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表.doc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1
北京体育大学专业课导师简介--崔燕2005-8-29 17:10:48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共济网点击浏览:227次·[考研一站式]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考研一站式]北京体育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崔燕,女,出生于1955年,33623 0371970年参加工作。
在吉林体工队、国家速滑队受训。
在运动生涯中曾多次,多次打破全国速度滑冰记录,并代表国家出访比赛。
kaoyantj198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系本科,获学士学位,同年后留校,在游泳教研室任职。
同济大学四平路1990年被评聘为讲师,共济网1997年获日本信州大学教科教育硕士学位。
共在日本留学和任职期间,增担任日本三协精机速滑部教练(1992),日本信州大学教育学部、红十字会看护学校任讲师(1997-1998)。
共济网1998年回国,继续在游泳教研室工作趔任轮滑组组长。
2001年被聘为副教授。
kaoyantj任职以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和集体活动。
热爱本职工作,本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态度一直工作在游泳、轮滑、滑冰的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第一线。
担任全校本科、专科、进修班的游泳普修课教学、轮滑选修课教学、滑冰专项课,教学中积极钻研教法,治学严谨。
在多年的教学训练中曾培养运动健将一人,一级运动员二人。
带领学生参加北京市滑冰比赛,获第一名。
在日本任教期间,所教运动员有四人在全国比赛中获一至四名,有两人获世锦赛冠、亚军。
1989、1991指导专项学生论文,一人被保送研究生,二人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其中三年教学考核成绩优秀。
正门对面在科研工作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工作,共完成论文、教材、专著、声像教材、调研报告等十二项次,约25万字左右。
滑冰教材和声像教材已在我校的教学中使用。
一篇论文在日本获产经新闻、文部省优秀论文奖。
三篇论文在全日本高水平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并登载。
完成出版两本专著,均为第一作者。
专家基本情况张忠秋,博士,研究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竞技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心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冯连世, 博士,研究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从事运动生物化学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先后为国家田径队、举重队、游泳队、摔跤队、网球队、帆船帆板队和国奥足球队等国家队进行过攻关服务。
李国平,研究员,主任医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院长,从事运动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赵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反兴奋剂工作。
袁虹,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综合处处长,长期从事反兴奋剂工作。
陆一帆,运动生理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人体科学学院运动生理学教授,长期从事国家队科研保障工作,现任国家游泳队科研组组长,国家游泳队队委会成员。
张力为,教育学博士,哲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多支国家队进行心理训练攻关服务工作。
丁雪琴,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心理学研究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为多支国家队进行运动心理咨询服务。
李方祥,主任医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员医疗中心副主任,体育医院运动创伤外科主任。
主要从事运动医学运动创伤的诊断与治疗工作。
运用关节镜等手段进行运动损伤的肩、肘、膝、踝关节的软骨与韧带临床微创治疗工作,曾为多支国家队进行咨询服务。
吴侔天,博士,研究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兴奋剂检测专业。
长期从事人体内外毒药物分析(包括兴奋剂检测)的研究工作,熟悉兴奋剂检测技术和国际体育组织的反兴奋剂条例,具有丰富的反兴奋剂管理工作经验。
现任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实验室委员会委员和国际游泳联合会兴奋剂控制审查委员会委员。
杨则宜,研究员,运动营养专业。
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年奥运会专家小组专职专家,曾经为国家女子网球队、男子柔道队、女子公路自行车队、体操队、跳水队、拳击队多支国家队进行攻关服务。
论文指导教师简介亓圣华简介1992.9-1996.7就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9.9-2002.7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3.9-2006.7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7.9-2009.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方向。
1996.9至今济南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本科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硕士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在运动训练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是本人的研究方向之一。
攻读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向为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
田庄简介田庄,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足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彭成简介彭成,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篮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张武简介张武,男,副教授 198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现担任体育学院排球普修、排球专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公共体育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张荃简介张荃,男,1963年4月生人,副教授,硕士毕业学校: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毕业时间:1985.7教学方面: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业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大学体育课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
科研方面:先后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二部(副主编);负责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参省级与课题四项。
社会兼职:山东省学校体育协会;山东省足球裁判员二级讲师;担任山东省学生体育竞赛组织工作。
闫民简历闫民,男,1970年8月生人,讲师。
学习经历:1994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年9月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攻读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
2005年9月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8年7月获教育学博士。
研究生文献阅读情况表体育教学部院(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2010级年级研究生姓名史海鹏学号S1******* 导师姓名王爱莉阅读文献范围、内容及文献综述水平评语:笔者通过查阅和搜索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研究篮球后卫方面的文章很多,笔者把大量的文献资料,根据作者的研究方向做了分类概括。
1、有关组织后卫运动员身体形态、年龄特征的研究方面的文章有《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的王纪信、王螽庆的《中美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年龄特征比较》;《体育世界(学术版)》冷迎辉的《NBA篮球运动员年龄特征初探》;《中国体育科技》的邓飞、邝郁的《中、外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特征比较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的李国岩在《对中外男篮优秀后卫队员的身高、体重年龄及技术指标的比较研究》,上述文献都从身高、体重、年龄、临场技术统计进行比较。
2、组织后卫运动员相关技术指标分析研究的文章有《湖北体育科技》的王润生、李秀莲的《篮球核心后卫在职业联赛中主要技术指标的比较分析》;《中国体育科技》的靳明、张聚民的《NBA优秀后卫技术指标分类的优化转释及评价》;《体育科学》的曹竟成、宋晓秋、刘玉林等的《对男子篮球后卫队员阵地攻防技术的模糊评价》;《广州体育学院学报》郭永波、陈树华、金宗强等的《从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对我国后卫队员比赛能力的分析》;河南大学硕士徐培林在《第十五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进攻失误现象的分析》,《辽宁体育科技》徐自升等在《CBA与NBA后卫运动员技术统计对比分析》,等上述文献主要对组织后卫的单项技术进行中外男篮对比分析。
3、组织后卫运动员进攻能力的研究的文章有《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沈军的《篮球后卫队员进攻能力模糊综合评价的失效与改进;《成都体育学院学报》赵燕、聂连福在《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后卫进攻能力的分析与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孟文等在《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欧美强队后卫的比较研究》,等上述文献对中外男篮进攻技术指标作了对比分析。
最新体育博士点的学校及导师注:仅作参考,有错之处,请以学校为准。
1.北京体育大学:国际著名体育大学,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体育院校,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之首。
现有4个国家体育重点学科,3个国家一级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2016年中国体育学科最新博士点一览业。
5个体育学科门类博士授予权。
1987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80多人。
黄亚玲邱招义任海孙葆丽杨桦田慧王莉靳英华林显鹏肖淑红卢雁王华倬姚蕾刘昕王瑞元熊开宇曾凡星石丽君赵丽周越曹建民胡扬张缨邱俊强陆一帆王琳毛志雄张力为迟立忠罗冬梅王荣辉张一民曲峰刘卉任弘池建贾志强练碧贞毕仲春苗向军高峰葛春林曲淑华孙南詹建国张英波章碧玉柴国荣谢慧松陈效科黄竹杭张廷安李春满李少丹刘大庆许小冬米靖刘卫军杨斌胜王卫星唐建军张瑛秋黄俊亚马鸿韬樊铭温宇红李士英马学智吕韶钧武冬胡晓飞矫玮王安利王正珍高颀2.上海体育学院: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
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拥有体育学下属全部四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高校。
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1987年开始招收体育博士生,1994年获批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批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获批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博士生导师近55位。
吴瑛吴贻刚龚波平杰毛丽娟张庆文吴雪萍丁海勇韩冬唐炎王德新朱志强刘兴舒盛芳赵光圣姜传银郭玉成朱东王晓刘静庄洁胡敏胡敏赵杰修刘宇虞丽娟陈佩杰邹王茹伊木清张日辉刘宇闾坚强张胜年周成林张忠任杰张林刘东锋刘兵曹可强李海黄海燕缪佳郭修龚正伟郑国华郑家鲲刘新民邹军黄强民徐昕娄淑杰3.华东师范大学: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
1993年开始培养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生,2005年晋升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目前4个博士点都有。
现有朱伟强汪晓赞王树明董翠香杨剑孙辉尹小俭季浏戴跃丁树哲徐波卢健李世昌孙友平阎智力周新华张洪潭17位博士生导师。
首都体育学院确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管理办法首体院研字[2007]4号为保证我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体现硕士研究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精神,规范确定导师工作的程序与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研究生对导师的了解与选择申报1.研究生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内,可通过研究生网站、听有关课程等途径了解各硕士生指导教师的情况;2.研究生新生入学后第二个月的第一周内,填写“首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选定指导教师申报表”,在所录取专业方向内自愿选择指导教师,并将申请表提交到相关专业方向的教研室;二、各教研室选定研究生新生指导教师的工作步骤与要求1.各专业方向教研室在收齐研究生的申报表后,组织本方向的硕士生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提出的选择导师申报表,在本人可指导研究生数量范围内选择研究生;2.经上述第一轮师生互选后仍未确定指导教师的研究生,可在指导数尚未满员的指导教师范围内第二次自愿选择导师,并填写申请表后交到所在教研室;3.各相关专业方向教研室根据研究生重新选择指导教师的申报表,在征求导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调整和确定的意见;然后将本教研室所确定的全体导师及所指导研究生的名单一并报研究生部。
各专业方向教研室内导师与研究生的两轮“双向选择”与确定工作应在研究生新生入学后的第二个月底前完成。
三、研究生部审核1.在研究生新生入学后第三个月的第一周,研究生部对各相关专业方向教研室上报的指导教师与所指导研究生的名单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反馈给有关教研室,并责成调整。
2.各相关专业方向教研室在研究生新生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工作中,应及时与研究生部沟通有关情况,配合主管部门以使本工作顺利完成。
四、院领导批准并颁发聘书研究生部将审核后的导师与所指导研究生名单报主管院领导批准,并在新生入学第三个月的中旬颁发研究生指导教师聘书。
五、研究生培养期间更换导师或研究生1.研究生指导教师一经确定,无特殊理由,培养期间不得更换指导教师;2.由于指导教师长时间出国进修(半年以上)或身体原因不能按规定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应由导师提出所指导研究生转为由其他导师指导的申请,需先报研究生部审核,并由所在专业方向教研室征求拟接收导师的意见后,确定是否更换导师。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页码: F0002-F0002页
主题词: 沈阳体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 研究生导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简介 大学体育 国家体育总局 博士学位
摘要:刘兴(1963-),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
博士、国际级裁判、研究生导师,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体育科学院客座教授、访问学者。
1981年考入沈阳体育学院,1985年毕业,同年考入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1988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9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2002年获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
1993年-1995年应邀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沈阳体育学院派往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体育科学院任教、学习。
北京市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培养模式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教练员版)尊敬的教练员:您好!我是首都体育学院的研究生,目前正准备撰写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北京市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
特针对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了该问卷调查表,想了解您对北京市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培养模式相关问题的见解和看法。
恳请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支持,对您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您工作顺利,健康快乐!研究生:王乐导师:杨萍副教授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填表说明:(l)请在“__”上填写您的真实情况。
(2)请在每一项适合您的情况或想法的答案序号前的“()”里划“√”,或在“__”下填写适当内容,没有特别说明,均为单选。
1、您所在单位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性别:()男()女;年龄:__岁;执教年限:__年;3、您的学历是:()A博士;()B硕士;()C本科;()D专科;()E高中;()F 其他__;4、您的运动经历是:()A曾是省市体工队(国家队)运动员;()B曾是省市体校运动员;()C曾是大学运动员;()D无运动经历;()E其它(请说明) ____________;5、您是否是专职教练员:()A是;()B不是(既带队又上课);6、您所在运动队的训练频率是:每周训练__天;每天训练__小时;7、您所在运动队招收运动员的年龄大致范围在:(可多选)()A小学生;()B中学生;()C高中生;()D 大学生(职高)运动员;()E 体工队(体校)运动员;()F 业余体校学生;()G 其它(请说明) ____;8、您所在运动队招收运动员的等级水平:()A预备健将、健将级;()B国家级一级;()C国家二级;()D预备级;()E暂无级别;()F其它(请说明) ____;9、您所在运动队培养运动员的明确目标为:()A获得各级各类的比赛成绩,为运动员升学加分;()B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同时提高现有运动队的竞技水平;()C培养高水平的竟技体育后备人才;()D其它(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10、您认为运动队是采用什么培养模式更有利于长久发展?()A学校自主办队;()B与企业联合办队;()C与行业体协联合办队;()D与省市体育局系统联合办队;()E学校间横向联合办队(建立专项基地);()F与体工队、企业三家合办;()G其它(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11、您认为较快地提高运动队水平,应该采取什么模式?()A学校自主办队;()B与企业联合办队;()C与行业体协联合办队;()D与省市体育局系统联合办队;()E间横向联合办队(建立专项基地);()F与体育局、企业三家合办;()G其它(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12、您所在运动队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时间分配是:()A以学习时间为主,仅利用课余时间训练;()B以训练时间为主,学习另有其他监督机制;()C学习和训练各半,双向成绩考核;()D双向成绩考核,但还是学习的时间较长;()E双向成绩考核,但还是训练的时间较长;()F其它(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13、您认为高水平运动员一年之内参加__次校级以上的体育竞赛才能满足训练和比赛的需要:()A 1一2次;()B 3一5次;()C 6一8次;()D 其它(请说明) ____;14、您认为您所在运动队需要参加哪些类型的比赛来提高自身的水平:(可多选)()A全国锦标赛、联赛;()B各省、市专项协会举办的单项竞赛;()C各高水平运动队之间邀请赛、对抗赛;()D重要场合的公益性表演;()E其它(请说明):____________;15、若想迅速提高个别运动队的教练员水平,您认为采取的有效措施有:()A 多参加比赛,从竞赛中提高;()B 举办教练员培训班;()C 外聘教练员;()D 其它(请说明) ________;16、您参加过__次教练员的培训班,您认为这些培训班:()A很有必要;()B较有必要;()C有必要;()D无所谓;()E没必要;17、您认为一名教练员带队训练精力投入的动力是:(可多选)()A 高额的工资待遇;()B丰厚的训练补助;()C 高额的奖金;()D自身的热爱;()E 对运动员的关怀;()F其它(请说明) __;18、您认为相关科研优势对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比赛产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可多选) ()A有利于训练的科学化;()B有利于科学化管理的实施;()C专门的科研小组为运动队提供理论上的支持;()D先进的分析、统计仪器与生理、生化测量设备为运动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E;其它(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19、您所在运动队对取得的优秀成绩的运动员提供了哪些优惠:(可多选)()A免收学费;()B提供奖金;()C无偿提供好的住宿;()D无偿提供好的饮食;()E无偿提供生活用品;()F提供医疗保障;()G没什么优惠,同其它运动员一样;()H其它(请说明) ______;20、您认为对取得的优秀成绩的运动员进行奖励的好处:(可多选)()A可以激发训练热情;()B增加竞争,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C提供好的训练条件,促进训练水平提高;()D提供奖金,改善生活条件;()E其它(请说明) ______;21、您所在运动队有以下哪些方面的保障:(可多选)()A充足的活动经费;()B良好的训练条件;()C有正常工资外的补助;()D有领导重视表彰;()E其它(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22、这些保障能否满足训练的需要:()A是;()B否;不满足的原因:_________;23、您所在运动队经费费拨款的主要渠道是:()A政府拨款;()B学校拨款;()C外来赞助;()D体育部门自筹;()E学生自筹;()F其它(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24、您对部门领导投入运动队经费的满足情况:()A很满足;()B较满足;()C基本满足;()D不满足;()E完全不满足;❤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
(更新时间:2013年6 月)姓名王向宏出生年月1960.1 所属教研室篮球
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职称副教授
获导师资格时间2001 开始指导研究生时间2002
备注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王向宏,男,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目前担任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课程,兼任武术与表演学院副院长。
曾从事专业篮球训练,参加过全国专业级别篮球比赛;担任过全运会篮球预选赛裁判员;从事过青少年篮球训练工作,带队参加过全国青年篮球锦标赛及北京市各类篮球比赛,获得冠亚军等好成绩;从事过民族传统体育的训练和竞赛管理工作,多次代表北京获得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冠军。
担任研究生导师十余年间,目前指导过18名研究生,研究范围涉及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产业、体育管理等领域。
本人研究领域为篮球教学训练、篮球竞赛及竞技体育发展领域,参编过多本篮球教材、主要负责过部委级课题和北京市管课题的研究,主编过市级精品教材,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目前担任的社会兼职有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副秘书长,全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