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与趋势教学讲义ppt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127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积极因素评分、消极因素评分及治疗依从率、病情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精神疾病患者积极因素评分、消极因素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精神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病情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3.33%,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采用。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科;临床治疗引言精神疾病是指患者在社会环境、心理和生物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使得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临床表现为患者性格突变、行为诡异、感觉异常、记忆障碍,严重精神分裂患者也出现毁物伤人临床中多应用药物干预、心理辅导和其他支持性措施。
本文使用对照分析法研究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相关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30)与实验组(n=30)。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1例、19例,其中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41.2±2.3)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0例、20例,其中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41.4±2.5)岁。
在60例患者中,双相障碍25例、复发性抑郁症13例、精神分裂症13例、复发性躁狂症9例。
两组各项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对数据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经过患者监护人同意;病例资料符合医院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要求。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研究中途退出者;监护人和本人不配合的患者。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精神科临床是医学中研究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神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
一、心理治疗的定义和原理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心理技术和方法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的过程。
其原理在于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心理治疗的核心理论包括心理动力学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家族系统理论等。
二、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心理治疗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释性疗法等。
这些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方式、调节情绪,帮助患者逐渐走出抑郁状态。
三、心理治疗在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恐惧等症状。
在焦虑症的治疗中,心理治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帮助患者面对并逐渐克服恐惧,调节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焦虑情境。
四、心理治疗在人格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人格障碍是一类复杂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格固定、刻板,常常导致严重的社交困难和心理问题。
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中,心理治疗被广泛应用。
心理治疗主要通过加强个体与治疗师的信任关系、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自我认知,帮助患者逐步改善人际关系和自我调适能力。
五、心理治疗在儿童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儿童精神疾病是一类特殊的疾病,儿童患者常常表现为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
在儿童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儿童认知行为疗法、游戏疗法等。
通过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帮助他们理解和调节情绪,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儿童的心理问题。
六、心理治疗在精神病康复中的应用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会对生活能力和社交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对于精神科疾病的作用,为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供参考。
方法从本院的精神科患者中选择84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从1至84号进行随机编号,单数号42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双数号42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常行为,稳定其情绪,增强患者的正确认知能力,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心理治疗;积极因素;精神疾病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本院的精神科患者中选择84例进行研究,治疗时间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之间,对所有患者从1至84号进行随机编号。
单数号42例为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在21岁至48岁之间,平均(33.62±3.54)岁;双数号42例为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在22岁至47岁之间,平均(33.54±3.37)岁。
将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并统计,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性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根据患者精神疾病的特征选择对应的药物。
若类型为诶兴奋型,药物选择五氟利多片,每次口服20mg,频率为4天1次,连续服用2月;若类型为抑郁型,药物选择盐酸帕罗西汀片,每次口服20mg,频率为1天1次,连续服用14天;若类型为焦虑性,药物选择佐匹克隆片,睡前服用,每次口服1片,频率为每日1次,连续服用14天[1]。
观察组的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另外增加心理治疗,内容为:①医护人员通过自身的言语和行为影响患者,比如用和蔼的态度以及亲切得到语言和患者沟通,对患者的境况表示关心和理解,通过美好语言的传达影响管着,疏导其负面的情绪,使患者能够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情,卸下心理的防备,引导患者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如果发现患者在交流时因为回忆或者其他原因有恐惧、焦虑或者紧张的情绪,要用双手轻轻的拍打患者的后背,或者对其头发轻轻的抚摸,让患者感受到鼓励及支持,增加患者和疾病对抗的信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