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73.92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燃烧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二者燃烧时现象完全相同;①点燃前都应验纯;①甲烷燃烧的火焰呈淡蓝色,乙烯燃烧的火焰较明亮,并有大量黑烟生成;①二者燃烧时都有黑烟生成。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
现有①氯化氢、①溴水、①纯碱溶液、①乙醇、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A.只有①①①B.只有①①①C.只有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苯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不能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B.甲烷和苯都属于烃,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C.甲烷和乙烯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D.丙烯和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C.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苯是饱和烃D.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能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物质的分子式都可以用C n(H2O)m表示B.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C.糖类一定能发生水解反应D.糖类不一定能发生银镜反应6.将漫射日光照射到装有氯气和甲烷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①1)的装置上(如图)。
现列出如下现象,其中正确的是()①试管内黄绿色逐渐消失①试管内黄绿色加深①无任何现象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①试管内壁上有油状物生成A. ①B. ①①和①C. ①和①D. ①和①7.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中断键的位置是()A. aB. bC. cD. d8.关于下列有机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H2===CH2+3O22CO2+2H2O是氧化反应B. CH2===CH2+H2O CH3CH2OH是加成反应C. CH3CH2Cl+H2O CH3CH2OH+HCl是取代反应D. 2CH3CH2OH+O22CH3CHO+2H2O是加成反应9.淀粉完全水解后的特征是()A.能发生银镜反应B.遇碘水不显蓝色C.有甜味D.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10.如图是某种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图中的“棍”代表单键或双键,不同大小的“球”代表不同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对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可能的化学式为C2HCl3B.该有机物可以由乙烯和氯化氢通过加成反应得到C.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一个平面上D.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有碳碳双键11.在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22.4 L氧气混合后点燃,恢复到原状况时,气体的体积共 () A. 11.2 LB. 22.4 LC. 33.6 LD. 44.8 L12.已知二氯苯有3种同分异构体,则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13.葡萄糖不能发生的反应有()A.酯化反应B.银镜反应C.还原反应D.水解反应1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分子中碳原子可形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D.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非极性共价键15.下列各组反应与乙酸官能团中O—H键的断裂无关的是()A.乙酸+碳酸钠B.乙酸+氢氧化钠C.乙酸+乙醇D.乙酸+铁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根据乙酸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将醋酸钠晶体与浓硫酸共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合物》测试题一、单选题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避免蛋白质变性B.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其“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属于合金材料C.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由此可知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D.N95口罩的原材料聚丙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下列能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氢原子不同的是A.乙醇能燃烧B.1molCH3CH2OH与Na完全反应只生成0.5molH2C.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D.乙醇能溶于水3.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服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晴纶织品④蚕丝织品⑤涤纶织品⑥锦纶织品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D.③⑤⑥4.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科研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蒸馏“地沟油”可以获得汽油B.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和12C互为同素异形体C.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D.食品袋中放入装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目的是防止食品受潮、被氧化变质5.在标准状况下,将4L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溴水,充分反应后,体积减少到2.4L,混合物中乙烯所占的体积分数为A.40% B.50% C.60% D.70%6.化合物N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香料、医药、农药、防腐剂等行业,可通过如图转化得到(用键线式表示该转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N发生氧化反应B.M和N互为同系物C.苯环上所连基团的种类和数目与N相同的结构还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N中最多可能有15个原子共平面7.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乙烯C.乙酸和1,2-二溴乙烷D.乙烯和丙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蔗糖均属于电解质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C.向煤中加入适量CaCO3可减少SO2的排放量D.享利·勒夏特列提出了电解质的电离理论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B.塑料和蚕丝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一年级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题出题审题:高一化学组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烃类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结合方式是A.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 B.通过非极性键C.通过两个共价键 D.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实验式(最简式):C2H4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2Cl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Cl C ClD.臭氧的分子式:O3Cl3、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
这说明 ( )A. 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B. 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C. 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D. 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4、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H4 B.C2H6 C.C3H6 D.C6H65、蔬菜、水果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被食入人体后在作用是()A.为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原料 B.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加强胃肠蠕动,具有通便功能D.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6.使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A.3mol B.4mol C.5mol D.6mol7.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A.银氨溶液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石蕊试液D.碳酸钠溶液8.下列五种化合物中,能够发生酯化、加成和氧化三种反应的是()。
①CH2=CHCOOH ②CH2=CHCOOCH3③CH2=CHCH2OH④CH3CH2CH2OH⑤CH3CHOHCH2CHOA.①③④B. 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⑤9.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范畴的是()。
A.CH3CH2CHCH3 CH3CH=CHCH3+H2OOHH 2SO 4B.CH 3CH 2Br + NaOH CH3CH 2OH + NaBrC.CH 3COOH + CH 3OH 催化剂加热 CH 3COOCH 3 + H 2OD.RCOOCH 3 + H 2O RCOOH + CH 3OH10、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苯、己烷、四氯化碳B .苯、乙醇、四氯化碳C .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D .硝基苯、乙醇、乙酸11.酯化反应属于( )A.中和反应B.不可逆反应C.离子反应D.取代反应12.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A .用乙醇和乙酸混合共热制取乙酸乙酯B .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C .在苯中滴入浓硝酸制硝基苯D .将铜丝在酒精灯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13.下列物质可以用来鉴别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试剂是A .稀硫酸B .NaOH 溶液C .碳酸钠溶液D .紫色石蕊溶液14.下列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分子式为C6H12,分子中具有3个甲基的烯烃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2.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
关于乙醇在下列各反应中断裂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3.已知二氯苯有3种同分异构体,则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4.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5.已知某种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4H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若将该有机物与适量氯气混合后光照,生成的有机产物种类最多有()
A. 2
B. 4
C. 5
D. 6
6.现有四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制备硝基苯,应选用()
A. A
B. B
C. C
D. D
7.将下列各种液体①苯、①四氯化碳、①碘化钾溶液、①己烯,分别与溴水混合后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为两层,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A. ①
B. ①①①
C. ①①
D. ①①①
8.现有淀粉溶液、鸡蛋清、葡萄糖溶液,区别它们时,下列试剂和对应现象依次是()
试剂:①新制氢氧化铜,①碘水,①浓硝酸;。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Mg+H2SO4===MgSO4+H2↑①NaOH+CH3COOH===CH3COONa+H2O①CH3CH3+2Br2CH2BrCH2Br+2HBr①CH2Cl2+Br2CHBrCl2+HBr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A. 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B.干冰和冰为同一种物质C. CH3CH3和CH3CH2CH3互为同系物D.12C和14C互为同位素3.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对毛巾、口罩要经常用开水蒸煮;被褥要放在太阳光下直射,其目的是() A.使多糖水解B.使油脂水解C.使蛋白质盐析D.使蛋白质变性4.下列关于乙烯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B.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易断裂C.乙烯分子不具有同分异构体D.乙烯分子中的C===C键很难断裂5.下列事实能说明碳酸的酸性比乙酸弱的是()A.乙酸为一元酸,而碳酸为二元酸B.乙酸和碳酸都能与烧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C.乙酸易挥发,而碳酸不稳定易分解D.乙酸和碳酸钠反应可放出二氧化碳6.下列数值都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其对应的烃一定为烷烃的是()A. 44B. 42C. 54D. 1287.已知苯的凯库勒结构式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凯库勒结构式能真实的描述苯的分子结构B.苯分子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形成环状结构C.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苯属于烯烃D.苯分子的结构比例模型为8.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①用甲烷气体通入碘水制碘甲烷①甲烷和溴蒸气混合光照制取纯净的一溴甲烷①用洒精灯加热甲烷气体制取炭黑和氢气A.只有①B.只有①C.只有①D. ①①①9.热播电视剧《走西口》中有翠翠女扮男装在杀虎口醋作坊受重用的情节,山西老陈醋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
食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黑褐色的液体B.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C.其沸点比乙醇和水的沸点都高D.温度低于16.6 ①时,能凝结成冰状晶体10.人们借助于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单个的蛋白质分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B.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蛋白质可以完全水解生成氨基酸D.向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H4)2SO4和CuSO4溶液,都出现沉淀,原理相同11.下列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能与NaOH溶液反应B.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D.淀粉遇碘化钾溶液变蓝12.关于含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与烷烃(如丙烯与丙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互为同分异构体B.属于同系物C.都能在空气中燃烧D.都能使溴水褪色13.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B.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C.检验皂化反应进行程度,取几滴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并振荡,若没有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油脂已完全反应D.检验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程度的方法是:取适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碘水,若出现蓝色说明没有水解2.取一定量的CH4与一定量的O2混合点燃,生成CO、CO2和H2O(g)的混合物49.6 g,将燃烧产物通过无水CaCl2,CaCl2的质量增加25.2 g,则燃烧产物中CO的质量是()A. 11.2 gB. 8.4 gC. 5.6 gD. 2.8 g3.交警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检测时的原理是K2Cr2O7酸性溶液与呼出的乙醇蒸气迅速反应。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①乙醇沸点低①乙醇密度比水小①乙醇具有还原性①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①乙醇可与羧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4.下列有关烃的说法正确的是()A.烃分子中除了含碳和氢之外,还可能含其他元素B.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间成键方式不同,可把烃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C.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就是芳香烃D.乙烯和乙炔分子中都含有不饱和键,故它们互为同系物5.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B.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C.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甲烷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6.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烷烃分子中所有的键都是单键B.光照条件下,烷烃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符合通式C n H2n+2的烃类一定是烷烃D.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熔、沸点逐渐降低7.将漫射日光照射到装有氯气和甲烷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①1)的装置上(如图)。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乙酸的分子式为CH 3COOH ,属于弱电解质B . 食醋除去水垢的现象证明了酸性:乙酸>碳酸C . 0.1 mol 乙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0.05 mol 氢气D . 乙酸与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2.①①是两种常见烃的球棍模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都能在空气中燃烧B . 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 都能发生加成反应D . 等质量的①①完全燃烧时,产生CO 2的量相同3.下列事实、事件、事故中与甲烷无关的是( )A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 .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气体C . “西气东输”工程D . 煤矿中的瓦斯爆炸4.一端封闭的U 形管,封闭的一端有一段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水平部分有一段气柱,其他两段为液柱,已知液体与气体不反应。
使甲烷和氯气在稍暗的光线下缓慢反应,则中间气柱的长度将(假设中间气柱未移出U 形管水平部分)( )A . 变大B . 变小C . 不变D . 难以确定 5.下列烃中不是饱和烃的是( )A . CH 4B .C 2H 4 C . C 2H 6D . C 4H 106.将乙烯分别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二者都褪色且原理相同B . 二者都能证明乙烯中有碳碳双键C . 二者都可用于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D . 二者都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7.下列关于链状烷烃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链状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①分子组成上满足通式C n H 2n +2(n ≥1) ①分子组成上满足C n H 2n +2(n ≥1)的有机物都是链状烷烃 ①丙烷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链状烷烃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①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的有机物一定是链状烷烃A . 3个B . 4个C . 5个D . 6个8.下列方法不能使病毒蛋白变性的是( )A . 蒸煮餐具B . 在公共场所喷洒过氧乙酸C . 用温水洗手D . 用碘酒消毒伤口 9.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 -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可以用来说明甲烷的化学性质相对比较稳定的事实是() A.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甲烷不与强酸反应C.甲烷不与强碱反应D.综合以上事实才可以说明2.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CH4+Cl2光→CH3Cl+HClB. CH2==CH2+Cl2―→CH2ClCH2ClC. 2H2+O22H2OD. CH4+2O2点燃→CO2+2H2O3.下列各种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水和苯B.水和乙醇C.碘和酒精D.乙醇和汽油4.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两个碳氢键之间的夹角为109°28′B.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C.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D. “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5.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烷是共价化合物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甲烷分子含有极性键D.甲烷分子中碳氢键之间的夹角为90°6.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该反应的反应物是()①和CH3CH2OH①和CH3CH2—18OH①和CH3CH2—18OH①和CH3CH2OH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在蛋白质溶液中分别进行下列操作或加入下列物质,其中一种与其它三种现象有本质不同的是()A.加热B.加浓硝酸C.加硫酸铵浓溶液D.加硫酸铜溶液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戊烷的结构简式:B.还有4种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C.乙烯分子的结构式:CH2===CH2D.苯分子的比例模型:9.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蔗糖B.葡萄糖C.蛋白质D.油脂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物质的分子式都可以用C n(H2O)m表示B.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C.糖类一定能发生水解反应D.糖类不一定能发生银镜反应11.一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的烷烃是()A.丙烷B.乙烷C.正丁烷D.正戊烷12.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烯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H2)2B.乙烯的球棍模型为C.乙烯比例模型为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13.“绿色化学”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某烃具有同分异构体,且各同分异构体的一氯代物的种数相同,该烃的分子式是()A. CH4B. C3H8C. C4H10D. C5H1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羟基与氢氧根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电子式B.乙醇的官能团是—OH,乙醇是含—OH的化合物C.常温下,1 mol乙醇可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11.2 L H2D.已知乙醇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则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的化学键为②②3.浓溴水加入苯中,充分振荡,静置后,溴水层颜色变浅的原因是()A.加成反应B.萃取作用C.取代反应D.氧化反应4.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5.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主要作用不正确的是()A.淀粉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B.纤维素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C.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6.下列烷烃:②CH3(CH2)2CH3、② CH3(CH2)3CH3、② (CH3)3CH、② (CH3)2CHCH2CH3,其沸点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A. ②②②②B. ②②②②C. ②②②②D. ②②②②7.关于苯的硝化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起了催化剂、吸水剂的作用B.加热50~60②通常通过水浴来实现C.所得由于苯和硝酸都易挥发,所以通常需要加冷凝装置D.纯净的硝基苯为淡黄色比水重的液体8.通常情况下,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这是因为()A.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苯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苯的分子结构决定的D. C—C键和C===C键交替形成苯环9.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A.酱油B.牛油C.甘油D.重油10.用含乙醇96%的酒精溶液制取无水乙醇,可选用的方法是()A.将酒精溶液直接进行加热蒸馏B.先加入生石灰,然后再加热蒸馏C.加入浓硫酸,再加热蒸馏出乙醇D.加入足量金属钠,反应结束后再蒸馏11.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已知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放出445 kJ热量,则1 mol CH4完全燃烧时,断裂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生成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之间的关系为()A.前者比后者多890 kJB.后者比前者多890 kJC.前者比后者多445 kJD.后者比前者多445 kJ12.常压下,苯的沸点低于甲苯,熔点却高于甲苯。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苯和乙烯相比较,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共平面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C.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有机物在反应中常有原子间的共价键全部或部分断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钠反应乙醇分子断裂C—H键B.酯化反应中乙酸断裂O—H键C.与氢气加成乙烯断裂C===C 键D.催化氧化反应中乙醇断裂C—O键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烷烃的是()A. CH4B. C2H4C. C3H8D. C4H104.能证明淀粉已部分水解的试剂是下列的()A.淀粉碘化钾溶液B.银氨溶液、碘水、烧碱C.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D.碘水、稀硫酸5.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甲烷发生反应的是()A.浓硫酸B.溴水C.氧气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6.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2种B. 3种C. 4种D. 5种7.由甲醛(CH2O)、乙酸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27%B. 9%C. 54%D.无法计算8.下列物质反应后可生成纯净的BrCH2CH2Br的是()A.乙烯和溴化氢加成B.乙烷和少量的溴蒸气光照C.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D.乙烷通入溴水中9.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B.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反应生成CH3CH2CH2ClC.能燃烧D.所有的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10.环境毒品“二恶英”是目前人类制造的剧毒的化学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它属于()A.饱和烃B.芳香烃C.苯的同系物D.芳香族化合物11.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苯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C.硝基苯中混有浓硫酸和浓硝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D.乙烯中混有CO2和SO2,将其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洗气12.下列有机物属于烃的是()A. C3H8B. C2H5OHC. CH2Cl2D. NO213.已知实验室以乙醇为原料来制备乙酸乙酯时,经历了下面三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乙醛能发生氧化反应,乙酸和乙酸乙酯则不能被氧化B.上述①、①、①的反应类型分别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C.上述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都具有同分异构体D.工业上可以通过石油分馏的方法获得乙醇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B.单糖都不能发生水解C.葡萄糖、蔗糖、淀粉等为同系物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1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成分B.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C. “酒越陈越香”与酯化反应有关D.乙醇与甲醚(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二、实验题(共3小题)16.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方案如下:①.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物质B.油脂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会浮于水上层C.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2.下列物质中,所含主要成分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A.沼气B.煤气C.天然气D.煤矿内瓦斯3.下列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物的是()A. CH3CH2CH2CH3B.C.D.4.1.6 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4种氯代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2 mol,则参加反应的Cl2为()A. 5 molB. 2 molC. 2.5 molD. 4 mol5.将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不正确的是()A.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B.瓶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C.反应的有机产物都为液体D.若日光直射可能发生爆炸6.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7.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2种B. 3种C. 4种D. 5种8.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人要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素,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营养素的是()A.葡萄糖B.食醋C.水D.芝麻油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C.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苯是饱和烃D.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能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10.将溴水分别与四氯化碳、己烷、己烯、酒精四种试剂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列现象与所加试剂不相吻合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1.测得某乙酸乙酯和乙酸的混合物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7.8%,则此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56.4%B. 49.8%C. 45.4%D. 15.6%1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醇和苯的是()A.金属钠B.溴水C.碳酸钠溶液D.四氯化碳13.在2 mL 10%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4~5滴2%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未观察到红色沉淀,最主要的原因是()A.加热温度太高B.葡萄糖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果糖C.生成了氧化亚铜D.氢氧化钠不足14.某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该烯烃的分子式是()A. C4H10B. C5H10C. C6H12D. C6H1415.关于植物油和矿物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植物油和矿物油都是混合物B.植物油属于酯类,矿物油属于烃类C.植物油和矿物油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D.植物油和矿物油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实验题(共3小题)16.苯和液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具支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中小学生普遍使用的修正液中含有铅、钡、苯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尤其是苯会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甚至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
对于这一“无形杀手”的评价中,不合理的是()A.修正液中的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B.苯在修正液中做溶剂C.应该教育孩子慎用修正液D.修正液中的苯是一种白色液体2.下列关于乙烷(CH3—CH3)和乙烯(CH2===CH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烷和乙烯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乙烷属于饱和烃,乙烯属于不饱和烃C.乙烷和乙烯分子中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相同D.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还能结合氢原子3.将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不正确的是()A.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B.瓶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C.反应的有机产物都为液体D.若日光直射可能发生爆炸4.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C和CB.氧气和臭氧C.甲烷和乙烷D.正丁烷和异丁烷5.下列关于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溴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乙烯氧化B.乙烯中的氢原子被溴水中的溴取代C.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只生成一种产物一溴乙烷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烷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1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丙烷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C.正丁烷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D.正戊烷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7.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气体B.能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产生C.完全燃烧后的产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D.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不相等8.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9.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鉴别棉纺线与羊毛线可用灼烧法鉴别B.糖尿病人病情可用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C.用浓硝酸可区分纯棉织物和真丝制品D.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可用稀硫酸洗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严后置于光亮处,一段时间后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集气瓶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B.集气瓶内壁上有油状液滴附着C.集气瓶底部出现炭的黑色颗粒D.取下玻璃片,可能会看到白雾11.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豆腐B.馒头C.西红柿D.豆油12.现有①①①三种烃,它们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①①三种烃为同系物B. ①和①结构相似为同系物C. ①①①三种烃都属于烷烃D. ①的结构为平面结构13.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A.葡萄糖B.油脂C.蛋白质D.纤维素1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的电子式:B.异戊烷的结构简式:C.正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H2)2CH3D.己烷的分子式:C6H1615.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且其水解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类是() A.葡萄糖B.麦芽糖C.蔗糖D.淀粉二、实验题(共3小题)16.请观察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装置通入空气的导气管插入乙醇中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应采用的简便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C.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氢气反应D.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己烷(C6H14)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3.已知HCN是直线形结构,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 CH2==CH—CNB. CH2==CH—CH==CH2C.D.4.以下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乙醇的空间充填模型如图B.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D.羟基的电子式为5.丁烷(C4H10)失去1个氢原子后得到丁基(—C4H9),丁基的结构共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6.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四氯化碳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A.金属钠B.溴水C.碳酸钠溶液D.酚酞溶液7.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A. ⅠB. ⅠC. ⅠD. Ⅰ8.下列关于乙烯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B.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易断裂C.乙烯分子不具有同分异构体D.乙烯分子中的C===C键很难断裂9.相同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乙酸分别与足量的钠和碳酸氢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B.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D.产生气体的体积不同10.在2 mL 10%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4~5滴2%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未观察到红色沉淀,最主要的原因是()A.加热温度太高B.葡萄糖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果糖C.生成了氧化亚铜D.氢氧化钠不足11.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较纯净的1,2-二氯乙烷的是()A.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B.乙烯与氯化氢气体混合C.乙烯与氯气混合D.乙烯通入浓盐酸12.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CH2===CH—CH3+Cl2CH2===CHCH2Cl+HClB. CH3CH2OH+HBr CH3CH2Br+H2OC. CH2===CH2+H2O CH3CH2OHD.+HO—NO2+H2O13.乙烯能使溴水褪色的本质原因是()A.乙烯是一种气态烃B.乙烯具有氧化性C.乙烯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14.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存在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C.从苯的凯库勒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D.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15.区别乙醇、苯和溴苯,最简单的方法是()A.加入金属钠B.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振荡,静置C.加蒸馏水后振荡,静置D.加硝酸银溶液后振荡,静置二、实验题(共3小题)16.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实验,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Ⅰ”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Ⅰ、Ⅰ、Ⅰ三部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在探索苯结构的过程中,人们写出了符合分子式“C6H6”的多种可能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5对应的结构中一氯取代物只有1种的有3个B. 1~5对应的结构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 1~5对应的结构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1个D. 1~5对应的结构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D.乙酸分子中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3.下列关于乙烯和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乙烯可以燃烧C.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苯可以燃烧4.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可直接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B.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C.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医学上常用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检验糖尿病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5.在①丙烯(CH3CH===CH2)①氯乙烯(CH2===CHCl)①苯①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的是()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在溴化铁存在的条件下,苯与溴水发生反应生成褐色的液体溴苯B.在试管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浓硝酸和苯,然后加热制取硝基苯C.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方法是将其通入溴水中D.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纯净物7.将甲烷与氯气按1①3的体积比混合于一试管中,倒立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置于光亮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试管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水面上升B.生成物只有三氯甲烷和氯化氢在标准状况下是气体C.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D.试管内有少量白雾8.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烷属于有机化合物B.甲烷极易溶于水C.甲烷可形成分子晶体D.常温常压下甲烷为气体9.下列关于苯分子中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有3个典型的C—CB.分子中含有3个典型的C===CC.分子中C—C和C===C交替形成环状结构D.分子中碳碳键是一种介于C—C和C===C之间独特的键10.将烷烃和烯烃按体积比5①1混合,混合气体是相同状况下等质量氢气体积的,则混合气体的组成为()A.甲烷和乙烯B.乙烷和丙烯C.丁烷和丁烯D.甲烷和丁烯11.在分子中,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最少应有()A. 7个B. 8个C. 9个D. 14个12.乙烯能使溴水褪色的本质原因是()A.乙烯是一种气态烃B.乙烯具有氧化性C.乙烯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13.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能导电①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它是纯净物①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①1 mol乙酸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生成88 g乙酸乙酯①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得到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14.鉴别甲烷和乙烯不能选用的方法是()A.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B.分别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C.分别通入溴水中D.分别在空气中点燃15.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鉴定蔗糖在硫酸催化作用下的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C.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用碳酸钠溶液D.鉴别乙烷和乙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二、实验题(共3小题)16.石蜡油(主要是含17个以上碳原子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分解实验按照如图进行:回答下列问题:(1)石蜡油分解实验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防止煤矿矿井内“瓦斯”爆炸,除进行通风、严禁烟火外,还要随时检查矿井内瓦斯的体积分数。
如果空气中含甲烷5%~15%,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发生最强烈爆炸时空气中甲烷所占的体积分数是()A.5% B.9.1% C.10.5% D.15%2.以结构式表示的下列各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①;②;③;④;⑤A.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烷烃一定是饱和烃B.饱和烃不一定是烷烃C.含碳碳双键的烃一定是不饱和烃D.不饱和烃一定含有碳碳双键4.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甲烷B.汽油C.碳酸D.醋酸5.下列性质中,属于烷烃特征性质的是A.完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B.几乎不溶于水C.它们是非电解质D.分子的通式为C n H2n+2,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苯和乙烯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都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化工水平B.苯和乙烯都易燃烧,燃烧时火焰明亮产生黑烟C.苯和乙烯都有毒,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D.苯主要来自于煤的干馏,乙烯主要来自于石油加工7.某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大量硝基苯泄漏,引起松花江水污染,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下列关于硝基苯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基苯是一种油状物质,会浮在水面上B.误食硝基苯或吸入硝基苯蒸气会使人中毒C.硝基苯与人的皮肤接触不会引起中毒D.由苯制取硝基苯发生了加成反应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燃烧,其产物一定为二氧化碳和水9.由乙烯推测丙烯与溴水反应时,对反应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CH2Br—CH2—CH2Br B.CH3—CHBr—CH3C.CH3—CH2—CHBr2D.CH3—CHBr—CH2Br10.乙烯能使溴水褪色的本质原因是()A.乙烯是一种气态烃B.乙烯具有氧化性C.乙烯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油脂分为油和脂肪两种,二者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12.已知甲苯的一氯代物有4种,则甲苯完全氢化后的环烷烃的一氯代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B.糖类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 m(H2O)nC.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D.符合通式C m(H2O)n的物质都是糖类14.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的贡献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今有五种有机物:①CH2OH(CHOH)4CHO,①CH3(CH2)3OH,其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A. 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2.①①是两种常见烃的球棍模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C.都能发生加成反应B.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等质量的①①完全燃烧时,产生CO2的量相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于电解质C.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属于酯4.某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M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M的水溶液呈酸性,能和NaHCO3反应生成CO2气体B. M和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①3C. M和NaOH完全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①3D. M在浓H2SO4作用下,既可以和乙酸反应,又能和乙醇反应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6.某精细化工厂将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加工成很细的颗粒结构,然后添加到食品中去,可使食品易加工成型,改变食品的口感,降低人体获得的能量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B.纤维素在人体中可水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可以促进消化D.纤维素不能被所有动物吸收7.下列物质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和乙醇反应的是( )A . NaOHB . CaOC .D . NaHCO 38.达菲是一种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药物,工业上可用莽草酸合成达菲,两者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莽草酸和达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莽草酸 达菲A . 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 7H 6O 5B . 莽草酸和达菲都能使溴水褪色C . 莽草酸和达菲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D . 莽草酸和达菲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H + 9.在光照条件下,CH 4与Cl 2能发生取代反应。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①石蕊溶液①乙醇①乙醛①金属铝①氧化镁①碳酸钠①氢氧化铜A. ①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①①D.全部2.鱼、肉、奶、花生、豆类等食物中含丰富的()A.各种维生素B.蛋白质C.糖类D.脂肪3.下列制备反应都是一步完成,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由乙烯制溴乙烷B.由苯制硝基苯C.由苯制六氯环己烷D.由乙烯制乙醇4.关于下列有机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H2===CH2+3O22CO2+2H2O是氧化反应B. CH2===CH2+H2O CH3CH2OH是加成反应C. CH3CH2Cl+H2O CH3CH2OH+HCl是取代反应D. 2CH3CH2OH+O22CH3CHO+2H2O是加成反应5.下列关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机物的熔点都低于无机物的熔点B.有机物都易溶于酒精,无机物都易溶于水C.二者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不是绝对的D.二者之间不能相互转化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油属于酯,脂肪也属于酯B.酯是纯净物,油脂是混合物,油脂不属于酯C.所有的脂都属于酯,因而化学上“脂”与“酯”经常混用D.脂肪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而植物油不是7.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来区分乙醇、乙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是()A.金属钠B.酸性KMnO4溶液C. Na2CO3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8.下列物质中,既可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是()A.苯B.乙烷C.乙醇D.乙酸9.下列关于“甲烷的存在与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及海底B.可燃冰是天然气的水合物,外形似冰,易燃烧C.甲烷俗称“天然气”,常用作燃料D.天然气和沼气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10.有关官能团和物质类别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分子中含有官能团,则该有机物一定为烯烃类B.和分子中都含有(醛基),则两者同属于醛类C. CH3—CH2—Br可以看作CH3CH3的一个氢原子被—Br代替的产物,因此CH3CH2Br属于烃类D.的官能团为—OH(羟基),属于醇类11.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白菜B.甘蔗C.豆腐D.牛油12.将W1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插入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g。
实验时由于所插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A.石灰水W1<W2B. CO W1=W2C. NaHSO4W1>W2D.乙醇溶液W1<W213.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CH3CH2CH2CH3、,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 1种B. 2种C. 3种D. 4种14.下列分子中的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A. C2H4B. CHCl3C. CH3CH2CH===CH2D. CH3CH315.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镏,①水洗,①用干燥剂干燥,①10%氢氧化钠溶液洗,①水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二、实验题(共3小题)16.已知CH3CH2OH CH2=CH2↑+H2O,设计实验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
(1)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至170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溴水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写出该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中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产生的气体除乙烯外,还有副产物SO2和CO2,SO2也能使溴水褪色:SO2+Br2+2H2O==H2SO4+2HBr,于是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质疑。
为确认乙烯能使溴水褪色,甲同学在实验时先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填字母)以除去其中的SO2,再通入溴水时发现剩余气体仍能使溴水褪色。
(A)氯水(B)NaOH溶液(C)酸性KMnO4溶液(3)乙同学又提出质疑,认为乙烯使溴水褪色也可能发生了取代反应:CH2=CH2+Br2→CH2=CHBr+HBr甲同学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又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确认是否发生取代反应,该实验所用的试剂是,可能的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石蜡油(主要是含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分解实验按照如图进行:(1)石蜡油分解实验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只有甲烷①只有乙烯①烷烃跟烯烃的混合物(2)将石蜡油分解所得生成物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防止暴沸①有催化功能①积蓄热量①作反应物18.把1体积甲烷和4体积氯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水槽中,放在光亮处。
(1)片刻后发现试管壁上有油状液滴出现,该油状液滴可能是________;(2)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若向水槽中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又观察到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19.已知6.2克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其产物(100 ①)依次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全部被吸收后,洗气瓶的质量增加5.4克,干燥管的质量增加8.8克。
(1)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最简式。
(2)相同条件下,若该有机物蒸汽相对氢气的密度为31,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0.某混合气体由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含一个双键)组成,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13,在标准状况下,将56 L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中,溴水的质量增重35 g。
(1)计算确定混合气体中烃的化学式。
(2)混合气体中两种烃的物质的量之比。
21.1 mol CH4和一定量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1)最多生成________种产物,最多可以生成________mol HCl。
(2)如果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四种氯代物,那么每一种氯代物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3)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四种氯代物时消耗____ mol Cl2。
四、填空题(共3小题)22.有下列各组物质:A.Al(OH)3与H3AlO3B.与C.金刚石与石墨D.E.CH3—CHCH2与CH4F.(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
(2)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4)属于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
23.已知有机物A、B、C、D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写出B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分子D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以发生自身的酯化反应生成E或F,且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F的小,则E和F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有机物A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含有氢氧根离子,具有碱性b.能发生加聚反应c.能使溴水褪色d.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冰醋酸反应24.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填序号)。
①乙酸乙酯①葡萄糖①果糖①蔗糖①麦芽糖①淀粉①纤维素①酶①油脂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醋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使石蕊溶液变红色,可与Al、MgO、Na2CO3、Cu(OH)2等发生反应,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但不能与乙醛发生反应。
2.【答案】B【解析】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各种维生素;鱼、肉、奶、花生、豆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植物种子和块茎以及某些植物(如甘蔗和甜菜)中含有糖类;动物油脂才称为脂。
3.【答案】B【解析】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制取溴乙烷,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取乙醇;苯与浓硫酸、浓硝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制取硝基苯;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制取六氯环己烷。
4.【答案】D【解析】乙烯燃烧属于氧化反应,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氯乙烷与水反应生成乙醇和氯化氢属于取代反应。
选项D中,反应物乙醇的分子中不含有不饱和键,且产物有两种,不唯一,该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
5.【答案】C【解析】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性质差别较大,但并不是绝对的,某些有机物与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如乙酸、硫酸都具有酸性等;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大多数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合作用下可生成有机物等。
6.【答案】A【解析】植物油和动物脂肪都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A项正确,D项错误;油脂属于酯,酯可以是混合物,也可以是纯净物,B项错误;脂不一定是酯,如树脂不是酯,酯也不一定是脂,如乙酸乙酯不是脂,C项错误。
7.【答案】D【解析】金属钠和乙醇、乙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生成氢气,故无法区分,A错误;酸性KMnO4溶液能和乙醇反应,紫红色褪去,但乙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混合均无现象,故无法区分,故B错误;Na2CO3溶液和乙酸反应会生成CO2气体,但乙醇、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互溶无现象,故C项无法区分;乙醇和紫色石蕊溶液互溶,无现象,乙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Na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D正确。
8.【答案】D【解析】分析解题的基点:分子中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有机物都能与金属钠(如乙醇、乙酸等)反应,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如乙酸等)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9.【答案】C【解析】分析解题的基点:甲烷的物理性质、存在与用途。
10.【答案】D【解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一定为烯烃,如CH2==CH—COOH,A错误;为酯类,官能团为(酯基),为羧酸,官能团为(羧基),都不为醛类,B错误;为烃的衍生物,属于卤代烃,官能团为CBr,不为烃,C错误;名称为乙二醇,属于醇类,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