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8.44 KB
- 文档页数:2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情况自查报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药品种类,其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确保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我单位开展了自查工作,并将情况报告如下:一、麻醉药品管理情况:1. 麻醉药品购进管理:(1)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规定,通过合法渠道购进麻醉药品,未发生非法购进情况。
(2)建立了麻醉药品购进记录台账,详细记录了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来源、购买日期等信息,确保购进过程可追溯。
(3)建立了药品采购审批制度,确保采购程序合规。
(4)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定期核实供应商的经营资质,合规经营,不存在非法供应情况。
2. 麻醉药品入库管理:(1)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购进的麻醉药品送入专门的麻醉药品库房,并由专人进行入库登记、盘点和验收。
(2)建立了麻醉药品库存台账,记录了麻醉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等信息,确保库存可查可控。
(3)加强库房的安全防护工作,使用视频监控、安全门禁等设备,提高麻醉药品储存的安全性。
3. 麻醉药品分发和使用管理:(1)建立了麻醉药品分发制度,任何麻醉药品的分发都需经过科室负责人的审批,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2)麻醉药品的使用严格按照医师处方和手术安排执行,确保麻醉药品的使用合理、安全。
(3)加强麻醉药品的记录和追溯工作,定期进行库存清点和核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 麻醉药品的报废和销毁管理:(1)建立了麻醉药品报废处理制度,及时清点和处置过期、损坏或剩余的麻醉药品,并做好相关记录。
(2)麻醉药品的销毁工作由专门的单位进行,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销毁,确保药品不流入非法渠道。
二、精神药品管理情况:1. 精神药品购进管理:(1)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通过合法渠道购进精神药品,保证药品的来源可靠、质量合格。
(2)建立了精神药品购进记录台账,记录了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来源、购买日期等信息,确保购进过程可追溯。
2. 精神药品库存管理:(1)精神药品定点单位建立了精神药品库房,由专人负责库存管理工作,包括入库登记、盘点和验收等。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总结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的管理(3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总结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的管理篇一****,我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严格根据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仔细作好方案、选购、验收、入库、领取、发放、调剂的每一个环节,制订了工作制度与职责,做到了全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合法管理与平安合理使用。
医院进行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法律法规学问培训与考核,重新核准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限,对调剂人员也进行了培训与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1.方案、选购与储存我院依据医疗需要,根据有关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仓库依据临床需要提出申购方案,经药剂科主任审核、院长审批后,在国家规定供应处选购,同时实行了网上申报方案与入库沟对制度。
为了保证此类药品在运输中的平安,医院每次用专用车运输。
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做到货到即验收,清点到最小包装,并作好祥细的记录。
药品出、入库双人复核,做到帐物相符、日清月结。
设置专柜、专锁,由专人负责。
2.发放、使用我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调配。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为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平安性,严格实行工作制度,由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用帐册、专册登记,空安瓿准时按批号回收。
每发出访用的药品按处方实行了记录。
我院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建立专项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检查,杜绝平安隐患。
三、处方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中,处方管理是关键。
我院按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印制专用处方,并要求医师严格根据有关规定开处方,药剂人员仔细审核,以书不合规定的处方坚决不发药。
每个月麻醉药品与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规定编号装订,处方在仓库专箱存放三年备查,已过三年的处方报请医院和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销毁。
****,我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仔细作好了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基本作到了合法合理平安选购、保管与使用,全年无事故发生。
2020年9月 第17卷 第18期药物与临床 Drugs and Clinic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1]。
麻醉药品容易产生依赖性和滥用的特点,如果管理不严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危害,行政管理部门在麻醉药品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以防止其不合理的流通和使用[2]。
在医疗机构,重点关注的是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及安全性,为了更好的对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及管理,也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以下对我院2017—2019年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从本院医院信息系统中导出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有使用麻醉药品的详细记录并分类汇总,包含其药品名称、规格、用量、总金额等。
1.2 方法使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各麻醉药品DDD值参考《新编药物学(第17版)》[3]及药品说明书。
(1)计算各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DDDs=某药品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
DDDs 越大,说明该药品的使用频度越高,也反映了医生和病人更倾向选择该麻醉药品;(2)计算日均费用(DDC),DDC=某药品的年销售金额/该药的 DDDs 值。
DDC把药品和费用挂钩,DDC越大,表明对患者经济负担越重,经济性越差;(3)计算药品总金额排序与DDDs 排序的排序比(B/A),排序比=药品的总金额排名/DDDs排名。
排序比(B/A)值接近1,表明药品销售金额与 DDDs 同步性较好,排序比小于1表明药品相对价格较高,或者使用频率较低,B/A 值大于1表明该药价格较低,或者使用频率高。
2 结果2.1 麻醉药品的用药频度2017—2019年麻醉药品用量及DDDs见表1。
麻醉药品的总体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量上升最快,10 mg 及40 mg两种规格从排名第三及第五上升至前三位。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量也逐渐上升,4.2 mg的芬太尼透皮贴剂DDDs从3 713.5上升至4 963,8.4 mg的芬太尼透皮贴剂DDDs从3 731上升至4 193。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总结XXX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分析总结报告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XXX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本院就2017年度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分析总结如下:一、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情况1、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严格按规定进行购用,由药剂科专人负责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向定点批发企业购买,并实行网上采购,采取银行转帐方式付款。
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严格执行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等规定。
3、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储存严格执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双人双锁管理等规定。
对进出专柜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建立了专用帐册。
药房配备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保险柜。
药房的门、窗有防盗设施,门诊大厅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药房24小时有人值班。
4、本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管理,第一是具有执业医师资历并经XXX组织的麻精药品专业培训获得“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历的医生,再经本院医务科审核授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生,方可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5、本院门诊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一是主诊医生要为患者书写门诊病历,门诊病历留存在药房备查;二是医师在为门诊患者首次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亲自诊查患者,在门诊病历中留存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癌症诊断证明书”,并签署《麻醉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一式二份,一份交给患者,一份随同门诊病历留存在药房。
住院病人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其《麻醉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随同住院病历归档。
医师在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时,严格控制药品剂型、剂量的使用范围和处方量的规定。
二、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使用阐发及总结2017年,本院使用盐酸吗啡针***支、盐酸吗啡片***片、吗啡缓释片***片、磷酸可待因片***片,其中癌症患者使用97%左右,非癌症患者(如肾结石绞痛)3%左右。
精麻药品管理使用情况总结2014年,我院严格执行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加强了对麻醉精神药品的采购验收、仓储、临床使用、调配发放等管理,确保了临床安全合理使用。
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1、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把落实精神、麻醉药品制度管理纳入日常药学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每个部门全体药学人员都要熟知管理文件,并按照制度的规定开展精、麻药品的管理工作。
对于管理核心制度,我们制作了KT板,并将KT板贴在麻醉药品保险柜旁边,时刻警示管理人员,牢记麻醉药品的特殊性,重视麻醉药品管理。
2、严格落实“五专管理”。
设立麻醉药品专用保险柜,有专人负责,采用专用账簿、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的方式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在药房、麻醉室设置的麻醉药品周转库,也严格按照五专要求开展工作,同时设置麻醉药品基数,领用配备麻醉药品数量不超过基数的规定。
3、加强麻醉药品临床使用管理,有专门疼痛药师到相关临床科室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在门诊药房设置专门的麻醉药品发放窗口,由制定的专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的日常审方、调配、使用登记工作,并负责门诊病人用药指导和用药交代。
对处书写、药品使用不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的,一律不予发药。
4、加强对麻醉药品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值班巡查制度,值班人员值班期间要加强对精麻药品保管区域的巡查。
库房、药房和病区周转库设立专柜保存精、麻药品,门窗装有防盗设施,保险柜装有安全报警装置,非正常打开时会立即报警。
保险柜实行双人双锁制,需两人才能开启药品保险柜。
在麻醉药品保险柜摆放区域还安装了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时刻保障药品安全。
5、严格执行采购验收管理和批号管理制度。
药品进入药库前,进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到最小包装,记录验收药品品名、规格、剂型、批号、数量等相关情况,验收合格后双人签字,记录保存完整。
进入医院的麻醉药品全部实行批号管理,保证药品使用后的可追溯性。
总之,2014年我院麻醉药品管理措施到位,责任明确,保障了全年麻醉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
门诊药房管理中高危药品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应对门诊药房是医院提供药品发放和管理服务的重要部门,其中高危药品的管理尤为关键。
高危药品指的是具有较高风险性的药品,例如抗癌药物、抗精神病药物、麻醉药品等。
这些药品若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需加强其管理和应对措施。
高危药品在门诊药房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库存管理不规范。
门诊药房库存管理的不规范可能导致高危药品的存取混乱,出现过期药品、缺货等问题,增加了患者用药风险。
2. 药品配送不及时。
由于某些高危药品供应紧缺或配送环节出现问题,导致门诊药房无法及时提供患者需要的药品,延误了治疗和护理的进展。
3. 药品挪用或滥用。
门诊药房员工可能存在将高危药品私自挪用或滥用的风险,滥用可能存在利益输送或经济利益的驱动,从而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险。
1. 加强库存管理。
门诊药房要建立规范的药品库存管理制度,对高危药品进行单独的跟踪管理,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及时销毁过期药品,确保库存的及时更新和供应。
2. 强化药品配送。
门诊药房应与供应商建立合作机制,确保高危药品的及时配送,同时要建立药品配送跟踪机制,及时了解配送情况,确保药品的即时供应。
3. 建立药品信息系统。
门诊药房应建立高效的药品信息系统,实现对药品流向的全程追踪和监控。
通过条码扫描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高危药品的溯源管理,确保药品的可追溯和安全使用。
4. 加强员工培训和监督。
门诊药房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高危药品管理的意识和技能,确保员工能够正确使用和发放高危药品。
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加强安全措施。
门诊药房应加强对高危药品的保管和使用,确保其安全性。
采用防盗系统、安装摄像头等手段,加强进出门诊药房的监控和控制。
在加强高危药品管理的门诊药房还应与临床科室建立紧密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用药需求和情况,确保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的实施。
门诊药房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积极参与各项药品管理政策的实施和安全质量监督工作,共同确保门诊药房的安全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