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与北豆根的区别及合理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
山豆根有毒,怎么用才安全?
山豆根,别名:广豆根、苦豆根、胡豆莲等,为山豆科越南槐的根和根茎;苦,寒,有毒。
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
可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本草求真》将山豆根列为“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其临床疗效确切。
山豆根总碱的毒性很大,毒性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另外还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严重中毒时,可发生肺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其煎煮时间越长,毒性也就越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建议用量为3~6克,用10 克以上出现毒性反应明显增加。
由于山豆根与北豆根容易混淆,北豆根毒性比山豆根小,如将山豆根做北豆根使用容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另外,民间验方用山豆根单味药煎水治疗咽喉疼痛,一旦超量容易出现毒副作用。
含山豆根的中成药:喉风散、桂林西瓜霜、喉疾灵胶囊、鼻咽灵片、绿袍散、伤科宁喷剂、清咽润喉丸、复方木鸡颗粒、秋燥感冒颗粒等。
山豆根用药注意事项
1、虚火喉痹及脾胃虚寒泄泻者禁服。
2、避免与神曲、大黄配伍。
3、服药后忌酒。
4、不可长期或超量服用。
北豆根,山豆根的中药饮片鉴别比较分析发布时间:2021-08-17T08:50:47.954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21年第3期作者:何惠兰黄智锋[导读] 中药历史悠久,古籍往往记录不详,各地用药也存在较大差异。
厦门市中医院 361000中药历史悠久,古籍往往记录不详,各地用药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误传药名之事时有发生,也为临床用药增加了一定难度。
由于某些中药药名相似,导致患者误认,进而引发了一定的用药事故,如北豆根和山豆根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二者不仅名字不同,基源、功效、成分都大不相同。
其中,山豆根化学成分极其复杂,药理与作用机制也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山豆根的细胞以及作用于动物水平的研究,依旧需要结合生物学、分子学等联合进行探讨。
以下将为大家简要科普山豆根、北豆根的相关知识1.北豆根与山豆根中药饮片比较①饮片形状方面,都为类似圆形的厚片。
②饮片大小不同,山豆根为0.7厘米以上、1.5厘米以下较粗药片,北豆根为0.3厘米以上、0.8厘米以下较细药片。
③饮片表皮颜色不同,山豆根为棕色或深棕色,北豆根为黄棕色或暗棕色。
④饮片断面木质纹理不同,山豆根木部为淡黄色且中间无髓,北豆根亦为淡黄色,其具有的木质纹理呈放射状分散,且中心有髓。
⑤饮片气味不同,山豆根具有豆腥气,北豆根基本无气味。
2.北豆根及其主要作用北豆根多在春、秋季节长成,以根茎为药,需洗净根部泥沙,晒干方可入药。
其根部为圆形细长形状,且多弯曲,表面呈黄棕色或暗棕色,外皮很容易被剥落,但其本身具有极强韧性,不易折断。
味道苦涩带有寒凉性质,主要用于治疗喉咙肿痛、腹泻、风湿等病症,其物质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
研究发现其中带有的毒性药效——蝙蝠葛,可使动物中枢神经出现兴奋、惊厥等现象,最后导致动物因呼吸肌麻痹而死。
北豆根的使用也会导致患者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大减、嗜睡、腹部胀痛等。
北豆根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含有的山豆根碱,可起到抗心侓失常效果,尤其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疗效,同样也将对心脏电生理产生了一定影响,可起到控制心肌收缩性、兴奋性等作用。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摘要:目的对山豆根及其混淆品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进行对比鉴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从性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几方面进行对比鉴别。
结果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的基源、性状、药理、性味、归经与效用、临床应用均有区别,临床用药不可混淆。
结论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和木蓝山豆根(土豆根)基源不同,成分有别,药理作用各有所长,性味、归经与效用也不尽一致,应各以其名药用。
关键词: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中药鉴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山豆根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
自古以来植物来源就比较复杂。
据文献记载,各地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物不下20种[1]。
除本文论述的几种外,民间尚有用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和百两金Ardisia hortorum Maxim.的根代替山豆根药用。
这种同名异物导致药物品种混乱的情况,必须予以纠正。
本文介绍其与北豆根等几种易混合的鉴别及应用。
1 山豆根基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
饮片鉴别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直径~,厚 1~2mm。
切面皮部淡棕黄色至类白棕色,木部黄白色,有的可见棕色环纹或见有髓部。
周边棕褐色至暗褐色,具纵皱纹,有的可见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坚硬,气微,味极苦。
见图 1 。
成分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金雀花碱、安那吉碱(臭豆碱)、槐醇、山豆根碱、山豆根二醇碱等生物碱和广豆根素(柔枝槐酮)、广豆根酮、环广豆根素、环广豆根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及苯丙素类、三萜、甾醇等。
药理抗肿瘤水提物灌服或腹腔注射对多种实验性肿瘤(小鼠U14、肉瘤180、大鼠吉田肉瘤、腹水及实体肝癌等)有抑制作用,苦参碱 mg/kg 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 S180有效,氧化苦参碱作用更强( mg/kg),都是肿瘤细胞代谢的直接抑制剂。
本品对肿瘤乏氧细胞有选择性毒性,提示对放疗、化疗抗拒和肿瘤转移复发者效果更好。
山豆根、北豆根,有毒,需注意!前段时间我在门诊接诊一例“山豆根中毒”患儿,在儿童医院做康复治疗,间断找我扎针。
孩子5岁,一侧肢体活动不利,似脑血管病后遗症之表现。
家长诉是孩子两岁多时,家里煮了一虎口长的山豆根,全家喝,除了孩子,都没事。
在我们方城老家,我曾听我婶陈建平医师说有民间传说“山豆根不能碰见壁虎尿”,否则容易出人命。
但是,唯一这两种遇到一起的机会我假设了一下:就是煮好的山豆根水放在屋里,没有盖盖子,屋顶上壁虎在爬,然后好巧不巧壁虎尿上去了。
这种机会太少了!我专门搜了下壁虎尿,原来壁虎确实是尿尿的,但对于壁虎尿是否有毒,网络消息鱼龙混杂,语焉不详,有的说壁虎尿是微毒的,对人体的确有害,通常人沾上壁虎尿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出疹等情况。
也有大部分人认为壁虎尿是没有毒的,还有小部分人则不知道壁虎尿是否有毒。
这种民间的传言,我分析了一下,有可能就是山豆根有毒,连带出了这样的说法,还望见多识广者多多指教。
郝纯有大夫,在网上整理出了关于山豆根毒性的汇总,我粘贴出来,分享给大家:中医同道用药需要小心,病人用药也需要注意。
山豆根中毒研究小汇总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
其苦,寒;有毒。
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因其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药典推荐剂量为3-6克。
山豆根被誉为治疗咽喉肿痛的第一要药,临床应用广泛。
因山豆根毒效并存,临床常因不合理应用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现代研究表明,山豆根具有抗炎镇痛、抗肝损伤、抑菌、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病毒性肝炎和肿瘤等疾病。
自1985年《中国药典》记载山豆根有毒以来,历版药典皆限定山豆根临床用量为3-6g,而一些医生为了追求临床疗效而超剂量使用,致使山豆根中毒反应发生。
山豆根与北豆根(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rt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名称相似,但毒性大小不同,山豆根毒性大于北豆根,医生和中药调剂员易搞混这两个药,该用北豆根则用成了山豆根,则易造成中毒反应;山豆根与神曲、大黄配伍,中毒反应增加。
山豆根和北豆根有什么区别_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山豆根和北豆根为临床常用的中药,但由于我国各省市的用药习惯不尽相同,造成中药使用中同名异物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山豆根和北豆根名称相近,因此造成一些地方将山豆根和北豆根混用的现象出现。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欢迎大家阅读。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3大区别1:功效差异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
主治热毒炽盛、火毒蕴结之咽肿、喉痛、喉风、牙龈肿痛等。
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之功效。
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风湿痛、四肢麻木、肠炎痢疾等。
2:毒性差异山豆根:现代研究表明,山豆根所含之苦参碱能作用于大脑,引起痉挛,能麻痹横隔膜和呼吸肌运动神经末梢。
以山豆根25g/kg 煎液小鼠灌肠,结果出现呼吸抑制和震颠、痉挛、死亡。
北豆根:北豆根主要成分为蝙蝠葛碱,研究发现,以蝙蝠葛碱所作的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该药4.8~60毫克剂量用药18天或2~3月,对心脏无不良影响,150毫克以上剂量用药 2~3个月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受损程度随剂量增大而加重,所致的是轻度损害,150毫克以下对肾和肾上腺基本无不良影响。
3:性状差异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东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其根茎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
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厚片,切面灰白至淡黄色,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周边棕黄色至淡棕色,气微味苦。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又习称为“广豆根”。
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根茎长圆柱形,略弯曲,常有分支,长短不等。
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不易折断。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薄片,表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周边棕色或棕褐色,质坚硬,有豆腥气,味极苦。
因此,虽然二者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山豆根含有的主要成分苦参碱,毒性大于北豆根含有的蝙蝠葛碱。
山豆根不可与北豆根混用山豆根在《图经本草》别名有北大豆根之称,于北豆根实为不同来源,功效不尽相同的两种药物,且山豆根毒性较北豆根毒性大。
有些药店、医疗单位山豆根、北豆根不分,处方上开北豆根,常给山豆根,在临床使用中,时有中毒报道,凡中毒者,皆由过量服用引起。
《中国药典》早在1997年版就将山豆根与北豆根两药分别收藏,以资区别,时至今日,以山豆根当作北豆根混用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据笔者了解,有些医生处方中北豆根剂量大至12~15g,却投给药的是山豆根15g,殊不知《中国药典》中,山豆根的量只限为3~6g,这一混用情况,严重威胁着病人的身心健康。
为了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现将两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目的在于正确区分、合理使用药物。
1 来源比较山豆根,又称广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干燥根及根茎[1];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n dauricum DC 的干燥根茎[2]。
2 性状比较2.1 山豆根根茎膨大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常残留凹窝状茎基,下端着生根2~4条。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间有分枝。
长12~15cm,直径0.3~1.5cm。
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外圈浅棕色,中间淡黄色,中心无髓,射线不明显。
有豆腥气,味极苦。
2.2 北豆根根茎呈细长圆柱形,弯曲而有分枝,长50cm,直径0.3~0.6cm。
表面黄褐色至暗棕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或微突起的根痕。
外表易剥落。
质韧,不易折断。
断面木部黄白色,可见放射状纹理,中心有类白色的髓。
气微,味苦。
3 显微比较[3]3.1 山豆根根横切面木栓层6~15列细胞,皮层外侧的1~2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断续排列成含晶细胞环,每一个细胞含结晶1~3个。
细胞壁木化,相间排列,导管内常见黄色内含物,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3.2 北豆根根横切面木栓层继续,木栓细胞数列,皮层有单个石细胞散布,石细胞呈分枝状或类方形、多角形、维管外束韧型。
山豆根和山豆根有区别请告诉我区别方法山豆根是大家熟悉的中药材,平时可以服用山豆根治好大家的病,有助于解决肺部的不舒服感,但与山豆根相比,很多人看不清楚。
那么,具体的...山豆根是大家熟悉的中药材,平时可以服用山豆根治好大家的病,有助于解决肺部的不舒服感,但与山豆根相比,很多人看不清楚。
那么,具体的山豆根和青豆根的区别是什么?在这里看看怎么区分。
对山豆根和东北豆根来说,是比较相似的两种中药材,这两种中药材也比较分地区存在。
首先对山豆根来说,主要的效果可以帮助人体清热解毒。
也可以帮助消肿利咽。
体内有热毒的人可以用山豆根治疗。
另外,可以治疗由火毒引起的咽部肿痛、喉炎痛、牙肿痛等。
另外,这种中药材的效果除了清热解毒之外,还有山豆根没有的效果,可以治疗风湿骨痛、扁桃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脚麻木、肠炎、痢疾等,对解决我们的身体不适也有意义。
但实际上必须注意山豆根和东北豆根有其他区别。
首先两种中药材是有毒的植物,山豆根种中含有苦参碱成分。
另外,山豆根刺激大脑会引起全身痉挛,呼吸肌运动和末梢也会麻痹。
另外,进行实验,选择山豆根的煎汁给老鼠灌肠,结果出现了呼吸困难和全身。
而且,山豆根的毒性比山豆根稍小,随着分量的增加对肝脏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据说两种中药材都有毒性,但山豆根的毒性必须更强。
这也是区分两种中药材的好方法。
请注意。
上面介绍了山豆根的一些情况。
你会发现两种中药材有区别。
所以,必须小心区分。
上面介绍了两种中药材的区别方法。
必须小心区分。
由此,让两种中药材更好地服用,对大家的健康也有好处。
光明中医2021年4月第36卷第7期CJGMCM April 2021. Vol 36. 7• 1067•山豆根与北豆根物理性状及应用鉴别研究司寒凤摘要:山豆根与北豆根是2种药名类似的中药,但实际二者在性状、药理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由于二者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避 免使用时出现误用、错用,其二者的鉴别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文章对山互根与北豆根的鉴别方法进行简单分析,从本质上对而二者区分,以便临床对山豆根、北互根更加准确使用。
关键词:山豆根;北豆根;鉴别方法do i:10.3969/j. issn. 1003-8914,2021.07.019 文章编号:1003-8914( 2021) -07-1067>03山豆根和北豆根均能止痛消肿、解毒清热,临床上 多应用于热毒蕴结之肿痛,且具有一定的抗癌(肿瘤)功效。
山豆根来源为豆科,属于植物越南槐的根茎或干燥根,具有消肿利咽、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治疗咽 喉肿痛、火毒郁结有明显功效。
北豆根属于防己科,植 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具有祛风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痹痛、咽喉肿痛、肠炎痢疾之证。
山豆根主要产于南方,北豆根主要产于北方,二者药名和 功效相近,但隶属不同植物科属,其药物性状和成分有 较大差异,为了正确有效鉴别山豆根与北豆根,需要从 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药效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行鉴别对比。
1山豆根与北豆根的植物学鉴别1.1北豆根与山豆根性状对比山豆根是比较粗的,没有髓部,其属于一种豆科植物,并且具有明显的豆腥 气;而北豆根是比较细的,是类白色的,有髓部,北豆 根:细长的圆柱形,常弯曲,直径为0.3 ~ 0.8 cm,并且 有分支。
山豆根:根为长圆柱形,存在横长皮孔,纵皱 纹,直径大约为0.7 ~1.5 cm。
其根茎为结节状,顶端 存在茎基,下若生根数条[1<。
山豆根具有不规则结节状,顶端有残留根茎痕迹,生有根数条,根多成圆柱 形,并且分枝较多,直径在0.5 ~1.5 cm,表面为棕褐 色伴有皱纹,在放大镜下可见皮质坚硬,并且难以折断,表皮呈棕黄色,木质部呈黄白色,层次明显。
中药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
罗为成;陈平;罗广荣;全文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09(11)5
【摘要】山豆根为较常用中药,各地所用山豆根的品种较为复杂,但多数地方所用的山豆根为广西产的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 sis Gapnep.又名广豆根,小黄连,岩黄连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et T.chen-豆科Leguminosae的根及根茎。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
而临床应用上经常出现用北豆根代替山豆根使用的情况。
所以笔者为了避免这种误用把两者具体区别开来:
【总页数】2页(P860-861)
【作者】罗为成;陈平;罗广荣;全文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524043;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524043;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524043;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524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31.71;R282.5
【相关文献】
1.北豆根、山豆根的中药饮片鉴别比较分析 [J], 李晓娣
2.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 [J], 赵真峰
3.山豆根与北豆根物理性状及应用鉴别研究 [J], 司寒凤
4.山豆根与北豆根的中药饮片应用鉴别 [J], 梁素娇
5.北豆根和山豆根的中药饮片鉴别对比研究 [J], 郭跃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北豆根是一种植物的根茎,在传统中草药中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备和保健品中。
北豆根具有许多功效和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1. 清热解毒:北豆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火热症状。
它能够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减轻发热和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
2. 利尿排湿:北豆根具有利尿排湿的功效,可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有助于改善水肿情况。
此外,它还可以促进气体排出,减少胃部胀气。
3. 提高免疫力:北豆根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它能够增加抗体的产生,提高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4. 抗菌消炎:北豆根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等疾病。
5. 降血脂:北豆根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它还能够促进血管的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6. 改善肝功能:北豆根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它还能够增加肝功能酶的活性,改善肝脏的排毒
功能。
7. 抗氧化:北豆根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伤。
它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保护身体各器官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总之,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湿、提高免疫力、抗菌消炎、降血脂、改善肝功能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和作用。
它是一种经济、实用且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广泛应用于中草药制剂和保健品的制备中。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
山豆根和北豆根都是生活中的常用中药材,而且它们的药用价值都很高,并且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
但这两种中药材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有些人会把它们当成同一种中药,不知道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区别,下面我就专门为大家介绍这个问题,让大家了解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
1、功效区别
山豆根和北豆根在功效上有明显区别,山豆根这种中药材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其实它在临床上多用于人类咽喉肿痛和牙龈肿痛等疾病的治疗。
北豆根这种中药材虽然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但他平时多用于人类风湿骨痛和四肢麻木,以及腹泻肠炎等疾病的治疗。
2、毒性区别
山豆根和北豆根虽然都是中药材,但他们在毒性上有一定的区别,山豆根这种中药材含有大量的苦参碱,这种物质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的大脑和神经,人们服用以后会出现痉挛和呼吸困难以及四肢抽搐和猝死等多种中毒症状。
而北豆根的毒性却比较少,它只含有一些蝙蝠葛
碱,这种物质虽然有一定毒性,但对人体影响并不明显,只有过量服用时才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心肌受损。
3、来源区别
北豆根和北豆根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北豆根来源于防己科植物蝙蝠葛,是这种植物的干燥根茎,它多出产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及河北和山东等地,这种中药材是细长的圆柱形,表面多为黄棕色。
山豆根则来源于豆科植物越南槐,是这种植物的干燥根以及根茎,它主要出产在中国的广东和广西,它多是长圆柱形,而且略弯曲,多分枝表面多为灰棕色质地坚硬不易折断。
主要用于热毒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山豆根(附:北豆根)山豆根(《开宝本草》)为豆科小灌木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
产于广西、广东、江西等地。
全年可采,以秋季采者为佳。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药材性状:有豆腥气,味极苦。
以根茎粗大、粉多者为佳。
生用。
【历史】本品“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
”(《图经本草》)。
别名有北大豆根、黄结(《经验方》),苦豆根(《中药材手册》)。
《开宝本草》记载本品:“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人及马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图经本草》以其“寒以解咽喉肿痛。
”此后各本草对其论述,虽个别存有异议,然对其主要功效的论述多从之。
如《本草经疏》日其为“解毒清热之上药。
”《本草汇言》言其“苦寒清肃,得降下之令,善除肺胃郁热,凡一切暴感热疾,凉而解毒,表里上下,无不宜之。
”《本草求真》更尊其为“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
”《本草正义》对其功效特点及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对其主治证的表里、寒热、虚实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与论述,如其认为“苦寒降泄,其味甚厚,故能解毒而疗疮疡之肿痛,兼能杀虫治黄,皆惟大热之实证为宜。
又治发热咳嗽,则以肺胃热咳言之,非不问虚实寒热,可为咳嗽之通用品也。
今人专以治咽喉肿痛,则直折火毒之上炎,亦惟实热闭塞者,始为合宜。
而风邪外束之喉痛,尚须辛凉开泄者,则必不可早投,反恐遏抑不宣,重增其困”。
告诫后人,使用本品时需仔细辨证施药,方可收到预期效果。
【性能】苦,寒;有毒。
主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应用】一、咽喉肿痛本品大苦大寒,功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
轻者可单用本品,水煎服或含漱即有效;“治太阳、少阴之火,为风寒壅遏,关隘不通,留连咽喉发肿,痰涎稠浊,疼痛难堪,发为乳蛾者”,配以射干、麦冬、天花粉等应用,如山豆根汤(《慈幼新书》)。
现代临床用山豆根治疗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牙龈肿痛等疾病,疗效肯定。
用山豆根配连翘、射干、天花粉等治疗慢性咽喉炎120例,总有效率95%[中医药研究,1999,7(4):54]。
北豆根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北豆根吗,估计有的人是不了解它的,其实北豆根一般生长在山坡上,一些树木林立的灌丛中,也会在一些路旁边发现它,其实北豆根分布的地方中国还是很少见的,一般在日本,还有朝鲜这样的地方才容易被发现,为什么会食用北豆根呢,下面就详细的了解一下北豆根的药用价值。
功效山豆根的原植物是柔枝槐,为豆科植物。
别名:广豆根。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
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肝炎、便秘、毒蛇咬伤等症。
分布于我国南部,以广西产量较大。
食疗作用:北豆根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善降泄;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痄腮,泻痢,黄疸,风湿痹痛,痔疮肿痛,食管癌,胃癌,蛇虫咬伤。
做法指导:1.热毒咽喉肿痛者,可与射干、玄参、金银花甘草等配伍,以清热利咽止痛。
2.本品如治湿热泻痢,可配黄连、黄芩。
3.治湿热黄疸,可配茵陈蒿、栀子、大黄。
药用价值本品为北豆根中提取的总生物碱片。
基本信息:采制: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性味:性寒,味苦。
有毒。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祛风止痛。
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3~6克;抗肿瘤可用到9~15克【贮藏】置干燥处。
【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可用。
1、抗肿瘤作用:山豆根所含多种生物碱对小鼠肉瘤S180、肉瘤S37、小鼠宫颈癌U14、吉田肉瘤、腹水型肝癌有抑制作用,另外氧化苦参碱对肿瘤之氧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山豆根总碱有降压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扩血管作用有关。
山豆根总碱还能显著增加豚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
作用强度与心肌收缩力增强无关,为一直接的扩冠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山豆根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山豆根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拮抗苯丙胺的兴奋作用,加强戊巴比妥钠、硫贲妥钠及水合氯醛对中枢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