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药鉴定辅导:儿茶的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1.40 KB
- 文档页数:1
儿茶酚类化合物的鉴别一、酸碱性鉴别儿茶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酸性,因此可以通过酸碱性鉴别来进行初步的筛选。
可以使用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进行测试,如果样品的pH值呈酸性,则可能含有儿茶酚类化合物。
二、儿茶酚反应儿茶酚反应是鉴别儿茶酚类化合物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样品中加入儿茶酚试剂,如果样品中含有儿茶酚类化合物,则会呈现红色或紫色。
这种反应可以用于快速筛选含有儿茶酚类化合物的样品。
三、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是儿茶酚类化合物的类似物,因此可以通过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来进一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儿茶酚类化合物。
可以使用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或色谱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别。
四、其他常见干扰物如含有绿原酸的柑橘类和儿茶提取物等的鉴别在样品中可能存在其他干扰物,如含有绿原酸的柑橘类和儿茶提取物等。
这些干扰物可能会干扰儿茶酚类化合物的鉴别,因此需要进行排除。
可以通过色谱分析等方法对这些干扰物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排除其对儿茶酚类化合物鉴别的干扰。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分析技术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儿茶酚类化合物。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将样品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与标准品对照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成分进行鉴定。
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分离分析技术,如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鉴别。
总之,对儿茶酚类化合物的鉴别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酸碱性鉴别、儿茶酚反应、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其他常见干扰物的排除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分析技术的应用。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准确地对儿茶酚类化合物进行鉴别。
中药辨别方法
1. 观察外形特征:药材的外形特征是中药辨别的重要依据。
应注意药材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表面的纹理、斑点、裂缝等特征。
2. 嗅闻气味:各种药材具有独特的气味,嗅闻以确定其特征香气,如黄芪有甘香味,乌药有樟香味,陈皮有香味等。
3. 味觉辨认:各种药材具有独特的味道,味觉辨识很重要,如黄连有苦味、枸杞有甜味、丹参有微苦味等。
4. 熬制煎剂或泡茶:中药药材往往需要熬制煎剂或泡茶后使用,通过其颜色、味道和质地等特征来辨识。
5. 化学检测:化学检测是现代中药辨别的常用方法之一,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6. 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观察中药药材细胞、组织等结构的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7.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和鉴定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可鉴别不同的中药成分并寻找其化学结构。
活血化瘀药儿茶儿茶,冷门药,用得也比较少,甚至很多学中医的都渐渐忘却这味药了。
复习的时候翻阅到这味药,找了些资料,今天跟大家分享下。
儿茶,如图所示,是豆科植物。
并非直接取去枝叶或者果实入药。
而是将枝干去皮,进行干燥后,砍成大块,加水去煎煮,浓缩后干燥而成。
儿茶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
冬季的时候采收。
加工制作后,使用的时候将其打碎。
儿茶又被称为:儿茶膏、孩儿茶、乌爹泥等等别称。
儿茶味苦涩,性凉。
归心经、肺经。
儿茶主要的功效是: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从儿茶的分类以及其功效能得知,儿茶能治疗伤科疾病,例如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儿茶味苦涩,一方面能活血化瘀,一方面能收敛止血。
临床上可治疗多种内伤、外伤出血的病症。
《实用正骨学》便记载用儿茶、血竭、白及、龙骨等制成“止血散”治疗外伤出血。
而历代医家也用儿茶治疗内伤出血,针对内伤出血可用儿茶、大黄、虎杖等一起煎服,例如吐血、便血、崩漏等等,均可以治疗。
儿茶有生肌止血、收湿敛疮的功效,能治疗疮疡、湿疮、痔疮等外科疾病。
儿茶苦涩燥凉之品,能起到解毒收湿,敛疮生肌的功效,外科各种疮疡疾病均可用儿茶治疗。
例如疮疡破溃,伤口久不收口,便可以用儿茶、冰片、血竭等等中药按比例研末外敷患处,《医宗金鉴》便记载腐尽生肌散治疗上述诸证。
临床医家也有将儿茶研末,配少许的麝香,调敷痔疮肿痛处,可以很好地治疗痔疮肿痛。
儿茶还有清肺化痰的功效,能治疗肺热咳嗽。
前面介绍了儿茶性凉,味苦有苦降之性,内服可以起到降逆止咳,清肺化痰的作用。
针对肺热咳嗽伴有痰之证,取儿茶、桑叶、苏子等组成“安肺宁嗽丸”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古籍摘要:1、《本草纲目》:清上膈热,化痰生津。
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
2、《本经逢原》:孩儿茶,一名乌爹泥,性涩收敛,止血收湿,为金疮止痛生肌之要药。
中药鉴定中的显微鉴别总结- 本文出自药圈,原文地址:/thread-749173-1-1.html双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木栓形内层,皮层韧初次,形次初木层,根射线达中,有髓是根茎。
单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单无形栓有表层,辐射为根散为茎,根髓茎无不见线,皮大木小最常见。
一、含草酸钙晶体的品种<一>含簇晶的品种1.大黄:草酸钙簇晶,棱角大多短钝,多,无石细胞,无纤维。
2.何首乌:有草酸钙簇晶(有少数管胞和木纤维)3.太子参:薄壁细胞含少数簇晶4.白芍:草酸钙簇晶较多,有的细胞含2个至数个簇晶,也有含晶细胞纵列成行(有木纤维长梭形)。
5.地榆: 薄壁组织有较的草酸钙蔟晶,有木纤维和韧皮纤维.6.人参:簇晶多,棱角锐尖(根茎导管旁偶有木纤维),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6分粒组成。
7.西洋参:簇晶棱角较长而尖,有树脂道,树脂道内含棕色树脂,淀粉粒为单粒,类圆形。
8.三七:簇晶少,其棱角较钝。
有树脂道碎片。
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10分粒组成。
9.白芷:薄壁细胞有簇晶(18微米)。
10.牡丹皮:含簇晶,含晶细胞排列成行,也有一个薄壁细胞中含数个簇晶,或簇晶充塞于细胞间隙中,有时可见牡丹酚针状、片状结晶。
11.辛夷:有时可见簇晶,有的石细胞成分枝状,油细胞众多。
12.丁香:簇晶细小,极多,油室众多,纤维。
13.金银花:簇晶细小。
14.山楂:草酸钙蔟晶少数(山里红无石细胞),山楂有较多石细胞。
15. 蓼大青叶:叶肉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多量的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
16. 小茴香:每一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1个。
簇晶要记牢,蓼太何大小,白芷牡丹芍,三人楂关榆,丁香金银小。
含方晶、柱晶的品种1.地黄:方晶细小,在薄壁细胞中有时可见,有分泌细胞,内含橙黄色油滴或橙黄色颗粒状物。
2.浙贝母:方晶,方形或多面形,少数成梭形,杆状或簇状,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中。
3.川贝母: (暗紫贝母)方晶少数,呈细小方形,梭形略呈圆簇状,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中。
中药鉴定学练习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儿荼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A.儿茶素B.表儿茶素C.槲皮素D.山柰酚E.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正确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其他类中药-儿茶。
2.五倍子气味为()。
A.气微,味淡B.微有草腥气,味淡C.气特异,味涩D.气清香,味辛、凉E.无臭,味涩、苦,略回甜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其他类中药-五倍子。
3.五倍子主含()。
A.生物碱B.皂苷C.香豆素D.挥发油E.鞣质正确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其他类中药-五倍子。
4.五倍子水提液lO%酒石酸锑钾试液2滴()。
A.产生白色沉淀B.产生橘黄色沉淀C.产生橙红色沉淀D.产生蓝黑色沉淀E.显污绿色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其他类中药-五倍子。
5.“白颈”为哪种药材的鉴别特征()。
A.地龙B.水蛭C.牡蛎D.全蝎E.蜈蚣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类中药-地龙。
6.地龙中重金属检查含量不得超过()。
A.百万分之一B.百万分之五C.百万分之十D.百万分之二十E.百万分之三十正确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类中药-地龙。
7.石决明的药用部位为()。
A.干燥贝壳B.干燥内壳C.干燥卵鞘D.干燥背甲E.干燥分泌物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类中药-石决明。
8.下列哪种药材的磨片在暗视野中可见同心环状的如虹彩般的光环()。
A.石决明B.牡蛎C.珍珠D.海螵蛸E.桑螵蛸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类中药-珍珠。
9.天然珍珠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
A.亮黄绿色B.浅蓝紫色C.亮蓝紫色D.亮棕色E.碧蓝色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类中药-珍珠。
10.牡蛎的药用部位为()。
A.干燥贝壳B.干燥内壳C.干燥卵鞘D.干燥背甲E.干燥分泌物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类中药-牡蛎。
11.全蝎来源于()。
A.环节动物门B.软体动物门C.节肢动物门D.棘皮动物门E.脊索动物门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类中药-全蝎。
方儿茶Fang’ercha【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Uncaria gambier Roxb.带叶嫩枝的干燥煎膏。
通【习用名称】儿茶【炮制】将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敲成小于2cm的小块。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形的小块,大小不一。
表面棕黑色至黄褐色,有的具胶质样光泽。
质坚硬,不易破碎,碎断面不整齐,红褐色或为棕色及黄色错杂的花纹。
气臭,味苦涩。
【鉴别】(1) 取本品粉末约0.1g,加乙醇5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3~5滴,再加石油醚5ml,振摇,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石油醚层呈亮绿色荧光。
(2) 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水2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0ml,加饱和溴水约5滴,立即发生黄白色沉淀。
(3) 取本品粉末约0.5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儿茶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µl,对照品溶液2µ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2:1,上层)(实验室室内相对湿度要求40%以下)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红棕色斑点。
【检查】淀粉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以水装置,不得有淀粉粒。
水分不得过12.0% (中国药典通则0832 第四法)。
干燥6小时,一次称重,不得过16%。
总灰分不得过5.0%(中国药典通则230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通则050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4mol/L柠檬酸-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5℃。
理论板数按儿茶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颜色反应总结红色红色反应黄芩番,枳决牛黄苦绵贯;樱红反应蒲黄连,儿茶深红杏仁砖;红花淡黄下部淡,茯苓淡红淡褐变;加碘深红茯苓片,马钱胚乳橙红观。
1 绵马贯众:茎或叶柄横切,滴加 1%香草醛溶液,间隙腺毛显红色2 黄连:乙酌浸出液,加盐酸、漂白粉少量,振摇,溶液樱红色。
3苦参:(1)取本品横切片,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栓皮即呈橙红色,渐变为血红色,久置不退.木质部不显颜色反应. (2)甲醇提取液的滤液,加镁粉少量与盐酸 3~4滴,加热,显红色.4 黄芩:乙醇提取液 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 3—4滴,显红色(黄酮反应)5 番泻叶(1)粉末遇碱液生成红色(2)黄色或橙色,热之红紫色。
(蒽苷类反应)6 红花:上部淡黄色,下部淡红色。
7 蒲黄:樱红色。
8 苦杏仁:试纸显砖红色。
9 决明子:红色。
10 枳壳:红色。
11 马钱子:橙红色。
12 茯苓:深红色;淡红——淡褐色。
13 儿茶:深红色。
14 牛黄:取粉末少量,加硫酸。
显污绿色,如加浓硫酸,则显红色。
(胆红素反应)桃红色白术:取乙醚浸出滤液 1滴点于滤纸上,挥干,喷洒 1%香草醛硫酸溶液,显桃红色。
紫红色:白芷醚浸显桃红,紫红没药洋芷芎;天麻紫红至酒红,斑枳樱红或紫红。
1 白芷(77页):2 川芎(81页):3 天麻,(111页)水提液滤液,加碘试液 3滴,显紫红色至酒红色。
4 枳壳(156页):樱红色至紫红色5 没药(190页):粉末遇硝酸呈紫红6 斑蝥(206页):樱红色或紫红色(检查斑蝥素)紫色紫色洋马郁白术,没药海藿山药乳。
1 白术(97页):( 1)(2)玫瑰红,变紫色(苍术变绿色)2郁金(111页):取郁金切片,加乙醇及硫酸各 1滴,含姜黄素细胞部分则呈明显紫色或紫红色反应。
3 山药(108页):紫色4 洋金花(141—142页):深紫—暗红色—紫色5 马钱子(161页):取干燥种子的胚乳部分作切片,加 1%钒酸铵硫酸溶液 1滴,胚乳即显紫色(检查番木鳖碱,胚乳内层含量较多)。
儿茶你听过吗儿茶是什么中药儿茶的释名《纲目》云:乌爹或作乌丁,皆番语,无正字。
古人误以为本品乃细茶末熬制而成,故名儿茶、孩儿茶。
为豆科多年生乔木植物儿茶树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习称儿茶膏或黑儿茶。
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儿茶树皮棕色或灰棕色,常呈条状薄片开裂,不脱落。
小枝细,有棘刺。
叶为偶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
总状花序腋生,花黄色或白色。
荚果扁而薄,紫褐色,有光泽,有种子78枚。
花期89月,果熟期23月。
产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广西等地也有栽培。
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用时打碎。
【别名】孩儿茶、乌爹泥、乌丁泥、西谢【药用部位】:去皮枝、干的煎膏【药性】凉【处方名】儿茶、孩儿茶、老儿茶、方儿茶、方茶等【用法用量】13g,包煎,多入丸散服。
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儿茶图片儿茶原植物儿茶干燥煎膏儿茶的功效与作用(一)功能主治清热化痰,生津止渴,止血定痛,收湿敛疮。
主治痰热咳嗽,烦热消渴,喉痹,口疮,牙疳,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外伤出血,痔疮肿痛,疮疡不敛,湿疹流水,白带过多。
《饮膳正要》: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
《医学入门本草》:消血,治一切疮毒。
《纲目》: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
《本草正》: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疮喉痹,烦热,止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湿热痢血,及妇人崩淋,经血不止,小儿疳热,口疳,热疮,湿烂诸疮,敛肌长肉,亦杀诸虫。
《本草备要》:涂金疮、口疮、阴疳、痔肿。
功效应用清热化痰,生津止渴:本品味苦性凉,功能清肺热,化痰涎,生津液,止消渴,故常用于痰热咳嗽、烦热消渴、喉痹等证。
凡肺热喘咳者,可与细辛、猪胆汁配伍,或与黄芩、桑白皮、瓜蒌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
凡烦热消渴者,可与知母、天花粉等相配,以清热生津止渴。
凡喉痹咽痛者,可与冰片、柿霜、枯矾相合,以清热润喉止痛。
中药材质量标准中文名儿茶汉语拼音Ercha英文名CATECHU来源儿茶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Willd.的去皮后的枝、干的干燥煎膏。
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性状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略有光泽。
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
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鉴别(1)本品粉末棕褐色。
可见针状结晶及黄褐色块状物。
(2)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溶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显深红色。
(3)取本品粉末约,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2:1,上层)(实验室室内相对湿度要求在40%以下)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红棕色斑点。
(4)检查淀粉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以水装置,不得有淀粉粒。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
总灰分不得过%(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K)。
浸出物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L柠檬酸—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8:2 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5℃。
理论板数按儿茶素峰计算应不得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儿茶素、表儿茶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水(1:1)制成每1ml含儿茶素、表儿茶素的溶液,即得。
XXXXXX药业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儿茶1.2 汉语拼音:Ercha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乙醚、甲醇、盐酸、儿茶素对照品、表儿茶素对照品、正丁醇、醋酸、水、10%硫酸乙醇溶液、0.04mol/L拘橼酸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指示剂、四氢呋喃。
7.2 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烘箱、显微镜、纤维素预制板、超声波清洗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1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显深红色。
7.4.2.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儿茶素对照品、表儿茶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µl、对照品溶液2µl ,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 : 2 :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7.5 检查:7.5.1水分:不得过17.0%(附录15 第四法)。
7.5.2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 04mol/L枸橼酸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 :8 :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5℃。
中药鉴定学-2(总分:80.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57,分数:57.00)1.下列哪一项不是来源于豆科( )∙A.沙苑子∙B.决明子∙C.补骨脂∙D.金樱子∙E.槐花(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干燥成熟果实。
2.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具光泽。
质硬,易碎,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苦、略回甜的药材是( )∙A.儿茶∙B.青黛∙C.海金沙∙D.五倍子∙E.芦荟(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儿茶的性状鉴别:儿茶呈类方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具光泽。
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
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3.五味子来源于( )∙A.胡椒科∙B.木兰科∙C.十字花科∙D.蔷薇科∙E.豆科(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4.菟丝子来源于( )∙A.旋花科∙B.木兰科∙C.十字花科∙D.蔷薇科∙E.豆科(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
5.外果皮散有油细胞的药材是( )∙A.木瓜∙B.吴茱萸∙C.五味子∙D.枳壳∙E.补骨脂(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五味子的显微鉴别: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
6.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纹层的药材是( )∙A.麝香∙B.鹿茸∙C.牛黄∙D.蟾酥∙E.蛤蚧(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牛黄的性状鉴别:多呈卵形、类球形、四面体形或三角形,大小不一。
儿茶及儿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研究儿茶及儿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儿茶原料检查。
主要考虑产地、品种、成膜方法、排除有线虫检查等。
(2)儿茶提取物的检验。
主要检测总提取物、水溶性物、有机酸、抗氧化物等成分的含量。
(3)儿茶产品检验。
要检测植物多糖、有机酸、维生素、氨基酸及其他有益成分,确定其他指标。
(4)儿茶功能性检测。
儿茶具有多种功效,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以确定其功效。
(5)口感、产品安全检查。
安全性检查和口感评价是检查儿茶及提取物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确保儿茶的品质。
中药鉴定总结荧光鉴别十五种常用中药中药材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年来,药材市场有些品种比较混乱,以假充真、以次充优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确保药材质量,可以根据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在常光或紫外光灯下产生不同荧光的现象予以鉴定。
现将十五种常用中药的荧光鉴别介绍如下:一、川芎:本品横切片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
二、大黄:取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蒽醌衍生物),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与土大黄苷等芪类化合物区别)。
三.黄连: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四、浙贝母:取粉末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亮淡绿色荧光。
五.元胡:药材切面或粉末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均有亮黄色荧光。
六、狗脊:(1)取生狗脊折断,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断面显淡紫色荧光。
(2)根茎粉末用甲醇回流提取,取滤液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亮蓝白色荧光(与各种黑狗脊相区别)。
七、川牛膝:根的断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
八、牛蒡子:取本品粉末少许,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绿色荧光。
九、石决明:取粉末于紫外光灯下观察,杂色鲍壳显苔绿色荧光;皱纹盘鲍壳显橙皮黄色荧光。
十.麻黄:药材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边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棕色荧光。
十一.珍珠母:本品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浅蓝紫色(天然珍珠)或亮黄绿色(养殖珍珠)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
十二、熊胆:取其粉末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白色荧光不应显棕黄色荧光。
取0.1g溶于20m17%冰醋酸溶液,紫外光灯下观察不得显淡蓝色乳浊荧光。
十三、秦皮:本品热水浸出液呈黄绿色,日光下显蓝色荧光。
十四、常山:取根折断,将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色荧光,尤以皮部更为明显,其水浸液则显天蓝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加强。
儿茶膏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光滑而微有光泽。
质硬,易碎。
断面不整齐,具有光泽,有细孔。
遇潮有粘性。
无臭,味涩,苦、略甜。
以黑色略带棕红色,不糊不碎,尝之收涩性强者为佳。
方儿茶呈方块状,边长2cm,各边均凹缩,棱角多偏斜或破碎,表面棕色至黑褐色,多平坦无光泽,有时可见裂纹。
质坚实或较松脆,断面浅棕红色。
无臭,味苦、涩。
以黑褐色,胶性大,味浓者为佳。
【成分】
儿茶膏含儿茶鞣质20%~50%,儿茶素(d-catechin)2%~20%及表儿茶素(epicatechin)、粘液质、脂肪油、树胶及蜡等。
不含儿茶荧光素(gambir fluorescein)。
方儿茶含儿茶鞣质约24%,儿茶素30%~35%及槲皮素(quercetin)、儿茶荧光素及棕儿茶碱(gambirine)。
【理化鉴别】
①取粉末以水装置片刻,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的针晶束及黄棕色的块状物。
②取粉末约0.5g溶于25ml水中,滤过,在滤液中加三氯化铁溶液后,呈蓝绿色(检查鞣质)。
③浸火柴杆于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火柴杆干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于火焰附近热之,杆上发生深红色。
(检查儿茶素)
④取本品约0.2g,加水50ml溶解,加浓盐酸5ml与甲醛试液10ml,在水浴上加热,有黄棕色沉淀,放冷,滤过,滤液中加三氯化铁试液2滴与固体醋酸钠5克,下部应呈棕红色,不得呈蓝色(防止以其他鞣质混入儿茶中,如儿茶鞣质反应呈棕色,没食子鞣质反应呈蓝色)。
⑤取粉末少许于酒精中,滤过,于滤液中加少许氢氧化钠液,振摇后,加石油醚数ml,石油醚层显亮绿色荧光(检查儿茶荧光素)。
方儿茶有此反应;儿茶膏无此反应。
本品含鞣质不得少于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