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解析教学文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6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六本木新城概述 (6)1. 六本木新城简介 (8)2. 六本木新城的发展历程 (8)3. 六本木新城的地理位置与交通优势 (9)4. 六本木新城的主要建筑与设施 (10)三、六本木新城的成功因素分析 (11)1. 独特的经营模式 (12)2.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13)3. 丰富的文化与娱乐资源 (14)4. 高品质的建筑与设施 (16)5.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营销策略 (17)四、六本木新城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影响 (18)1. 对东京市的经济贡献 (19)2. 对日本房地产市场的启示 (20)3. 对全球商业地产市场的借鉴意义 (22)五、六本木新城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23)1. 面临的挑战 (25)2. 发展战略调整 (26)3. 未来展望 (27)六、结论 (28)1. 研究总结 (2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0)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全面分析东京六本木新城的案例,包括其规划背景、设计理念、实施过程、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六本木新城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城市更新和规划项目提供参考。
这一部分将介绍东京六本木新城的规划背景,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区域特征以及规划前的状况等。
还将探讨当时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问题,如人口密度过高、基础设施落后等。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六本木新城的设计理念,包括其规划目标、设计原则、空间布局以及功能性混合等。
还将探讨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融入当地文化和历史元素。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六本木新城规划实施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筹备、资金筹措、政策支持等方面。
还将重点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本部分将分析六本木新城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业活动、就业机会等方面。
东京六本木新城是一个城市中心再开发的优秀案例.其高层低密度的开发方式与公共空间艺术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给出了城市复兴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对同样面临城市用地优先城市人口众多城市环境下降等问题的我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很有借鉴意义。
本文选取广州天河CBD和上海徐家汇作为代表,从业态分布、交通组织、空间构成、文化内涵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未来的发展建议和意见。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六本木山新城(Roppongi Hills)
地点:位于日本东京都会区的六本木六丁目地区
占地面积:11.6公顷
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总投资:2700亿日元(40亿欧元)
投入使用时间:2003年4月25日
简介:
六本木是日本东京都的一个副都心,也是东京最具国际色彩的地方,而六本木山城的建造又为此地区的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针,成为东京新都会的文化标志。
六本木山城是一座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酒店、豪华影院和广播中心为一身的建筑综合体,具有居住、工作、游玩、
休憩、学习和创造等多项功能。
室内室外还不乏艺术作品,以突出文化气息........。
案例解析——东京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 in Tokyo)一、概况日本东京是个临海城市,环抱东京湾,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京的规模也逐步扩大,高密度的人口带动了交通网络的建设,地下铁、电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发展迅速。
东京地铁站覆盖密度非常高,几乎每个路口都是都有地铁口,大部分商场都与地铁连通,完善的轨道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二、基地区位六本木新城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六本木,毗邻新桥、虎门的商业街,霞关的政府机关街道,青山、赤坂的商业街,历时17年兴建而成,是集住宅、办公、酒店、商业设施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六本木新城项目地块面积约为11.6公顷,场地用地面积约为84000㎡,并且基地所处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四条轨道交通在此通过,分别是首都高速4号新宿线、首都高速3号涉谷线、首都高速2号目黑线、首都高速都心环线,此外还有多条公交线路穿过。
三、基地历史1.江户时代在江户时代,此地区有六个皆有“木”姓氏的家族在此建房居住,分别为: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以及高木氏。
因此将此地命名为“六本木”,六本木地区在江户时期是诸侯官邸聚集的区域。
2.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六本木附近开设了为外国人而设的酒店与饮食店,其后又开设了多间电视台,加上外国使馆的设置,六本木逐渐演变成为酒吧、夜总会等设施的繁华地区。
3.60年代、80年代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外国人与较富裕的日本人为对象的舞厅在六本木开业,吸引更多人来此,80年代后期,各式最新潮流的商店、舞厅等在这里接连开张,日本人与外国人都相聚于此。
4.90年代至今90年代后期,为了对城市进行更新,让老区重获活力,东京政府将六本木地区定位“城市改建示范区域”,同时发表六本木项目改造方案,2000年,六本木地区正式开始动工建设,并更名为“六本木新城”,03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形成东京市中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四、项目总体规划六本木新城由三个区域构成:A区、B区、C区。
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东京六本木东京六本木是一个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的城市综合体,被誉为亚洲的曼哈顿。
它以其高楼大厦、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和文化艺术设施而闻名。
下面将对六本木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其成功之处进行分析。
六本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当时东京迎来了快速经济增长的时期。
各国企业纷纷入驻东京,需要大量的商务办公空间和住宅区。
六本木作为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地区,成为了各国企业进驻的首选地点。
六本木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地理位置优越、高楼大厦、文化艺术和娱乐中心、多样化的餐饮和购物场所。
首先,六本木地处于东京市中心,及时访问公共交通非常便利。
它位于环状地铁线的交叉点上,使得前往其他区域变得非常容易。
此外,六本木还邻近东京塔和皇居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次,六本木以其高楼大厦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本木之丘,它是由多座高层建筑组成的综合体。
这些高楼大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办公空间,还设有一些豪华酒店。
此外,还有许多住宅区和公寓楼,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富豪和高端白领人士居住。
第三,六本木是一个文化艺术和娱乐中心。
六本木有许多博物馆、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化。
六本木的森美术馆是一个世界知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每年举办许多重要的艺术展览。
此外,六本木还有许多夜总会、酒吧和演艺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夜生活娱乐选择。
最后,六本木拥有众多餐饮和购物场所。
在六本木之丘临街的商场中,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时尚品牌、高端餐厅和咖啡店。
此外,六本木还有很多传统的日本料理和国际美食餐厅,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六本木之所以成功,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六本木的地理位置优越,使得它成为了许多国际企业的首选办公地点。
其次,六本木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建筑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商务和生活空间。
第三,六本木的文化艺术和娱乐设施丰富多样,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居民。
最后,六本木的餐饮和购物场所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案例解析——东京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 in Tokyo)一、概况日本东京是个临海城市,环抱东京湾,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京的规模也逐步扩大,高密度的人口带动了交通网络的建设,地下铁、电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发展迅速。
东京地铁站覆盖密度非常高,几乎每个路口都是都有地铁口,大部分商场都与地铁连通,完善的轨道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二、基地区位六本木新城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六本木,毗邻新桥、虎门的商业街,霞关的政府机关街道,青山、赤坂的商业街,历时17年兴建而成,是集住宅、办公、酒店、商业设施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六本木新城项目地块面积约为11.6公顷,场地用地面积约为84000㎡,并且基地所处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四条轨道交通在此通过,分别是首都高速4号新宿线、首都高速3号涉谷线、首都高速2号目黑线、首都高速都心环线,此外还有多条公交线路穿过。
三、基地历史1.江户时代在江户时代,此地区有六个皆有“木"姓氏的家族在此建房居住,分别为: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以及高木氏.因此将此地命名为“六本木”,六本木地区在江户时期是诸侯官邸聚集的区域。
2.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六本木附近开设了为外国人而设的酒店与饮食店,其后又开设了多间电视台,加上外国使馆的设置,六本木逐渐演变成为酒吧、夜总会等设施的繁华地区。
3.60年代、80年代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外国人与较富裕的日本人为对象的舞厅在六本木开业,吸引更多人来此,80年代后期,各式最新潮流的商店、舞厅等在这里接连开张,日本人与外国人都相聚于此。
4.90年代至今90年代后期,为了对城市进行更新,让老区重获活力,东京政府将六本木地区定位“城市改建示范区域”,同时发表六本木项目改造方案,2000年,六本木地区正式开始动工建设,并更名为“六本木新城”,03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形成东京市中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四、项目总体规划六本木新城由三个区域构成:A区、B区、C区。
案例解析——东京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 in Tokyo)
一、概况
日本东京是个临海城市,环抱东京湾,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京的规模也逐步扩大,高密度的人口带动了交通网络的建设,地下铁、电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发展迅速。
东京地铁站覆盖密度非常高,几乎每个路口都是都有地铁口,大部分商场都与地铁连通,完善的轨道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二、基地区位
六本木新城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六本木,毗邻新桥、虎门的商业街,霞关的政府机关街道,青山、赤坂的商业街,历时17年兴建而成,是集住宅、办公、酒店、商业设施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六本木新城项目地块面积约为11.6公顷,场地用地面积约为84000㎡,并且基地所处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四条轨道交通在此通过,分别是首都高速4号新宿线、首都高速3号涉谷线、首都高速2号目黑线、首都高速都心环线,此外还有多条公交线路穿过。
三、基地历史
1.江户时代
在江户时代,此地区有六个皆有“木”姓氏的家族在此建房居住,分别为: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以及高木氏。
因此将此地命名为“六本木”,六本木地区在江户时期是诸侯官邸聚集的区域。
2.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之后,六本木附近开设了为外国人而设的酒店与饮食店,其后又开设了多间电视台,加上外国使馆的设置,六本木逐渐演变成为酒吧、夜总会等设施的繁华地区。
3.60年代、80年代
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外国人与较富裕的日本人为对象的舞厅在六本木开业,吸引更多人来此,80年代后期,各式最新潮流的商店、舞厅等在这里接连开张,日本人与外国人都相聚于此。
4.90年代至今
90年代后期,为了对城市进行更新,让老区重获活力,东京政府将六本木地区定位“城市改建示范区域”,同时发表六本木项目改造方案,2000年,六本木地区正式开始动工建设,并更名为“六本木新城”,03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形成东京市中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四、项目总体规划
六本木新城由三个
区域构成:A区、B
区、C区。
A区:位于项目北
端,面对六本木大街,
是六本木新城的主要入
口。
A区的广场直通六
本木地铁车站,同时还
集商业、教育等综合设
施于一体
B区:是六本木新
城的核心区,包括54层
的“森大厦”主办公楼、
拥有300间客房和五星
级酒店、朝日电视台、综合电影院和空中美术馆“森艺术中心”等,并且在其中通过一些商业空间、街道和小型绿化公园将这些主体建筑串联起来。
C区:位于项目的南端,主要有四幢住宅楼,共有840单元,能容纳2000人。
此外还配合一幢多层的办公楼和其他生活辅助设施。
五、项目设计理念
1.垂直花园城市——绿地中有高层的街道
对细分化的土地加以整合,通过建筑物的集约化和高层化,灵活利用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在地面创建出丰富的开放空间;通过开发超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立体利用,有效完善了铁路和公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将工作、居住、游憩、商业等丰富多彩的城市功能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将土地利用高度集约;通过高密度、高效率的使用土地,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创建环保型城市。
2.多样的开放空间城市——在有限的场地给人更多的活动聚集场所
2.1城市公园——立体迴游式庭园景观设计
在漫长的17年开发建设时间里,
设计者们考虑到工作、居住和游憩的多
重功能,在设计中融入了文化、艺术、
商业以及休闲等元素,力求打造一个体
现“城市中心文化”理念的景观设计。
设
计师运用绿色广场和园林庭院将各个标
高的室外地坪、建筑屋顶组合起来,环
绕超高层建筑塔楼,通过毛利庭园、连
廊、大台阶等与城市街道相连,并结合墙面的绿化、中心广场形成丰富的城市公园景观。
设计师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街道景观的连续性,并成为人们在此自由迴游、交流等各种活动的重要空间。
2.2城市生活的舞台——广场与街道
在项目总体规划上,保留六本木新城现存的绿化同时,还整合了周边的公园和广场空间,将规划区内一半以上的区域作为户外开放空间,加强地区与都市之间的融合与协调。
城市综合体中入口广场、半室内庭院、屋顶绿化广场等空间形态都是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渗透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性。
2.3城市形象设计——创造城市的美感
六本木新城的建设非常注重创造城市美感,构筑文化场所,通过构件一系列的美术馆、媒体中心、展示馆、影院、剧场等设施丰富文化特色的休闲空间,表达丰富的城市文化,并且通过设置雕塑、灯光等园林绿化小品,更大幅度的提升了空间的品质。
3.立体城市——人活动方式由水平转向垂直,交通的立体复合
六本木新城在规划时就将人的流动防灾第一位来考虑,并以垂直流动线来思考建筑的构成,使整体空间充满了层次变化感。
希望创造一个“垂直”的都市,将都市的生活流线由横向改为竖向,改变人们的居住与生活行为模式。
3.1地铁线
地铁日比谷线、南北线、大江户线、千代田线在六本木交汇,可以方便的到达城市的各个地点,并且从地铁站台可以直接通向六本木区域内办公、居住以及商业地带。
3.2空中步道
为了能丰富空间流线以及最大化利用空间,六本木新城在空中设计出很多漫步道,这些漫步道配合景观设计,连接各个主要建筑,使综合体内的交通更为流畅、不同区域的联系更加方便。
六、六本木新城可借鉴之处
1.区位相似,定位相似
日本六本木新城处于东京港区的繁华地带,周边有四条轨道交通穿过,并且还有若干条公交线路,交通极为便利,并且由于自身用地条件的限制,因此六本木新城的定位为大型城市综合体,集工作、居住、商业、游憩于一体,对于高新木塔寨基地,也是处于高新区繁华的商业区,地铁六号线从中穿过,并且附近还有700、710、324、高新一号线、高新四号线等多条公交线路,区位条件与六本木新城有很大的相似处。
基地西边为枫林绿洲居住区,东部为木塔寺遗址公园和兰亭坊小区,南部为木塔寨,西部为高层办公写字楼,因此该基地也可定位为服务于高新片区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集多种功能于一身。
2.多样化的开敞空间
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城市中往往占据最佳位置的城市开发地段,这类项目的建成会对城市街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于市民而言,综合体是一个全天候的工作、生活、消费、游憩的场所,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通过六本木新城的案例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不单单只提供商业办公等功能,而是一个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者。
这种从实际生活的互动出发,结合当地社会的发展,以营造丰富的城市公共生活为核心的这种理念才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综合体应该秉承的设计理念。
对于高新木塔寨基地也是同样如此,由于两侧的唐城墙遗址带与木塔寺遗址公园,使这块基地成为高新区公共空间品质最高的地区之一,因此本次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公共开敞空间的设计,一切从居民的需求出发,力求通过此次设计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周边片区的公共空间品质。
3.立体城市
立体城市不是单一的提倡高层建设,而是应该依托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地面设施以及地下空间形成一个立体的系统:立体的人群流线、立体的绿化空间等,通过这种理念不但能丰富空间的变化,还可以最大化的集约利用土地,增加每个人的都市空间,为城市生活带来便利,创造紧凑的、有机聚合的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