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功率因数越大越好吗
- 格式:pdf
- 大小:36.07 KB
- 文档页数:3
ups的c项功率因数UPS是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的缩写,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电源设备。
其C项功率因数是指UPS输出电流与输出视在功率的比值,也被称为功率因数校正系数。
本文将围绕UPS的C项功率因数展开,介绍其意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一、C项功率因数的意义在UPS系统中,C项功率因数是衡量其电能利用效率和负载适应能力的重要参数。
它反映了UPS输出电流与输出视在功率的比例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到UPS的功率转换效率和负载容量。
C项功率因数越高,表示UPS在输出给定视在功率时,所需的实际电流越小,功率转换效率越高。
因此,C项功率因数的提高有助于提高UPS的能效和负载适应能力。
二、C项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C项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C项功率因数 = 有功功率 / 视在功率其中,有功功率指的是电源输出给负载的实际功率,视在功率则是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之和。
通过将实际功率与视在功率进行比较,可以得出C项功率因数的数值。
三、影响C项功率因数的因素1. 负载性质:不同的负载性质会对C项功率因数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电感性负载会导致功率因数偏低,而电容性负载则会导致功率因数偏高。
因此,在选择UPS设备时,需要根据实际负载性质来确定合适的C项功率因数要求。
2. UPS设计:UPS设备的设计参数也会对C项功率因数产生影响。
例如,采用了高效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和优化的电路设计可以提高C项功率因数的数值,从而提高UPS的能效。
3. 负载功率:负载功率的大小也会对C项功率因数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当负载功率较低时,C项功率因数会偏低,而当负载功率接近额定功率时,C项功率因数会逐渐接近1。
四、C项功率因数的应用C项功率因数的提高可以改善UPS的能效和负载适应能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较高的C项功率因数能够减少系统的能耗,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ups的c项功率因数摘要:1.UPS 的C 项功率因数的定义和意义2.UPS 的C 项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3.UPS 的C 项功率因数的影响因素4.UPS 的C 项功率因数的应用和优化正文:一、UPS 的C 项功率因数的定义和意义UPS(不间断电源)的C 项功率因数是指在不间断电源系统中,负载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的余弦值。
C 项功率因数是衡量UPS 系统能源利用效率和电气设备性能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值越接近1,表示UPS 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设备的性能稳定性越好。
二、UPS 的C 项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UPS 的C 项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为:CosΦ = P / (UI),其中P 表示负载的有功功率,U 表示负载电压,I 表示负载电流。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通过测量负载电压、电流和有功功率来计算UPS 的C 项功率因数。
三、UPS 的C 项功率因数的影响因素UPS 的C 项功率因数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负载类型:不同类型的负载对UPS 的C 项功率因数影响不同,感性负载的C 项功率因数通常较低,而阻性负载的C 项功率因数通常较高。
2.负载大小:负载越大,UPS 的C 项功率因数越低;负载越小,UPS 的C 项功率因数越高。
3.UPS 系统本身的性能:UPS 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性能参数等都会影响其C 项功率因数。
四、UPS 的C 项功率因数的应用和优化UPS 的C 项功率因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UPS 的C 项功率因数,可以提高UPS 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备性能稳定性。
具体的优化方法包括:1.选择合适的负载类型: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尽量选择阻性负载或调整负载类型,以提高UPS 的C 项功率因数。
2.合理配置UPS 系统:根据负载需求,合理选择UPS 的容量、功率因数等参数,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3.采用先进的UPS 控制技术:通过采用数字控制、矢量控制等先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UPS 的C 项功率因数,优化系统性能。
ups的c项功率因数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通信、医疗等领域,为关键设备提供可靠的电源保障。
然而,UPS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无功功率,即C 项功率因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UPS 的C 项功率因数以及其对UPS 系统、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提高C 项功率因数以及这样做的好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UPS 的C 项功率因数。
C 项功率因数是指UPS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无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通常用cosΦ表示。
当cosΦ接近1 时,表示UPS 系统的功率因数较高,电力损耗较少;而当cosΦ远小于1 时,表示UPS 系统的功率因数较低,电力损耗较大。
C 项功率因数对UPS 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较低的C 项功率因数会导致电力消耗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其次,UPS 系统产生的无功功率会对电网造成不利影响,如引起电压波动、降低电网稳定性等。
最后,C 项功率因数低还会对电气设备产生影响,如导致设备过热、降低设备使用寿命等。
那么,如何提高UPS 的C 项功率因数呢?首先,选择高效率的UPS 系统是提高C 项功率因数的关键。
用户在选购UPS 系统时,应关注其效率指标,选择效率较高的产品。
其次,采用合适的电力补偿技术,如静态无功发生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等,可以有效地提高UPS 的C 项功率因数。
最后,定期对UPS 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也是提高C 项功率因数的重要措施。
提高UPS 的C 项功率因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提高C 项功率因数可以降低电力消耗,从而为企业节省成本。
其次,减少UPS 系统对电网的影响,有助于保持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总之,UPS 的C 项功率因数对系统性能和电气设备有很大影响。
关于UPS“输出功率因数”的探讨2010-10-20 10:08出处:机房360作者:佚名【我要评论】 [导读]有一种错误的解读,认为 "UPS的输出功率因数越高越好"。
事实上,负载(输入)功率因数越低,则UPS带非线性负载的能力就越强,若UPS的输出能力能够做到从超前的-0.0到滞后的+0.0,那么这台UPS就可以带任何性质的负载了。
第 1 页几个需要澄清的概念第 2 页关于"高频机"ups的负载功率因数1几个需要澄清的概念在ups市场推广中,常有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的技术用语,有些说法很容易引起用户的误解,更有甚者,还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将其变为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因此有必要予以澄清。
1.1 关干kVA与kW国家标准GB/T7260.3(对应于国际标准IEC62040一3)关于UPS的容量标度有着明确的定义:(1)输出表观功率(或视在功率)(outputapparentpower):输出电压方均根值与输出电流方均根值之积(即有效值之积)。
(2)额定输出表观功率(「atedoutputapparentpower):制造厂商申明的,持续输出的表观功率(或视在功率)。
(3)额定输出有功功率(「atedoutputactivepower):制造厂商申明的输出有功功率。
由此可见,UPS产品的说明书或技术文件应该以kVA/kW进行标度,而不是以kVA/功率因数(PF)来标度。
1.2关干ups"输出功率因数"与"负载功率因数"对于电源系统来说,没有固定的输出功率因数,所谓的电源输出功率因数事实上是指用电负载的输入功率因数,或是一组负载所获得的合成功率因数;而负载的输入功率因数一旦在产品制造出来以后,便是相对固定的,或是随负载运行状态而变化的,例如UPS的输入功率因数在不同的负载率条件下就是一个变化的量值,而额定标度是指100%负载率下的输入功率因数值。
UPS标准中功率因数的概念
UPS标准中功率因数的概念
由信息产业部制定的UPS通信行业标准《YD/T1095-2000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中有两处与功率因数有关的概念,即输入功率因数和输出功率因数。
在1987年《GB7260-87不间断电源设备》标准中,对“负载功率因数”有如下定义:理想正弦波电压情况下,有功功率对视在功率之比。
并在之后的技术要求中规定,在正弦波条件下,负载功率因数为0.7~0.9(滞后),额定为0.9。
在1993年《GB/T14715-93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中也提出了负载功率因数的概念,并在术语部分做出与1987年标准相同的解释。
但在之后的技术要求中,负载功率因数的指标定为0.8。
这两个标准中,“UPS功率因数”的概念还没有出现,只对UPS负载的功率因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这可能和当时UPS的应用不多,国内对UPS 的各项技术掌握不够全面有关。
UPS作为供电系统中的中间环节,它本身具有双重性格:对于上一级供电设备(电网),它是一个交流负载;而对于下一级负载,它是一个交流电源,是电网的一部分。
如果把UPS与UPS的负载当成一个整体,作为上一级电网的交流负载出现时,它的功率因数由两部分决定:UPS负载的功率因数和UPS的电路结构形式。
这时的功率因数,我们现在叫做“UPS输入功率因数”。
后备式和在线互动式UPS的输入功率因数等于UPS输出负载的功率因数,他们本身。
的能力及对电网影响的程度;输出功率因数表示UPS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能力。
当然,对输入功率因数的要求是越高越好,而UPS的输出功率因数却不一定越大越好,现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1基本概念·视在功率:即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乘积。
UPS说明书上的功率伏安值就是指UPS的额定输出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S=UI式中,S是UPS的额定输出功率,单位是VA(伏安);U是UPS的额定输出电压,单位是V如220V380V等;I是UPS的额定输出电流,单位是A。
视在功率包括两部分: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
·有功功率是指直接做功的部分。
比如使灯发亮,使电机转动,使电子电路工作等。
因为这个功率做功后都变成了热量,可以直接被人们感觉到,所以有些人就产生一个错觉,即把有功功率当成了视在功率,孰不知有功功率只是视在功率的一部分,用式表示:P=Scosθ =UIcosθ =UI·F式中,P是有功功率,单位是W(瓦);F=cosθ 被称为功率因数,而θ是在非线性负载时电压电流不同相时的相位差。
功率因数表征着UPS输出有功功率的能力。
·无功功率是储藏在电路中但不直接做功的那部分功率,用式表示:Q=Ssinθ =UIsinθ 式中,Q为无功功率,单位是var(乏)。
对于计算机和其它一切靠直流电压工作的电子电路,离开无功功率是根本无法工作的。
一般用户都认为计算机之类的设备只需要有功功率,而不需要无功功率。
既然无功功率不做功,要它何用!于是他们当然就认为功率因数为1的电源最好。
因为它能给出最大输出功率,当然也就认为UPS输出功率因数小了就不好。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假如有一台计算机,当交流市电输入后进行整流,就得到图1中UDC的脉动直流电压,若不将脉动电压进行任何加工,就直接提供给计算机电路,毫无疑问,电路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虽然这时计算机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可这又有何用呢。
在线式UPS电源的功率因数调整与提升技术UPS(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可提供持续稳定电力的设备,其作用是在电网电压异常或突然中断时,为关键设备提供电力,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线式UPS电源是一种较为常见的UPS类型,具备电池储能功能,能够实现无缝切换,提供高效稳定的电力保障。
本文将探讨在线式UPS电源的功率因数调整与提升技术,以改善其功率因数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 PF)是一个衡量电气设备利用电力效率的重要指标。
功率因数越高,设备对电网的负担越小,电能利用效率越高。
在线式UPS电源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其功率因数则可能低于理想值1,导致电能利用率下降,能源浪费。
因此,研究如何调整和提升在线式UPS电源的功率因数是非常重要的。
一种常见的提升在线式UPS电源功率因数的技术是使用降压变压器。
降压变压器可以通过电气变压作用,将输出电压调整到适当的范围,从而提高在线式UPS电源的电压质量。
同时,降压变压器还能够实现电源的输入和输出隔离,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一种提升在线式UPS电源功率因数的技术是使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PFC)。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是一种能够自动调整电流和电压相位,实现功率因数补偿的设备。
它通过检测输入电源的功率因数,根据需要,调节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将功率因数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能够在实时监测电源状态的基础上,对负载进行动态调整,提高系统整体的功率因数。
除了降压变压器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可以用于调整和提升在线式UPS电源的功率因数。
例如,使用滤波器可以减少谐波干扰,提高电源质量;通过优化电路设计,改善电路效率,降低功耗;采用高性能的电子元器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针对在线式UPS电源功率因数调整与提升技术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索以下方向:1. 利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在线式UPS电源功率因数的在线调整和控制。
UPS输出功率因素(UPS限定的最佳负载功率因素)UPS输出功率因素的大小是由负载性质决定的。
负载正常运行时不但要从UPS吸收有功功率,还要吸收无功功率。
例如计算机类型的负载,其功率因素的典型值是0.65~0.8。
负载功率因素低时,所吸收的无功功率就大,这就会增大UPS 逆变器的工作难度,增大损耗,影响其可靠性。
由于UPS输出能力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满足任意性质负载的要求,而只是约定以计算机类负载的输入功率因素做为其电路设计时限定的最佳输出功率因素指标,一般在0.7左右。
当负载的功率因素大于或者小于UPS电路设计时限定的最佳输出功率因素时,UPS就没有能力输出最大额定功率。
UPS的输出功率因素表征UPS对付非线性负载的能力,因此被列为UPS的一项重要输出能力指标。
输出功率因素越低,则带非线性负载的能力就越强,若UPS 的输出功率因素做到超前-0.0~+0.0滞后,那么这台UPS就可带任何性质的负载,因为-0.0~+0.0的功率因素包括了0~1功率因素任何性质的负载,比如100KV A的UPS输出功率因素为超前0.6~0.9滞后,它的含义就是:当负载功率因素为0.6时,该UPS最大可输出60KW的有功功率和80KV AR的无功功率;当负载功率因素为0.9时,该UPS最大可输出90KW的有功功率和43KV AR的无功功率。
有的人认为功率因素0.7和0.8的UPS是一样的,这是错误的,比如对100KV A的UPS来说,功率因素为0.7的UPS可给出无功功率71.4KV AR,而输出功率因素为0.8的UPS,可给出的无功功率为60KV AR.在带计算机这样的负载时就显出优劣来了。
举个例子来说:“奔腾133PC+15”显示器的功耗为170V A,其功率因素范围为0.6~0.7,以功率因素为0.7计算,那么,每台机器需要的有功功率为P=170*0.7=119W,无功功率Q=170*√1-0.72=121.4V AR,于是两种输出功率因素的UPS所能提供的无功功率的差被Q除就得93.9(台)。
移动公司电源培训UPS试题一、单选题:(20分)1.( B )UPS中有一个双向变换器,既可以当逆变器使用,又可作为充电器。
A.后备式B.双变换在线式C.在线互动式D.双向变换串并联补偿在线式2.uPS的( A )反映UPS的输出电压波动和输出电流波动之间的相位以及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大小之间的关系。
A.输出功率因数B.输出电压失真度C.峰值因数D.输出过载能力3.uPS等使用的高电压电池组的维护通道应铺设( A )。
A.绝缘胶垫B.防静电地板C.地槽D.地沟4.UPS电源的交流输出中性线的线径一般( C )相线线径的1.5倍。
A.不大于B.等于C.不小于D.不确定5.LIPS和柴油发电机接口问题涉及uPS和柴油发电机两个自动调节系统,两者接口时出现的不兼容问题是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措施予以解决。
过去最常用的方法是( B )。
A.安装有源滤波器可以在其中一个系统或两个系统内采取适当B.将发电机降容使用C.采用12脉冲整流器6.UPS逆变器输出的SPWN波形,经过输出变压器和输出滤波电路将变换成( B )。
A.方波B.正弦波C.电压D.电流7.uPS频率跟踪速率是指( A )。
A.UPS输出频率跟随交流输入频率变化的快慢B.LIPS输出频率跟随直流输入频率变化的快慢C.LJPS输入频率跟随交流输出频率变化的快慢D.以上皆非8.UPS应每( B )检查主要模块和风扇电机的运行温度。
A.每月B.季C.半年D.每年9.LJPS在正常工作时,逆变器输出与旁路输入锁相,下列哪一个是锁相的目的( C )。
A.使LJPS输出电压值更加稳定B.使UPS输出频率更加稳定C.使IJPS可以随时不问断地向旁路切换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10.UPS主路输入市电断电时,由( A )。
A.电池逆变供电B.切换到旁路供电C.电池和旁路一起供电D.UPS停机128.当uPS从逆变器供电向市电交流旁路供电切换时,逆变器频率与市电交流旁路电源频率不同步时,将采用( B )的方式来执行切换操作。
UPS主要性能指标UPS主要性能指标硬件性能指标主要有:● 工作方式:在线、在线交互、后备● 输入电压范围:即保证UPS不转入电池逆变供电的市电电压范围。
在此电压范围内,逆变器(负载)电流由市电提供,而不是电池提供。
输入电压范围越宽,UPS电池放电的可能性越小,故电池的寿命就相对延长。
●输入频率范围:即UPS能自动跟踪市电、保持同步的频率范围。
当切换旁路时,UPS能自动跟踪市电、保持同步可避免因输入输出相位差开甚至反相,引起逆变器模块电源和交流旁路电源间出现大的环流电源而损害UPS。
●输入功率因数:指UPS输入端的功率因数。
输入功率因数越高,UPS所吸收的无功功率越小,因而对市电电网的干扰就越小。
一般UPS只能达到0.9左右。
● 输出功率因数:指UPS输出端的功率因数。
如果有非计算机负载,越大则带载能力越强。
一般UPS为0.8左右。
● 过载能力:越大,表示逆变器能力越好。
● 切换时间:由于计算机开关电源,在10ms的间隔时间能保证计算机的输出,因此一般要求UPS切换时间小于10ms,对于在线UPS切换时间为0。
● 输出电压稳定度:指UPS输出电压的稳定程度。
输出电压稳定程度越高,UPS输出电压的波动范围越小,也就是电压精度越高。
大部分UPS的电压稳定度小于5%。
● 输出电压失真度:即UPS输出波形中所含的谐波分量所占的比率。
常见的波形失真有:削顶、毛刺、畸变等。
失真度越小,对负载可能造成的干扰或破坏就越小。
● 负载峰值因数:指UPS输出所能达到的峰值电流与平均电流之比。
一般峰值因数越高,UPS所能承受的负载冲击电流越大。
● 三相不平衡能力:对于三进三出的UPS来说,若出现三相的每一相电流不一致,就会造成输出电压的不平衡。
具有100%负载不平衡能力的UPS,表示该UPS允许一相输出带满载,而其他两相空载。
● 冷启动功能:在无市电或不接市电的情况下,直接用电池组所提供的直流电压启动UPS的功能。
● 旁路功能:指UPS超载或逆变器发生故障时,通过控制开关转换至市电供电,也就是旁路供电。
UPS基本技术性能和参数解析UPS(不间断电源)是一种能够在电网停电或有电网峰值电压时提供干净和稳定电力供应的电气设备。
UPS通常由AC/DC整流器、电池组、逆变器和控制器等组成。
下面将对UPS的基本技术性能和参数进行解析。
1.功率容量:UPS的功率容量是指UPS能够供应的最大负载功率。
通常以千瓦(kW)或千伏安(kVA)表示。
功率容量的选择应根据所需供电设备的负载情况来确定。
2.输出电压和频率:UPS的输出电压应与被供电设备的要求匹配。
常见的UPS输出电压包括单相220V和三相380V。
输出频率一般为50Hz或60Hz。
3.转换时间:UPS在电网停电时,需要从电池组切换到逆变器输出,这个切换的时间称为转换时间。
常见的转换时间为毫秒级别或微秒级别。
较短的转换时间可以减少对设备的中断时间。
4.并机能力:UPS的并机能力指的是多台UPS可以并联运行,共同为负载提供电力。
并机能力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量。
并机技术一般有冗余并机和容量并机两种。
5.输入功率因数:UPS的输入功率因数是指UPS输入电流的波形与电压波形之间的相位差。
输入功率因数的范围是0到1之间,1表示电流与电压相位完全对齐。
较高的功率因数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功率因数校正能力。
6.效率:UPS的效率是指UPS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间的比值。
电力设备的效率一般在50%到90%之间。
较高的效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7.电池参数:UPS的电池组通常由铅酸蓄电池组成。
电池参数包括额定电压、容量、浮充电压、充电电流和放电时间等。
电池的容量决定了UPS在停电时可以供应的负载时间。
8.输出波形:UPS的输出波形可以是纯正弦波、修正正弦波或方波。
纯正弦波输出适用于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的负载,如计算机和医疗设备。
修正正弦波输出适用于对输出波形要求不那么严格的负载。
9.保护功能:UPS具有多种保护功能,如过载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短路保护和过温保护等。
UPS功率因数
一般说,输入功率因数的提高对输入电网有利,因为它减小了对电网的干扰。
对UPS来说,好处不明显。
因为UPS 需要多少功率仍是按照自已的方式和要求吸取,大概这也是一般UPS不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UPS的输出功率因数尽管上限做到“1”,但电脑类负载中的PWM电源由于其输入功率因数未进行校正,故仍按照本身的需要向UPS索取能量。
比如吸收0.6的有功功率(W)和0.8的无功功率(V AR)。
只要UPS能适应这个负载,那么对F=1的线性负载就更没问题。
5结语
(1)UPS的输出功率因数是表示适应不同性质负载的能力,而不单是提供有功功率的百分比。
UPS输出功率因数为0.8的含义是:当负载功率因数为0.8时,就可以获得100%的UPS额定功率;当负载功率因数为0.6时,上述UPS的输出功率就会大打折扣。
(2)输出功率因数F=1时只能给出80%额定输出的有功功率;F=0.8时才可输出100%的额定功率而且功率因数F越小,输出的视在功率的VA值就越大,F=0.0时较大。
(3)小功率因数包含着大功率因数的功能,而不是相反。
(4)计算机功率的计算一般应是:
S=∑Pi/0.65i=1~n式中,S是n台电脑的总视在功率VA值;Pi是1台电脑的有功功率W值;0.65是电脑功率因数为0.6~0.7时的平均值。
如果电脑资料上标的就是视在功率VA值那么就去掉分母中的0.65直接相加即可。
(5)UPS的输出功率因数大小随负载性质而变,并不是UPS要给负载输出什么性质的功率,而是负载需要什么性质的功率。
UPS应该适应负载,而不是负载去适应UPS。
高频ups功率因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为了保护这些设备免受电力波动和突发停电的影响,UPS (不间断电源)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而在UPS中,功率因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功率因数是指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它是衡量电力系统中有用功率和视在功率之间关系的一个指标。
在传统的UPS中,由于使用的是低频变压器,功率因数通常较低,一般在0.6到0.8之间。
这意味着在输出一定有用功率的情况下,需要更大的视在功率,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
然而,随着高频技术的发展,高频UPS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低频UPS。
高频UPS采用了高频变压器,使得其功率因数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高频UPS的功率因数通常可以达到0.9以上,甚至可以接近1。
这意味着在输出相同有用功率的情况下,高频UPS所需的视在功率更低,能源利用率更高。
高频UPS功率因数的提高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它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大规模应用中,这将带来显著的节能效果,对于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高频UPS的功率因数提高也意味着更小的设备体积和重量。
这对于UPS的安装和维护都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在一些空间有限的场所。
此外,高频UPS还具有更好的电压调节能力和响应速度,可以更好地保护电子设备免受电力波动和突发停电的影响。
然而,高频UPS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高频技术的应用使得UPS的设计和制造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成本投入。
其次,高频UPS对于电池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更高的电池充电和放电速度,以保证UPS在突发停电时能够提供足够的备用电力。
此外,高频UPS的价格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来说可能不太实惠。
综上所述,高频UPS功率因数的提高在电力保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同时还具有更好的电压调节能力和响应速度。
然而,高频UPS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关于UPS的功率因数长期以来,不论是UPS的供应商还是用户,在UPS功率因数问题上,一直都在讨论着一个焦点性的问题:用户声言要高功率因数的UPS,供应商也说这个数值越大越好,于是各厂家就尽全力去提高这个参数。
到底UPS的功率因数是大点好还是小点好呢?UPS有两个功率因数值:输入功率因数和输出功率因数。
输入功率因数表示UPS对电网有功功率的吸收能力及对电网的影响程度;输出功率因数表示UPS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能力。
当然,对输入功率因数的要求显然是越高越好,而UPS得输出功率因数却并不一定越高越好。
下面先来看看几个概念:视在功率(S):即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乘积。
其单位为伏安,UPS 的标称容量就是指其视在功率,即额定输出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为:S=U×I视在功率包括两部分:输出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
有功功率(P):指直接做功的部分,单位为瓦(W)。
比如使灯发亮,使电机运转等。
因为这个功率做功后都变成了热量,转化成热能、光能、机械能等,可以被人明显地感知到。
有功功率只是视在功率的一部分,它与视在功率的关系为:P=S×cosφ=U×I×cosφ。
其中cosφ即为功率因数,角φ是在非线性负载时,电压电流的相位差。
功率因数表征着UPS输出有功功率的能力。
无功功率(Q):是指储存在电路中但不直接做功的那部分功率,单位为乏(var)。
其数值用公式表示为:Q=S×sinφ=U×I×sinφ虽然无功功率不转化为其他的能量形式,但对于计算机等非线性负载来说,没有无功功率却根本无法工作。
大多数人都认为既然无功功率不做功,当然可以不要。
于是认为功率因数为1的电源最好,可以输出最大的功率。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从负载方面来说。
比如说计算机吧,当市电输入后,要进行整流处理(如右图所示),如果去掉输出端的电容C,将整流桥的输出电压直接输出给计算机,则这时计算机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但输出的直流电压是忽大忽小,上下起伏的脉动波,显然这样的电压是无法让计算机正常工作的,这么高的功率因数又有什么用呢?为了让计算机能正常工作,在整流桥输出端加个大电容,来进行滤波,以向计算机输入平滑的直流电压Uo,这个电容滤波器就像一个水库一样,里面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电荷,在整流桥输出电压偏低时,补充电荷;偏高时储存电荷,保证Uo 的电压不会有显著的脉动变化,以输出平滑的直流电压。
UPS输出功率因素(UPS限定的最佳负载功率因素)UPS输出功率因素的大小是由负载性质决定的。
负载正常运行时不但要从UPS 吸收有功功率,还要吸收无功功率。
例如计算机类型的负载,其功率因素的典型值是0.65~0.8。
负载功率因素低时,所吸收的无功功率就大,这就会增大UPS逆变器的工作难度,增大损耗,影响其可靠性。
由于UPS输出能力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满足任意性质负载的要求,而只是约定以计算机类负载的输入功率因素做为其电路设计时限定的最佳输出功率因素指标,一般在0.7左右。
当负载的功率因素大于或者小于UPS电路设计时限定的最佳输出功率因素时,UPS就没有能力输出最大额定功率。
UPS的输出功率因素表征UPS对付非线性负载的能力,因此被列为UPS的一项重要输出能力指标。
输出功率因素越低,则带非线性负载的能力就越强,若UPS的输出功率因素做到超前-0.0~+0.0滞后,那么这台UPS就可带任何性质的负载,因为-0.0~+0.0的功率因素包括了0~1功率因素任何性质的负载,比如100KVA的UPS输出功率因素为超前0.6~0.9滞后,它的含义就是:当负载功率因素为0.6时,该UPS 最大可输出60KW的有功功率和80KVAR的无功功率;当负载功率因素为0.9时,该UPS最大可输出90KW的有功功率和43KVAR的无功功率。
有的人认为功率因素0.7和0.8的UPS是一样的,这是错误的,比如对100KVA的UPS来说,功率因素为0.7的UPS可给出无功功率71.4KVAR,而输出功率因素为0.8的UPS,可给出的无功功率为60KVAR.在带计算机这样的负载时就显出优劣来了。
举个例子来说:“奔腾133PC+15”显示器的功耗为170VA,其功率因素范围为0.6~0.7,以功率因素为0.7计算,那么,每台机器需要的有功功率为P=170*0.7=119W,无功功率Q=170*√1-0.72=121.4VAR,于是两种输出功率因素的UPS所能提供的无功功率的差被Q除就得93.9(台)。
关于UPS的功率因数长期以来,不论是UPS的供应商还是用户,在UPS功率因数问题上,一直都在讨论着一个焦点性的问题:用户声言要高功率因数的UPS,供应商也说这个数值越大越好,于是各厂家就尽全力去提高这个参数。
到底UPS的功率因数是大点好还是小点好呢?UPS有两个功率因数值:输入功率因数和输出功率因数。
输入功率因数表示UPS对电网有功功率的吸收能力及对电网的影响程度;输出功率因数表示UPS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能力。
当然,对输入功率因数的要求显然是越高越好,而UPS得输出功率因数却并不一定越高越好。
下面先来看看几个概念:视在功率(S):即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乘积。
其单位为伏安,UPS 的标称容量就是指其视在功率,即额定输出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为:S=U×I视在功率包括两部分:输出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
有功功率(P):指直接做功的部分,单位为瓦(W)。
比如使灯发亮,使电机运转等。
因为这个功率做功后都变成了热量,转化成热能、光能、机械能等,可以被人明显地感知到。
有功功率只是视在功率的一部分,它与视在功率的关系为:P=S×cosφ=U×I×cosφ。
其中cosφ即为功率因数,角φ是在非线性负载时,电压电流的相位差。
功率因数表征着UPS输出有功功率的能力。
无功功率(Q):是指储存在电路中但不直接做功的那部分功率,单位为乏(var)。
其数值用公式表示为:Q=S×sinφ=U×I×sinφ虽然无功功率不转化为其他的能量形式,但对于计算机等非线性负载来说,没有无功功率却根本无法工作。
大多数人都认为既然无功功率不做功,当然可以不要。
于是认为功率因数为1的电源最好,可以输出最大的功率。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从负载方面来说。
比如说计算机吧,当市电输入后,要进行整流处理(如右图所示),如果去掉输出端的电容C,将整流桥的输出电压直接输出给计算机,则这时计算机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但输出的直流电压是忽大忽小,上下起伏的脉动波,显然这样的电压是无法让计算机正常工作的,这么高的功率因数又有什么用呢?为了让计算机能正常工作,在整流桥输出端加个大电容,来进行滤波,以向计算机输入平滑的直流电压Uo,这个电容滤波器就像一个水库一样,里面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电荷,在整流桥输出电压偏低时,补充电荷;偏高时储存电荷,保证Uo 的电压不会有显著的脉动变化,以输出平滑的直流电压。
UPS不间断电源的3个重要指标在大功率的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中,如果客户需要较长后备时间,往往需要配置大量的后备电池组。
这种配置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量的后备电池组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还要考虑楼板的承重问题,而且后备电池组存在一定的更换周期,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从专业的角度说,看一台UPS不间断电源的好与不好,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用测试指标去衡量这个ups电源的主要几项指标,总共有3项1. 一般传统双变换型UPS的标配功率因数大都在0.8左右,这就造成了约有30%的谐波电流对电网的干扰,其结果是使该电网上的变压器、电缆、保险丝和开关等设备发烧、疲惫。
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需在前面加谐波滤波器或改6脉冲整流为12 脉冲整流,但这又会带来两个副作用:一个是增加包括UPS在内的电源保护设备的本钱和体积重量,另一方面增加了UPS的损耗,从而降低了可靠性2. 如UPS的工作效率,这是一个直接与可靠性相联系关系的指标。
一般传统双变换型UPS 因为其电路结构所限,很难将效率做高,尤其是在加入功率因数补偿设备后,就更难将效率做到92%以上。
尽管这些UPS采用了ECO经济运行模式,可以将效率做到97%以上,但这种ECO经济运行模式因为它实际上是甩开了UPS的正常功能而采用了“旁路直接供电”方式,牺牲了稳压和抗干扰等UPS应有的基本功能,给用户的使用埋下了隐患,这无疑违反了使用UPS的本来目的,因此极少被采用3. 带载和过载能力也是反映UPS质量的枢纽指标,负载真正需要UPS起保护作用的时机莫过于两种情况:当电网异常或是负载异常时。
在电网电压异常时(包括断电),对负载的保护靠的是UPS输入电路和不中断功能,而负载异常时,对其保护则要靠UPS的带载和过载能力。
一般传统双变换型UPS的带载能力弱就是由于其负载功率因数的单一性,难于适应不同性质的负载。
(郑州爱克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UPS功率因数越大越好吗长期以来不论是UPS的供应商还是用户,在UPS功率因数问题上,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用户声言要高功率因数的UPS,供应商也说这个因数越大越好,于是厂家就尽全力去提高这个因数。
到底UPS的功率因数是大了好还是小了好呢?UPS有两个功率因数值:输入功率因数和输出功率因数。
输入功率因数表示UPS对电网有功功率吸收的能力及对电网影响的程度;输出功率因数表示UPS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能力。
当然,对输入功率因数的要求是越高越好,而UPS的输出功率因数却不一定越大越好,现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1基本概念²视在功率:即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乘积。
UPS说明书上的功率伏安值就是指UPS的额定输出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S=UI式中,S是UPS的额定输出功率,单位是VA(伏安);U是UPS的额定输出电压,单位是V如220V380V等;I是UPS的额定输出电流,单位是A。
视在功率包括两部分: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
有功功率是指直接做功的部分。
比如使灯发亮,使电机转动,使电子电路工作等。
因为这个功率做功后都变成了热量,可以直接被人们感觉到,所以有些人就产生一个错觉,即把有功功率当成了视在功率,孰不知有功功率只是视在功率的一部分,用式表示:P=Scosθ=UIcosθ=UI²F式中,P是有功功率,单位是W(瓦);F=cosθ被称为功率因数,而θ是在非线性负载时电压电流不同相时的相位差。
功率因数表征着UPS输出有功功率的能力。
²无功功率是储藏在电路中但不直接做功的那部分功率,用式表示:Q=Ssinθ=UIsinθ式中,Q为无功功率,单位是var(乏)。
对于计算机和其它一切靠直流电压工作的电子电路,离开无功功率是根本无法工作的。
一般用户都认为计算机之类的设备只需要有功功率,而不需要无功功率。
既然无功功率不做功,要它何用!于是他们当然就认为功率因数为1的电源最好。
-11-《电信技术》2001年第3期UPS 功率因数越大越好吗王其英图1输入电压和整流电压波形长期以来,不论是UPS 的供应商还是用户,在UPS 功率因数问题上,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用户声言要高功率因数的UPS ,供应商也说这个因数越大越好,于是厂家就尽全力去提高这个因数。
到底UPS 的功率因数是大了好还是小了好呢?UPS 有两个功率因数值:输入功率因数和输出功率因数。
输入功率因数表示UPS 对电网有功功率吸收的能力及对电网影响的程度;输出功率因数表示UPS 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能力。
当然,对输入功率因数的要求是越高越好,而UPS 的输出功率因数却不一定越大越好,现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1基本概念・视在功率:即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乘积。
UPS说明书上的功率伏安值就是指UPS 的额定输出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S =UI式中,S 是UPS 的额定输出功率,单位是VA (伏安);U 是UPS 的额定输出电压,单位是V ,如220V ,380V 等;I 是UPS 的额定输出电流,单位是A 。
视在功率包括两部分:有功功率(P )和无功功率(Q )。
・有功功率是指直接做功的部分。
比如使灯发亮,使电机转动,使电子电路工作等。
因为这个功率做功后都变成了热量,可以直接被人们感觉到,所以有些人就产生一个错觉,即把有功功率当成了视在功率,孰不知有功功率只是视在功率的一部分,用式表示:P =S cosθ=UI cos θ=UI ・F 式中,P 是有功功率,单位是W (瓦);F =cos θ被称为功率因数,而θ是在非线性负载时电压电流不同相时的相位差。
功率因数表征着UPS 输出有功功率的能力。
・无功功率是储藏在电路中但不直接做功的那部分功率,用式表示:Q =S sinθ=UI sin θ式中,Q 为无功功率,单位是var (乏)。
对于计算机和其它一切靠直流电压工作的电子电路,离开无功功率是根本无法工作的。
一般用户都认为计算机之类的设备只需要有功功率,而不需要无功功率。
既然无功功率不做功,要它何用!于是他们当然就认为功率因数为1的电源最好。
因为它能给出最大输出功率,当然也就认为UPS 输出功率因数小了就不好。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假如有一台计算机,当交流市电输入后进行整流,就得到图1中U DC 的脉动直流电压,若不将脉动电压进行任何加工,就直接提供给计算机电路,毫无疑问,电路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虽然这时计算机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可这又有何用呢。
为了让计算机电路能正常工作,必须向其提供平滑了的直流电压,如图1的U c 。
这个“平滑”工作必须由接在计算机电源整流器后面的滤波电容器C 来完成。
这个滤波器就像一个水库,电容器里面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电荷,在整流半波之间的空白时,使电路上的工作电压仍不间断,能保持正常电平。
换句话说,即使在两个脉动半波之间无输入电能时,U c 的电压电平也无显著的变化,这个功能是靠电容器内的储能来实现的,储存在电容器内的这部分能量就是无功功率。
所以说,计算机是靠无功功率的支持,才能保证电路正确运用有功功率实现正常运行的。
因此可以说,计算机不但需要有功功率,也需要-12-《电信技术》2001年第3期无功功率,两者缺一不可!3UPS 的输出功率因数并不是越大越好UPS 很少被用来照明或带电热器之类的线性负载,绝大多数用作像计算机或类似计算机的电子设备供电。
这类设备一般都在内部设置了PW M 电源,而这种电源的特点就是直接将输入市电整流滤波。
如前所述,这些设备对市电(或UPS 输出)构成了非线性负载,功率因数F =0.6~0.7。
为了使UPS 和计算机匹配,UPS 最好也具有功率因数0.6~0.7的值,如美国的APC 、瑞士的IME L 和IM 061等都具有这样的输出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大了好还是小了好呢?为说明这个问题,可以看一下图2的逆变器。
输出特性与功率因数的关系,也就是UPS 输出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由图2可以看出:(1)当功率因数F =1时UPS 只能输出额定容量的80%,而且这是有功功率,这时的无功功率为0,对计算机这样的非线性负载而言,显然无法应用。
众所周知,一个电源输出最大功率的条件是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值相等。
比如从理想和极端的情况看,1kVA UPS 的负载电阻是R =U 2/P =2202/1000=48.4(Ω)那么电源内阻也是48.4Ω,而且是纯电阻,莫说带脉冲负载,就是电流稍有变化,也会造成输出电压U 的大幅度变化。
比如电流增加1A ,则输出电压就会下降:U =48.4×1=48.4(V )因此像图1中电流I 波形更无法适应。
因为计算机向UPS 索取的脉冲电流幅度为其平均电流的3倍以上。
在这样的脉冲负载下,电源将无法正常供电。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实际中情况要好得多。
故功率因数F =1的情况下,如果这个因数只仅仅是1而无变化余地,那麽就只能带线性电阻负载,且过载能力较差。
总之,F =1的UPS ,一般说来,对输入功率因数尚未校正过的计算机负载而言,没有什么实际使用价值。
比如计算机功率因数取平均值0.65,设10kVA 的UPS 在F =1时仅能输出功率为8000W (VA ),如果带40台功率为200W 的计算机,乍看起来正好满载,其实不然,还有无功功率未计入,若计入后,视在功率:S =P/F =8000/0.65=12308(VA )=1.23kVA所以,上述情况已过载23%了。
而且F 为1时,UPS 也并不能将100%的VA 值变成W 。
如果简单地认为功率因数多大就能给出多大的所谓“有用的”有功功率,而无功功率是“无用的”,那么就误会了!(2)F =0.8及0.8以下时以往的UPS 都把功率因数作成0.8,其根据何在呢?由图2的曲线可以看出,在输出功率因数为0.8时,正好可以输出100%的额定功率VA 值。
由图2上也可以看出,当F =0.7时,可以输出114%的VA 功率值,即负载功率因数越小,输出的VA 功率值就越大。
换句话说,对付非线性负载的能力也越强,而计算机恰恰是典型的非线性负载,而且功率因数在0.6~0.7之间,所以只有UPS 的输出功率因数作成与其相应,才构成最佳配合。
所谓最佳配合,是指在这种情况下,当有功功率用满了,同时无功功率也用满了时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
(3)功率因数0.8<F <1.0时由图2也可以看出,当功率因数F =0.9时,UPS 只能输出整个视在功率的89%。
从使用角度看,应用于此范围的设备似乎不多,而且UPS 的输出也打了折扣,因此意义不大。
由图2看出,这里讨论的主要是滞后功率因数,原因是绝大部分电子电路负载都是感性的。
所以一般UPS 不能带大容性负载,只有那些在说明书上特别标明有超前功率因数这一项的方可带容性负载。
实际上,UPS 输出功率因数的真正含义是适应负载的能力,即能适应多大功率的负载。
比如,在一定功率范围内,如果是线性负载,UPS 的输出功率因数就是1;如果是计算机之类的非线性负载,UPS 的输出功率因数就是0.6~0.7。
也就是说,UPS 的输出功率数F 是随负载而变的。
但需说明的是:如果UPS 说明书上标明F =0.6~0.9或1,UPS 就可适应上述0.6~图2逆变器输出特性与负载功率因数的关系《电信技术》2001年第3期1的负载。
但若只标了一个0.9或1,就不一定能带满负荷的计算机负载。
如果UPS的功率因数是超前0.0或滞后0.0,那么它就可以带全范围任何性质的负载。
德国EG B公司的100和300系列5~200kVA 及BENNING公司的5~120kVA的UPS就具有这样的功率因数。
因此,UPS功率因数的技术含量在小而不在大,一般用户关心的功率因数就应当是0.8以下而不是以上。
不然,在作电源容量设计时就会出错,甚至会造成不易挽回的损失。
比如有50套包括监视器在内的功率为180W的电脑,总功率是180W×50=9000W,选择UPS的功率应当是:P=9000W÷0.6=15000VA(为了留有余量,取F=0.6而不是0.65)根据上式应选15kVA的UPS一台,但若按着错误的算法,就会选一台功率因数大于0.9的10kVA UPS,该UPS比正确值小了50%,肯定带不动上述电脑,只好再买一台来增容。
容量小,事情好办,若是把150kVA错买成100kVA,把300kVA错买成200kVA 呢……至于实现高功率因数难还是实现低功率因数难的问题,举个例子:F=±0.0的含义是可带纯电抗负载,即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相位差是90°。
也就是说,电压过零时电流最大,或者相反,这就不是一般UPS可做到的。
尤其是F=1的UPS。
因为这要增加专门的电路和环节。
功率因数为0.6时,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虽不是90°,也有57°之多,同样存在增加电路环节的问题。
因为上述负载意味着电压电流不同时过零,那么逆变器在哪一个零点截止呢?不增加电路环节肯定不行。
反之,在F=1的负载上,电流电压同时达到最大值,同时过零,因无相位差,对逆变器而言就容易多了。
可以这样说:小功率因数包含有大功率因数的特点,而大功率因数的UPS就办不了小功率因数的事。
当然,有时F=0.8的UPS也可以带计算机,那是在“大马拉小车”的情况下,当接近额定功率时就显出它的弊病了。
4输入功率因数的补偿与效果不论是输入功率因数还是输出功率因数都可用一定的手段提高。
问题是有无这个必要。
因为功率因数的补偿必然伴随着器材的消耗和功耗。
比如IM V、F enton等多数UPS,在通常情况下均采用6脉冲输入可控硅整流器,因此功率因数平均值只能作到0.8左右。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一是采用12脉冲整流器,如S ite p ro F enton等UPS作为选件的12脉冲整流器采用后,再加上无源滤波,由于极大地抑制了电流谐波分量,由原来的近30%的谐波电流分量削减到10%以下,因此功率因数都可提高到0.95以上。
APC的SI LCON DP300E系列UPS的出现就非常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般说,输入功率因数的提高对输入电网有利,因为它减小了对电网的干扰。
对UPS来说,好处不明显。
因为UPS需要多少功率仍是按照自已的方式和要求吸取,大概这也是一般UPS不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UPS的输出功率因数尽管上限做到“1”,但电脑类负载中的PW M电源由于其输入功率因数未进行校正,故仍按照本身的需要向UPS索取能量。
比如吸收0.6的有功功率(W)和0.8的无功功率(VAR)。
只要UPS能适应这个负载,那么对F=1的线性负载就更没问题。
5结语(1)UPS的输出功率因数是表示适应不同性质负载的能力,而不单是提供有功功率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