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313.57 KB
- 文档页数:2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秋季小麦播种后,接着下了一场大雨,结果小麦出苗很少,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中空气不足 B.土壤中养分流失C.土壤的温度过低 D.土壤中水分不足2、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食物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C.胃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D.肠液中只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3、农民伯伯采取的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A.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植物的结果率B.给庄稼施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C.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D.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利于种子萌发4、当你和同学们漫步在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D.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5、下列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6、“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花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海带和紫菜都属于()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7、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A.清水、清水B.清水、碘液C.碘液、清水D.碘液、碘液8、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A.卵细胞 B.受精卵 C.精子 D.神经细胞9、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A.1层B.2层C.3层D.4层10、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
这是因为吸气时,在水压作用下肋间肌和膈肌()A.收缩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B.舒张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C.舒张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D.收缩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11、下图是人体心脏解剖示意图,其中1—5代表与心脏相连的不同血管,6—9是心脏的四个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7是右心室,其腔壁最厚,连主动脉血管1B.4、5静脉与右心房8相连C.与6相连接的血管3是肺动脉D.9与2肺静脉相连12、蘑菇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有“植物肉”的美誉.下列有关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分裂繁殖后代B.蘑菇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蘑菇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D.蘑菇地上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14、泡椒鸡爪是人们喜爱的小吃,鸡爪多“筋”,经切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筋”的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连接和支持作用。
七上生物必背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需要背诵的知识点较多,下面列举部分重点内容:
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3.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 生物的分类。
-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4.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5.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7. 生态系统:
-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捕食者。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教材版本和教学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建议你结合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
致同学们200838、我国哪位科学家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 ) A、张丽珠 B、袁隆平 C、施旺 D、罗伯特•虎克2009042[201141(5)]、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院士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先后荣获国家发明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20080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能自由行走的机器人B、用作独木桥的木头C、正在冬眠不会动的青蛙D、华南虎标本200833、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00901、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会合扰下垂,这是:()A、生物的生长B、生物的发育C、生物进行呼吸D、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201001.下列各选项中的物体具有生命(或属于生物)的是: ( )A.长出蘑菇的朽木B.煮沸的鸡蛋C.晒干的稻谷D.野兔的标本201002.秋天,植物落下树叶,这体现了生物哪些方面特征:( )A.排出废物B.发育C.进行繁殖D.生长201101.下列有关生物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01102.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这是( )A.生物的生长B.生物的发育C.生物进行呼吸D.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2.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201141(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结构分为植物、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________________等.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①营养物质、②阳光、③空气和④水,⑤适宜的温度和⑥一定的生存空间.201104.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B.大气圈底部、水圈和岩石C.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
初一上生物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化等相关知识。
在初一上学期的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生物知识,包括生物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生物遗传、生物进化等等。
下面将对初一上生物期末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生命的层次生物的层次可以分为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等。
其中,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细胞的集合体,器官是一群组织的联合,而器官系统是一系列器官的协同工作。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是细胞的界限,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和细胞器的集合;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活动的功能。
三、组织器官组织由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成,分为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
植物组织包括表皮组织、导管组织和基本组织;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而器官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共同完成特定功能的结构。
四、生物遗传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遗传是通过基因的传递和表达来实现的,遗传方式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五、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类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进化的基本原理是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它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来推动物种的演化。
进化可以产生新的物种,并且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
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生物对环境有相应的适应能力,而环境也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在食物链、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方面。
七、生物的保护生物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工作。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乱砍滥伐和减少生物入侵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也十分重要,保护好生物栖息地可以保障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七上生物复习资料在七年级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原理和进化等。
而现在即将迎来期末考试,为了复习生物学知识,我准备了以下复习资料。
一、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我们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分裂和组成多细胞生物的过程。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组成。
2. 粘液液泡:在植物细胞中,负责储存水分和营养物质。
3.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负责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
4. 中心体:动物细胞中的细胞器,负责在细胞分裂时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5. 酵母菌:单细胞生物,常常拥有许多细胞器,如细胞壁、线粒体和液泡等。
6.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其中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染色质和核小体的重要作用和组成。
二、生物的分类生物种类繁多,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分类方式和特征,以便更好地认识它们。
1. 分类法:生物分类有基于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多种方式。
2. 生物界: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等。
3. 动物界:动物界中的形状和习性多种多样,根据生活环境和营养方式不同,又可进一步分类。
4. 植物界:植物界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种子植物是指植物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的种类。
三、遗传原理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我们需要了解遗传原理和遗传现象。
1. 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成分,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的序列传递。
2.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一部分,它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
3. 遗传性状:生物的某些特征,如眼睛颜色、毛发类型等,是由遗传性状决定的,这些性状的表现方式可以通过基因的组合遗传给后代。
四、进化生物的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领域之一,我们需要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和原因。
1. 传统进化论:传统进化论认为,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逐步进化到现在的形态。
2. 分子生物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明了生物进化的分子机制,通过比较生物的DNA序列,可以了解它们的进化方式和历史。
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大纲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孢子的生殖细胞。
因为它们通过孢子繁殖,所以也被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的植物)。
2.大多数藻类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紫菜和海带)。
(1)形态结构:根、茎、叶无分化。
(2)营养方式:所有藻细胞都含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繁殖。
3.藻类在生物圈中的角色:(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
(如鱼饵)(3)用于消费。
(如海带、紫菜)(4)药用。
4.大多数苔藓植物生活在陆地潮湿的环境中(葫芦、地钱、树干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短,通常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脉。
根很简单,叫做假根(只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繁殖。
苔藓植物是监测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大多数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李白、关中和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
在这些器官中,有特殊的运输物质的通道——运输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食用,如蕨菜。
(2)可药用,如卷柏、紫萁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的数量,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胎中有两片子叶(网脉)的植物,所有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子叶中。
如蚕豆、大豆、花生等。
(2)单子叶植物:胚胎中具有子叶(具弧状脉)的植物,其大部分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如大米、小麦和高粱。
7.种子的结构:(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括胚、下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可以发育成植物体。
初一生物上册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很快就要期末考了,今天小编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的是关于初一生物上册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生物期末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生物初一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生物七上期末知识总结一、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细胞,真核细胞则拥有细胞核。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物,它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胞浆。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部包含着遗传信息。
二、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储存和供能的主要物质,糖类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重要形式。
脂质是生物体存储能量、维持细胞结构和保护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参与构建细胞结构、催化反应、传递信号等多种生理功能。
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主要包括DNA和RNA。
三、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化学反应过程。
主要包括物质的吸收、运输、合成和降解等过程。
细胞通过细胞膜将外部物质吸收进入细胞,然后通过胞吞和胞吐等过程进行物质的运输和排泄。
细胞通过新陈代谢产生化学能,用于维持细胞的正常运作。
细胞的代谢反应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四、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繁殖后代时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
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由DNA分子组成。
DNA是一种双链结构,由核苷酸组成。
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传递。
进化是物种的逐渐变化和发展过程。
进化的基础是变异和遗传。
自然选择和基因流动等因素会影响物种的进化。
五、生殖与发育生殖是生物维持种群的一种方式。
生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和交配产生后代。
无性生殖是通过单一个体繁殖产生后代。
发育是生物从受精到成熟的过程。
动植物的发育方式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六、植物营养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产物为葡萄糖和氧气。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和矿物质,通过根细胞的运输进入植物体内。
七年级上册生物考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包括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这包括动物的基本分类、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动物的食物消化、呼吸、排泄、生殖等生理过程。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这包括人体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和功能,人体血量和血液的成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以及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遗传与进化:这包括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以及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在考试前,学生应该重点复习这些知识点,并注意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生理过程和调节机制。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如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等。
七上生物知识总结期末生物是指所有生物体的总称,而生物学则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
七年级生物课程主要涉及了细胞和细胞组成,基因与遗传,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
一、细胞和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物体的构成部分。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用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的内容物,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液;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存储遗传信息。
二、基因与遗传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如外貌、性状等。
基因的表达可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
遗传是将基因信息从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主要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通过交配和受精产生新的个体,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单一个体繁殖。
三、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分类是对生物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
生物分类的原则有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生态特征等。
现代生物分类是基于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的,通过比较生物的DNA序列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四、植物的多样性和分类植物是指所有植物组织的总称,包括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别以裸子和花果为特征。
非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分别以孢子和叶状体为特征。
五、动物的多样性和分类动物是指所有动物个体的总称,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动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生态特征等。
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分别以体节、足、柔软的身体为特征。
脊椎动物可以分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分别以脊柱、鳞、两栖生活、飞行和产奶等特征。
六、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生物栖息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对于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非常重要。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生物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自然界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非生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2、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生物体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生物体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新陈代谢)。
(4)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变异);(5)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空气土壤2、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例如骆驼、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例如蚯蚓改良土壤,大树底下好乘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2、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
3、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
4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起放大观察作用的结构:目镜、物镜★调节光线强弱: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射光线、调节光线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一面平面镜,一面凹面镜)★粗准焦螺旋:大幅度升降镜筒、一般调节★细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精细调节★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调节显微镜观察视野明暗:遮光器、反光镜;调节视野中出现物像:粗准焦螺旋和移动玻片标本;调节视野中出现的物像清晰度: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装、对光、观察。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生物学是一门学习生命的科学,涉及到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初中生物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对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本文将对初一上生物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复习期末考试。
第一章: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生物是指拥有生命的所有个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方式的多样性。
1.1 生命的特征生命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组成、生物的呼吸、生物的代谢、生物的生长、生物的反应和生物的繁殖。
1.2 生物的层次结构生物的层次结构从低到高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3 生物的分类根据共同特征和关系,我们可以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门、纲、目、科、属和种等。
生物的分类体系是由卡尔·林奈提出的。
第二章:细胞和人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人体也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
2.1 细胞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中含有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等。
2.2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3 人体的器官系统人体包含多个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遗传是指物种代际间基因传递的过程,而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性状的单位。
3.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DNA分子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基因分为等位基因和基因型。
3.2 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数量规律。
这些规律帮助我们理解基因传递的模式。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它们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合成和生长发育。
4.1 植物的组成和结构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组成。
根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提供支持和运输功能,叶进行光合作用。
4.2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背诵版)第一单元:生物的基础知识
1.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3. 生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4. 植物与动物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单元:生物的组成
1. 有机物和无机物
2. 生物的化学组成
3.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单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线粒体、叶绿体和中心体的作用和特点
第四单元:生物的生长
1. 成长与发育的区别和联系
2. 生长的调节
3. 动物的生长与植物的生长的特点和差异第五单元:生物的繁殖
1.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 繁殖的种类和特点
3. 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和方法第六单元: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1. 遗传的基本规律
2. 基因的组成和功能
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第七单元:生物的生态
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 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八单元:生物与健康
1. 健康的定义和要素
2.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同学们对生物知识做一个整体的回顾和回忆。
请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注意理解概念和记忆重点知识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生物的基本概念1.生物的定义和特征2.分类学的基本原则3.生物的层次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器官的结构和功能4.生物分类的主要级别第二章:生物的进化1.进化的概述–进化的意义和推动因素–进化的证据2.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突变–遗传漂变–迁移–隔离3.人类的进化和人类起源第三章:细胞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的功能–细胞的营养和代谢–细胞的运动和分裂3.细胞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第四章:遗传与变异1.基因和染色体–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特点和作用–染色体的结构和分类2.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交叉互换的发现和意义–Meiosis的作用和过程3.基因的变异和突变–基因的突变类型–突变对物种进化的影响第五章:生物的生长发育1.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和发育的区别和联系–生长和发育的调控2.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器官和组织–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3.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机体组织和器官–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第六章:生物的环境适应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生物的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生态位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第七章:生物与健康1.疾病与健康–疾病的定义和分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2.疾病的防治–疫苗的预防作用和制备–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上是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复习提纲,包括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的进化、细胞结构和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环境适应以及生物与健康等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做好备考工作。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初一生物重点知识归纳上册一、生物学基础知识1. 生物的定义:生物是具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与变异。
3. 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
4. 生物的分类: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界。
二、植物生物学1. 植物的分类:按照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种子发芽到成熟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
3. 植物的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运输等。
4.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三、动物生物学1. 动物的分类:按照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2.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
3. 动物的代谢过程:消化、呼吸、循环等。
4.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四、人体生理学1. 人体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2.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新陈代谢、内分泌、免疫等。
3. 人体的生长和发育:从胚胎到成人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
4. 人体疾病与防治:常见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
五、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DNA、染色体等。
2.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等。
3. 遗传变异与进化:突变与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与进化等。
4. 人类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等。
六、生态学基础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2.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
3.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等。
4. 生态平衡与保护:生态破坏的原因与防治措施等。
七、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按照物种数量和分布范围,可以将生物多样性分为三个层次,即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最全资料有答案细胞基础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具有以下特征:- 细胞膜:细胞的外层,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 细胞质:细胞膜内的物质。
- 细胞核:包含 DNA 和遗传信息。
细胞的种类按照形态和结构特征,细胞可分为:-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如细菌。
-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和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如动植物细胞。
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两种:- 形态分类法: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外表特征进行分类。
- 进化分类法:根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 DNA 上的遗传信息单位,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外显子:编码蛋白质的部分。
- 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的部分。
- 控制区:调控基因的表达。
生态环境和生物适应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通过适应生态环境来生存,适应方式包括:- 结构适应:生物体形态的变化。
- 生理适应:生物内部机能的变化。
- 行为适应:生物的行为方式的变化。
生命活动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各种内分泌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白细胞、淋巴器官等,能够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对生物的保护生物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使生物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生存和繁衍。
主要措施包括:- 保护生物栖息地和生态平衡。
- 禁止乱捕滥猎和非法捕捞。
- 限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消耗。
以上为本次生物期末复习最全的资料,希望各位同学认真阅读、理解并复习,以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