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6
课题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田庄中学赵宏梅【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真正的人2.能力: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3.知识:理解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意义,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选择【教学重点难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之所以说是重点是因为中学生存在是非善恶标准不够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辨别是非善恶从而做出正确选择,对他们走好人生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之所以说是难点是因为这一部分理论性较强,以学生的经验和水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指导学生搜集社会上及身边明辨是非善恶的事例【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是按五个教学板块“复习导入——合作探究——知识梳理——巩固反馈——布置作业”进行设计的。
板块一复习导入,有图片引领学生回顾复习上节所学内容,自然引入本节课学习。
板块二合作探究,由两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讲述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分别由正反事例、反面事例、正面事例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探究,从而得出结论。
这样易于学生理解。
第二环节讲述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应如何正确选择的三步做法,都是通过访谈的形式,寻求答案,再通过案例加以印证,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样易于学生感悟生活,从而导之于行动。
板块三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使所学知识由零变整,这样易于学生掌握。
板块四巩固反馈,设置了两个栏目的训练。
针对“明辨是非善恶意义”设置了[走进生活]栏目;针对“面对是非善恶应如何选择”设置了[挑战自我]栏目。
使学生在训练中,培养能力,提高认识,导之以行。
板块五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活动,进一步分析、辨别、感悟,使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等方面均得到升华。
【教学活动】板块一复习导入展示课件1 看图片,请回答:哪是真善美的行为?哪是假恶丑的行为?这些行为分别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顾上节内容,思考回答。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之路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应多采用生活中的人物、事例,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二、教学课题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教材分析(一)、内容概述:《生活中有是非善恶》,由“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两个层次构成。
这两个层次主要是通过大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真、善、美和假、恶、丑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追求(二)、教学目标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明确是非善恶给个人和对社会的不同影响,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2、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真正的人。
3、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的人。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辨别是非善恶。
2、搜集案例材料,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材料分析中,感悟知识。
3、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加强合作交流,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过积极、健康生活。
知识与能力:1、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2、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辩是非善恶。
(三)、教学准备:1、在百度中搜索有关的图或录象片,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microsoft powerpoin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是非善恶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方法(一)、情景创设、联系学生原有认知经验: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寻找、发(二)、自主科学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
(三)、发展学生多种智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阅读文字资料,观看视频图片资料,思考讨论,发展多种智能。
首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8.1《生活当中有是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活当中有是非》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是非,是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增强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道德和法制观念,但对于生活中的是非辨识能力还不够强。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许多是非善恶的选择,需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是非,是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是非。
2.难点: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景剧《小明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是非。
2.新课导入:讲解是非的定义和特点,使学生了解是非的概念。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
4.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的标准,增强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
6.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是非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活处处有是非1.定义和特点2.辨别方法3.做正确选择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是非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17.1《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班级姓名小组等级【课标目标】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目标】1、学生能客观、全面地认识到社会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
2、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注意观察社会生活,从中分辨出是非善恶。
3、学生能够掌握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同影响。
【教学重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分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同时又是纷繁复杂的。
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交织在一起。
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学会用自己的一双慧眼来识别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这节课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学习17.1《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请同学们紧扣学习目标结合学案的自学指导要求进行学习,解决基础问题。
二、先学(13分钟)(一)自学指导1、认识社会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2、体会真善美三者之间的关系。
3、能够简要分析社会生活中人物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用铅笔勾画出关键句子,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识,限时、独立完成。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自学都非常认真,自学效果究竟怎么样,请接受自学检测吧。
(二)自学检测要求:对桌相互检测,最后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小组内形成统一答案,教师抽查提问。
1、1、生活中有乐于助人的人,也有雪上加霜的人,有敬老爱幼的人,也有以强凌弱的人……这些现象说明:()A.生活中阳光多于风雨B.生活中只有真、善、美。
C.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有假、丑、恶D.生活中只有假、恶、丑2、“做好事的人也是好事的受益者”,这说明()A.任何人做任何事其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受益B.做好事的人肯定能得到很多好处C.真善美的行为既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个人D.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应积极追求真善美3、爸爸妈妈在饭店为小华过生日,点了许多小华爱吃的菜。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课件的形式授课,直观形象,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设计上,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对社会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以营造民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脑、动口,经过学生的思考和相互交流以及与教师的交流、探讨,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觉悟,以达到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同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和一些具体的材料及数据,使学生获得多样化的的刺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导入新课时插入一首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在结束本课时也插入了一首《少年,祖国的春天》的歌曲,渲染了气氛,同时也使学生感到了学习的轻松与愉快。
目标的出示也一改过去的直接展示,而是结合本节课的两个任务分别点出,看起来不那么教条。
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所以在备课时一些知识并没有全放在课件中,而是注重了让学生看课本,一改过去的一味的使用课件而整节课学生不看教材的现象。
另外,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俗话说,教无定法,随着新课改的展开,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影响着我们。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新的教学方法还不能做到得心应手,还有待于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去探索、研究甚至创新。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体现得并不明显,甚至有些问题不敢放给学生,惟恐他们不会,所以这时教师就又频频讲起来。
在同学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初中思想品德《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一起,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难辨真伪。
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来明辨是非善恶,需要我们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板书: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2.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3.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提出预习中的疑难点,教师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活动一: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初中生李帅,父母离异后随爸爸一起生活。
由于爸爸经常外出做生意,他在无人管束的情况下结交了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逐渐形成了不正确的是非观念。
看到别人花钱大方,觉得有派头;看到别人为朋友两肋插刀,觉得够“哥们儿”……在这些不正确观念的支配下,李帅变了。
他顶撞老师,欺负弱小的同学,与“哥们儿”一起下馆子,频频出入于游戏机厅……最后,因参与聚众斗殴致人重伤而被送入少年犯管教所。
1.李帅走进少年犯管教所的原因?2.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组内交流搜集到的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意义。
教师归纳:(1)只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2)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加强自我约束,抵制不良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3)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不仅要明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
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呢?活动二:播放[视频]2009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正祥(/china/20100211/105542.shtml)小组合作交流:1.张正祥为什么感动了中国?2.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张正祥是怎么做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学生发言,教师归纳:(1)要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即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
(2)要不断提高辨别能力。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案山东省高密市柴沟中学孟庆国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社会生活中积极追求真、善、美,自觉抵制假、恶、丑,做一个正直的人。
2.能力目标:增强是非善恶观,提高分析辨别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懂得是非善恶对社会的不同影响。
教学重难点:“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不同影响”。
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收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事例,收集有关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例,查阅颂扬真善美的警句。
2.教师准备:(1)反复研读教材;(2)提炼教学的主要问题;(3)搜集、整理针对性的教学案例,统计典型例题,制作多媒体课件;(4)设计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情景活动法教学活动:板块一:导入环节——情景引路,激发兴趣播放视频1:山东新闻联播20100415山东消防救援队驰援玉树地震灾区- 视频- 优酷视频- 在线观看播放视频2:福建南平一男子在小学门口砍死8儿童砍伤5人- 视频- 优酷视频- 在线观看思考:(展示课件1)以上2个视频课本80页4个镜头说明了什么?(引出生活中有是非善恶的结论)展示课件3: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课题)板块二:课前预习环节------展示目标,自学导航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学课本,做自学导航试题。
教师: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品德高尚的人和事,对人们的生活起着积极向上的影响。
但也存在着假恶丑的东西,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我们不能低估它对我们的消极影响。
所以一定正确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明确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一话题:请进入今天的生活小剧场,看一看小明的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板块三:探究环节设计——师生互动感悟真理展示课件5:生活小剧场-------《小明的一天》内容提要:(展示课件6)镜头一:第一节课课间,小明在上厕所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100元钱,他主动交给了老师。
第十七课第一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李家营中学吕丽丽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生活中积极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做一个正直的人。
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3、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一、知识清单阅读课本80-84页,自主学习解决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学习的标记。
1、生活中存在哪些是非善恶?2、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二、我没有解决的问题课内探究案活动一:说一说通过课件上的六个镜头展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1、这六个镜头中属于真、善、美的是:2、属于假、恶、丑的是:2、生活中你自己体验到的真、善、美有你体验到的假、恶、丑有总结:活动二:议一议毒胶囊之/v_show/id_XMzg2MDgzMDAw.html 最美妈妈/cover/m/m9cbxqhyaft9t2l.html?vid=8JTSMJmOO rM多媒体展示关于是非善恶的视频,体会生活中存在的是非善恶对于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假、恶、丑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总结: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活动三:体会感悟播放歌曲《八荣八耻》,深刻体会感悟善恶美丑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学会鉴别是非善恶,争做社会主义好青年!/?__m=mboxCtrl.playSong&__a=10309264&__o=/song/10 309264_playBtn&fr=ps||#loaded课堂小结:学以致用:1、青少年之所以要明辨是非善恶,这是因为()①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并需要做出各种选择。
②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生活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一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1教案教学目标教材分析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作为第十七课中的第一个项目,是由“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两个层次构成。
这两个层次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存在着假、恶、丑,能够比较客观地、全面地认识社会生活。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真、善、美和假、恶、丑对社会、对个人造成的不同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也为第二个项目的学习打下思想基础。
“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为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社会生活有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
相较来说内容比较简单,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
重点还是放在了让学生明白真、善、美和假、恶、丑对个人和社会的不同影响,以知导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水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思路由两组对比材料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真善美现象,又有假恶丑现象。
合作探究阶段,设计了五个活动,来探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以及真善美和假恶丑对社会和个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
走进生活的第三环节,利用的是学生常见的现象来辨析,提升和升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四环节收获,是本节课的落脚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直观演示法:采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
歌曲、图片等,能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上造成冲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有效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加深与强化自主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班内交流,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搜集有关资料、图片,为学生提供理论观点和事例材料;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课件。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案防山镇中学徐秀奇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2.能力U标: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分辨基本的是非善恶现象。
3.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教学重难点:“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不同影响”是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收集生活中体现“真善美”的事例和体现“假恶丑”的事例。
・搜集颂扬真善美的格言。
・思考真善美与假恶丑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2.教师准备:•反复研读教材;提炼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设计完整详细教案;•搜集、整理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学生活动,并对学生发言给予适宜评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引入主我们校园里,有各种各样好的和不好的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中,也有更多更复杂的现象存在。
二、认识生活中的是非善恶1、感性认识观察课本80页4个镜头,师生共同完成分类;展示课件图片,判断是非善恶。
学生自读81页课文内容,联系看过的图片,思考并回答:这些事例说明了彳十么?(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
)2、知识扩展学生浏览《相关链接》,简要补充说明“真善美的关系与假恶丑的关系”3、联系实际讲讲自己知道的体现“真善美或假恶丑”的事例,并给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老师点评学生发言,作过渡性总结。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品德高尚的人和事,对人们的生活起着积极的影响;也存在着假恶丑的东西,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是我们不能低估它的消极影响。
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明确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一话题。
三、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播放视频(微尘)学生思考分析,联系实际讨论,说一说:•看了微尘的事迹后,你有什么感想?•微尘的事迹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自己有过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经历吗?有何感受呢?点评学生发言并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全面。
教学背景:本教学案例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学生使用。
教学课题:初一思想品德上册第十七课“看社会辨是非”第一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材分析:第一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是由“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两个层次构成。
两个层次通过生活中鲜为人知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社会中充满了真、善、美,同样也存在着假、恶、丑。
明确是非善恶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能够做到全面、客观的认识社会生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榜样启迪法、短剧表演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生观看公益广告视频《给妈妈洗脚》/b/6327813-1422006695.html)和明星偷税漏税大曝光视频/v/b/22412126-1444889100.html。
思考:视频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现象?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
师:对啊!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
生活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交织在一起。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怎样判断、辨别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多媒体显示课题: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课件,明确今天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吧!生看课件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注意观察社会生活,从中分辨“是非善恶”;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初步全面、客观地评价人和事。
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教学重难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中学生明辨是非的标准不明确,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
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课前预习案】课件导入:1、课前观察和搜集生活中有关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事例。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安丘市兴安街道白芬子中学崔丽梅【教案背景】七年级第十七课《看社会辨是非》的第一节。
【教学课题】《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材分析】“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是第十七课《看社会辨是非》的第一节。
由“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两个层次构成。
这两个层次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事例,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存在着假、恶、丑,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生活。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真、善、美和假、恶、丑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也为下一目的学习打下思想基础。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社会生活中积极追求真、善、美,自觉抵制假、恶、丑,做一个正直的人。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是非善恶观,提高分析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
3.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懂得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不同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才能用是非善恶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法、归纳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欣赏歌曲《八荣八耻》。
(多媒体播放歌曲)教师:听过这首歌吗?《八荣八耻》歌。
生活中我们引以为荣的是真善美,我们以之为耻的是假恶丑。
我们要正确分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7课第一框题“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二、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目标)1、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2、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3、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七年级第5课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新授)学习要求:一般了解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
重点掌握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选择的方法。
深刻理解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选择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习方式: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情景素材中的问题,然后用8分钟的时间对照知识结构预习教材,再用十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探究交流,梳理拓展知识提高能力,最后通过自主评价进行自我检测,通过学习小结把知识与自我结合起来,升华知识。
时间安排:一课时情景拓展导入素材难办的案子在西部的山区发生这样的一件事情:有一位青年孙某对母亲非常的孝顺,为母亲治病花光了积蓄,最后,为了继续给母亲治疗,他偷了村民的一头黄牛,卖了给母亲买药。
失主报案后,案子很快破了。
在办案民警带孙某走的时候发生了意外,村民拦住了民警,说孙某是好心救母亲,不应该‚戴铐子‛。
……各抒己见你认为孙某的行为对还是错?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3、电影《少林寺》,反映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少林寺的僧人练武为民除害的品格,是一部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影片。
但有些同学看到少林寺的和尚武功好,于是就弃学投奔少林寺;还有些同学不了解影片故事的时代背景、所处环境,竟称兄道弟学起江湖义气来,相互包庇缺点,隐瞒错误,有的甚至由此发展到走上了犯罪道路。
读完材料,你认为我们是否有明辨是非善恶的必要呢?为什么?谈谈青少年怎样才能明辨是非,抵制诱惑?我的学习,我做主(总结问题并找出答案)问题1、答案:问题2:答案:基础知识自主评价一、看谁选得对:(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它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有负面效应。
‛这段话说明()①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重要④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很重要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2、面对生活中是非不清、善恶不明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A顺其自然 B消极对待 C 明辨是非善恶 D不加选择,凭自己的感觉去对待3、近年来,中学生离家出走正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学生把‚离家出走‛当成‚闯世界‛,当成乐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并知道是非善恶对个人和
社会造成不同影响,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2、能力: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3、知识: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教学重点】
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教学难点】
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感悟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存在的是非善恶现象,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下载草原曼巴王万青的事迹和双汇瘦肉精事件。
3、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雾里看花》)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绚丽多彩的,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往往交织在一起的,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怎样判断、辨别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睁大慧眼,把这个世界看个明白吧!
板书课题: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二、讲授新课
第一板块:走近真善美
1、感悟生活
师: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善美,一类是假恶丑。
请同学们观察这六幅图片,说说哪些是真善美行为?哪些是假恶丑行为?
展示课件:染色馒头(图片1)义务宣传(图片2)义务植树(图片3)义捐(图片4)生产毒豆芽(图片5)违法犯罪(图片6)(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
)
2、走进生活
师: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也有假恶丑。
只要我们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你留意了吗?
展示课件:
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生活,列举:
学校生活中的真善美——————
家庭生活中的真善美——————
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
(小组交流讨论并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
3、明辨生活
师:同学们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真善美的东西我们都喜欢,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正像有的同学所说,真善美有益于个人,有益于社会,能满足人的需要。
那么,真善美之间的关系怎样呢?
展示课件:真善美的关系图示
教师结合课件点拨:“美”总是与“善”和“真”联系在一起。
真是美的前提,善是美的基础。
只有与真和善连在一起的事物,才是美的。
离开了真和善,也就谈不上美。
4、我自豪我骄傲
师:人生历程走到现在,老师相信你肯定做过很多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真善美的行为,现在,你可以骄傲和自豪地站在这里向大家说出你曾经做过的,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5、感悟名人
师:事无大小,你所做的都是真诚与美好的流露,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美好的感受。
接着,我们一起来感受草原曼巴王万青的事迹。
视频展示:草原曼巴——王万青
(学生看后,教师展示根据视频概括的王万青事迹材料)
展示课件:(事迹概括)王万青1968年毕业后,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条件极为艰苦的高原,一待就是42年。
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王万青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在他的感染下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
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
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
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并被评为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问题:(1)王万青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他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上述问题,并不时地加以引导“关于第二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王万青的行为会对你、我、他人的思想和行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我们都这样想、这样做,那么,整个社会又会怎样呢?”。
并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交流讨论和回答,在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展示)展示课件: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对个人的影响:他们能够起到净化人们的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生齐读,并在课本上做出标记;教师板书)
第二板块:摒弃假恶丑
1、你说我说
师:王万青把自己无私的爱撒向了美丽的大草原,他的事迹感染了他的家人,同时也感动了社会,如果每个人都具有这种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品质,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
可生活中却偏偏存在着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假恶丑行为,我们一起来关注双汇瘦肉精事件。
视频展示:双汇瘦肉精事件
学生看罢视频,教师——
展示课件1:
瘦肉精是什么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
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
展示课件2:
(1)你如何看待饲养“健美猪”、出售带有瘦肉精的猪肉的行为?
(2)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慧眼识非
展示课件: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假恶丑的行为?并说说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在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展示)
展示课件:假、恶、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对社会的影响
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2)对个人的影响
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违法犯罪。
更是给未成年人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学生齐读,并在课本上做出标记;教师板书)
3、照镜子看自我
展示课件:
请同学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查看自己在日常的行为中有没有不符合真善美的行为?如有,请写到课前准备好的小卡片上。
(教师巡视,学生用很短时间写出。
)
师:我观察到大部分同学已完成,好,请把你的纸片折叠起来,放到一边,下课时,扔进垃圾箱里,让我们彻底地与假恶丑告别。
三、我收获我快乐
展示课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学到了________
2、你懂得了________
(学生回答,老师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予最真诚的评价。
)
四、实践作业: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形成一份以“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为主题的行动方案。
准备下节课在全班展示
五、教师寄语:生活中我们要明辨是非善恶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