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基本知识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18
茶艺师培训课程内容一、课程概述茶艺师培训课程旨在培养学员成为具备扎实的茶叶知识和精湛的茶艺技巧的专业人士。
课程内容涵盖了茶叶知识、茶艺技巧、茶具使用和茶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员将能够全面了解茶叶的分类、品质评定以及茶艺表演的技巧,掌握茶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培养优雅的茶艺师素养。
二、课程安排1. 茶叶知识•茶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茶叶的分类与特点•茶叶的产地与风味•茶叶的品质评定•茶叶的保存与品饮方法2. 茶艺基础•茶具的选用与保养•茶艺师的基本礼仪•茶具的摆放与布置•泡茶的基本步骤•茶具的正确使用方法3. 茶艺技巧•泡茶的技巧与方法•茶艺表演的基本动作•茶性及对应技法的掌握•整体茶艺表演的设计与演练•茶艺师的形象打造与表达技巧4. 茶文化传承•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道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茶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近年来茶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茶艺师在茶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使命三、课程特色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讲座以及实践操作环节,学员不仅能通过理论学习深入了解茶叶和茶艺,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真实体验茶艺师的工作方式和技巧。
2.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员的个人特点和实际情况,课程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使学员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茶艺技巧和专业素养。
3. 涵盖全方位的茶叶知识课程内容包括茶叶的起源、分类、品质评定等多个方面,帮助学员全面掌握茶叶的知识,从而在茶艺表演中做到更加专业和丰富。
4. 茶艺与文化相结合课程注重茶艺与文化的融合,通过学习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茶艺师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培养学员成为具有艺术性和创造力的茶艺师。
5. 实践机会课程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包括茶艺展示、比赛和茶会等活动,帮助学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茶艺水平,并与茶文化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结语茶艺师培训课程内容以茶叶知识、茶艺技巧、茶具使用和茶文化传承为主线,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茶艺技巧。
茶艺培训资料在这份茶艺培训资料中,我们将介绍茶艺的基本知识、茶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以及泡茶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希望通过本资料,能够帮助您了解和掌握茶艺的基本要点。
一、茶的分类和特点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饮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黄茶等几大类。
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特点,下面我们逐一介绍:1. 绿茶:绿茶是经过杀青、揉捻、炒青等工艺制成的,以叶色碧绿、清香高爽为特点。
常见的有龙井茶、碧螺春等。
2. 红茶:红茶是发酵茶的一种,经过摊晾和发酵等工艺制成,以色泽红艳、滋味醇厚为特点。
常见的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
3. 乌龙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的一种,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以叶色墨绿、香气芬芳为特点。
常见的有铁观音、凤凰单丛等。
4. 白茶:白茶是轻微发酵茶的一种,以叶芽为原料,以叶毛银白、滋味清淡为特点。
常见的有白毫银针、寿眉等。
5. 黄茶:黄茶是微发酵茶的一种,以叶色金黄、香气独特为特点。
常见的有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二、茶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茶具是泡茶的必备工具,不同的茶具适合泡制不同种类的茶。
下面我们来介绍常用茶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1. 茶壶:茶壶是泡制茶叶的主要工具,按材质分为紫砂壶、玻璃壶、瓷壶等。
使用时,先将壶洗净,加入适量的茶叶和热水,等待一段时间后倒出茶汤,再重新注入热水即可。
2. 茶杯:茶杯是品尝茶汤的容器,通常分为盖碗和盖杯两种类型。
使用时,将茶汤倒入茶杯中,欣赏其色泽和香气,然后小口品味,品尝茶汤的口感和味道。
3. 茶盘:茶盘是放置茶壶和茶杯的场所,用于接收茶水溢出的污渍。
使用时,将茶壶和茶杯放置在茶盘上,便于清理和集中管理。
4. 茶刀:茶刀是用来切割茶饼或压制的茶砖的工具,帮助茶叶散开和泡制。
使用时,将茶叶放在切割板上,用茶刀轻轻切割或切开。
三、泡茶的具体步骤和技巧泡茶是茶艺的核心内容,掌握正确的泡茶步骤和技巧,可以使茶汤的口感和香气更好。
下面是泡茶的具体步骤和技巧:1. 准备茶具和茶叶:选择适合泡制茶叶的茶具,并准备好干燥、新鲜的茶叶。
茶艺师基础知识培训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精细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艺师,作为茶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茶艺师基础知识培训的内容要点,帮助初学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茶叶知识茶叶作为茶艺的核心元素,茶艺师首先需要掌握茶叶的基本知识。
茶叶的分类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鉴别方法。
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季节、制作工艺等也会对茶叶的口感和品质产生影响。
茶艺师需要学会辨别茶叶的外形、香气和湿度,以便能够选用合适的茶叶进行泡制。
二、茶具知识茶具是茶艺表演和泡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茶艺师需要了解各种茶具的种类、用途和使用方法。
茶具一般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碟、茶匙等。
茶壶的材质、造型和细节设计都会对茶叶的泡制和口感产生影响。
茶杯的尺寸和材质也是影响茶汤品质的重要因素。
茶艺师需要掌握茶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能够根据不同茶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茶具进行泡制。
三、泡茶技巧泡茶技巧是茶艺师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
通过掌握正确的泡茶技巧,茶艺师可以将茶叶的香气和口感发挥到极致。
首先,茶艺师需要掌握茶叶的用量,不同种类的茶叶使用的用量是不同的。
其次,控制水温也是泡制出优质茶汤的重要步骤。
水温过高会破坏茶叶的香气,水温过低则不能完全释放茶叶的味道。
最后,控制泡茶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种类的茶叶泡制的时间有差异,茶艺师需要根据茶叶的特性来决定合适的泡茶时间。
四、茶道礼仪作为茶艺师,茶道礼仪的学习和实践是不可或缺的。
茶道礼仪包括身份仪态、动作规范、语言礼貌等方面。
茶艺师在表演和服务过程中需要保持整洁优雅的仪态,尊重客人并且为客人提供专业的茶艺服务。
茶道礼仪要求茶艺师端庄自持,服务周到热情,让客人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茶道文化茶道不仅仅是点茶泡茶的技巧和流程,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艺师需要了解茶道文化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和代表性的作品。
茶艺师初级培训教程概要简介本教程旨在为茶艺师初级培训提供一个概要,帮助学员建立茶艺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简单的策略和无法律复杂性的培训方法,本教程将引导学员独立决策,并发挥其茶艺专长。
培训内容本培训教程包括以下主题:1. 茶叶知识:- 不同种类的茶叶介绍- 茶叶的产地、采摘和制作过程- 茶叶的保存和贮存方法2. 茶具使用:- 常见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茶具的清洁和维护方法- 茶具的摆放和陈设技巧3. 泡茶技巧:- 正确的茶叶用量和水温控制- 泡茶时间和次数的掌握- 茶叶冲泡的步骤和技巧4.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的基本动作和流程- 茶道礼仪和仪式感的培养- 茶艺表演中的艺术表达和创新学习方法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应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 独立思考:- 学员应独立思考茶艺相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 鼓励学员进行实践和尝试,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 实际操作:- 学员应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茶艺技巧。
- 培训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实操机会,帮助学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演示和示范:- 培训教师将进行茶艺技巧的演示和示范,以便学员能够观摩和学习。
- 学员应密切观察和模仿教师的动作,逐步提升自己的技巧水平。
培训评估为了确保学员的学习效果,将进行以下培训评估:1. 理论考试:- 学员需参加茶叶知识和茶艺技巧的理论考试。
- 考试内容将覆盖培训过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2. 实践考核:- 学员将进行茶艺表演的实践考核。
- 考核将评估学员在茶艺表演中的技巧和仪态。
结束语本教程旨在为茶艺师初级培训提供一个简洁而全面的概要。
通过独立决策和简单策略的培训方法,学员将能够建立茶艺基础,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祝学员们在茶艺之路上取得成功!。
茶艺师初级培训教程概要茶艺师是茶叶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通过专业的茶艺表演和茶文化讲解,使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的茶文化。
本教程旨在为广大茶叶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茶艺的途径,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学员掌握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具备茶艺表演和茶文化推广的能力。
教程目标1. 了解茶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掌握茶的分类和品鉴方法。
2. 学会泡茶的基本技巧,包括茶具的选择、泡茶水的准备、泡茶手法等。
3. 掌握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和技巧,包括茶艺表演的准备、表演过程中的音乐、服饰、化妆等。
4. 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包括茶道的理念、茶德的教诲、茶艺与人生哲学的关系等。
5. 具备茶艺表演和茶文化推广的能力,能够在各种场合进行茶艺表演和茶文化讲解。
教程内容第一章:茶艺师职业认知1.1 茶艺师的职业定位和工作内容1.2 茶艺师的职业要求和素质1.3 茶艺师的职业发展与前景第二章:茶叶基础知识2.1 茶叶的分类和特点2.2 茶叶的产地和分布2.3 茶叶的品鉴和选购方法第三章:茶艺基本技巧3.1 茶具的选择和使用3.2 泡茶水的准备和处理3.3 泡茶手法和技巧第四章:茶艺表演技巧4.1 茶艺表演的准备和流程4.2 茶艺表演中的音乐、服饰和化妆4.3 茶艺表演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第五章:茶文化内涵5.1 茶道的理念和原则5.2 茶德的教诲和内涵5.3 茶艺与人生哲学的关系第六章:茶艺师职业道德与沟通技巧6.1 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和要求6.2 茶艺师与观众的沟通技巧6.3 茶艺师团队协作与领导力教程评价1. 学员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并参加结业考试,考试合格者将获得茶艺师初级证书。
2. 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茶艺表演技巧等,也将作为评价的依据。
教程师资本教程将由一批经验丰富的茶艺师和茶文化专家担任主讲,他们将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茶艺。
通过本教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为推广和传承中国茶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茶艺技能培训是一种学习如何泡茶、品茶和欣赏茶文化的技能培训。
以下是茶艺技能培训的一些主要内容:茶的基本知识:了解茶叶的种类、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品质鉴别等。
泡茶技巧: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茶具,掌握泡茶的水温、时间、方法等技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合适的泡茶方法。
品茶艺术:学习如何品茶、鉴茶,培养对茶的口感、香气、色泽等方面的鉴赏能力。
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内涵以及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
茶叶的保健功能:了解茶叶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以及如何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茶艺技能培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如茶艺课程、茶艺培训班、茶艺学校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泡茶、品茶的技巧,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提高对茶叶的鉴别和鉴赏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员交流分享,加深对茶艺技能和茶文化的理解。
学习茶艺技能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还可以为茶叶从业者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茶艺师培训手册概述茶艺师是一门古老而充满着文化底蕴的艺术,它结合了茶的历史、品质、制作工艺和服务技巧。
本手册旨在为想要成为茶艺师的人提供全面且实用的培训指南。
通过学习本手册,您将掌握茶叶知识,了解不同茶的特点与分类,掌握泡茶和品饮技巧,并掌握茶艺表演和服务等基本技能。
目录1.茶文化概览2.培训前的准备工作3.茶叶基础知识•茶叶分类•茶叶品质评估4.泡茶技巧•温度和水质控制•泡茶器具选择和使用•泡制常见茗品步骤示例(如龙井、普洱)5.饮茶礼仪与冷热菜搭配6.茶器的保养和维护1. 茶文化概览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包括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茶道的发展历程以及茶艺师在继承和传播茶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您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本部分将涵盖有关培训时间安排、学习资料收集和培训场地布置等方面的内容。
3. 茶叶基础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的茶叶,并掌握如何评估茶叶品质。
深入学习各种常见的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普洱茶等,并学会辨别它们之间的区别。
4. 泡茶技巧掌握正确泡制不同类型茗品所需的温度和水质控制。
了解选择适当泡制器具和使用方法,包括紫砂壶、玻璃杯以及陶瓷碗等。
提供示例步骤指导,展示如何泡制常见的高级品种,如龙井绿茶和普洱生茶。
5. 饮茶礼仪与冷热菜搭配介绍茶艺师在茶艺表演和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的饮茶礼仪,包括如何向客人敬茶、茶杯和盖碗的使用方法等。
讲解饮茶期间可以搭配的冷热菜肴,以提供更好的味觉体验。
6. 茶器的保养和维护讲解各种常用茶器的保养方法,包括紫砂壶、玻璃杯和陶瓷碗等。
指导如何正确清洗、储存和修复这些茶器,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通过本手册中提供的知识和技巧,您将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并能够传承和推广中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不断学习并实践所学知识,相信您能够在该领域大放异彩!。
茶艺师基本知识培训茶艺师基础知识培训课程基本内容茶史:茶的历史沿革茶性:茶的成分和功效茶类:茶的种类及名茶介绍茶技:茶的冲泡技术茶与文化茶艺表演茶文化 1、何为茶文化?古代“文”、“化”二字的出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一化天下”。
――《易?贲卦》即:观察天文景象,可以知晓天道自然的变化;观乎人类文明,可以教化天下,使人明伦知礼。
现代文化的定义: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茶文化广义: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专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精神财富”部分。
3、何为茶道?中国文化中的“道”,本是指宇宙万物的本体及其运动的规律与准则。
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则是指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亨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
主要分为艺术、道德、哲学和宗教四个方面:(1)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2)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3)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4)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中国茶道内涵:中国茶道是以饮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其内涵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儒、佛三家的思想精华。
从历史的角度看,道家与茶文化的渊源最为久远;从发展角度看,茶道的核心思想应归之于儒家学说;佛教禅宗则体现在茶文化的兴盛与发展上。
PS:学习茶文化切忌只学习“狭义”茶文化,一个真正的茶人应海纳茶识,包括:知茶识、明茶理、懂茶性、晓茶情、悟茶禅一味等等一切与茶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只懂茶识与茶艺便大肆其然。
第一章:茶的历史沿革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在中国人的眼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既“平实”又“华贵”,既可“入世”又可“出世”,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呈现出不同形态。
它自殷周、唐、宋一直至今,长盛不衰,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中国茶文化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品质,对中国人的人性、思想、感情和行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一、茶的发展史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从中国茶叶的起源说起。
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也就是说,从神农时期,我们就已经有了饮茶的习惯。
《神农本草经》里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荼”是个通假字,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茶”。
我们对茶最初的认识,是从它的解毒功效开始的。
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
(一)原始阶段(上古―商周―春秋战国―先秦时期) 1、《白虎通义》中记录,神农生活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距今五千多年的母系氏族新石器时代。
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只有采集野果、野菜和谷物煮成粥充饥,自神农发现茶后也和在其中用以解毒。
后来发展到单独将茶煮成茶水作饮料。
(现在云南基诺族还保留吃凉拌茶的习俗。
2、商周时期:茶得到进一步发展,茶作为茶食茶水饮料逐渐被平民和王公贵族喜爱。
3、春秋战国时期:《晏子春秋》中记录齐国人喜食茶叶作菜。
4、先秦时期:到战国末期,秦国攻占巴蜀后,茶已传到黄河中下游。
(二)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 1、两汉时期(有关茶的保健作用受到重视,饮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用品) 2、魏晋、南北朝:饮茶之风传到长江中下游,茶已作为日常饮料,用作宴会、待客、祭祀之用。
这个阶段是饮茶史上的重要阶段,代表着茶文化逐步形成!(三)唐朝饮茶风气传到全国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 1、有了较丰富的茶叶物质,茶叶生产、加工有了一定的规模 2、茶叶科学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茶事活动由实践开始上升到理论 PS:世界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它由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
《茶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茶叶百科全书。
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数理学等;同时,还记载了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不同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地理、数理等书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3、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如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 4、有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诗茶画作品产生。
如唐代茶诗数不胜数,著名诗人有:李白、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卢仝,皎然、元稹等100多人约400多首。
5、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政开始出现。
唐政府规范茶叶,为增加财政收入。
(四)宋代饮茶风气兴盛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
饮茶之风非常兴盛,盛行“斗茶”的点茶法。
都市里茶馆文化非常发达茶区也大面积地进行了南移,茶区进一步扩大。
(五)明清饮茶风气进入鼎盛时期明洪武21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适龙团,惟采茶芽以进”。
此为茶史上一个标志性举措:一则由以前的煎煮法变迁到冲泡法;二则使茶叶制作技术更加以改进。
致使茶类更丰富,还出现散茶类如:绿茶、花茶、乌龙茶(明中期)、红茶(闽官安微人余干臣);绿茶由原来的蒸青技术发展到炒青技术。
由于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清代基本形成现今的六大茶类,除最初的绿茶之外,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
清代茶叶品饮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二、茶的起源要了解茶的起源就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现今保存完好的古茶树,另一方面是可考证的茶文化史料记载。
茶――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在植物学分类系统中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
全世界山茶科植物有23属380多种,我国有15属260多种,大多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
(从这里可说明我国茶树资源丰富,可间接说明中国是茶的故乡)。
云南现存古茶树活化石:三棵代表性茶树为证: 1、云南省勐海县巴达大黑山上发现的,树高32.12米,树围2.9米,距今1700多年的野生型茶树王 2、云南省澜沧县邦威地区发现的,高11.8米,距今1000多年的过渡型茶树王 3、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上发现的,树高9.55米,树幅10米,主干径1.38米,距今8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王。
最早的茶的别名有:荼、茗、舛世界各国关于茶字的发音都源于我国南北方语系。
闽南语的茶字发音――英语:Tea 西班牙语:Te 德语:Tee 北方语系茶“cha”――直译日语:Cha 外国茶树、茶叶的制作技术及品饮方式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入的。
第二章茶性篇茶是全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是健康饮料,文明饮料,和平饮料。
古有《茶经》中注“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常品茶能陶冶个人情操,协调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
茶对各民族间的团结,各国友好往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PS: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可可(一)茶的成分茶叶内质有300多种成分,可分为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
1、茶的营养成分维生素:防治动脉硬化,促进人体机能正常发育,抗衰老。
NH3(2-4%):防早衰,促进智力发育,增强造血功能(特别是茶叶中含有少量的天门冬氨酸和赖氨酸)矿物质元素(4-7%):F(防龋齿),Zn(促进儿童发育,防止心肌梗塞),Fe 防止贫血蛋白质: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达20%~30%。
最新研究证实茶叶中的必需氨基酸种类是齐全的,但比例不够合理,其中色氨酸的量很少,茶氨酸含量通常占茶叶中其他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其含量以白茶为最多,其次是绿茶和红茶。
茶氨酸有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功能。
热能:茶叶是一种低热能食物,不同种类的茶叶所能提供的热能不一样。
每100g茶叶中热能和生热营养含量以绿茶最高,一般来说,品质越好,热能越高;砖茶的热能最低,这是由于作为原料的茶叶质量不高。
2、茶的药用成分生物碱(2-4%):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嘌呤碱等。
是中枢神经兴奋剂,有提神益思,增强智力,助消化,利尿的功能。
茶多酚: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包括茶单宁、茶鞣酸、儿茶素等,茶多酚占干茶的20%~35%,其中儿茶素占茶多酚的比重最多。
可以增强毛细血管的功能;抗炎抗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高血压,抗癌防辐射(对有害金属还原),减肥健美(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和茶皂素,如大印染)脂多糖(3%):抗辐射(上网时应喝杯绿茶),改善造血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
3、茶的味道苦:茶叶中本身含有咖啡碱涩:茶叶中本身含有茶多酚鲜:氨基酸甜:可溶性的糖厚:果胶(二)茶的性质和保存 1、茶叶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保健功能社会属性:以茶会友、送礼、以茶养性 2、茶的特性:吸附性、避光性 3、茶叶的保存①大容量茶叶储藏:炭贮法、抽气充氮法,大型冷柜冷藏法(绿茶、白茶、铁观音)、复合膜铝泊袋密封法。
②家庭用茶叶贮藏:瓦坛贮藏法、罐贮法、塑料袋贮藏法、热水瓶贮藏法。
③品种搭配法:先熟搭配后熟茶,如红茶搭碧螺春。
4、茶叶变质的原因叶绿素的变化(主要是叶绿素a、b氧化成脱镁叶绿素变成黄绿色)茶多酚的氧化、聚合而影响茶汤浓度、爽度、收敛性。
维生素的的减少而影响茶汤鲜醇度香气成分的变化,使茶香不纯正、鲜灵。
5、影响茶叶变质的外在条件温度:室内温度每升高10度,干茶褐变3-5倍。
在10度以下可抑制变质。
水分:水作为化学反应介质,含水量越高,内含物质变质越快。
氧气:直接参与变质反应的物质。
光线:起催化剂作用,对维生素和叶绿素影响最大。
(三)饮茶的十二大功效三增:增力(祛疲劳增体力),增智(增强记忆力),增美(茶能减肥)三抗:抗衰老,抗辐射,抗癌证三消:消炎,消毒,消臭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健脾开胃抗衰老,提神醒脑除疲劳,清心明目抗辐射,利尿解毒降血压。
杀菌消炎防癌症,醒酒解腻助消化,消除电离抗辐射,消炎杀菌抗感染,药效明显营养好,健康健美长寿法。
饮茶应注意的事项:三忌(睡前品,空腹品,体弱病初愈时品)绿茶功效 1、抗衰老绿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
绿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抗菌常喝绿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降血脂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
绿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4、瘦身减脂绿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5、防龋齿、清口臭绿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
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