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相”的用法分类大全
- 格式:ppt
- 大小:197.00 KB
- 文档页数:7
孔雀东南飞中的相的用法
《孔雀东南飞》中,“相”字的用法非常丰富,涵盖了代词、副词以及名词等多种词性:
1.副词:表示相互、彼此之间的关系或动作。
相见常日稀(互相见面的日子很少)
及时相谴归(及时互相遣送回家)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与树枝相互覆盖,树叶与树叶相互交错)
还必相迎取(还一定会来迎接你回去)
2.代词:
及时相遣归(这里“相”指代自己一方,即“我”,及时让我离开)
会不相从许(不会听从你的意见)
誓不相隔卿(发誓不会同你分离)
3.名词:指相貌。
儿已薄禄相(我已经没有高官厚禄的命运相貌)。
释《孔雀东南飞》中的“相”作者:董秋成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7年第08期“相”是课文中出现次数较多的一个字。
据粗略统计,文中出现了19处,课本编者对其中的7个有“相”的句子作了注释。
就是:1.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课本注曰:“【儿已薄禄相】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
古人迷信,往往从一个人的相貌来断定他的命运。
”2.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课本注曰:“【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我(对她)已经没有恩情了,一定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会,一定。
”3.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课本注曰:“【迎取】迎接你回家。
”4.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课本注曰:“【好自相扶将】好好服侍老人家。
扶将:这里是服侍的意思。
”5.(仲卿说)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
课本注曰:“【誓天不相负】指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6.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课本注曰:“【登即相许和】立即就答应这门亲事吧。
登,立刻。
”7.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课本注曰:“【相应】合适。
”“相”是个多音多义词,从训诂的角度看,“相”是个会意字,从木、目。
段玉裁认为目光接触到事物就叫相。
《说文》:“相,省视也。
”《诗毛传》:“相,察视也。
”“察视” 就是“审察、仔细看”。
如《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看那老鼠还用皮包着身,作为一个人怎么能不顾礼仪。
)又如“相机行事、相马”等。
由“相”的“仔细看”这一意义引申为辨察一个人的官体容色,从而来判断他的命运。
这是一种迷信。
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
”(看你的面部,只不过封个侯,而且还有危险和不安;看你的背部,贵得竟然无法说。
)从目光接触事物为相这个意思出发,把凡是彼此交接的动作都叫“相”,此“相”就是“助”的意思。
如《左传·昭公四年》:“晋楚唯所相。
”〔晋楚两国只有凭上天来助(谁)了。
孔雀东南飞中相的意思总结
1. “相”有互相的意思呀!就像焦仲卿和刘兰芝,他们相互恩爱,不就是“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这里面的“相”嘛。
2. “相”还能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呢,好比“怅然遥相望”,不就是焦仲卿怅然地远远望着嘛,多形象啊!
3. 嘿,“相”有时也表示递相、先后的意思哟,“仰头相向鸣”不就是两只孔雀先后仰头鸣叫嘛,真有意思!
4. 你们看,“相”还可以表示偏指,“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里的“相”不就是偏指刘兰芝自己嘛,多特别呀!
5. 哎呀呀,“相”也能在指代性副词中出现呢,像“蹑履相逢迎”,这里的“相迎”就是迎接他呀,很好理解吧!
6. 还有哦,“相”在某些情况下表示仔细看、观察呢,“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不就是互相不要忘记仔细想想这些日子嘛。
7. 哇塞,“相”还能有帮助、辅助的意思呢,“不得便相许”,就是不能就答应帮助他呀,是不是很神奇!
8. 哈哈,“相”也会出现在“相与”这样的词中,表示一起呀,“相与步于中庭”,不就是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嘛。
9. 你们想想,“相”在“好自相扶将”里,不就是好好地互相扶持嘛,多贴切呀!
10. 最后啊,“相”的意思可真多呀,就像一个宝藏等我们去挖掘,大家一定要好好理解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孔雀东南飞》中“相”的意思丰富多样,我们要好好体会和把握呀!。
相委而去的相
翻译:和别人约好一起走,你怎么丢下我自己走了
出自初中语文人教版《陈太丘与友期》
相:偏指一方,表示侧重代指某一方,本句中,可译为‘你’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请转告你公公婆婆,及时送我回娘家。
出自:东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这个句子中“相”的用法也是偏指一方,不过这里就是偏指“我”的意思。
登即相许和,便可做婚姻
翻译:那就立即答应她吧,这样就可以结为婚姻
出自:东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这个句子中“相”也可以理解为偏指一方,指代的是第三人称“她”。
“相”的用法有很多,你要是想了解更多的话,建议你看看《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这里面“相”的用法差不多都有。
孔雀东南飞中19个相的意思
【原创版】
目录
1.《孔雀东南飞》概述
2.19 个相的含义
3.19 个相在诗句中的运用
4.结论
正文
1.《孔雀东南飞》概述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被誉为“长篇叙事诗的巅峰之作”。
该诗描绘了一对恩爱夫妻因家庭压力而离散,最终无法团圆的悲剧故事。
诗中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与悲剧,对后世影响深远。
2.19 个相的含义
在《孔雀东南飞》中,有 19 个相,它们分别是:阴阳、寒暑、风雨、晦明、仁义、礼智、信让、喜怒、哀惧、肥瘦、强弱、刚柔、轻重、动静、浓淡、明暗、黑白、荣辱、是非。
这些相,既代表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也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3.19 个相在诗句中的运用
在《孔雀东南飞》中,这 19 个相被巧妙地运用在诗句中,既增加了诗的艺术性,又深化了诗的主题。
比如,“阴阳”在诗中象征着夫妻间的恩爱与冲突,“风雨”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挫折,“仁义”象征着社会的道德标准,“肥瘦”则象征着人生的得失与变化。
这些相的运用,使得诗的主题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情感表达更加细腻。
4.结论
总的来说,《孔雀东南飞》中的 19 个相,既代表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也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它们在诗中的运用,使得诗的主题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情感表达更加细腻。
谈谈“相”字的特殊用法“相”字是一个复杂而且特殊的词。
说它复杂,是因为它是一个兼词,它兼有名词、动词、副词等多种词性和用法;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作为副词,不仅表示动作涉及到的双方,表示“互相”的意思,而且还经常表示动作涉及到的单方面,具有一定的指代性,指代多种人和事物。
“相”字的用法尽管复杂,但“相”的常规用法实际上并不难,如“相”作名词的“面相”“丞相”,作动词的“察看”“辅助”,作副词的“互相”等用法。
“相”字的难点在于经常用作指代性副词,表示多种指代意义。
对“相”的特殊用法,中学语文教材理应明确注释,但事实却不然,有的教材对“相”的用法,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含糊其辞,不作具体解释,以致于给教学带来了麻烦。
例如山东人民版的教材对《孔雀东南飞》中的“相”字的解释:⑴“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教材注释为:“我对她已经没有恩情了,终归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会,一定。
”⑵“好自相扶将”。
教材注释为:“好好服侍老人家。
扶将,这里是服侍的意思。
”⑶“誓天不相负。
”教材注释为:“指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⑷“登即相许和。
”教材注释为:“立刻就答应这门亲事吧。
登:立刻。
许和,应许。
”这四个例句中的“相”字到底表示什么意思,注释者均没有直说,但从串讲的意思来猜测,例①的“相”,似乎相当于“你的要求”;例②的“相”,大概相当于“老人家”;例③的“相”,应该相当于“你”;例④的“相”,好像相当于“这门亲事”。
“相”字到底表示什么意思,课本没作直接解释,注释者只是随文释义,泛泛而谈,不同的句子中,把“相”注释成了不同的意义,是不是“相”字本身就有“你的要求”“老人家”“你”“这门亲事”等意义?显然不是!这样的注释令教师和学生费解,不利于教学。
下面仅以《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出现的“相”字为例,谈谈“相”的特殊用法,以供教学者参考。
《孔雀东南飞》一诗,一共使用了十九个“相”字,其中有一例用作名词,其余则全都用作副词。
作为副词的“相”,古今汉语中都有“互相”的意思,但古汉语中的“相”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放在动词前偏指一方,表示动作涉及到的单方面,具有一定的指代性,吕叔湘、王力等先生把具有偏指用法的“相”称作指代性副词。
“相”的用法一、“相”充当文言虚词时,读作“xiāng”,主要有两个义项:第一、副词,表示彼此,相当于“互相”“相互”。
如: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③“相见常日稀”“叶叶相交通”“黄泉下相见”(孔雀东南飞)④“执手相看泪眼。
”⑤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晁错《论贵粟疏》)⑥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孙子兵法势篇》)这些句子中的“相”都是这种用法。
有时“相”也表示彼此间相交替关系,可以译为“递相”。
(用法仍然是副词)如《魏其侯列传》中:“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父传子,子传孙,一代接一代传下去,这是汉朝的规定。
第二、代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或从单方面发出,而非互相的关系,有称代的作用,具有指代宾语的作用。
可代称“你”“我”“他”“它”等。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类似的用法的句子有很多,如: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这句中的“相”释义为“我”;②“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此句的“相”可释义为“你”。
③“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和“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这两句的“相”可释义为“他”。
再如:(1)“苟富贵,勿相忘。
”(《陈涉世家》(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世说新语》)(3)穆居家数年,在朝诸公多有相推荐者。
(4)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红楼梦》)(5)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相”后的动词如果带有宾语,这时“相”就无意义,不是偏指一方了。
例如: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前一个“相”无实义;后一个“相”代指第二人称“你”)另外,“相”还可构成虚词复合词:①相与:一起。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a彼此交往: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吕氏春秋》b交互,互相:如——六卿遂相与比周,专晋国,君还事之。
《汉书五行志下》又如——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孔雀东南飞中19个相字的用法归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孔雀东南飞》中19个"相"字的用法归纳《孔雀东南飞》中相”字出现的频率极高,量化统计可知,它共出现了十七次。
理解好如此之多的“相”字,不仅有助于同学们较全面地掌握它的多个含义,也有利于对文句的准确把握。
鉴此,笔者对其做了分类梳理,下面结合例句加以具体解释。
一、读xiāng,其词性有如下两类:第一类,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译为“互相、相互”,如: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从意思上看,①②的“相见”显然涉及夫妻双方,因而当是互相见面。
③中“相覆盖”的是“枝枝”,“相交通”的是“叶叶”,④中“相向鸣”的是“双飞鸟”,它们都涉及多方或双方的行为,因而“相覆盖”译为相互覆盖,“相交通”译为互相交接,“相向鸣”就是面对面哀鸣。
第二类,做人称代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不可解作“互相”。
按照人称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一是作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如:⑤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⑥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⑦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上述三句的⑤⑥句是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话,第⑦句是刘兰芝对小姑之言。
这里的“相”都不是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三个句子都表示说话者(刘兰芝)希望对方对待自己(即“相”)的某种态度和行为,“相”均指代说话人。
“相遣归”就是把我休回娘家,“莫相忘”就是不要忘记我。
二是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
如:⑧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⑨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⑩誓不相隔卿⑾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⑿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此处的⑧句是焦母回绝儿子求情时说的话,“会不相从许”就是(我)一定不会答应你。
⑨⑩⑾句是焦仲卿对刘兰芝所讲的,“相迎取”就是迎接你,“誓不相隔卿”就是发誓不断绝(与)你(的恩情),“不相负”就是不辜负你。
偏指副词“相”“见”用法探微古汉语中,作为副词的“相”和“见”用于动词前,有时表示动作行为只涉及一方,或动作只从单方面发出,有称代作用。
1. “相”用于动词前,可指代第一、二、三人称,相当于“你”“我”“他”“它”等。
例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此句中的“相”可释义为“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此句中的“相”可释义为“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此句中的“相”可释义为“她”。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此句中的“相”可释义为“它”。
2. “见”则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称代前置的宾语),而且句中要出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主动者)。
一般只能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作“我”或者“自己”。
例如: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孔雀东南飞》)此句中“见丁宁”即“丁宁我”之意。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这里的“见录”意思即为“记得我”。
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此句中“见恕”可译为“宽恕我”。
(1)翻译下面句子,注意“相”的用法。
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苟富贵,勿相忘。
(《陈涉世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穆居家数年,在朝诸公多有相推荐者。
(《后汉书·朱乐何列传》)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见”的用法。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晋书·列传第五十九》)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与彭宠书》)岳父见教的是。
(《儒林外史》)张祖希若欲相识,自应见诣。
(《世说新语》)“见谅”“见告”“见怪”。
参考答案:(1)现在大王和张耳很快将要死了,然而您拥有数万军队,却不肯救我。
不久一定回来,我对天发誓永远不辜负你。
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我不会忘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