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 PPT
- 格式:ppt
- 大小:8.96 MB
- 文档页数:21
大学生的婚恋观ppt课件contents •婚恋观概述•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大学生婚恋观存在问题•大学生正确婚恋观培养•社会、学校、家庭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及责任•总结与展望目录01婚恋观概述婚恋观定义与内涵婚恋观定义婚恋观内涵婚恋观形成与发展形成过程发展阶段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经历丰富,婚恋观会不断发生变化和调整。
婚恋观影响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个人经历因素传媒因素02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大学生恋爱动机与态度恋爱动机寻求情感寄托、追求浪漫体验、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等。
恋爱态度重视感情、注重精神交流、追求平等尊重的恋爱关系等。
恋爱中的责任与义务愿意为对方付出、承担责任,尊重对方的权利和自由。
1 2 3婚姻期望婚姻选择婚姻中的责任与义务大学生婚姻期望与选择认为性是个人隐私和自由,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性观念注重安全性行为,避免意外怀孕和性传播疾病。
性行为遵守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不进行不道德的性行为。
性道德与伦理大学生性观念与行为03大学生婚恋观存在问题恋爱动机不纯问题功利性恋爱空虚寂寞盲目跟风婚姻期望过高问题对婚姻期望不切实际对婚姻责任认识不足性观念开放过度问题对性行为的轻率态度对性道德观念的淡漠04大学生正确婚恋观培养真诚负责平等尊重健康文明030201树立正确恋爱动机与态度建立合理婚姻期望与选择标准理性认知01合适匹配02共同成长03培养健康性观念与行为习惯科学认知尊重他人自我保护05社会、学校、家庭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及责任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及责任社会文化社会舆论社会经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地理解和接受健康的婚恋观念。
教育环境家庭氛围01父母观念02家庭教育方式0306总结与展望婚恋观念多元化当前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包括传统观念、现代观念、个性化观念等。
这种多元化的婚恋观念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婚姻和恋爱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婚恋自主性强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更加注重自我意识和自主性,他们更加强调自我感受和自我选择,不愿意被父母或社会传统束缚。
5.1 恋爱心理问题与调适5.1.1 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2.心理因素•3.环境因素青春期性意识和性冲动的出现是大学生爱情产生的生理因素。
我国大学生的年龄普遍集中在18~25岁之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成熟的关键期。
由于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逐渐成熟,性意识的觉醒和性冲动的出现致使许多大学生为此感到不安与羞涩。
这时,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关注异性,对异性的态度逐渐由当初的疏远转变为亲近。
(1)爱的需求在恋爱中,人的两种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到满足,一种是无条件被人接纳的需求,另一种是在他人心中占据首要地位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寻求爱与归属的需要,而爱情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2)认同需求大学生需要获得自我肯定和他人的认同。
爱情可以使他们获得学识、人品、能力、志趣、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认同与肯定。
由于认同在爱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爱情双方的差异才得以被理解和包容。
认同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两人感情不断深化的过程,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自我肯定和他人认同。
与中学相比,大学校园相对宽松自由。
大学生学习强度相对较低,对课余时间的支配有较大的自主权。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老师、家长和学校所持的态度也比较宽容,大学生在异性之间的接触也不再像中学时那样引起周围同学的广泛关注。
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大学生自由地释放自己心中的感情创造了条件。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改革开放使国人的爱情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使人们对大学生谈恋爱更加宽容和理解,大学生谈恋爱这一现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5.1 恋爱心理问题与调适5.1.2 大学生恋爱特点1.单纯性2.自主性3.易盲目4.不稳定性5.重形式“爱情,是人类开发心灵潜能的学校。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是小学生,懂得对方想要什么的人,是中学生,能使双方无遗憾的是大学生,再使双方都有成就的人,是研究生,不同层次的人,表明了人的心灵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