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产妇180例心理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87.97 KB
- 文档页数:2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产妇在孕期经历了身体和情绪的巨大变化,而分娩过程又是极其痛苦和紧张的。
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需要适当的心理护理来帮助她们调整心态,缓解身心压力,促进身体康复和母婴情感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产妇心理护理所需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首先,产妇心理护理对于她们的身体康复非常重要。
产后产妇往往有疲劳感,身体疼痛,恶露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她们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她们的焦虑和不安感,提高她们的情绪状态。
产妇可以参加产后康复班,与其他产妇交流经验,分享感受,建立支持系统。
护理人员可以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并针对个体情况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如饮食习惯,居家护理等。
这种情感上的共享和支持有助于产妇更好地应对身体康复过程。
其次,心理护理对于促进母婴情感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产后的妈妈需要适应新角色的转变,从原来的孕期妈妈到如今的新生妈妈。
这个转变会带来很多不同的情感和压力。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鼓励妈妈和婴儿亲密接触,指导正确的喂养和育儿技巧,帮助她们建立母爱情节。
同时,护士还可以教导爸爸正确的陪伴方式,提供专业意见和支持。
良好的母婴情感发展有助于婴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此外,助产士和其他护理人员需要关注产妇在心理上可能面临的问题。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问题,产妇在产后会感到心情低沉、焦虑或压力大。
护士可以通过协助妇女调整作息时间、锻炼身体,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等方法来帮助产妇缓解抑郁症状。
此外,产妇还可能在婴儿护理和育儿方面感到无助和焦虑,护士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产妇增强信心和应对能力。
总结起来,产妇心理护理对于产妇的身体康复和母婴情感的发展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建立支持系统和提供专业指导来实施心理护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产妇调整心态,缓解身心压力,促进身体康复和母婴情感的发展。
孕妇分娩期的心理护理体会在分娩过程中,精神心理状态可以明显地影响产力,临床观察发现心理应激可导致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从而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
所以,在工作中,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时时有个“情”字融入其中,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孕妇的主观能动性,使分娩顺利进行。
通过笔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现对产妇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害怕疼痛,担心难产,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几乎每一位分娩期的孕妇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心,所以要帮助产妇了解产程中的几个阶段和异常情况,以及产程中遇到的问题,讲解宫缩与分娩的关系。
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文化修养不同,表现亦不同。
有的人文化修养较高,并了解妊娠、分娩的知识,这样护士只要时时鼓励她们,指导她们如何配合宫缩使用腹压,就能使分娩顺利结束。
有些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性格开朗,易于沟通,对她们进行妊娠分娩知识讲解,让她们充分了解妊娠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理解”瓜熟蒂落”的道理,她们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再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就能自然分娩。
但还有些孕妇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反应强烈。
情绪极不稳定,大喊大叫,甚至恶语伤人,对待这样的产妇,护士要有宽容之心,态度和蔼可亲、语气温和,首先表示对她们的理解,并让她们明白现在你非常了解她们的感受,并表示同情,陪在她们身边。
宫缩时用手轻轻按摩产妇腹部,使其情绪安定、放松。
宫缩间歇期,鼓励产妇多进饮食,以增强体力。
并进行分娩生理的宣教,指导她们掌握无痛分娩的方法。
也可以讲解产后保健知识、如何科学喂养小宝宝来转移她们的注意力,耐心解答她们的疑问,尽可能减少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多安慰、多鼓励。
使其对分娩有坚定的信心。
切不可用粗俗、恶毒的语言刺激、挖苦产妇,因为这样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
2 担心孩子的性别由于受封建思想影响比较深远,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更是普遍存在。
所以有部分产妇担心孩子的性别,怕生女孩,受到家里人冷落。
临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临产,是妇女身体、精神上产生的一项重大转变。
在这一时刻,妇女比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困惑,需要特别的心理护理。
作为一位新手母亲,本人在自己临产前后,也收获了一定的心理护理体会。
首先,本人认为临产前应该做好心理准备。
因为,在这一段时期,妇女的心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准备意志,担心分娩的痛苦,心理变化,今后的职业担心等。
这时,新手母亲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放下心理负担,不要过度担心。
另外,还要与产科医生和护士进行好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互信,更好地解释自己的症状,让医生及时发现问题,妊娠更有效地护理。
其次,在临产过程中要加强自我支持,以克服分娩期间的心理压力。
临产期间,妊娠期妈妈会出现各种心理状态的变化,会有怕生、紧张、焦虑和孤独感等情绪,这都是正常的。
因此,新手母亲要做好心理支持和抗压,应注意积极和乐观,保持平静和放松。
建议母亲向家人、朋友等寻求支持,通过对话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释放负面的情绪,以促进更好的分娩。
最后,在产后阶段要及时调节情绪。
产后,新手母亲们会经历一段令人疲倦的调整期,出现乳房刺痛和疼痛,睡眠不足,情绪不稳定,身体和精神压力大等。
因此,新手母亲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放松和布置,增强自信,保持乐观态度,不要唠叨不满,这样会让自己更容易过调节期。
并且,可以请家人和朋友提供帮助,多和亲近的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逐渐恢复平静的状态。
总的来说,临产对新手母亲来说,是一段不容易的心理调节。
本人在临产前、过程中,和产后,都经历了一段心理护理体会。
比如说,要做好心理准备,加强自我支持,及时调节情绪等。
希望,能够帮助到有相同经历的母亲们,带来心理的支持和帮助,一起度过这段不易的体会。
临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临产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母亲关于产后的心理健康要求也非常高。
这种要求可能是一个女性从一个普通的人变成母亲,从一个事业女性变成一个妇女,还可能是面临着孩子出生后的改变,正在适应结果。
可以说,在临产期间,母亲的心理状态是脆弱而敏感的,所以在这里心理护理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方面,临产前,孕妇应该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改变是突然的,很多女性可能会感到害怕,不知所措,这就需要进行心理缓解。
医护人员应给予孕妇充分的解释,以增强她的胆量和信心,让她明白分娩的过程,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她明白生产过程中有哪些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它们。
另一方面,在分娩过程中,应尽量使孕妇感到舒服和放松。
一定要给孕妇适当的尊重和耐心,支持她的决定,尊重她的感受,消除孕妇的心理压力,尽量削减孕妇体力消耗的情况。
助产人员应该尊重孕妇的意见,允许她参加诊断过程,帮助她理解病情和手术方法,建立起信任。
第二,在子宫切除术后,孕妇应尽量保持放松和宁静的心态,最好不要太早回家。
可以让孕妇在更安全放松的环境中休息和恢复,帮助她摆脱痛苦,恢复体能,同时与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支持她在生活中有积极的心态,改变思想,承担新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在母乳喂养中,让孕妇充分了解和获取实用知识,对正确持续的母乳喂养非常重要。
除了让孕妇参加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的培训班外,还应尽量在家中给宝宝母乳喂养,这样可以降低母亲的紧张和焦虑,让孕妇感受到孩子的温暖和亲密,同时在婴儿和母亲之间建立联系,提高亲子关系的感情。
总之,临产期间,心理护理有赖于产前准备,产中调节,产后缓解,应有一个完善的护理体系,以帮助孕妇在生活中得到最佳心理健康状态,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
临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母婴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
在妊娠初期,健康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对于妇女生育的行为和感受影响极大。
临产时期,对妇女来说,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加明显,因此,临产前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临产前的心理护理,首先要注意妇女的身体,准备充足的耐力和体力,以“先把身体准备好”的心态,给身体充足的营养,做好丰富的运动,让身体更强壮,以此来备战生产。
,要对生产过程有正确的认识:对正常生产过程要了解足够清楚,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产程,让妇女更加愉快地坐过这一关。
此外,要有良好的心态,在月子期间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尊重自我,尊重他人,保持心理平衡,注意休息,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给自己一个轻松的环境,让自己的心情愉快起来,抗压能力会更强。
此外,临产前还要多向医护人员、亲友咨询,向他们介绍自己的身体状况,他们会给妇女提供无偿心理护理和关心,帮助妇女做好准备,让妇女更好地坐过这一关。
在此还要提醒妇女要有正确的营养观,即在怀孕期间要保持均衡的营养,少量的零食可以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但也要注意控制。
最后,在临产前的心理护理中,要多了解自身的情况,掌握医护人员的指导意见,早日掌握心理护理的知识,让自己处于一种心理充实和舒适的状态,以此来坐过临产。
总之,临产前的心理护理对于母亲保护自身和胎儿的身心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
妇女可以通过强身健体以及积极调节心态和正确营养,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方案,以此来更好地预防和缓解临产的压力,让临产更加顺利。
临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阵痛是迫使胎儿娩出的自然过程,但大多数产妇临产前由于阵痛,陌生的环境等原因,均以恐惧和紧张的心情入院待产,而恐惧和紧张的心理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宫缩乏力、滞产、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大出血及产后乳汁减少。
因此助产人员如何进行心理护理,解除或减轻产妇紧张心理,使其顺利度过分娩的整个过程,对减少产科并发症及降低母婴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要提高助产人员的基本素质,助产时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和护德,精湛的护理技术及和蔼的态度,关心体贴的语言,使她们有安全感、信任感,做到相互理解、互相信任。
这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和关键。
1 产程进入潜伏期的心理护理1.1 产妇入院后,宫口开大1~2公分,宫缩不规律,到了新的环境,人际生疏,心理紧张,大多数产妇情绪较稳定,而且求知欲强,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分娩知识讲解,使产妇知道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热情向产妇介绍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职责及院规。
对产妇的各种条件问题,要科学解答,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建立初为人母的责任,家庭幸福欲望,鼓励她战胜困难,顺利分娩。
1.2 做各种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准确、熟练,并主动将检查结果告诉产妇,使她们感到被重视,以增强分娩的信心和安全感。
2 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心理护理2.1 随着规律宫缩,宫口逐渐开大,产痛加剧,产妇心理恐惧感随之增加,部分产妇痛苦呻吟,甚至高声叫喊,行为失控,听不进助产人员的各种解说和指导,故助产士更应理解和同情产妇,特别重。
视语言护理,除语言亲切语气委婉外,并针对临产妇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养等特点,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幽默语气加以缓和。
对文化水平低的产妇应通俗易懂、方法得当、实事求是,均可达到好的心理护理效果。
2.2 勤听胎心音,仔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各项记录,熟练做好各种接生准备及各种急救物品,用娴熟的护理技能,使产妇在极端痛苦的情况下得以安慰与鼓励,并取得他们的合作。
产科整体护理中对产妇心理护理的体会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产妇的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有效的心理护理。
从而调整产妇的心理环境,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阚值,减轻产妇的疼痛,减少难产、手术产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整体护理产科护理心理护理产前产中产后我们对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在此对住院分娩产妇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护理的体会进行探讨。
护理针对产妇产前、产时所产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孕妇人院后,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安排好床位,介绍医院环境、制度、作息时间、床位医生,也可以带孕妇到产房了解分娩环境以减少孕妇的陌生感,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感,为其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
产前心理准备:此时产科心理护理的重点在于提供教育和咨询服务。
应由专业人员为孕妇讲解临产分娩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母乳喂养知识。
并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如对妊高症的孕妇讲解左侧卧位,间断吸氧,降低血压,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
对胎膜早破的孕妇主要讲解卧床,抬高臀部,保持外阴部清洁,观察羊水性状的知识。
对见红、有阵痛的孕妇要告诉她这属分娩先兆,是生理现象,不要惊慌失措。
介绍宫缩性阵缩的性质和特点,指导放松技巧,使之感到具有控制感及对分娩充满信心。
以降低孕妇对分娩的紧张和焦虑、恐惧,为迎接宝宝的出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产中心理护理:①第1产程的护理措施:首先,第1产程早期及潜伏期,有专人守护在产妇身旁,让她们有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
对于那些担心能否顺利分娩和胎儿安危,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和不安的,助产人员可以通过抚摸额头,给产妇擦汗,握住产妇的手等肢体语言,也可以和产妇谈论即将出生的婴儿情况以及她感兴趣的话和事。
使产妇得到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分散其对阵痛的注意力。
第二,对活要期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的产妇,给于促进舒适的措施,用触摸,宫缩时给按摩背部,腰骶部持续关怀或使用阵痛剂,来协助产妇松弛身心,甚至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有助于放松紧张、焦虑的心理,必要时让家属陪伴分娩,使产妇即有安全感又充满了自信心。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临产妇心理异常是导致难产的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必须重视临产妇的心理护理,了解妊娠期妇女及家庭成员的心理变化,是做好孕妇护理的重要基础。
要主动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是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和减少宫缩阵痛的一种非药物疗法,加强心理护理能充分调动产妇的主动性,使她们积极参与分娩过程,妊娠期间精神愉快,分娩时的信心十足,减少不必要的难产和手术,减少产后出血及母婴并发症。
对孕产妇的整个过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产妇心理护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临产妇经过十月怀胎的艰辛历程,心情比较复杂。
护理人员必须重视临产妇的心理护理。
如:担心、焦虑、恐惧、盼望、喜悦的心情大都存在。
临产妇分娩时怕疼痛、怕难产、怕胎儿发育畸型,甚至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怕生女孩。
不良的心理状态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临产妇过度兴奋,失眠多梦、食欲下降及分娩过程中的大喊大叫,又哭又闹失去自我控制能力,使体力大量消耗疲劳过度造成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影响正常分娩造成不良后果。
了解妊娠期妇女及家庭成员的心理变化,是做好孕妇护理的重要基础。
对孕妇的心理护理应当在每一次产前检查接触孕妇时进行。
观察孕妇及其丈夫的情绪表现,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判断是否有其他潜在的心理问题,针对其症结和需要给予解决。
告知孕妇,妊娠后随着胎儿的发育和子宫逐渐增大,孕妇体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产后体形将逐渐恢复;告知孕妇及其家人,尤其是其配偶,母体是胎儿生活的小环境,孕妇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会影响胎儿,孕妇的情绪变化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胎儿产生影响,如孕妇经常焦虑、恐惧、紧张、忧虑或悲伤等,会影响胎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
护士应尽量去了解孕妇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给孕妇提供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使其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详细介绍正常分娩生理及分娩过程可能出现的症状,鼓励和安慰孕妇,使其取得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赖。
待产妇的心理护理发表时间:2010-12-06T15:18:18.2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月30期1供稿作者:楚守华[导读]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楚守华(黑龙江省萝北县中医院154200)【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0-0244-0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正愈加受到重视。
产妇的分娩过程顺利与否,除与产力、产道、胎儿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产时的心理状态有关。
根据产妇分娩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适时的心理护理,使产妇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体力充足,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 对产妇减轻疼痛,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各科的临床护理实践中,特别的显出对待产妇做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我科对200例待产妇进行了心理调查,观察,了解其心理,并对其进行了心理护理。
1 待产妇心理状态由于产妇的孕产次、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的不同,所以在待产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特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
不论是初产妇或经产妇,均存在恐惧、紧张、忧虑、烦躁心理。
初产妇耳闻亲朋好友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诉说以及社会媒体对分娩的不当宣传,经产妇则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
一方面害怕和恐惧分娩,另一方面又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健康、性别是否理想。
其中文化素质偏低者,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合作、乱用力,以至于大吵大闹,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由于家庭状况的影响,产妇在忍受分娩阵痛的同时,一方面期望尽快顺利结束分娩,另一方面对自己分娩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感到烦躁不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此次住院以初产妇自居,隐瞒其婚前生育史者,担心对此次分娩有影响而感到不安。
2 产前心理护理如此众多的心理障碍,对其分娩是很不利的。
待产妇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分娩乃是产妇极为复杂的心理变化,往往是喜忧掺半,喜的是自己即将成为婴儿的母亲,喜悦心情溢于言表,忧的是对分娩怀有恐惧忧虑,研究和掌握产妇的心理活动,加强心理护理,使他们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这不仅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责,也是提高产时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1 待产妇的心理特征1.1紧张孤独心理大多数产妇因为初入这个陌生特殊的环境—产科(包括待产室,分娩室),医护工作人员的严肃忙碌的气氛,以及其她产妇的呻吟,喊叫,尤其那些无亲人陪伴者,表现紧张孤独心理,忐忑不安,思想顾虑重重。
1.2恐惧焦虑心理由于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过分担心,怕胎儿畸形,而怕痛思想普遍存在,主要受“生孩子那有不痛”的旧观念影响,稍有宫缩就呻吟不止,随着产程进展,有的产妇则表现烦燥不安,大声喊叫不配合,倘若助产人员言语不当简单粗暴,更强化恐惧焦虑心理。
1.3兴奋、忧伤心理不少产妇心理状况复杂,如有的分娩时怀疑助产人员技术不高,担心母婴安全,有的丈夫及亲属不在身边得不到安慰,尤其性格内向的产妇,又不善于向别人诉说,自己感到十分委屈,有的“重男轻女”思想观念重,常见农村产妇,当婴儿娩出后,不顾产后疲劳,迫不及待要得知是男是女,达到愿望则兴奋不已,若与愿望相反则忧伤深重,闷闷不乐,长吁短叹,这种过度的兴奋和忧伤的心理状态,也常使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上述产妇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分娩极为不利,往往可引起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损母婴健康,因此,如何使产妇能顺利渡过分娩关,是我们每个产科人员面临的问题和责任,心理护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2 心理护理2.1介绍环境对待新入院的待产妇应热情接待,向产妇指定床位介绍环境,保持病床的安静舒适,要使她们知到整个产程有医生,助产人员和护理人员陪伴,并有先进仪器,如无痛分娩仪,胎儿监护仪等,从而建立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
2.2加强宣传向产妇讲明医护人员职责,产程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产妇的饮食和休息分娩的常识,宫缩与分娩如何配合等。
产时心理护理的体会医护人员的形象和语言行为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医护人员使产妇产生信赖和安全感的基础,医护人员对待产妇态度要和蔼,解释和指导要耐心,要表现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积极的责任心。
结合产程的进展,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由有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历时较长且体力消耗较大。
产妇缺乏必要的临床知识,会对宫缩痛产生恐惧而影响休息,易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宫颈扩张减慢,甚至引起宫颈水肿。
产程的延长也会引起胎儿窘迫。
所以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应在产程开始时向产妇介绍必要的知识,让产妇了解自己的产程进展情况,以消除顾虑,增强信心。
同时应向产妇讲解宫缩与阵痛的关系,及其在产程进展中的意义,从而消除其对阵痛的恐惧,并利用好阵痛有效地促进产程进展。
此外,还要鼓励产妇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储备能量,增强体力;同时要说服产妇在宫缩的间歇期尽量休息,如有可能让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尽量多些睡眠,对产程的进展将会更为有利。
對体质弱宫缩乏力,第一产程延长的产妇,除应用上述办法使其增加体力和减少体力的消耗外,还应通过安慰和鼓励的语言,使其增强信心和耐力,并指导其调整节奏,产生有效的宫缩。
少数产妇可能会因精神过度紧张,导致宫颈扩张进展缓慢,甚至产生宫颈痉挛。
可通过听录音及看有关分娩知识的录像等方法,消除其紧张情绪,并在阵痛时协助产妇作腰、腹部按摩,转移其注意力及痛点,使其情绪稳定,再配合全身应用镇静药物和宫颈局部应用解痉药物,往往会产生较好较果。
个别产妇在第一产程中也会出现宫缩过强,这样常会导致胎儿窘迫。
此时除应用药物调节宫缩,吸氧纠正胎儿窘迫外,还应指导产妇消除紧张情绪,分散注意力,从而达到延长宫缩间歇时间,缓解胎儿乏氧的目的。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历时较短。
此期间产妇的宫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间歇时间短,此时胎先露多己降至棘下,通过对盆底的压迫,使产妇产生反射性排便感。
应嘱产妇摆好体位,常规消毒排空膀胱,并嘱其在宫缩期正确应用腹压,要教会产妇用屏气的方法来加腹压,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