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跨国公司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37.32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罗晓光;刘飞虎【摘要】Commercial banks are as the core in modern financial system,whether its financial situation is security or no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s security and st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advantages of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efficiency coefficient method in financial risk evaluation to overcome the defect of traditional 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risk,research on the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is paper use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evaluation method which is as the objective ways of deriving weight to derive financial risk evaluation index weight.Furthermore this paper uses improved efficiency coefficient method to put forward the model,Finally,this paper use the model to estimate the condition of the financial risk for the collection of 56 commercial banks of 2010.%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其财务状况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发展。
统计与决策2013年第3期·总第375期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跨国并购整合绩效评价龚小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武汉430073)摘要:采用恰当的方法评价跨国并购整合绩效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风险预警意义重大。
文章以2001年至2010年间实施过跨国并购的39家企业为样本,采用功效系数法,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进行绩效评价。
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仅48.72%左右的企业整合是成功的,若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可有效提高整合成功的概率。
关键词:功效系数法;跨国并购整合;绩效评估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13)03-0055-04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2012年课题资助项目(12YJA630181)作者简介:龚小凤(1973-),女,湖北宜昌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企业并购。
0引言随着中国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风险也越来越大,为数众多的企业由于品牌、技术等原因转而借助跨国并购的方式来提升整体竞争力,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率过高的呼声不绝于耳,一些企业或者未做好并购前的充分调研,或者因为没有较为周全的并购整合计划,导致并购整合失败,只有找到整合风险的内容、发生的原因,进行预警分析,才能有效提高并购整合成功的概率。
对跨国并购整合的风险做预警分析,首先必须明确样本文哪些属于并购整合成功,哪些是失败的,通过统计分析找出其规律,进而找到关键风险因素。
因此,跨国并购整合风险绩效评价是进行预警分析的重要基础。
本文采用功效系数法,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进行绩效评价,弥补了单纯用定量指标的不足。
本文采用财务指标与评议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是对可靠评价跨国并购整合绩效的一次探索,为并购绩效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研究设计跨国并购整合绩效评价分两步,第一步采用综合财务指标的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样本和行业平均值的因子综合得分,再利用功效系数法,通过对行业平均值进行分区的方式以5分制的形式对各样本进行打分。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财务风险预警案例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财务风险预警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采用有效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和监控,已经成为保障企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在本文中,我将以“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财务风险预警案例研究”为主题,探讨该方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理解该预警方法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二、案例背景本次研究的案例对象是一家中型制造业企业,该企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但最近的财务数据显示出了一些异常现象,例如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的急剧变化,毛利润率的下滑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
面对这些指标的变化,企业管理层感到十分担忧,希望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三、功效系数法的理论基础在分析财务风险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是基于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理论基础,通过比较企业历史数据和行业平均水平,将不同指标的实际值转化为“功效系数”,从而揭示出潜在的财务风险。
具体而言,功效系数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需要预警的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毛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计算历史数据并转化为功效系数;将功效系数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风险预警。
四、案例分析通过对该企业近年来的财务数据进行功效系数法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率的功效系数明显偏高,毛利润率的功效系数明显偏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功效系数出现了波动。
这些情况表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将企业的功效系数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后发现,企业的表现普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也凸显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五、预警建议针对本案例中发现的财务风险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预警建议:加强资产负债率的管理,控制债务规模,避免过度融资从而造成财务风险;优化产品结构和生产成本,提升毛利润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账款回收速度,降低坏账风险。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财务风险预警案例研究作者:李春晓来源:《时代经贸》2018年第23期【摘要】经济环境的改变,企业的经营思路和财务思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很多的事例证明,这是一个“强者恒强”的时代。
企业要强大,资金是基础。
随着筹资活动越来越频繁和筹资金额越来越大,带来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加大。
有些企业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措施,也越来越注重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
本文运用功效系数法作为工具,以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以及功效系数法理论,选择万科为例,研究企业的财务预警,探求风险管控措施。
功效系数法可以很好地跟企业绩效指标体系相结合,特别是本文在正文当中所用到的指标标准就是来自 2016 国务院出台的《企业价值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行业地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合的决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财务预警;功效系数法企业需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强化财务管理,保障企业平稳营运。
企业构建财务预警体系既是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要求。
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也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
而功效系数法有指标“非绝对化的评价标准”以及操作简单易懂的优点。
所以这要求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预警机制。
房地产企业也是如此,因为企业自身收到政策导向因素较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
一、前期研究成果回顾端木正(2014)发现神经网络模型的误判率不仅比MDA模型的误判率低5%,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率还高于MDA模型的准确性。
他通过比较两种模型,得出神经网络模型的误判率低、准确率高的特点。
崔学刚、王立彦和许红(2007)等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对计算机行业的1999到2004年6年的财务数据构建了预警系统。
何勤(2010)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对64家房地产公司的数据构建了财务预警模型,验证了模型在房地产行业的准确性。
王维军、马英敏(2014)用多元逻辑模型对电力行业进行预警并且预警准确率达到80%。
基于功效系数法下的制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研究作者:张楷悦许延明来源:《商场现代化》2020年第11期摘要: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新医改政策的推行,医药制造业产业也迅速崛起,同时为满足人们对于医药、食品、农业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了保障。
但由于市场环境的波动,医药制造业行业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
企业为有效防范以及控制自身的財务风险问题,需要有效识别并判断自身财务风险的程度,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水平。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识别以及控制该行业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本文引入了功效系数法就其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财务风险控制对策,以保持医药制造业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功效系数法;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引言:现阶段,医药制造业是我国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提高我国经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药制造业本身具有投资周期长、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业特征,同时又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医药制造业行业自身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本文引入了功效系数法对医药制造业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控制对策是极具意义的,能够使医药制造业行业良性发展,规避不良影响,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制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1.制药企业的外部风险(1)技术风险相比较于其他产业来说,医药制造业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且具有高投产、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特点。
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技术专业性强、产业难度较高。
近几年来,医药制造业产品也在向多样性发展,涉及的领域范围也较为广泛,但是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缺乏创新型产品,更加大了医药制造业的研发难度。
在企业开始研发新产品到使用过程需要用经过多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实验的结果是不可控的,也加大了产品进入市场后销售状况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也受研发技术的可行性限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市场风险企业的生存状况直接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一般都会随着市场需求的波动而波动,企业对市场的需求把握不准确,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不确定的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破产。
低碳经济视角下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财务风险预警r——以W企业为例李凯风;丁宁【摘要】低碳经济模式中,微观企业须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实施低碳经济战略,企业可对其能耗水平进行全面检查,借此实现运营成本和资产结构的调整,并进一步提升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以W高碳排放企业为例,基于功效系数法,对其财务风险预警等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W高碳排放企业总功效系数小于60,其财务健康水平达到高风险预警;该企业须全面评估能耗现状,及时降低能耗水平,改善资源结构,以推动企业财务稳健运行.【期刊名称】《会计之友》【年(卷),期】2017(000)023【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预警;低碳经济;功效系数法【作者】李凯风;丁宁【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5.19目前,全球工业整体仍然处于高碳经济阶段,工业化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广泛的环境影响。
碳排放量巨大,一方面会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公众健康;另一方面会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南北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厄尔尼诺极端气候等破坏作用已经在全球显现。
为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英国等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并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加以落实。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形式来达到经济发展目标的经济形态。
西方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表明低碳经济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
本文以W高碳排放企业为例,从低碳经济视角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并尝试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等级进行判断,通过总功效系数计算得到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水平。
通过有关分析和计算,希望对改进高碳排放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并进一步实现产业能耗水平优化有促进作用。
从低碳经济理论层面来看,其具有如下特征:1.目标性。
摆脱GDP指标的唯一性,转而将“经济、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经济的第一标准。
企业融资风险与评估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融资风险与评估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1)(1)国外关于融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1)(2)国外关于融资风险识别及评估评价方面的研究 (2)2国内研究动态 (3)(1)国内关于融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3)(2)国内关于融资风险识别及评估评价方面的研究 (4)3国内外研究评述 (5)参考文献 (6)1国外研究现状融资风险是指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经济主体(如银行、租赁、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利息或酬金及其相关权益受损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完全消除的,它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受损;也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融资规模减少,甚至不能获得融资,使其资金来源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正常需要,导致企业生产萎缩、停产等,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西方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都制定了相关的控制融资风险的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1)国外关于融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Fried(2018)认为融资风险是因融资行为而导致了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的不确定事件。
Elmaghraby(2017)研究指出,融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评价及应对等方面。
美国经济学家Durand(1952)认为:如果控制的得当,权益融资成本不会因债务成本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如果债务融资超过一定比例,企业成本就会明显提升,加剧的债务和权益成本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融资风险。
Myers与Majluf(1984)由于企业无法避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无法彻底消除交易成本,获取融资的过程中企业必然产生随之而来的融资成本。
企业为了降低此类成本,必然会首先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内部融资方式,其次再尝试债务融资或权益融资。
Jan Machac和Frantisek Steiner(2013)认为风险在企业业务开展时,也许对业务有影响,因而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及时处理。
Yakura(2017)认为,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果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那么就会产生融资风险。
功效系数法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用广泛,其在突破传统定性研究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量化指标不统一的问题。
相较于方法晦涩难懂、操作较为繁杂的神经网络模型和logistics 回归模型,改进后的功效系数法通过选取全面的评价指标并设计模型,最终能得出对企业财务风险客观、综合的评价结果,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从财务角度对风险进行预警,及时发现隐藏的财务问题,从而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根据熵的特性,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权重越大,其熵值也就越小。
熵值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
一般来说,若某个指标信息熵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
本文参考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分配局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为案例公司X 选定财务风险预警的初选值,运用熵值法和相关性分析对已选指标进行筛选,并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结合熵值法,划分企业财务风险等级,对X 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析。
一、财务风险等级的划分(一)功效系数法的改进功效系数法又叫功效函数法,该方法可以对资金利用能力、资金清偿能力和资金保值增值能力指标进行综合比较,以反映企业的风险水平。
传统的功效系数法主要存在以下两大问题:第一,在运用传统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时,评价标准只有两个极端值,且时常会出现数据值差距较大的情况,从而导致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的误差,无法准确地对财务风险进行衡量;第二,在运用传统的功效系数法计算功效系数时,计算分数的权数往往是一个固定值,并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各行各业的企业,也不符合复杂多变的企业情况。
因此,基于以上两点不足,本文选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5)2.1 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分类 (7)2.2 功效系数法在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8)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9)三、基于功效系数法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9)3.1 模型构建原则与思路 (11)3.2 模型指标体系构建 (11)3.3 模型权重确定方法 (13)3.4 模型计算与分析流程 (13)四、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14)4.1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16)4.2 模型应用与结果分析 (17)4.3 结果讨论与原因分析 (18)五、结论与建议 (19)5.1 研究结论总结 (21)5.2 对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22)5.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23)一、内容简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功效系数法的企业财务风险研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日益凸显,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准确评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功效系数法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并探究如何更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
文章将首先介绍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说明为何进行财务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将详细介绍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以及该方法在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功效系数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如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功效系数进行财务风险评估。
本文还将讨论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帮助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本文旨在为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风险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管理2020年12月(上)/ 总第274期991 引 言功效系数法最早是由庞皓和谢胜智(1982)提出的,是一种衡量综合经济效果的方法[1]。
目前有很多学者把功效系数法应用到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当中,其中有黄辉(2003)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64家上市公司制药类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得出结论比较符合统计规律, 与实际情况也颇相符, 对于风险比较大的公司, 预警结果表现得非常明显[2]。
蒋洁(2009)把功效系数法应用到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得出运用功效系数法可以对高校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价[3]。
吴本杰(2012)运用功效系数法对海信电器和*ST 厦华进行了财务预警分析,表示简便易行, 操作性强, 是一种较好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4]。
侯旭华和彭娟(2019)结合熵权法和功效系数法对4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进行了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结果通过功效系数法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5]。
2 改进的功效系数法模型传统的功效系数法对基础分配比重为固定的 60 分,调整分的分配比重为固定的 40 分,难以全面反映指标间内部差异性,为减少单一标准造成的评价结果的偏差,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灵活度,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测算。
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也是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首先设定各项指标的多分类标准值(优、良、中、低、差),分别计算评价对象各指标接近、达到或超过标准值的程度,即功效系数,并结合各项指标的权数,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在对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总,求得综合评价分数。
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评分+调整分本档基础评分=指标权重*本档标准系数值调整分=功效系数值*(上档基础评分-本档基础评分)上档基础评分=指标权重*上档标准系数值功效系数值=(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3 Q 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设计3.1 Q 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通过参考国资委发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选取4个能力8个指标来分析Q 公司的财务预警状况,具体数据如下表1。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研讨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毛佳馨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成为近年来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些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融资难问题,并将其症结归结于制度鄙视,而关于中小企业如何防范、操纵融资风险,如何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运用相应的数学与统计方法进行推测、监控,达到最大限度减小其对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的阻碍,有效预防与应对企业危机的研究那么相对较少,下面要紧就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和预警系统的建立进行一些探究。
一、设计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指导思想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来看,直截了当融资渠道单一,对企业要求较高,成本费用高昂,关于大多数资金实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来说这类融资方式应用并不广泛,即使采纳,融资风险也专门高;间接融资渠道是目前中小企业除自有融资外的要紧融资方式,但限于我国金融体制进展的现状,中小企业的借贷融资仍存在专门大问题,要紧表现为局部的负债融资过高,财务支付风险、财务杠杆风险过高,进而制约企业的进展。
由此可见,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要针对其融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和阻碍因素,专门关注与企业偿债相关的能力测试和预警;针对中小企业治理薄弱,在系统设计时,应加强定量的分析,如关于企业融资决策的做出是否通过科学的评判,专门是关于一些进展较快的,实行跨国经营〝走出去〞策略的中小企业,面对国际项目的投资更需要科学的评判以及良好稳固的融资支持,反之,或失去良机和国际竞争力,或面临巨额的偿债危机,甚至威逼到企业的生存。
此外,从中小企业的进展规模来看,其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在预警系统的设计时,要更加注重系统关于不同进展时期的企业的应用实效。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特点鉴于中小企业财务治理制度不够完善,治理基础薄弱,内外部信息收集较为困难,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财务融资系统应具备如下特点:1.应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8ECONOMIC & TRADE UPDATE企业需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强化财务管理,保障企业平稳营运。
企业构建财务预警体系既是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要求。
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也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
而功效系数法有指标“非绝对化的评价标准”以及操作简单易懂的优点。
所以这要求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预警机制。
房地产企业也是如此,因为企业自身收到政策导向因素较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
一、前期研究成果回顾端木正(2014)发现神经网络模型的误判率不仅比MDA模型的误判率低5%,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率还高于MDA模型的准确性。
他通过比较两种模型,得出神经网络模型的误判率低、准确率高的特点。
崔学刚、王立彦和许红(2007)等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对计算机行业的1999到2004年6年的财务数据构建了预警系统。
何勤(2010)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对64家房地产公司的数据构建了财务预警模型,验证了模型在房地产行业的准确性。
王维军、马英敏(2014)用多元逻辑模型对电力行业进行预警并且预警准确率达到80%。
李梅英(2000)用功效系数法弥补加权平均法的缺陷。
黄辉(2003)用64家制药类上市公司2000年财报数据来计算综合功效系数并且判别企业的所属的预警程度。
他指出功效系数法能够较好地对企业进行预警,但他也在文末指出了方法的不足之处。
巫蓉(2005)用功效系数法计算了15个指标值的功效系数,指标值来自3家船舶上市公司2003年到2004年的财报数据。
根据单项功效系数以及综合功效系数判断了企业的危机状况,并且分析了个别典型公司出现危机状况的原因。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财务风险预警案例研究李春晓【摘 要】经济环境的改变,企业的经营思路和财务思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很多的事例证明,这是一个“强者恒强”的时代。
企业要强大,资金是基础。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邢广旭【摘要】有效的财务预警对于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消除财务隐患,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财务预警方法的基础上,对功效系数法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引导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名称】《市场研究》【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企业;财务预警;功效系数法【作者】邢广旭【作者单位】平煤神马集团财务资产部【正文语种】中文西方国家对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旨在建立一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预防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一)定性预警法1.专家调查法企业组织各领域专家,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直观的判断。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专家的个人能力。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不是突发的,一般都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才形成的。
财务危机的形成大体可以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反映危机轻重程度的典型特征。
(1)财务危机潜伏期。
如果一个企业盲目进行扩张,虽然销售额不断上升,但利润却不断下降;企业资产流动性不足、资本结构不合理;不能根据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
如果有上述现象,说明企业已经潜伏着财务危机。
(2)财务危机发作期。
如果一家企业的经营常常入不敷出,过分依赖外部融资或常常拖延债务的偿付,往往预示着企业可能要发生财务危机。
(3)财务危机恶化期。
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资金周转困难、无力支付或者停止支付到期债务。
(4)财务危机实现期。
负债超过资产,丧失偿付能力;宣布倒闭。
(二)定量预警法1.Z计分模型1968年,美国学者阿尔特曼提出了用于预测企业破产的“Z-Score”模型,分别从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选取了22个指标作为预警备选指标,选取33家制造业破产企业和33家非破产配对企业作为样本企业,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5个指标作为判别指标,构建了ZScore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其中,X1为流动资产/总资产;X2为留存收益/总资产;X3为息前税前利润/总资产;X4为股权市值/总负债账面值;X5为销售收入/总资产阿尔特曼经过统计分析和计算,确定了财务危机的临界值Z=2.675,如果Z<2.675,企业进入到了财务危机的区域;如果Z≥2.675,则企业不存在财务危机。
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研究随着金融业在国际间、机构间、行业间的交叉融合及互动性增强,房地产、汇率、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逐步显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增多,维护金融稳定的压力显著增加。
从宏观审慎视角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探索构建金融风险压力指数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指标,并以金融风险压力指数的滞后项和具有先导性的经济、金融指标为解释变量,建立我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预警模型,可以预见201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将延续2013年下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并在6月末降为负值,2014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有上升趋势。
标签:宏观审慎;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金融风险压力指数;预警模型随着金融业在国际间、机构间、行业间的交叉融合及互动性增强,房地产、汇率、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逐步显现,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增多,维护金融稳定的压力显著增加。
本文尝试从宏观审慎视角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从宏观经济、金融体系、资产价格、国外经济等方面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一个更为宽泛的框架内考察货币危机风险、银行危机风险和泡沫风险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探索构建金融风险压力指数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指标,并以金融风险压力指数的滞后项和具有先导性的经济、金融指标为解释变量,建立我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预警模型,预测2014年我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变化趋势。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理论诠释1.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机理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金融体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过度杠杆化暴露在宏观经济逆转时期,去杠杆化过程中资产价格的螺旋下降可能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这通常被称为宏观系统性风险;二是某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破产引发人们对类似或相关金融机构的信任危机,从而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冲击,这被称为微观系统性风险。
具体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因包括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金融市场的结构性缺陷、金融机构的内生脆弱性、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以及金融自由化和监管宽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