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股骨颈骨折伴压疮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在分析了患者特点和手术的目的意义。
在详细描述了术前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术后护理措施、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康复训练和饮食指导。
结论部分强调了围术期护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严谨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健康。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术前准备、手术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康复训练、饮食指导、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患者特点分析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通常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衰退,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由于骨折部位多发生在股骨颈,影响了行走功能,使患者活动能力受限,容易导致床卧时间过长、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年龄增长和基础疾病的存在,这类患者有较高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高龄患者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影响手术及术后的恢复进程。
针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特点,我们在围术期护理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术前评估患者的全面健康状况,包括心血管、呼吸、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其次是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细致的护理,避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护理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和疼痛管理,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也是围术期护理中的重点工作,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各种并发症;康复训练和饮食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2 手术目的和意义手术的目的是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常由于骨质疏松和跌倒等原因引起骨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
2例股骨颈骨折伴压疮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
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
但是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者大多是老年患者,而且术后可能并发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手术筛查相当严格,术前准备要充分且精细。
股骨颈骨折伴压疮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给护理增加难度。
我科2013年10月收治2例股骨颈骨折伴压疮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愈出院。
病例介绍患者,男,73岁。
入院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Gardden3型、压疮Ⅳ度,于2013年10月14日11:30因右髋部肿痛、活动受限3月,骶尾部Ⅳ度压疮入院,x 线检查显示右股骨颈头下型骨折,B超检查显示肝脏、脾脏、肾脏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正常,生化检查无异常,超敏c反应蛋白5.1g/L,体检:意识清楚,右髋轻度肿胀,局部压痛,右下肢外旋畸形,纵扣痛明显,右下肢远端感觉、血运正常,骶尾部Ⅳ度压疮,深达肌肉、筋膜,有少许分泌物,局部无红肿、发热。
压疮局部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长。
于10月18日行右侧人工单髋置换术及骶尾部压疮清创、缝合术,术后进行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术后14天切口及压疮局部愈合拆线,病人在帮助下下床站立、扶拐行走,于11月5日治愈出院。
护理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给予安慰,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消除患者的顾虑。
2、加强营养,给予蒸蛋、鱼汤、瘦肉以及新鲜蔬菜,烹饪时注意易于消化。
以增强体力,促进压疮愈合。
督查患者每日饮水2000ml。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这类患者一般伴有明显的骨质疏松、多种慢性疾病和不良的营养状态,因此在发生骨折后往往需要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对于这类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围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本文将针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进行详细分析。
一、术前准备1.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肾功能、血糖水平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手术时患者身体各项指标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2. 术前营养支持:部分高龄患者营养状况较差,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的几率,术前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包括蛋白质补充和维生素补充等。
3. 术前康复训练: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和肌肉力量,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
二、术中护理1. 麻醉管理:高龄患者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对麻醉的耐受性较差,因此需要精心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严格监测麻醉的深度和时间。
2. 术中体温管理:术中要注意保持患者体温的稳定,防止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
三、术后护理1. 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需要进行细致的疼痛评估,并根据不同的疼痛程度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等。
2. 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预防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3. 体位转换:术后需要定期帮助患者做体位转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4. 康复训练:术后需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自理训练,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四、饮食护理1. 合理饮食:术后患者需要合理的饮食,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有助于伤口愈合和骨骼的修复。
2. 饮食辅助: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食欲不振的情况,需要进行饮食辅助,包括调整饮食质地和用药治疗等。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摘要】总结了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加强术前及术后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及康复护理,本组22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置换术;护理随着现代人工髋关节技术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该病的顺利康复需要许多专业性知识,而围手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使老年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恢复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我院自2007年至2009年共对22例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年至2009年共对22例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60~85岁。
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一种或以上脏器疾病的13例,单侧髋关节置换13例,全髋关节置换9例。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患者准备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片等。
常规备皮、备血、做皮试。
要求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进行引体向上运动及床上排便,教会下肢功能锻炼、关节活动方法以及正确使用拐杖,设法消除患者过度紧张恐惧心理。
拟订合理护理计划。
评估全身情况,术前备皮剃毛注意不能刮破皮肤,备皮时还应特别注意老年人皮肤松弛、皱褶多、一定要彻底清洗手术部位。
肥胖患者术前应劝其减轻体重,因过度肥胖的患者术后增加出血、脱位的机率,避免患肢肌肉注射。
2.1.2 心理护理针对疾病做好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目的、必要性、预后效果。
通过介绍同种病例治愈的例子,介绍我们的手术专家,让患者与病区内同类患者交谈等方法,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2.2 术后护理2.2.1 病情观察回病房后,以“轻、缓、平”原则将患者移至床上,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及出血量,为减少局部压迫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无菌操作,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引流管于24~48 h后引流量少于50ml时拔除。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目的:總结有关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方法:对我院5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健康评估、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锻炼及术前常规准备)和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指导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指导)两个方面。
结果:57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
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做好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of hip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 (HJRS), in order to improve skills of nursing personnel. Methods: Perioperative care measure of 57 cas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HJRS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Preoperative care (preoperative health assessment, psychological care, preoperative adaptability exercise and routin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are (disease observation, basic car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uidance, guidance of precautions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and functional exercise) were included in perioperative care measure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af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without serious complications, and all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hospital after recovery. Conclusion: Correct rehabilitation care is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success in HJRS. Overall perioperative care of HJR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 suffer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JRS success and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life quality.[Key words] Hip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1]。
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摘要:增进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围术期患者早日康复。
方式选择我科2001年1月~2004年1月实施全髋置换术患者11例,通过整体护理并术后随访6~67个月。
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优7例,良3例,可1例。
手术后8例患者患髋疼痛减缓,3例患者手术后3年显现患髋轻度疼痛,为活动后偶发。
结论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正确地实施专科护理,对围术期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多见于老年人,伤前可有全身疾病,骨折后由于解剖特点,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发生坏死率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应用生物材料制成人工髋关节假体,用以修复人体病损的髋关节,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的手术方式。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有很多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要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以减缓患髋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1]。
现将我科11例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我科2001年1月~2004年1月实施全髋置换术患者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
年龄45~77岁,平均64岁。
临床特点受伤前无行走困难,上下楼自如,户外活动多7例;行走受限,上下楼困难,户外活动少4例;无生活不能自理者。
归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2例,无归并心脏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
其中陈腐性骨折4例,新鲜骨折6例,病理骨折1例。
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安度过围术期。
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
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经及时医治、精心护理康复出院,随访6~67个月,平均48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优7例,良3例,可1例,手术后8例患者患髋疼痛减缓,3例患者手术后3年显现患髋轻度疼痛,为活动后偶痛。
2 护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年龄大,易产生恐惧感,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顾虑多的特点,咱们热情关切、体贴患者,主动与其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目的和方式、麻醉方式、手术平安性和人工假体材料的来源、平安性和持久性,介绍手术医生技术,成功手术的案例讲解。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摘要】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术方式,围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从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护理内容、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和护理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还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皮肤完整性,以及及时进行疼痛管理和康复训练。
通过综合评价护理效果,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质量。
围手术期护理是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显著的改善。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重要性、内容、措施、注意事项、效果评价、总结、展望1. 引言1.1 概述高龄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活动能力减退等因素,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恢复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内容、措施、注意事项以及效果评价,以便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1.2 意义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高龄人群因为骨质疏松等因素容易发生此类骨折。
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护理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说至关重要。
在手术前后,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手术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摘要: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严格的围术期护理,以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从围手术期前、手术期、围术期后3个阶段介绍了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内容,包括患者评估、预防感染、防止深静脉血栓、锻炼、饮食和精神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围手术期前的准备工作1.患者评估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风险较高,因此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肝、肾功能等方面,以确定手术的适宜性。
2.疾病控制在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以确定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宜手术。
对于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控制疾病,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3.心理疏导手术前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提高其手术的信心,以促进术后康复。
二、手术期的护理1.正确卧姿手术前需要确定患者的卧床姿势,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时需要正确调整患者的卧姿,考虑到肌肉和关节的保护,减轻骨折部位的负担。
2.手术场感染控制手术中需要注意手术场的消毒和污染控制,保证手术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3.麻醉控制对于高龄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控制非常重要。
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和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剂量,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稳定。
1.预防感染围术期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手术伤口需加以观察,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2.防止深静脉血栓围术期后需注意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需要对患者进行床位锻炼、按摩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锻炼围术期后需要进行适当的锻炼,促进康复。
一般在手术后第二天开始坐起,并进行床位上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4.饮食围术期后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
一般手术后第一天只可喝清流质的食物,从第二天开始逐渐加入半流质食物,一周后可以恢复正常的饮食。
2例股骨颈骨折伴压疮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
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
但是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者大多是老年患者,而且术后可能并发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手术筛查相当严格,术前准备要充分且精细。
股骨颈骨折伴压疮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给护理增加难度。
我科2013年10月收治2例股骨颈骨折伴压疮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愈出院。
病例介绍
患者,男,73岁。
入院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Gardden3型、压疮Ⅳ度,于2013年10月14日11:30因右髋部肿痛、活动受限3月,骶尾部Ⅳ度压疮入院,x 线检查显示右股骨颈头下型骨折,B超检查显示肝脏、脾脏、肾脏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正常,生化检查无异常,超敏c反应蛋白5.1g/L,体检:意识清楚,右髋轻度肿胀,局部压痛,右下肢外旋畸形,纵扣痛明显,右下肢远端感觉、血运正常,骶尾部Ⅳ度压疮,深达肌肉、筋膜,有少许分泌物,局部无红肿、发热。
压疮局部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长。
于10月18日行右侧人工单髋置换术及骶尾部压疮清创、缝合术,术后进行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术后14天切口及压疮局部愈合拆线,病人在帮助下下床站立、扶拐行走,于11月5日治愈出院。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给予安慰,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消除患者的顾虑。
2、加强营养,给予蒸蛋、鱼汤、瘦肉以及新鲜蔬菜,烹饪时注意易于消化。
以
增强体力,促进压疮愈合。
督查患者每日饮水2000ml。
3、预防感染,保持口腔清洁,早晚行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行深呼吸练习、指导
有效咳嗽、咳痰;训练病人床上排便;教会病人股四头肌舒缩、踝泵锻炼等
练习。
4、压疮的护理。
严格进行交接班,详细检查皮肤受压情况,防止已发压疮的加
重以及新的皮肤受压;每1小时更换体位,使用电动防压疮气垫床,骨突出部位垫防压疮垫;创面每日换药,保持创面清洁;保持床单位平整无皱褶,无渣屑;每日行温水擦浴2次,每次便后及时擦洗;使用便盆时防止骶尾部受压,操作时避免拖拉病人。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
征的变化,使用床边心电监护仪,0.5~1小时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一次,持续吸氧4~6L/min,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活动和肢端皮温、肤色情况,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引流管护理6小时后开放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量,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要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一旦污染及时更换。
3、功能训练术后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的锻炼,病人麻醉清醒后,鼓励并指导
病人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训练、足踝关节跖屈锻炼,坚持每日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练习3-5次。
2-3天练习屈髋、屈膝;3-5天协助病人下床扶拐。
4、压疮的护理使用电动防压疮气垫床,1-2小时更换体位,协助病人尽早下床活动;
加强营养,可食鱼、瘦肉、八宝粥、黄芪泡水、新鲜蔬菜瓜果等;保持创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行局部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创口愈合。
体会
股骨颈骨折并存压疮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和护理的难度;如果不及时手术,新发压疮的可能性大,术前经过院内会诊,在充分术前准备及压疮局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为阴性,c反应蛋白正常的情况下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过耐心、细致的护理,病人切口及压疮愈合出院;因此遇此类病人要多与家属沟通,告知手术风险,护理要有计划性、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