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2.1旅游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4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教案根据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新的课标的要求,我选择的一条设计理论是改变地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本的宗旨。
促进学生探究体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
在当前课改前提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之根本才是最永恒的教学目的。
二、学生分析:注重情感教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运用易学过的地理基本理论和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上来看,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发问,喜欢动脑、动口、动手,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三、教材分析:以学为重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探讨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活动,需要与交通、通信、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业相互联系,因此如何选择、确定理想的适合个人需求的旅游地点;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怎样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旅游线路;出行旅游前应该准备哪些必需品等等问题,都是人们出行旅游前常常会遇到并解决的事情。
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与生活结合紧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空间概念较强。
其中旅游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设计旅游方案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观察、思考、探究、动手、创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
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抽象的事务形象化、直观化。
小组合作可使学生分享各自的经验经过交流能够优势互补。
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旅游景点的资料使课程资源进一步得到扩充和拓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备课本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三、教学难点:联系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五、课前准备:学生:对当地用水状况及主要水利工程进行调查。
.教师:有关水污染、浪费的资料和三峡、南水北调的材料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小组竞赛:说出生活中水的重要性板书:第一节水资源引导: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自然资源的类型:可再生、不可再生思考讨论:水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板书1、水资源是有限的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自哪里?讨论后回答(来自降水,讨论降水与水资源的关系)每年的3月22日是什么日子。
确定这一特殊节日的意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指导学生读书讨论,并交流已收集的资料。
归纳总结:整理出原因地球上的水资源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短缺的请同学们用实例说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结合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板书2、全球水资源短缺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水污染的问题,我们需要清洁的饮用水。
)请读图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归纳总结:水危机将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呢?板书: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举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状况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和我国的高度重视,请阅读材料“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并思考下列问题: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分别是什么?(3.22和3.22-28).⑵、确定“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意义是什么?.⑶、以1999年和2000年的主题为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旅游资源-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钟作慈主编)教案I. 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学习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3.掌握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II. 教学内容1.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方法2.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影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3.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分布特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分布特点III. 教学重点1.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影响IV. 教学难点1.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分布特点V. 教学方法1.讲授2.案例分析3.视频观摩1.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或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和服务设施。
根据旅游对象和旅游所需的条件,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四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
2.分类方法:–按旅游对象分类:国际旅游资源和国内旅游资源;–按旅游者动机和活动性质分类:风景旅游资源、健康旅游资源、娱乐旅游资源、科学考察旅游资源等。
2. 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影响1.自然景观的影响:吸引观赏旅游、体验旅游、运动旅游和探险旅游等;2.人文景观的影响:吸引文化旅游、历史旅游、宗教旅游和艺术旅游等;3.休闲娱乐的影响: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4.文化交流的影响:扩大文化认知,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国际合作。
3. 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分布特点1.自然景观:–旅游景区:张家界、黄山、九寨沟、桂林等;–自然保护区:祁连山、云南独龙江、长白山等;–森林公园:大兴安岭、秦岭、岷山等。
2.人文景观:–历史古迹:长城、故宫、兵马俑、颐和园等;–名胜古迹:峨眉山、黄果树瀑布、泰山、乐山大佛等;–民俗风情:丽江古城、凤凰古城、华山游故道、张家界夜明珠等。
1.选择题:对旅游资源定义的解释属于下列哪一种分类方法?A.按旅游对象分类;B.按旅游者动机和活动性质分类;C.按旅游所需的条件分类;D.以上都不是。
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下册教案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下册教案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五)风采展示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课题:旅游资源(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下)课标要求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课前安排学生小组活动,搜集整理各地或自己亲身体验的旅游景点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感知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2.通过介绍首都北京、中国云南旅游资源特色、畅谈旅游感受,并结合欣赏景观图片等活动,结合资料,说明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3.通过“顺义一日游”的活动,展示自己真切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播视频说资源播放我国旅游资源视频。
副板书呈现相应旅游资源的名字。
并学生感知,进入情境,并记录下视频中自己熟悉的旅游资源的名字,并在视频结束后,一一说通过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赏祖国美好河山,激发炽热的爱国热忱;赏资源记者,作出这一“限客”决定后.九寨沟仅门票收入一项,高峰期每日将减少收入一百万元以上。
但是,为了保护好九寨沟这个不可再生的世界自然遣产,管理局下决心采取限量措施。
问题: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旅游业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3分)展示人民币背面旅游资源展示文字及下图阅读文字及柱状图欣赏我国风光旖旎的锦绣河山,培养爱祖国的情感提高读图能力,并运用资料说明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文明游化行动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希望在今后的旅游活动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更好的游览并保护我们的旅游资源。
形成正确的观念及爱祖国的行动板书设计本节课特点及反思第二节旅游资源。
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的概念和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2、理解我国各地各异的地方文化特色就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能够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3、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的意义
教学要求
识记理解掌握应用
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1. 各地各异的地方文化特色就是丰富的旅游资源
2. 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的意义
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学法指导:
学习时要注意结合地图或地理图片来学习,并可结合实际来学习,不要死记硬背.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教具:
电子平板,PPT
板书:
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1、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2、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下半学期地理教案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第二节台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台湾省的位臵、范围、居民及地形特点2.记住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太平洋、台湾山脉、玉山、日月潭、浊水溪3.知道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其分布4.理解台湾省“进口一一加工一一出口”型的经济特征,记住主要城市:台北、基隆、高雄、新竹能力、技能目标:1. 通过读台湾省图、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填图的能力。
2. 通过分析台湾省自然条件与各种资源的关系、台湾工业的布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1. 通过台湾省的学习,使学生坚定不移地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 通过台湾自然环境与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一一“海岛”的位臵,“多山”的地形台湾岛丰富的资源一一森林、水能、矿产、农产、海洋水产、气候、旅游等“进口一一加工一一出口“型的经济特点教学难点:自然条件与资源分布的关系课型:综合型教学方法:采用读图、讲述、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用:课本插图“台湾省”“台湾山脉森林的垂直分布”“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和景观图片学法指导:读:通过读课本中“台湾省”图,“台湾山脉森林垂直的分布”图,掌握台湾省纬度位臵、海陆位臵特点、主要岛屿、山脉、城市及森林资源议:通过讨论分析台湾岛各种资源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岛是什么岛?(学生读图:中国政区图,找出台湾岛并观察其位臵)提问:台湾所在地区?(学生回答)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位于华南地区,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宝岛台湾1.地理位臵和范围(学生读图:85页“台湾省”图,完成读图要求1)提问:台湾省由哪些岛屿组成?(画板图:台湾岛。
课题 6.2 旅游资源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及重点分析教学内容:1、旅游资源的分类2、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重点分析:1、知道旅游资源的分类2、通过分析、归纳,形成世界遗产的概念3、理解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4、理解并运用资料说明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学生基础及难点分析学生基础:难点分析:1、通过分析、归纳,形成世界遗产的概念2、理解并运用资料说明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1、知道旅游资源的分类2、运用资料说明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通过分析、归纳,形成世界遗产的概念。
4、根据地理信息,比较、分析和归纳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分析采用启发式教授与学生探讨相结合的方法。
板书设计第二节旅游资源教学效果总结和反思时间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一、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1)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名山秀水、奇峰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旅游气候和森林景观等。
(2)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园林艺术、著名工程和建筑群、革命纪念地、民族风情、风味佳肴和购物娱乐等。
【想一想】找出下列图片中哪些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哪些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材料】ppt8-9学生看图回答【想一想】从北京去呼和浩特、希拉穆仁草原、库布齐沙漠旅游,你看到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小结】地方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
能充分体现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景观,都有一定的旅游价值。
【读一读】阅读教科书30页“读一读”在我国众多的旅游资源中,有45处(截至2013年6月)由于具有鲜明的自然和地方文化特色,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2位。
【做一做】读教科书29页图6-1“中国的世界遗产”,分组完成下列活动:1.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找出自己曾经游览过的一个世界遗产,说出这个世界遗产所在的省份、气候类型及所处地形区,描述这个世界遗产最值得保护的特点或景物,记录在一张纸上。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各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从而掌握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各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对于地理知识的具体运用和深入分析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和总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掌握各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了解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各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
2.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收集各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图片,用于直观展示。
2.实例资料:准备与各地形区生产生活相关的实例,用于分析。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展示各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__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__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__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__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__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__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
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6.2.1旅游资源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让学生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预习要点1、旅游资源的分类2、让学生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三、达标练习1.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A.北京的明十三陵 B.四川的乐山大佛C.拉萨的布达拉宫 D.云南的路石林2.读“20元人民币版面图案”,该版面景观表示的是()A.杭州西湖 B.长江三峡 C.桂林山水 D.九寨沟3.如图中的名胜古迹是(A.北京故宫 B.颐和园 C.苏州园林 D.杭州西湖探究案一、要点回顾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同学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了,你知道它们属于哪种旅游资源吗?想了解它们吗?二、思考问题说出北京有几处世界遗产,并了解它们被评为世界遗产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从多媒体上欣赏到美丽的景观,还学习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景观,学会了辨别,从而对我们国家的热爱。
四、扩展交流1.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在()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江苏省 D.上海市2.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有()A.桂林山水、长江三峡B.苏州园林、龙门石窟C.布达拉宫、都江堰D.秦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3下列世界遗产,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可欣赏到的是().A.苏州古典园林 B.莫高窟C.福建土楼 D.布达拉宫4.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山西省的传统聚落是()A.桂林山水 B.西双版纳 C.丽江古城 D.平遥古城5.下列旅游胜地与其附近铁路组合正确的是()A.苏州园林京广线 B.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陇海线C.黄山京九线 D.泰山胶济线6.你认为以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正确的是()A.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参观时禁止拍照,以避免壁画褪色,变质B.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C.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X到此一游”,纪念自己的出行D.尽量多的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7.下面关于景区、省份、特色搭配正确的是()A.黄山--四川省--“四绝B.人间瑶池“黄龙”--安徽省--“四绝C.布达拉宫--西藏--西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D.苏州园林--江西省--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参考答案预习案1.D2.C3.A探究案1.A2.D3.A4.D5.B6.A7. C。
6.2.2旅游资源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说明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二、预习要点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三、达标练习1.下列景区中,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是()A.将乐玉华洞 B.梅列瑞云山 C.永安安贞堡 D.宁化天鹅洞2.(多选)大香格里拉旅游区主要特色是()A.名胜古迹多 B.自然多样性C.人文多样性 D.冬暖夏凉,气候宜人3.地处北京市的旅游胜地有()A.中山陵 B.西湖 C.明清故宫 D.张家界探究案一、要点回顾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怎样的呢?二、思考问题利用假期到你家附近的一处名胜古迹参观游览,了解他的地方文化。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从多媒体上欣赏到美丽的景观,还学习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强对我们国家的热爱。
四、扩展交流1.我国十大旅游景点中,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避暑山庄、秦兵马俑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分别是A.浙江、广东、河南、山西 B.广西、浙江、河南、山西C.广西、浙江、河北、陕西 D.广东、江苏、河北、陕西2.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是()A.苏州园林、龙门石窟 B.布达拉宫、都江堰C.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D.秦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3.唐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我国的旅游资源是()A.桂林山水 B.长白山天池 C.长江三峡 D.黄山4.“人民币上学地理”.读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是()A.杭州西湖八达岭长城B.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C.桂林山水布达拉宫D.长江三峡敦煌莫高窟5.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传统信仰等千差万别,孕育了我国千姿百态的地方文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诗)描写的是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传名录》的景观是()A.山东泰山 B.北京故宫C.安徽黄山 D.山西平遥古城6.下列世界遗产,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可欣赏到的是()A.苏州古典园林 B.莫高窟C.福建土楼 D.布达拉宫7.下列旅游线路与项目的选择,正确的是()A.去承德游览避暑山庄 B.去南京游览十三陵C.去洛阳参观秦始皇兵马俑 D.去敦煌考察龙门石窟参考答案预习案1.B2.BC3.C探究案1.C2.D3.A4.C5.A6.A7.A。
《旅游资源》作业设计方案一、引言本学期的《旅游资源》课程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并掌握旅游业的核心因素,包括自然、文化、历史和经济价值等。
为了深化理论进修与实践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全面且富有创新性的作业方案,旨在激发同砚们对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兴趣,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目标1. 理解并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评判标准和开发策略。
2. 提升钻研和分析案例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旅游项目标问题。
4. 培养团队合作和报告撰写能力。
三、作业内容及形式1. 专题钻研(600字)选择一个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资源地,如张家界、故宫或西湖,进行深入钻研,撰写一份关于其旅游资源的详细报告,包括资源类型、价值评估以及开发建议。
2. 案例分析(600字)分析一个成功的或失败的旅游资源开发案例,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小组讨论与报告(300字)组织4-5人小组,选取一个旅游热点地区,共同探讨其旅游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一份小组报告。
4. 教室展示(100字)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部分,在教室上分享他们的钻研效果,进行口头报告。
四、作业提交与评分标准1. 专题钻研报告(30%)- 内容深度与准确性(20%)- 报告结构与逻辑(10%)2. 案例分析报告(30%)- 分析深度与创新性(20%)- 结论的合理性(10%)3. 小组讨论报告(20%)- 团队协作与观点整合(15%)- 报告清晰度(5%)4. 教室展示(10%)- 口头表达与互动(5%)- 专业水平(5%)五、时间安排- 第一周:阅读教材,确定钻研对象- 第二周至第四周:搜集资料,撰写报告- 第五周:小组讨论,形成初步报告- 第六周:完善报告,准备教室展示- 第七周:教室展示与互评六、预期效果通过这次作业,我们期望每位同砚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结,这个《旅游资源》作业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进修平台,让同砚们在探索中进修,在实践中成长。
第6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我国南北方地理区域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征,理解这两个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2.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和看图的方法,认识到我国南北方地理区域的差异。
3. 情感目标: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重点: 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三.学习难点: 举例说明南北方地理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地理差异 四.教具准备:配套课件、学案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自主预习: (课文做重点记号)1、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必须会影响到人们的 和 。
对于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方面;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和 等方面。
2、我国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__________,地形多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耕作制度为 。
北方地区的房屋比较注重防寒保暖,由于地势__________ ,人口众多,所以村庄都较大。
3、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 ,地形多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南方地区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__________ ,利于排水。
活动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①复习导入:回忆四大区域名称、位置、划分依据等。
②学生思考不同景观图片分别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一地区?③学生齐读54页第一段课文,回答:自然环境的不同对于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方面;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和 等方面。
活动三: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 ①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分析南北方的农业差异活动四: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饮食、民居、交通等方面。
①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②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③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影响着交通运输工具 ④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影响着传统运动活动五:知识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1、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深厚的黄土分布区在北方地区( )2、北方交通运输以河运为主( )3、溜冰、滑雪是北方人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 )4、苹果、荔枝等都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亚热带水果( )5、北方地区就是东北三省( )6、我国南方的房屋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和透气。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6.2.1 旅游资源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 年级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让学生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1、设疑思考: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对我国的旅游资源认识
是怎样的呢?
学生活动:谈论各自的想法。
2、多媒体展示:我国的世界遗产图片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过渡】提问:你能说出我国的世界遗产都分布
在哪些地方吗?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分类,出示
课题《旅游资源的分类》。
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
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是大众化的休闲方式。
我国地理环境丰富
多彩,千差万别,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
人们开展各种旅游活动,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明山秀水、奇峰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旅游气候和森林景观灯。
人文旅游景观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园林艺术、著名工程和建筑群、革命纪念地、民族风情、风味佳肴和购物娱乐等。
自然景观图片
人文景观通过图片,让学生加深印象
旅游商品:旅游美食、旅游纪念品、特色商品等
人文旅游资源作用:教育性
一些著名的旅游胜地,是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巧妙结合的典型,既有迷人的自然景观,又是文物古迹荟萃的地方。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在我国众多的旅游资源中,有48处由于具有鲜明的自然和地方文化特色,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2位。
世界遗产的确认,为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确定了一个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文明标准,使我们能从全球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使遗产保护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和前所未有的激励措施。
保护世界遗产对人类认识好传承自身
历史文化,以及保护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重难点精讲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
归纳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从多媒体上欣赏到美
丽的景观,还学习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景
观,学会了辨别,从而对我们国家的热爱。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板书设计
6.2.1旅游资源的分类
1.旅游资源的内涵
2.旅游资源的分类
教学反思
运用图片和表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了旅游资源的分类,也是学习的重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