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分类与判断
- 格式:ppt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26
12种气候类型及特点
1. 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植被茂盛。
2. 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明显,干湿季变化明显,植被以草原为主。
3. 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干燥,降水稀少,植被稀少。
4. 温带海洋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5. 温带大陆性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夏热冬冷,降水不均匀。
6. 寒带气候: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而矮小。
7. 高山气候:随海拔变化,气温降低,降雨增加,植被呈垂直带状分布。
8. 冰川气候:气温极低,降水极少,几乎没有植被。
9. 沿海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气温温和,降水多。
10. 雨混雪区气候:气温较低,降水多,冬季多为雪。
11. 阔叶林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降水充沛,植被以阔叶树为主。
12. 针叶林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较少,植被以针叶树为主。
气候类型判断方法口诀一、引言气候类型判断方法是气象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不同气候类型的判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气候类型判断方法口诀,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二、经验法口诀1. 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冬暖夏热。
2. 高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
3. 极地气候:寒冷干燥,永夜寒。
4. 大陆性气候:内陆行,温差大。
5. 沿海气候:靠海边,温和湿润。
6. 水热差异气候:水陆不同,气候变。
7. 季风气候:冬季冷,夏季热。
三、指标法口诀1.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差大。
2. 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多。
3. 中纬度地中海气候:冬暖夏热,降雨少。
4. 高山气候:海拔变,气温降。
5. 冷温带气候:寒冷干燥,冬季长。
四、分类法口诀1. 高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
2. 湿润气候:降雨多,湿度高。
3. 干旱气候:降雨少,干燥性。
4. 温暖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宜。
5. 寒冷气候:气温低,冬季长。
五、综合判断根据以上口诀,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判断气候类型。
例如,如果某地区具有温差大、冬暖夏热、降雨多等特点,可以判断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如果某地具有海拔高、气温低、降雨少等特点,可以判断该地属于高原气候。
六、案例分析以北京为例,根据口诀判断,北京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差大。
然而,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北京的气候趋向于中纬度地中海气候,冬暖夏热,降雨少。
七、总结通过以上口诀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口诀只是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实际判断还需结合气象数据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气候类型判断方法。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掌握中国气候的分类和分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气候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气候的分类和分布。
2. 教学难点:匡助学生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气候的概念,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引导学生思量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和多媒体展示,介绍中国气候的分类和分布。
包括:- 中国气候的分类: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 中国气候的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西部地区气候干燥,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南部地区气候湿润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气候数据,让学生分析数据,总结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例如,给出某地的降水量、温度等数据,让学生判断该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解释原因。
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气候类型,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查找该气候类型的特点、影响和适应措施,并准备小组报告。
5. 小组报告(15分钟)每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报告,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教师及时赋予指导和点评。
6.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气候变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量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7.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候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PPT和多媒体设备2. 气候数据和案例分析材料3. 学生小组报告的评价表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的表现评价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气候变化的思量和应对措施的提出。
六、板书设计中国的气候- 气候分类: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 气候分布: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南部地区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掌握中国气候的分类和分布。
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气候气候是指指定地区的长期天气条件,是一个地区的天气、温度、湿度、降水和风向等气象元素的集合。
在地理学上,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上被统计了至少30年的气象数据所确定的平均气象状态。
下面将介绍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气候相关内容。
一、气候的组成要素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多个气候要素共同构成的。
主要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因素。
其中温度和降雨量对于气候的判断尤为关键。
二、气候的分类1.按照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和极地区域五大气候带划分。
2.按照大陆、海洋气候的分类方法,把气候分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两种基本类型。
三、气候变化原因气候变化的原因很复杂。
其中包括人类活动(如工业,清华和交通的膨弹等),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台风和地震等),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等因素。
总的来说,气候变化主要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气候变暖的影响气候变暖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
其中包括:1.冰川消融随着气候变暖,地球上的冰川消融速度加快,这有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给低洼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
2.极端天气气候突变引发的极端天气不断增加。
例如,高温、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加大。
3.生态系统崩溃生物群落因为气候变化而受到威胁,因为它们无法适应新的气候条件而濒临破坏边缘。
五、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为了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1.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采用更多的清洁能源。
2.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绿色发展。
3.营造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六、总结在八年级上地理课程中,气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我们应该了解气候的组成要素和分类方法,认识气候变化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我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从而为我们的未来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世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气温图和判断方法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规律自然景观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内部和西岸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洲南部、东南部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和气温年际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变化小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年较差大。
温带荒漠寒带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南北极圈以内地区苔原、冰原气候判断方法一、判断所属南北半球: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二、.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候类型。
(以北半球为例)1、一月均温,15?,可推断为热带气候;2、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可推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或地中海气候;3、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
三、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一)、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因气温都在15?以上,其具体类型主要依据月降水量和年降水总量多少来区别:1、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几乎都在100mm以上,最小月也在50mm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2、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量都稀少或没有,年降水量(一般)在125mm以下。
3、热带草原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少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750-1000mm之间。
4、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大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间。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一月均温都在0?-15?之间,其具体类型主要依据季节和年份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别: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复习》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小学2.学科:地理湘教七年级上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复习气候的两大要素。
(2)科学家划分气候类型的依据。
二、教学课题本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第四节。
本节内容介绍了世界上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地区、分布规律及自然景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总结出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目标:1、记住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能够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3、通过读气候类型图,归纳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4、熟练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对应的景观差异.本节与传统教材最突出的三点区别在于:一是本节教材将世界上主要的13种气候类型集中在一起学习,对于学生系统掌握世界上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比较同一温度带内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差异非常有利,更相当于给教师和学生一个查阅气候类型的“索引”;二是使用了大量的小比例尺分布图,以求帮助学生建立每一种气候类型在全世界分布的相位置的形象观念.三是本节教材使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所选取的主要气候类型,几乎又都有相应的景观图,以做到使学生能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生观看<世界气候气候分布图>,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和主要的分布地区.难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教学材料,/s?tn=site888_pg&bs=%CA%C0%BD%E7%D6%F7%D2%AA%C6%F 8%BA%F2%C0%E0%D0%CD%BD%CC%B2%C4%B7%D6%CE%F6&f=8&rsv_bp=1&wd=%CA%C0%BD %E7%C6%F8%BA%F2%C0%E0%D0%CD%A1%B7%BE%B0%B9%DB%CA%D3%C6%B5&rsv_n=2&inp utT=4707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地理气候类型及特征口诀
以下是一些常见地理气候类型的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皆夏日
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交替变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来自冬夏风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雨不见
地中海式气候:夏炎燥、冬温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凉冬温水均匀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冬暖季显著
温带季风气候:夏热雨、冬寒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少雨温差大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寒夏暖湿
极地气候:冰原南极格陵兰
高原高山气候:水热随着海拔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地理学书籍或咨询地理学家。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因素。
气候类型的判断对于农业生产、城市规划、旅游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气候的类型呢?下面将介绍一些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气候数据来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量、湿度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
比如,如果某地区的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湿度较低,那么可以判断该地区属于干旱气候类型。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植被类型来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类型对植被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
比如,热带雨林气候适合热带雨林植被的生长,而草原气候适合草原植被的生长。
因此,通过观察某一地区的植被类型,也可以初步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来判断气候类型。
地理位置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靠近赤道的地区气候通常比较炎热,而靠近极地的地区气候则比较寒冷。
因此,通过对地理位置的分析,也可以对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进行初步的判断。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气候特征来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
比如,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雨季和旱季明显,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冬季雨量较多,夏季干燥。
通过对气候特征的观察和分析,也可以对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进行初步的判断。
综上所述,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包括通过气候数据、植被类型、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对气候类型进行初步的判断,如果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气候类型最简单的辨别方法
气候类型的辨别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先通过纬度判断温度带,再通过降水量判断更细类别的气候类型。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判断:
1. 定半球:最热月在7、8月的为北半球,最热月在1、2月的为南半球。
2. 以温定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5℃为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的为亚热带气候类型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0℃的为温带气候类型,最热月平均气温小于0℃的为寒带气候类型。
3. 以水定型:全年多雨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多雨型有地中海气候;夏季多雨型有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和极地气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地理学家。
高一地理气候类型及分布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o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两季明显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南、北回归线~30o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南北纬30°~40°间T最冷月>0℃)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25o~至35o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炎热干旱;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最冷月<0℃)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纬35o~55o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南、北纬40o~60o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3、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及岛屿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北纬60°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短温暖,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南、北纬50o~70o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15℃1、苔原气候全年严寒分布在极地附近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洋气团控制2、冰原气候全年酷寒分布在极地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高原高垂直变化明显分布中、低纬度的青藏高原、南美安第地势高,地势起伏大1。
气候类型的的划分1、全球气候分类的气候分类方法现在所使用的分类法是柯本气候分类法,分为五个气候带,分别为:1、赤道气候带2、干燥气候带3、暖温带气候带4、冷温带气候带5、极地气候带柯本以气温和降水为指标,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进行气候分类。
把全球气候分为5个主要气候带。
这种分类方法是将全世界所有气候类型都用三个字母表示,而每个字母都代表气候的某个特征。
其中第一个字母代表的是总体的气候带。
柯本把全球初步划分成五个气候带,其中四个以气温划分,即赤道气候带(用A表示)、暖温带气候带(用C表示)、冷温带气候带(用D表示)、极地气候带(用E表示)。
剩下的所有干旱地区单独分成一个气候带,即干燥气候带(用B表示)。
之后,再根据每个气候带的具体特征,以气温和降水为标准再做细致的划分。
柯本气候分类法(英文Koppen Climate Classification)或称有效气候分类法(德文Effektiven Klimaklassifikationen),是由德国克里米亚气候学家弗拉迪米尔·皮特·柯本于1900年创立。
1918年第一个完整分类版本发表,目前使用的是1936年的修改版,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气候分类法。
2、日本的气候类型怎么划分的总的来说日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体来说日本的气候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理位置气候不同。
因为日本北部气候凉爽,而日本南部则被列为热带气候。
日本有四个季节,但冬天非常温和,冬天的温度在札幌等城市刚达到零下。
六月的夏季气温较低,福冈和那霸等城市的平均气温在80°。
日本北部地区以举办冬季运动而闻名,降雨水平不错,而日本南部地区冬季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温和阳光。
6月份,日本的雨季持续约3至4周。
温带季风气候特征:1.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得以削弱。
【气候】四季气候变化解读,了解天气变化规律引言大自然的四季更替是我们生活中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
每年的春夏秋冬交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体验。
但你是否曾经想过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春天阳光明媚,夏天炎热潮湿,秋天凉爽宜人,冬天寒冷刺骨?本文将为你解读四季气候变化,让你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深入了解气候的奥秘。
1. 认识气候与天气H1头:从宏观到微观,认识气候与天气1.1 什么是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气象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的统计。
气候不是一天或几天的天气,而是长时间内的平均情况。
例如,一个地区的平均温度、降水量、湿度等。
1.2 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空气状况和大气现象。
它是刻画短暂时期内的气象变化,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
H2头:相关性和区别,气候与天气2.1 气候与天气的相关性气候和天气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气是气候的表现形式,而气候则是长时间的天气统计。
我们通过研究过去多年的天气数据,才能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2.2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是长期的统计,不同地区在温度、湿度等方面表现出的规律性;而天气则是短期的现象,每天都可能有所变化。
天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气候是长期稳定的。
2. 气候的分类与变化H1头:根据不同因素,气候的分类与变化2.1 经纬度对气候的影响根据地球上纬度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气候也有所不同。
例如,赤道附近地区温暖潮湿,而近极地的地区则寒冷干燥。
2.2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和陆地在吸收和释放热量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气候。
海洋的热容量大,吸热快,释热慢,所以海洋沿岸地区的气候比较稳定;而陆地的热容量小,吸热快,释热快,导致内陆地区的气温波动较大。
2.3 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高海拔地区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导致气温较低,气候寒冷。
同时,高海拔地区由于地形变化,也会影响气候,例如山脉对风的阻挡、降水的增加等。
H2头:气候的主要分类2.4 以温度为基准的气候分类按照地球各地区的温度变化情况,气候可分为寒带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等。
初中地理12种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热带季风气候;5.地中海气候;6.季风性湿润气候;7.温带海洋气候;8.温带大陆性气候;9.温带季风气候;10.寒带气候;11.高原山地气候;12.热带海洋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赤道附近)。
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显著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温差小。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
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全年高温,且分明显干季和湿季。
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
自然景观为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并向内陆地区延伸,如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就是典型代表。
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其特点为年平均气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
该气候带在沙漠广泛分布,生物较少,只有零星的耐旱植物,如仙人掌。
在沙漠边缘地带会有灌木丛分布。
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是气候类型的一种。
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附近的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如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云南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