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2-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8)
- 格式:xlsx
- 大小:19.82 KB
- 文档页数:10
肇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其目标值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肇庆市设定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实现其目标值。
这些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是衡量肇庆市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标准。
一、经济发展指标在经济发展方面,肇庆市设定了多项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
这些指标的目标值分别为:1、地区生产总值(GDP):到2025年,肇庆市的GDP预计将达到约3000亿元,年均增长约8%。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推动肇庆市的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
2、人均GDP:到2025年,肇庆市的人均GDP预计将达到约5.5万元,年均增长约7%。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到2025年,肇庆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将达到约150亿元,年均增长约6%。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二、人民生活指标在人民生活方面,肇庆市也设定了多项指标,包括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这些指标的目标值分别为: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5年,肇庆市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达到约3.5万元,年均增长约8%。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5年,肇庆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预计将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全市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
三、社会治理指标在社会治理方面,肇庆市设定了多项指标,包括社会治安满意度、法治建设满意度等。
这些指标的目标值分别为:1、社会治安满意度:到2025年,肇庆市的社会治安满意度预计将达到90%以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安全感,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肇庆城市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中共肇庆市委政策研究室导言一般而言,城市经济是相对农村经济而言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在城市空间的具体表现,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各经济部门的总和。
就城市经济的组成来看,它主要包括城市内部的工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市政事业等经济部门。
从城市经济的空间地域范围或板块来看,一般包括城区经济(核心层)、郊区经济(外围层)和市辖的郊县(市)经济(边沿层)。
城市经济并不完全排斥农业活动,但一般不列入城市经济的讨论范畴。
发展良好的城市经济具体特征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斯〃佩鲁(Francois Perroux,1950)把城市看作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可见城市对于整个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城市经济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城市经济是市场经济,资源配臵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城市经济是人本经济,城市经济比较重视人的因素,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结合。
发展城市经济往往十分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包括价值取向、市容市貌、主要的传统风俗、建筑风格等;城市经济是开放经济,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城市经济是品牌经济,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文化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城市是总部经济的集聚区;城市经济是辐射经济,城市一般都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既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和市场,又要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的好坏,能够综合体现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可以说,城市经济是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经济的集中体现。
综合来看,肇庆城市居于基础地位的区位交通、资源环境、人文历史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实力和文化实力等则竞争力较弱。
肇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良好,提高产业实力和文化实力是肇庆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
第一章发展现状第一节基本情况2003年以来的五年间,肇庆市将城市作为最重要的产品来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积极营造城市最佳的投资环境、最宜人的居住环境、最理想的旅游环境,以城市的品牌效应吸引投资、旅游和消费,有效增强了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带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肇庆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3.12•【字号】•【施行日期】2020.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肇庆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肇庆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业经市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肇庆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分解目标任务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战略机遇,持之以恒推进“三大振兴”“三大工程”“三大创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全面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区域经济布局,着力打造高品质新都市、高水平制造新城、高质量乡村振兴高地,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全面完成我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附件:1. 肇庆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安排表2.肇庆市2020年度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经济发展指标分解表肇庆市人民政府2020年3月12日附件1附件2注:1. 端州区的统计口径中,除固定资产投资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项指标不含市直部分外,其余指标均包含市直部分。
产 品 名 称计算单位2019年产 品 名 称计算单位黄金千克3695.3化学纤维
吨小麦粉
吨184003硅酸盐水泥熟料万吨化学药品原药吨31892水 泥
万吨铁矿石原矿万吨92.6初级形态的塑料吨食品添加剂吨444718日用玻璃制品吨饮料酒万千升15瓷质砖万平方米其中:啤酒万千升9.9陶质砖万平方米饮料万吨121.9变压器千伏安方便面吨22598互感器
台印染布万米48295包装专用设备台纱
吨17188铝 材
万吨服 装万件2285.8单一稀土金属千克 鞋万双7336.4不锈钢日用制品吨轻 革万平方米135.3水泥混凝土电杆万根饲 料万吨58.6金属切削机床台人造板万立方米217.6泵
台家 具万件311.5原电池及原电池组(非
扣式)万只纸制品吨102996.7风 机万台纸 浆吨99539.1铅酸蓄电池
万千伏安时化学试剂吨24118
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台(套)机制纸及纸板万吨38.7电工仪器仪表万台涂料
吨142898.3电子元件
亿只液压元件万件11.6
集成电路万块气动元件万件40.3模具
套
塑料制品
吨
377330.6光电子器件
万只(片)
1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19年)
2019年94491 1462.0 1476.0 95188.1 246246.3 34017.5 5972.4 979436.3 280983
68
90 1527593 99316.1 97733.0
119 3700 21100 196.6 295.3
152 71.8 3697 2201
255 5736。
2008年肇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肇 庆 市 统 计 局 国家统计局肇庆调查队2009年4月8日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强大动力,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实施“五大战略”、发展“四大经济”、落实“五大民生工程”,战胜低温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71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1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62.81亿元,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290.90亿元,增长11.4%。
三次产业比例为22.7:36.7:40.6。
图1 2000年-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00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亿元)(%)24681012141618总量速度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8.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6%,房地产业增长2.2%,其他服务业增长14.9%。
民营经济增加值407.64亿元,增长16.2%。
人均生产总值达18951元,增长12.7%,用全年平均汇率折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2707美元。
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5.3%,其中商品价格指数上涨5.6%。
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10.9%,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3%,衣着类下降4.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1.9%,交通和通讯类上升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居住类上升7.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2%。
图2 2000年-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1234562000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7.39万人。
2009年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肇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肇庆调查队2010年3月31日2009年,肇庆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主轴,科学谋划、迎难而上、危中求进,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84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31亿元,增长5.0%,对GDP贡献率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309.86亿元,增长19.7%,对GDP贡献率为50.8%;第三产业增加值371.17亿元,增长12.7%,对GDP贡献率为41.9%。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22.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9.0%,房地产业增长23.8%。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03%。
民营经济增加值477.50亿元,增长16.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2008元,增长11.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2.2%,其中食品类下降1.9%;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5%,其中轻工业下降1.8 %,重工业下降3.8%。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3.4%。
表2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35.8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0.4万人。
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9%,比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3个,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3.88万人,转移就业人数5.26万人。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7.92亿度,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工业用电量64.83亿度,比上年增长12.2%。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土地和能源等资源约束加大等矛盾仍为突出。
广东省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情况现状及趋势。
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情况核心指标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收入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情况现状概况 (1)第二节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指标分析 (3)一、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现状统计 (3)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现状统计 (3)三、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比重统计.3四、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标分析 (7)一、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现状统计 (7)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三、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四、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肇庆市新产品出口收入指标分析(均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1)一、肇庆市新产品出口收入现状统计 (11)二、全省新产品出口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11)三、肇庆市新产品出口收入占全省新产品出口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11)四、肇庆市新产品出口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肇庆市新产品出口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新产品出口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新产品出口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肇庆市新产品出口收入同全省新产品出口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现状统计表 (3)表4: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比重统计表3 表5: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016-2018)统计表 (4)表6: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2: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统计表 (7)表13: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16-2018)统计表 (8)表14: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8表1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9 表17: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肇庆市新产品出口收入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新产品出口收入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肇庆市新产品出口收入占全省新产品出口收入比重统计表 (11)表21:肇庆市新产品出口收入(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肇庆市新产品出口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新产品出口收入(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新产品出口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肇庆市新产品出口收入同全省新产品出口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肇庆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的通知正文:----------------------------------------------------------------------------------------------------------------------------------------------------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肇庆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的通知肇府〔2018〕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肇庆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已经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该主要经济指标安排表和分解表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保持经济平稳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
各地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解放思想、东融西联、产业强市、实干兴肇,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工业发展“366”、创新驱动发展“1133”两大工程和“招商引资年”“园区建设年”和“项目落地年”活动,推动肇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向上发展,全面完成我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广东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附件:1.肇庆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安排表2.肇庆市2018年GDP各项指标分解表3.肇庆市2018年度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经济发展指标分解表肇庆市人民政府2018年2月28日附件1肇庆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安排表指标名称计算单位2017年2018年预期增长(%)完成值增长(%)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200.615.26.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元53674(预计数)4.5(预计数)5.5由于2017年常住人口数据需待省反馈后才可使用,因此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的完成值和增速均为预计数。
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 标2000年2005年2010年2011年人口与就业人 口城乡结构城镇24.22828.128.0乡村75.87271.972.0性别结构男51.451.651.751.6女48.648.448.348.4就 业产业结构第一产业4644.544.954.3第二产业22.524.528.324.1第三产业31.53126.721.6宏 观 经 济国民核算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第一产业36.727.717.517.0第二产业21.326.342.344.6第三产业42.046.040.338.4国内支出结构最终消费51.253.547.447.0居民消费39.640.231.831.9政府消费11.613.215.515.0资本形成总额46.642.944.345.2固定资产形成总额39.637.841.242.1存货增加7.0 5.1 3.1 3.1货物和服务净流出 2.3 3.68.47.9投 资登记注册类型内源性经济投资88.988.9外源性经济投资11.111.1资金来源结构国家预算内资金 1.7 1.3 3.4 2.9国内贷款16.9 6.410.8 6.8 利用外资16.215.5 2.4 2.8 自筹投资27.263.762.965.0 其他投资3813.123.826.7利 用 外 资实际利用外资结构外商直接投资98.1100100100 外商其他投资 1.9———产 业 经 济农 业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农 业39.746.445.645.6林 业8.49.512.412.7牧 业24.729.730.430.9渔 业12.113.910.89.9农林牧渔服务业—0.50.90.9工 业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结构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53.140.731.129.4 重工业46.959.368.970.6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12.210.9 5.1 4.6 集体工业27.6 1.30.40.4 私营经济7.525.537.337.4 股份制工业 3.4 4.4 3.8 2.8 外商投资工业 5.919.6 3.8 2.8 港澳台商投资工业32.825.214.315.4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0.613.135.436.6 按企业规模分大型企业18.3912.421.9中型企业13.836.732.134.2小微型企业67.954.355.443.9建 筑 业建筑施工企业产值结构国有企业39.911.49.114.0 集体企业46.616.113.213.4有限责任公司 4.943.9 1.20.7 私营企业 1.725.616.923.3 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0.1 1.47.0 1.1运 输 业货运量结构公 路7685.175.275.3 水 运22.212.224.824.7国内商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结构城 镇52.661.475.065.9 农 村47.438.625.03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行业结构批发零售业71.384.688.288.4 住宿餐饮业13.415.311.811.6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旅游进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总值———— 进口总值———— 国际游客人数结构外国人 3.921.59.88.0 港澳同胞77.362.182.781.7 台湾同胞18.816.47.510.3教 育在校学生结构大学生 2.7 3.5 6.68.3 中学生36.639.156.650.4 小学生60.757.436.841.3 专任教师结构大 学 2.34 5.1 4.9 中 学41.647.250.991.4 小 学56.148.844.0 3.7生 活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食品烟酒41.944.242.542.3衣着类 3.4 4.8 6.0 5.4 用品及其他38.940.241.540.0 居 住15.810.810.012.3会发展结构指标单位:% 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8.027.927.739.337.137.237.972.072.172.360.762.962.862.151.751.452.151.951.951.652.048.348.647.948.148.148.448.054.053.652.351.348.348.246.724.124.124.825.125.825.825.321.922.322.923.625.926.028.016.315.114.614.515.115.515.846.050.050.350.548.336.635.237.734.935.134.936.647.949.047.947.150.348.849.048.832.832.935.734.835.035.015.114.214.514.014.013.846.343.242.546.346.647.243.440.540.143.543.744.42.9 2.6 2.4 2.9 2.9 2.85.89.77.2 4.9 4.3 4.088.993.995.495.490.291.211.1 6.1 4.6 4.69.88.82.9 2.7 1.6 1.6 4.5 6.37.89.010.28.211.314.12.0 1.60.30.30.00.366.072.374.674.470.958.421.424.318.715.413.221.0100100100100.0100.0100.0100.0———————46.547.948.549.248.546.747.5 13.113.714.514.515.015.616.7 29.227.225.225.025.525.523.1 10.310.410.810.310.010.510.9 0.90.9 1.0 1.0 1.0 1.8 1.727.828.128.530.831.432.434.0 72.271.971.569.268.667.666.04.70.70.70.70.70.30.1 0.50.20.20.10.10.10.2 34.631.732.232.331.634.334.7 2.8 4.2 3.7 3.1 3.3 4.5 4.8 15.515.415.014.315.216.815.2 22.822.121.521.722.215.115.0 19.125.826.827.826.928.829.920.521.520.820.724.119.321.2 39.943.345.445.041.733.532.4 39.735.233.834.434.247.246.416.016.67.316.7 6.3 3.4 3.3 11.19.811.28.4 5.7 5.1 3.448.644.048.844.253.757.961.6 23.829.132.530.434.032.931.2 0.50.50.20.30.40.70.375.674.878.478.476.564.976.6 24.425.221.621.623.535.123.466.070.970.971.971.171.070.3 34.029.129.128.128.929.029.789.089.488.789.189.790.190.1 11.010.611.310.910.39.99.9——58.958.067.662.161.0——41.142.032.437.939.09.89.912.013.012.812.812.9 81.781.379.678.678.878.978.8 8.58.88.48.48.38.28.39.89.411.011.712.312.611.1 49.146.445.843.440.939.448.4 41.140.243.244.946.848.040.56.1 6.37.07.68.28.39.1 56.452.355.153.752.451.950.8 37.537.337.938.739.539.840.156.561.340.038.738.537.937.46.0 6.0 4.2 4.0 4.2 4.3 4.1 37.132.655.838.438.538.738.7 0.40.019.018.918.819.119.9。
2010年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肇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肇庆调查队2011年3月13日2010年,肇庆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加速发展“四大经济”,扎实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宜居城乡建设等工作,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经济增长较快,总量突破千亿。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65.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29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453.94亿元,增长28.9%;第三产业增加值430.67亿元,增长11.8%。
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9.2:37.1:43.7调整为17.0:42.6:40.4。
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7%、62.5%和30.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325元,比上年增长15.5%。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八大类消费价格呈“五升三降”态势。
与上年对比,食品类价格上涨6.4%,居住类价格上涨5.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1%,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3%,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5%;衣着类价格下降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5%。
就业形势稳中趋好。
实施一系列稳定和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98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59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0.35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9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员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26.7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4%;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0.95亿元,增长18.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126元,增长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