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8
新媒体背景下提高共青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研究一、背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也在随之发生改变。
共青团组织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提高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分析1. 新媒体是提高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要手段新媒体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递和沟通更加快捷、便利和广泛。
共青团组织应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传播理念、宣传活动、开展积极的社会实践,从而提高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 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社交媒体在新媒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青年群体分享自己生活、聊天娱乐、获取资讯信息的主要平台。
共青团组织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设立官方账号,发布相关信息、活动通知、宣传视频等,通过与年轻人互动和交流,逐渐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联系,提升吸引力和凝聚力。
3. 建立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作为服务青年群体的组织,在活动方面要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兴趣等方面的需求。
这需要团组织加强市场调研,提高活动策划和组织效率,创新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提高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青年群体的特点是对服务需求多样性、服务品质高要求、服务渠道多元化,共青团应建立健全多元化服务体系,为青年提供全方位且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从而进一步提高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建议1.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制定符合新媒体背景下共青团工作需要的规划和政策,明确团组织的功能和目标,为实现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是组织工作的重要力量,应注重培养青年干部队伍,在素质和能力上进行全面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利用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青年群体的需求和偏好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组织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提升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运用新媒体增强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摘要:在团青工作中运用新媒体,能够起到教育作用、宣传作用、参与作用、服务作用和管理作用,尤其能够增强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应明确团青工作中运用新媒体的基本导向,包括时效导向、价值导向、原创导向和功能导向。
本文主要就共青团应如何运用新媒体做好团青工作展开一些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团青工作;吸引力;凝聚力平台和载体的创新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重要方面。
在信息化时代,共青团应积极运用新媒体,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信息传播效率高、宣传覆盖面广,以及在内容和形式上亲和力强的优点。
基层团组织要积极研究新媒体,善用新媒体,不断提升团青工作的实际效果。
当前,团青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的现象客观存在,新媒体的出现能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方案。
一、新媒体在团青工作中的作用(一)教育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课堂“搬”到网上,打造优质网络课堂,是当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趋势。
依托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又可以契合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因而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使团员青年普遍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同时,新媒体在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介入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本,节约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资源的耗费,团员青年可以凭借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参与思想学习。
(二)宣传作用新媒体是一类优秀的宣传渠道,能够快速地传递各类资讯,使更多的受众了解到相关信息。
基层团组织可以将团青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典型案例、实践经验等以新媒体的手段传播出去,实现沟通交流和宣传推广之目的,从而有利于打造团青工作品牌,使社会各界了解团青工作的具体动态。
构建团青工作宣传矩阵,提高宣传质量,离不开新媒体平台的贡献。
(三)参与作用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介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出去。
论如何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共青团作为一个青年团体组织在培养青少年党政意识和实现学生内部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作为一个组织,共青团内部的组织凝聚力是一个组织是否具有战斗力,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1]。
他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经过相关的调查和管理实践中发现,在活动过程中关系融洽、步调和谐一致的组织更加能够有效的完成任务。
一般组织内部存在分歧,关系紧张和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摩擦都有可能对任务的完成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所以,团队凝聚力是一个组织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也就表明,组织凝聚力对团队的实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提高共青团组织凝聚力引言团队凝聚力是即是指团队发展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互相的吸引力以及在领导和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力。
团队凝聚力是判断一个团队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也是维持团队存在的相关必要条件[2]。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团队失去了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组织给予的任务,也就不能够实现良性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样一个中心点的存在,使得整个团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组织性,凝聚力的中心点既是这个团队的核心也是这个团队的主要负责力量,能够引领整个团队的合作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团队的走向。
根据相关的调查和显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主要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分别是团队对本身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队成员自身之间的吸引力,还有团队内部领导人个人的人格魅力等等[3]。
团队本身对团队内部成员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成员对团队的整体感知情况,就整个团队而言,团队的目标方向和组织形态还有活动宗旨,以及相关的社会利益走向问题都是影响团队成员对团队认可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团队成员之间如果能够做到利益一致,关系和谐并能够和谐相处,达到利益和情感的双丰收,这种团队才能够做到避免人员流失,达到很好的团队合作效果。
如何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电力行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新时代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作为每一位年轻人应该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具有崭新的观念、超前的思维、无畏的胆识、丰富的知识和迎难而上的气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要想发展、进步,就必须以改革去迎接挑战,用发展去把握机遇,作为企业各项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共青团,应该自觉弘扬青年人的优势。
如何保护和调动好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青年职工的凝聚力,充分发挥青年职工作用;如何加快提高青年职工整体素质,培养和谐青年的成长,以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如何切实加强青年组织建设,努力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1 共青团组织现状1.1 思想政治素质虽然他们对学习政治理论所花费的时间不多,但是他们对国际、国内方面的时事都非常关心,并且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广大青年职工对国家的前途和目前电力企业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支持党和政府严惩腐败的决心和政策,关注电力企业的改革举措,具有强烈的参与热情。
1.2 文化业务素质目前电力系统共青团成员普遍由省电力公司统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未达到高等教育学历青年职工也在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各类成人教育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1.3 团的组织建设情况基层团委、团总支、支部编制、团干的配备基本齐全,但随着工作重心向生产经营转移,个别基层单位对团的组织建设有淡化、忽视迹象。
由于历史及政策性因素影响,许多单位招收的青年员工较少,团员队伍呈逐年萎缩趋势,基层组织无法补充新鲜血液,活力减弱,直接影响到团组织作用的发挥。
2 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基本思路2.1 拓宽渠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职工队伍2.1.1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青年职工主人翁意识。
通过学习先进的思想,在工作中努力实践。
引导青年职工以做主人的姿态,做主人的素质,做主人的行为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真正体现出青年职工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发挥出青年人的优势。
全面提升企业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人们常常把青少年比作“祖国的花朵”、把青年人比作“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说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大意都是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青年的成长、成才和进步,是企业发展、民族振兴、国家繁荣的百年大计,青年工作更是企业在新形势下求生存、谋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夯实此项基础,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企业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企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党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引导、带领青年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使命。
这种使命既是企业发展对共青团团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共青团工作的内在需要。
在引导企业文化向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青年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80后、90后青年人也正逐渐走上工作岗位,肩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担,使命感、责任感和压力等方面给青年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改革开放给青年一代带来了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生活面貌的不断改变的同时,也使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消极的负面效应波及到了思想灵魂的深处,特别是给青年带来了更多的新思潮和新问题。
绝大多数青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新事物,看清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改革发展大潮中并站在改革潮头,在企业中,大部分青年员工深切体会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下决心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实际工作中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表现出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较高的思想觉悟。
但有一部分青年迷失了方向,在企业青年中主要表现为遵章守纪意识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团队协作意识差、缺乏系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青年文化与增强共青团凝聚力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如何保持和不断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是团建的一个重要和根本性问题,而青年文化是根据青年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形成的符合企业建设发展的文化氛围,它使青年意识到自己工作、生活的价值,增强青年的组织归属感和使命感,在凝聚、引导、组织、服务青年等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本文围绕企业青年文化和共青团凝聚力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调研、访谈和分析,较为客观的反映了当前企业青年文化以及共青团凝聚力的现状,阐述了青年文化与共青团凝聚力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企业青年队伍以及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一个体系、关注两个平台、实现三个转变和构建四个互动”的对策和建议,为青年文化与增强共青团凝聚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青年文化凝聚力团组织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文化是一种在实践中获得,并反过来指导和规范实践的日趋丰富多样的价值和认知体系。
青年文化是整个文化系统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
青年文化对于塑造青年的社会理想、社会人格、社会意识以及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都具有独特的力量。
青年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全面发展程度,而且关系到这种文化涵养、文化底蕴发挥作用的持久性和深刻性,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文明和秩序被青年接受的程度,更关系到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
随着社会的发展,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在工作对象方面,青年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并更加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
其次,在外部环境方面,多种非正式组织的兴起,使青年可选择的组织形式日益增多,对团组织的作用和凝聚力形成较大的冲击。
另外,在团的自身建设方面,我们对青年文化的思考不够,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把青年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二是把青年文化建设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把青年文化建设等同于青年文体生活;四是把青年文化建设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
这些都是对青年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必须打破思维定势,进行系统思考。
最新学校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学校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学校共青团工作,全面了解我市学校团组织工作现状,更好的解决团的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的工作方式的改革创新,促进我市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与发展,共青团xx市委就学校共青团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我市现有中学231所,在校学生近28万人,团员17.5万,占学生比例46%,其中:留守学生团员8.4万,占团员比例57%;市级中学2所,学生人数1.3万,团员6530人,留守团员3070人,团员占学生比例和留守团员比例分别为50。
2%、47%;乡镇中学192所,学生人数15万,团员8.2万,留守团员7.8万,团员占学生比例和留守团员比例分别为56%、71%;全市学校共青团干部1026人,其中女性占15%,大学学历占75%,大专学历占18%,其它7%。
团委书记年龄在25—35岁占89%,35岁以上约11%。
专职团干部仅占8%。
有60%以上的单位团委书记享受中层干部待遇。
二、表彰情况20xx年,在市委和团省委的领导下,全市学校共青团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取得了成效:共青团xx市委在团省委组织的工作评比中荣获“20xx 年度全省少先队工作工程奖”;在四川省少工委五届二次全委会暨省少学会六届六次理事会上,xx团市委、市少工委推报的“争做红军好后代”主题活动荣获“20xx年度四川少先队工作工程奖”,并受到团省委、省少工委表彰;在团省委全委会上,共青团平昌中学委员会、共青团通江县第二中学委员会、共青团南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荣获“四川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平昌县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团支部、xx市城市建设执法监察支队团支部荣获“四川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xx市南江县和平乡希望小学杨体生老师和李岚老师获得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百萌诵读”项目先进工作者奖,同校的孟静蓉、王太山、杨若男3名同学被评为优秀学生。
卷首语团中央要求加强共青团四个能力建设一、增强服务能力。
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青年的能力。
近年来,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指示,针对青年在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着眼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丰富服务项目,强化服务手段,构建服务体系,共青团服务青年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针对青年需求的多样化,共青团要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青年的水平。
二、增强凝聚能力。
共青团增强凝聚能力,就是要把当代中华青年最广泛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臶下,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于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增强凝聚能力,努力实现中华青年的大团结、大凝聚。
三、增强学习能力。
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共青团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组织。
当今时代,是学习和创新的时代,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营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
在这种背景下,共青团更应该大力提高学习能力,既加强组织自身的学习,努力培育学习型组织,又积极推动广大团员青年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群体,从而始终保持共青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四、增强合作能力。
合作是社会组织应对挑战、赢得发展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加强合作,社会组织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当前,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面临的共同课题日益增多,国家之间、社会组织之间加强合作的要求更加迫切,合作的空间更为广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时代前进的必然要求。
附件2
共青团省委、省社科联2015年度专项调研课题(青少年工作研究)申报表
课题名称提高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
课题负责人袁彦廷
负责人所在单位共青团西峡县委
通讯地址省西峡县行政中心328室
填表日期 2015年2 月
填表须知
一、本表所填各项容须打印,语言应规,所有引文、资料、数据应注明出处。
二、申报表报送一式两份;栏目空格不够时,可另行加页。
三、每项课题负责人仅限一名;课题组成员一般不得超过6人(含负责人)。
四、为便于联系,课题负责人工作单位、联系及通讯地址须详细填写。
一、简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三、有关方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