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试说明(扫描版)
- 格式:pdf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4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标中考语文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业水平的程度。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语文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一)积累与运用1、字词准确认读和书写 3500 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词语(包括成语、俗语等)。
2、语法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病句修改等。
3、修辞能识别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4、文学文化常识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代官职、历法、节气等。
5、古诗文默写准确默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
(二)阅读理解1、现代文阅读(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旨。
(2)能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4)能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5)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2、文言文阅读(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能正确翻译文言句子。
(3)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分析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三)写作1、写作要求(1)能根据题目要求和写作目的,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文体进行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3)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
2、写作内容(1)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能针对某个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202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命题原则语文学科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
考试目的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命题要通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习所达到的水平。
命题将做到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性质;有利于正确指导和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命题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使语文试题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学科独有的特点和情趣。
命题要注意选材比例,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命题要杜绝繁偏旧题,从学生的身心实际岀发,体现时代性。
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兼顾大多数学生实际水平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作岀富有个性的解答。
二、考试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为基本依据,参考本届“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初中毕业生在初中阶段所使用的教材内容。
三、考试内容(-)积累与运用1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能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辨析词语(包括成语)的意义,能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o5.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
20213年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2023年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背景介绍•2023年北京中考即将到来,语文科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门科目。
•语文考试将测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及批判思维能力。
考试形式•2023年北京中考语文科目采用笔试形式进行。
•考试内容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诗词鉴赏等方面。
考试内容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本次考试的重点。
•考试将提供多篇文章,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学生需要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体现对文章细节、主旨的把握。
写作•写作部分旨在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题目或材料,撰写符合要求的文章。
•写作形式可能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考察。
•学生需要了解并分析所给诗词的内涵和意境。
•需要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相关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考试要求•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并准时交卷。
•考试期间不可交流或抄袭,一旦发现将会严肃处理。
•学生需遵守考场纪律,并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关机或交给监考老师。
•作弊行为将会被取消考试资格,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考试评分•本次语文考试将根据学生的答卷进行评分。
•阅读理解将对答案的准确性、理解深度、语言表达等进行综合评价。
•写作部分将重点考察文章的主题贯穿性、逻辑性和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诗词鉴赏将对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结语•2023年北京中考语文考试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学生需要在提前准备的基础上,理性备考,全面提升语文能力。
•祝愿广大考生在本次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试准备•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写作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语文辅导材料进行学习和练习。
•需要注意积累词汇量,并学会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解题技巧•阅读理解部分,学生需要先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审题,理解问题的要求,避免主观臆断。
202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考试说明2021年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一、指导思想初中升学考试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二、命题原则以有利于初高中知识衔接,有利于大语文观的树立为原则,力争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多角度评估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毕业生的语文素养。
为高中阶段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三、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初中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为基础;以落实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
四、考试范围与要求(一)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借助现代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常用汉字。
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能够辨别并修改具体语境中的语病。
能背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80篇推荐篇目和教科书后推荐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经典名句。
能运用积累的语文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拼音、汉字、标点符号试题将音、字、词和标点符号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的语言材料中,进行迁移考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2.词语运用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掌握以及运用的能力。
重点考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运用词语或成语的能力。
3.语法不考查概念术语,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辨别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4.文学常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学段必读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内容的了解。
考查范围包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规定的必读的主要篇目的相关知识。
2019-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考说明)语文语文学科考试说明(2016年修订)Ⅰ.考试性质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标准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初中生语文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也是高中学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考试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有着重要导向作用。
Ⅱ.考试目标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中第四学段7—9年级内容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9年级语文教材为考试范围,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全面考察学生语文素养。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试卷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试卷结构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试题不超过30题,满分150分。
试题结构分四大板块:“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
1. 试卷结构、题量、赋分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分值40分。
第二大题:阅读,分值40分。
第三大题:综合性学习,分值10分。
第四大题:写作,分值60分。
2. 题型分布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类,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写作等。
3. 难度分布试题的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2:1。
4. 能力考查能力考查分为识记、理解、赏析、运用四个层次。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语文能力层级。
[C]赏析指分析和鉴赏,是对阅读材料的体味和推敲,赏析和评说,探讨疑难问题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D]运用指对语文知识的迁移及根据一定的生活情境运用语文知识能力解决问题。
对A、B、C、D四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Ⅳ.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积累与运用1.正确识记课标及教材所涉及常用汉字的形、音、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中考考试说明(合集12篇)中考考试说明(合集12篇)中考考试说明1说明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说明文也就成了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必选试题。
近年中考涉及说明文的考题主要是:(1)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2)具体考查学生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以及作品感受的能力。
在说明文阅读复习备考中,应认识到以下几点:(1)把课文当做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用。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
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
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
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
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
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分贝~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鸣。
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本说明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综合检测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以利于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一)考试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七-九年级学段所应达到的阶段目标为依据,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部分,其中汉字积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主要考试范围,古诗词名句积累以现用教材的古诗词篇目(含附录)为主要考试范围,古文名句积累以《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附录中推荐篇目为主要考试范围,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难度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考试要求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在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情况以及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阅读中,考查学生的理解、筛选、概括、鉴赏、探究等能力;在写作中,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对考查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以字母a、b、c表示。
a——了解与识记。
如:能正确辨识常用字,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默写现用教材中古诗词(含附录)名句。
b——理解与分析。
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c——运用与评价。
如: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三)命题要求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按照《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202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考试说明202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一、命题原则语文学科的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目的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命题要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语文研究所达到的水平,通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来实现。
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性质,有利于正确指导和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研究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命题要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使语文试题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学科独有的特点和情趣。
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为基本依据,参考本届“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初中毕业生在初中阶段所使用的教材内容。
三、考试内容1.积累与运用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能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辨析词语(包括成语)的意义,能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5)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
6)能够辨析、修改以下常见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前后矛盾。
7)能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8)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9.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要自信、负责,确保清晰连贯,不偏离话题。
10.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表达内容和方式,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