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学案[附答案]2017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2(清风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4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⒈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撒()盐差可拟()()柳絮()尊君在不()⒈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⒈舍{太丘舍去()又渐如高舍()⒈不{尊君在不()不一状()⒈是{则是无信()是知也()⒈若{未若柳絮因风起()坊若者()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⒈与儿女讲论文义。
⒈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⒈撒盐空中差可拟。
⒈尊君在不?⒈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合作探究】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方吗?3.《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精读精练】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词语:日中:舍去:无礼:引之:2.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对的?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5.“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6.从故事仆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7.元方入门之后,友人会怎样?【主题阅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主来宾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篇一」一、教材分析:《世说新语》两则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课文。
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这两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古文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浅显易懂的古文已有初步的感知和驾驭能力。
尤其是具有一定故事性、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短小文言文,学生更能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学有所获。
三、教学设想:教师宜从兴趣调动入手,进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字句的理解、基本知识的积累、人物形象的把握,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意志品质的引导、教育。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阅读浅易文言文,熟读成诵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中质疑、读后思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五、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学习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六、教学难点: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七、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1、情景导入法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4、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学法导引]《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课文所选的两篇是反映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两文属文言文,文章短小,可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学习文中运用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一、预习导学1、走进刘义庆,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①简介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两则选自 ,作者是 .《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朝代)文学家.《陈太丘与友期》《咏雪》这两篇讲述的都是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谢太傅()雪骤()无奕女()差可拟()尊君在不()谢道韫()俄而()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③用“撒盐空中”何“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谢太傅大笑乐?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二、课堂学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与儿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即公大兄无奕女:期日中:太丘舍去:相委而去:则是无信: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止.3、讨论:①《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②品味陈元方回答“友人”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能使“友人惭”?4、熟读课文,达到背诵成文.三、典题例析例题一: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解析:此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评价质量的好坏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同学间出现争议则更好.鉴于此,本题的答案便是开放的.参考答案: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另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例题二: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解析:此题第一句较客观,意在检测学生抓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而第二问则是一道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因此,答案可以是开放的,可以肯定,可以否定.参考答案: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四、阅读延伸:㈠孔文举(孔融)年十年,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①.文举至门,谓吏者:“我是李府君亲.”既②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③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太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④,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了了..”韪大踧踖⑤【注】①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通报.②既:已经③奕世:累世.④了了:明白,聪明. ⑤踧踖(cǜ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1、本文表现了孔融的什么特点?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3、孔文举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君与仆语之踧踖5、翻译句子.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㈡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像以前一样)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止.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孔融被收:时融而大者九岁:二儿可得全不:寻亦收至:2、翻译下面的句子: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3、从这个故事中后人提炼出了一个成语:4、文中的两个孩子面对死亡,冷静得令人心痛,除了天赋,这种智慧还可能是从哪儿学到的呢?。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走近作品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体)小说。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宝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宠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二、初读课文,完成三标一感1.标出不熟悉的词语并注音2.标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解释和工具书加以理解3.标出文中消失的人物,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4.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三、比一比,看一看,谁英雄,谁英雄:1.给黑体字注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柳絮()无奕()女道韫()期日中()尊君在不()相委()而去2.解释黑体词语的意思(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近义词:忽而、未几、既而、少顷、俄顷、须臾)(3)公欣然曰(4)撒盐空中差可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6)即公大兄无奕女(7)陈太丘与友期行(8)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9)尊君在不(11)相委而去(12)则是无信(13)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4)君与家君期日中(15)而:a.相委而去b.学而不思则罔(16)之:a.下车引之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四、理清人物关系1.《咏雪》涉及到的人物有几个?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共有三个人物,通过他们言行,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学好语文,必需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课内探究学案一、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状况。
2.积累把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3.结合解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尝,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背诵两篇短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背诵课文。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工夫、方法、步骤、检查和教材的组织等。
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根据。
下方小编为你整理了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材分析: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浏览浅易白话文,积累常见的白话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取信,尊重别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积累白话词语。
学情分析:两篇故事虽是白话文,但言语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先生学习起来绝对容易一些。
课前预备:先生:预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材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材料。
教学方式:朗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同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先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材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普通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1、教师教读(由于先生白话文知识不够,朗读可能有必然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
【 - 写作指导】【篇一】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精品教案语文版《<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疏通文意,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学习对话和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熟读并背诵课文。
4、体会故事反映的道理,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古代有个曾子,为人老实。
有一天,他妻子要上街买东西,孩子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只好说:“你在家里玩,我回家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上街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连忙劝阻说:“我只是哄哄孩子,你不必当真。
”曾子说:“怎么能说谎呢?”就把猪给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期行》,“期行”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期”是约定的意思,行,出行。
“期行”即约定日期出行。
其中会引发怎样的事情?发人深思。
《乘船》,“乘船”点明本文的主要事件,意在借事件讲明一个道理。
2、作者刘义庆(403—444),字令升,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 1的笔记小说。
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
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咏雪》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整理版)教案一. 教材分析《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小说集,收录了自汉末到刘宋时期名士贵族的言谈举止、逸闻趣事。
本课节选了其中的两则故事,一则以王导的言行为主,一则以陈元方的言行为主。
这两则故事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示了名士们的智慧和风采。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可能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名士的风采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名士的言行举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古代名士的风采,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PPT,包含课文翻译、词汇解释、句式分析等内容。
2.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进行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古代名士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翻译,解释生僻词汇,分析句式结构。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8 世说新语》两则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言文小说集,收录了东晋时期至南朝时期的大量传闻逸事。
本课节选了其中两则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两则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名士的言行举止,品味文言文的韵味,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一步挖掘文中的隐含信息。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的礼仪、官职等有所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了解古代名士的言行举止,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4.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文言文,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难点:深刻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文言文的韵味,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古代社会,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以故事中的人物为例,分析其言行举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译文: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课文译文,便于学生理解。
2.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辅助教学。
3.相关资料:搜集与《世说新语》相关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世说新语》的封面,简要介绍该书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本课的期待。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节奏。
教师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并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古代名士的言行。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对文中的句子进行翻译。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一)、(二)(语文版七年级)共3篇《《世说新语》两则》(学案)(一)、(二)(语文版七年级)1《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收录了一些历史上的名人趣事、奇闻逸事。
在此《世说新语》两则的学案中,我们将通过两则故事,探讨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吕洞宾治病》“升堂拜母,曾孙问津,水浒迎兵,应接不暇,犀浦送客,千里送鹅。
故事载:庐陵有谷薇,性好道术,年六十余,常善预言,往往与稽翁、贾生等游。
尝与吕洞宾宿,吕未谋相识,而夜闻谷自言先生,为起身礼之。
谷曰:‘我老大已无事矣,但治人病尚有一二,用道将百岁而止,不必惊异。
’吕问曰:‘此公何病?’谷曰:‘丈夫自为不幸,早晚凶病生。
’乃告谷坐之升堂,谷以手指吕曰:‘此人略有警色,三日后当有病,可用药开五脏,以伐肝气为主,汤药须咀,不得咽下,如是则可活也。
’三日果有病,取药咀之,庶病转愈。
’”这个故事讲述了庐陵的一位神仙谷薇来到吕洞宾的住处,并预言吕洞宾会患上疾病。
吕洞宾按照神仙的指示医治自己的疾病,庶几病情有所缓解,使得他更加相信神仙和道术的力量。
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正面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和治病延寿的传统思想。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故事,也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人类生命有限,疾病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和保养延缓疾病的侵袭,活得更长更健康。
这正是我们在当代社会也需要重视的一点。
二、《陈伯之子葬》“陈叔适谏不可,子实拘之门外,堆踞如初,时人以为奇。
及子实卒,陈从征中还家赴丧,见其墓,号泣失声,陈叔适指墓曰:‘吾此时不任为子之事乎?’堆踞之不可也。
’”这个故事中,陈伯之子病故,举家悲痛,仍然要按照礼法举行葬礼。
然而,陈叔适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人情,即使是礼法也要讲究适度,不应该让陈伯因此而损失太多。
后来,陈叔适的话得到大家的认同,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这个故事中的哲理就是:礼法固然重要,但礼法只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约束力量,不能排斥人情,更不能损害人情;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权衡,不固守刻板的礼法。
1. 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 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1.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 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及互相协作的能力。
懂得生活中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爱慕虚荣,要实事求是。
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听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感受体会做人。
同学们,近期我们这里刚刚下了一场大雪,大家一定很兴奋,很多同学打起了雪仗, 当你面对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时,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它哪?今天,我们一 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咏雪学习2.理清故事情节。
目标学习 1.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重点 2.如何从精妙的语言描写中性格。
学习方法 学时2课时安排能力目标 德育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目标 情景导入《咏雪》学案班级:七(1)班姓名: 自我评价成绩:《咏雪》1、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荷叶母亲》借助那些形象来抒写对母亲的感受?文章借荷叶、红莲、风雨这些形象来抒写对母亲的感受。
A:荷叶象征母亲形象。
B:红莲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锦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锦的才气。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示例: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把读书当成长,你就会勤奋努力;把奉献当快乐,你就会慷慨助人。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
第08课. 《世说新语》两则. 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 PPT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研读《咏雪》。
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4.懂得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过程】一、故事导人甘罗的父亲在朝当官。
一天皇帝把他叫去说:“你在朝居官,朕待你如何?”甘罗的父亲说:“皇上待我恩重如山。
”“既然如此,朕让你办点私事,你可情愿?”“只要为皇上,我死都甘心。
”“近来朕得了一种病,非吃公鸡蛋不愈。
朕限你在三天之内弄几颗公鸡蛋来,否则罚你一死!”甘罗的父亲明知无法弄到,但圣命如山倒,只得接受任务。
回到家中,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十二岁的儿子甘罗便问:“父亲今日回到家来,面带忧色,为了何事?”父亲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爹爹不必着急,第三天孩儿我去替你交差便是了。
”“公鸡能下蛋?我年岁已高,经事也不少,但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你年仅十二岁,能有何法?总是一个死,还是我去死好了。
”“请爹爹放心,儿我自有办法。
”第三天,甘罗上朝拜见皇上。
皇上问;“你父为何今日不来朝见?你一个小小孩童来干何事?”甘罗不谎不忙地说;“拜告圣上,我父昨晚上生了个小孩,不能回朝,特地让我来请假。
”皇上怒气冲冲地说:“你简直是胡说!男人怎能生孩子!”甘罗马上说:“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岂能下蛋?!”一句话问得皇上哑口无言,答不上话来。
皇上见十二岁的甘罗有胆有识,便当场封他为丞相。
同学们,其实像甘罗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2
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
..雪骤.()()..柳絮因风.起()()俄而
撒盐空中差可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
..而去()入门不顾.()
下车引.之()公欣然
..曰()太丘舍.去()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
..(相比)
..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尊君
..期日中..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
柳絮.()无奕.()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这样写的好处是:。
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2参考答案
一、南朝宋刘义庆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二、不如
乘不久、一会儿急差不多可以相比约定同行丢下回头看拉高兴地
离开三、B四、A 五、C 六、B 七、(一)1.fù zhòu nì xǜ 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4.⑴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⑵(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
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6.略
(二)、7.七言绝句咏物诗 8.拟人、比喻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