环、塑料量杯、冷水、火柴。
设计思路:
本课先观察简单电路中灯泡被点亮的过程,引出学习主题。
之后设计并操作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并观察现象,让学生亲眼看到铜球在受热受冷过程中的变化。
在于培养一种科学的求证态度,接着观察铁丝、钢丝的热胀冷缩实验,让学生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来判定物体的热胀冷缩。
金属丝在温度改变的情况下长度发生变化,形象的地让学生联系到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一、前概念导入
1、前面我们学过了气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请你推测固体会热胀冷缩吗?
2、生活中的什么现象让你有这样的推测?
(调查学生对固体热胀冷缩的前概念,发现的相关现象,引出学习主题。
)
3、演示实验:神奇的电路(加热后铜丝热胀接通导线,使小灯泡被点亮。
)
4、推测原因?(金属丝热胀了)是否如此怎样证明?
5 、聚焦课题:金属会热胀冷缩吗?
二、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
2、小组汇报实验方法,不足之处互相补充。
3、总结实验方法出示操作细节。
4、提出实验注意事项:研究铜球的热胀冷缩时需要给铜球加热,这就要使用到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灯使用时要的注意些什么呢?
(1)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3)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到另一盏酒精灯上点火.
(4)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住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不能用口吹灭酒精灯,否则容易着火。
5、在做这个实验时你认为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给大家提了几点要求:
友情提醒:(1)分工合作、注意安全,准确使用酒精灯。
(分工:哪位同学做实验,哪位同学做记录,哪位同学做观察,哪位同学做汇报。
)
(2)加热后的铜球很烫,严禁用手触摸,以免烫伤皮肤。
(3)保持桌面清洁并请即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6、自己动手实验(学生亲历实验的操作过程,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从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对科学结论的提出加深理解。
)
7、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汇报实验结果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让学生实行自主的探索与交流,得出固体也能热胀
冷缩的结论。
三、延伸实验探究
1、刚才我们用实验证明了:金属铜的热胀冷缩,那是不是就能够说:“所有金属具有热
胀冷缩的性质呢”?
交流讨论
2、如何进一步证明其他金属呢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3、出示实验材料:铁架台,指针、酒精灯、金属丝、火柴等。
4、推测实验现象,说明科学原理。
5、演示加热金属丝,指针发生上下摆动,让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6、小结:我们发现钢丝和铁丝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延伸
1、绝绝大部分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3、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但也有少数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如锑和铋。
(让学生理解到热胀冷缩现象的存有,而且这种特殊性质也被使用到人类生产生活中了。
)
五、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绝绝大部分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锑和铋这两种金属除外,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
5、金属热胀冷缩吗
加热后体积增大热胀
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缩
铜、钢、铁...... 绝绝大部分金属热胀冷缩
(锑、铋 ---- 热缩冷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