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学时教案-内分泌2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8
内分泌系统第二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主要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调节机制,以及常见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1.内分泌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2.主要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调节机制3.常见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三、教学方法1.讲授2.实验探究:使用生物化学分析方法,探究常见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机制;实验前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的演示。
实验课程需要分别进行两次。
3.课堂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内分泌系统的理解。
4.专题讲座:邀请内分泌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前沿的内分泌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进展。
四、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成绩占总评分的25%,实验报告书写质量、实验操作规范、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评分。
2.期末考试:占总评分的75%,主要考察学生对内分泌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安排第一周1.内分泌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2课时)2.主要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机制(2课时)第二周1.主要激素的调节机制(2课时)2.专题讲座:内分泌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2课时)第三周1.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2课时)2.实验探究:常见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机制(2课时)第四周1.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2课时)2.课堂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2课时)六、教学资源1.《人体生理学》第十五版,Guyton AE,Hall JE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2.《内分泌学》第八版,Larsen PR编著,吴德题等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3.实验室器材:高分辨率显微镜、转录翻译分析仪等4.内分泌领域专家的讲座七、教材选用本课程主要参考《人体生理学》和《内分泌学》两本教材,分别介绍了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在教学中,还将结合实验、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内分泌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的类型、症状、诊断及治疗原则。
- 掌握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生活护理、药物护理等。
2. 技能目标:- 学会内分泌科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熟练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及注意事项。
- 能够进行内分泌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内分泌科患者的关爱之心,提高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介绍:- 糖尿病- 甲亢- 甲状腺功能减退- 库欣综合征- 皮质醇增多症2. 内分泌科患者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监测血糖、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 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 药物护理: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 心理护理:倾听患者心声,提供心理支持。
3. 胰岛素注射技术及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选择- 注射前的准备- 注射方法- 注射后的观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内分泌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及胰岛素注射技术。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护理要点。
3. 实操演示法:由带教老师现场演示胰岛素注射技术,学生跟随操作。
4. 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详细讲解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生活护理、药物护理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护理要点。
4. 实操演示:由带教老师现场演示胰岛素注射技术,学生跟随操作。
5.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笔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内分泌科疾病及护理要点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操作情况:通过实际操作考核,检验学生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熟练程度。
课程目标:1.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病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象: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准备:1. 内分泌系统结构及功能PPT2. 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案例分析PPT3. 教案讲义4. 病例讨论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1. 内分泌系统概述:介绍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主要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2. 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a. 糖尿病:讲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b. 甲状腺疾病:介绍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c. 库欣综合征:讲解库欣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三、案例分析1. 展示病例:教师展示典型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资料。
2.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病例,分析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
3. 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若干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例,学生独立分析并给出诊断及治疗方案。
2.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教师点评。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与内分泌系统疾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结合实际病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内分泌系统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内分泌学是研究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以及激素的生物学效应的一门学科。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异常会引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本课程旨在介绍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2. 教学目标1.熟悉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2.了解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调节机制;3.掌握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4.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内分泌系统基础知识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其解剖结构;2.内分泌激素的分类;3.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3.2 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1.甲状腺疾病;2.糖尿病;3.垂体前叶功能异常症;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性腺功能障碍。
3.3 内分泌系统诊断与治疗1.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2.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3.激素替代治疗的原理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4.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及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注重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5. 教材1.内分泌学,第二版;2.内分泌学临床指南。
6.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闭卷笔试、课程论文和临床实践报告等,其中闭卷笔试占50%,课程论文占30%,临床实践报告占20%。
考试内容包括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等。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对某一内分泌系统疾病进行深入研究,阐述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临床实践报告要求学生参与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并进行报告汇报。
7. 实验要求本课程暂无实验要求。
8. 参考文献1.杨华安. 内分泌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内分泌学临床指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初中内分泌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掌握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功能和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3. 了解激素在人体发育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功能和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3. 激素在人体发育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功能和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挂图或多媒体展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内分泌系统的名称。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内分泌系统吗?它由哪些腺体组成?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讲解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功能和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案例:甲亢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请分析甲亢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和主要内分泌腺的特点。
2. 强调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谁能说出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2. 引导学生回顾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功能和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 讲解激素在人体发育中的作用。
2. 出示案例: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什么病?请分析生长激素在人体发育中的作用。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出示讨论题目: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症状可能是由哪种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
1) 生长发育迟缓2) 巨人症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 糖尿病2.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激素在人体发育中的作用。
内分泌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作用及其分泌的激素。
3. 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树立正确的生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内分泌系统?它由哪些腺体组成?2.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的作用及其分泌的激素。
3. 激素的作用:激素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它们是如何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4. 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治疗?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神经系统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主要内分泌腺的作用及其分泌的激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
4. 讲解激素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激素对身体的影响和调节作用。
5.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病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运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结合病例分析,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4. 采用PPT、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主要内分泌腺的作用及其分泌的激素,了解激素对身体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树立正确的生理观念。
一、课程名称:内分泌医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内分泌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3.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技能;4. 提高学生对内分泌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内分泌系统概述2. 内分泌激素的生理作用及调节3. 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表现4.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方法5. 内分泌疾病的药物治疗及护理6. 内分泌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病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简要介绍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讲授(1)内分泌系统概述:讲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分泌和调节;(2)内分泌激素的生理作用及调节:介绍各类激素的生理作用、调节机制及异常表现;(3)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表现:分析内分泌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临床特点;(4)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方法:讲解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流程、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5)内分泌疾病的药物治疗及护理:介绍内分泌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药物种类及护理要点;(6)内分泌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讲解内分泌疾病的预防措施、健康管理及康复指导。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病例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2)教师点评,总结病例分析的要点和技巧。
4. 课堂讨论(1)针对内分泌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5. 课后作业(1)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练习题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内分泌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临床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健康管理意识:评估学生对内分泌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内分泌医学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学习,提高内分泌医学知识水平;3. 提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内科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80学时《内科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80学时(一)呼吸系统16学时1.总论12.支气管哮喘2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肺心病24.呼吸衰竭1.55.肺炎26.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7.肺栓塞1.58.肺结核、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29.间质性肺病(新增)2(二)循环系统16学时1.心瓣膜病22.原发性高血压病23.感染性心膜炎24.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25.常见心律失常4(原为3学时)6.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 7.心绞痛1.58.心肌梗塞1.5(三)消化系统疾病16学时1.总论、胃炎12.消化性溃疡23.肝硬化34.脂肪性肝病(新增)1.55.消化道出血(新增)1.56.肝性脑病17.原发性肝癌18.急性胰腺炎29.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110.炎症性肠病(原为溃疡性结肠炎)2(四)泌尿系统疾病8学时1.总论(优先)1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含IgA肾病)1 3.肾病综合征14.肾小管间质疾病15.尿路感染16.急性肾损伤17.慢性肾衰竭(含肾脏替代治疗)2(五)造血系统疾病12学时1.贫血概述0.52.缺铁性贫血1.53.再生障碍性贫血14.溶血性贫血15.出血性疾病概述26.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白血病28.淋巴瘤29.多发性骨髓瘤(新增)1(六)内分泌、代谢性疾病8学时1.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总论1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3.糖尿病2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新增)1.55.嗜铬细胞瘤(新增)1.5(七)结缔组织及风湿性疾病 4学时1.类风湿性关节炎22.系统性红斑狼疮2二、自学内容:(二)支气管扩张(四)心包炎、心肌病、心肌炎(五)胃食管反流病(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十一)VitB12叶酸缺乏性贫血(十三)中毒总论(十四)有机磷农药中毒(十五)一氧化碳中毒三、建议参考书:《现代内科学英语精要》(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名称:内分泌科护理基础技能二、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实习生三、授课时间: 2课时四、授课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的分类、病因及临床表现。
- 掌握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护理措施。
- 熟悉内分泌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进行内分泌科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
- 能够熟练进行内分泌科患者的静脉输液、皮下注射等操作。
- 能够进行内分泌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3.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
-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 通过案例介绍内分泌科常见疾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概述:- 糖尿病: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 甲亢: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 甲减: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3. 内分泌科患者护理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方法、注意事项。
- 静脉输液、皮下注射等操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4.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方法:沟通技巧、心理支持。
- 健康教育内容:疾病知识、饮食管理、运动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技能操作:- 生命体征监测:模拟操作,教师指导。
- 静脉输液、皮下注射等操作:模拟操作,教师指导。
3.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病例,分析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4. 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内分泌科护理基础知识。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病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模拟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操作。
2. 操作考核: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