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a,Rz,Ry)
- 格式:doc
- 大小:273.50 KB
- 文档页数:3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3种:1.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Ypi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底Yvi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的峰顶线与轮谷线之间的距离。
表征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的评定参数Ra、Rz、Ry的数值愈大则表面越粗糙。
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的概念颇为直观,Ra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Ra作为评定参数。
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Ra评定。
评定参数Rz的概念较为直观,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Rz值不如Ra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Ry的概念简单,Ry值得测量方便,但Ry值不及Rz、Ra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Ry值与Ra、Rz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
RMS值实际就是有效值,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因为RMS系统是英制单位一般的有:RMS*25.4/1000=RA举例:RMS64 = 64*25.4/1000= RA 1.6几个常用的如下:RMS250 = RA6.4RMS125 = RA3.2RMS64 = RA1.6RMS32 = RA0.8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N1--0.025um;N2--0.05um;N3--0.1um;N4--0.2um;N5--0.4um;N6--0.8um;N7--1.6um;N8--3.2um;N9--6.3um;N10--12.5um;N11--25um;日本表面粗糙度的老标准。
表面粗糙度Rz 于Ra 区别表面粗糙度Rz 于Ra 区别Ra:评定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arithmetical mean deviation of the assessed profile ) 评定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是指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Z 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记为Ra Ra。
Ra 值的大小能客观地反映被测表面微观几何特性,值的大小能客观地反映被测表面微观几何特性,Ra Ra 越小,说明被测表面微小峰谷的幅度越小,表面越光滑;反之,说明被测表面越粗糙。
被测表面微小峰谷的幅度越小,表面越光滑;反之,说明被测表面越粗糙。
Ra Ra 值是用触针式电感轮廓仪测得的,受触针半径和仪器测量原理的限制,适用于Ra 值在0.025~6.3μm 的表面。
的表面。
Rz:轮廓的最大高度 (maximum height of profile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Rz:在取样长度内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只值之和。
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只值之和。
Ra 、Rz 、Ry 等表面粗糙度(也称表面光洁度)主要参数及定义点击次数:1160 发布时间:2009-10-22 21:24:44Ra 、Rz 、Ry 等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参数及定义:表面粗糙度也称表面光洁度,通过表面粗糙度仪测量得到数据,一般在国内通用的为Ra 值 粗糙度的单位为:微米(um)测量Ra 、Rz 、Ry 等表面粗糙度的仪器链接如下: 1、 SRT-1(F)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2、 SRM-1(D)大型台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表面光洁度测量仪)3、 SRM-1(A)小型台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表面光洁度测量仪)4、 SRT-2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具体请查看以下资料: 7.3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定义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定义7.3.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的算术平均值。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的算术平均值。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表面粗糙度是指物体表面的不平整程度,通常用于描述工程制品的加工质量。
表面粗糙度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对于一些机械零件的连接、密封和摩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表面粗糙度也成为了机械加工行业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描述表面粗糙度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术语。
1. 粗糙度粗糙度是指表面上的微小起伏,包括高峰和低谷。
这些起伏的尺寸通常由表面的平均高度和深度确定。
粗糙度是表面不规则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通常用Ra值表示。
2. Ra值Ra值是表面粗糙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表示整个表面的平均高度偏差,通常以微米为单位。
Ra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3. Rz值Rz值是表面粗糙度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它表示表面上最大峰和最大谷之间的距离。
Rz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4. Rt值Rt值是表面粗糙度中的一个参数。
它表示表面上最高和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Rt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5. Rq值Rq值是表面粗糙度的另一个参数。
它表示表面上所有高度偏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Rq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6. Rmax值Rmax值是表面粗糙度的一个参数。
它表示表面上最大峰和最大谷之间的距离。
Rmax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7. Rmr值Rmr值是表面粗糙度的另一个参数。
它表示表面上所有高度偏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Rmr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8. Rk值Rk值是表面粗糙度的一个参数。
它表示表面上最大谷的深度。
Rk 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9. Rpk值和Rvk值Rpk值和Rvk值分别表示表面上最高峰和最低谷的高度。
Rpk值和Rvk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表面粗糙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可以更好地评估加工品质,并提高加工品质的控制能力。
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单位:μm)∙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间距参数共有两个:1.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峰间距的平均值。
而轮廓单峰间距,就是两相邻轮廓单峰的最高点在中线上的投影长度Si。
2.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Smi,称轮廓微观不平间距。
综合参数只有一个,就是轮廓支承长度率tp。
它是轮廓支承长度np与取样长度l之比。
在原有的国家标准中,表面光洁度分为14级,其代号为1、2……14。
后的数字越大,表面光洁度就越高,即表面粗糙度数值越小。
在车间生产中,常根据表面粗糙度样板和加工出来的零件表面进行比较,用肉眼或手指的感觉,来判断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等级。
此外,还有很多测量光洁度的仪器。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情况有很大影响。
一般说来,表面粗糙度数值小,会提高配合质量,减少磨损,延长零件使用寿命,但零件的加工费用会增加。
因此,要正确、合理地选用表面粗糙度数值。
在设计零件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决定的。
总的原则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则:(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愈高,所受的单位压力愈大,则应愈高;滚动磨擦表面比滑动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数值小。
(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的牢固可靠,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
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3种:1.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Ypi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底Yvi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的峰顶线与轮谷线之间的距离。
表征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的评定参数Ra、Rz、Ry的数值愈大则表面越粗糙。
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的概念颇为直观,Ra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Ra作为评定参数。
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Ra评定。
评定参数Rz的概念较为直观,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Rz值不如Ra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Ry的概念简单,Ry值得测量方便,但Ry值不及Rz、Ra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Ry值与Ra、Rz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
RMS值实际就是有效值,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因为RMS系统是英制单位一般的有:RMS*25.4/1000=RA举例:RMS64 = 64*25.4/1000= RA 1.6几个常用的如下:RMS250 = RA6.4RMS125 = RA3.2RMS64 = RA1.6RMS32 = RA0.8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N1--0.025um;N2--0.05um;N3--0.1um;N4--0.2um;N5--0.4um;N6--0.8um;N7--1.6um;N8--3.2um;N9--6.3um;N10--12.5um;N11--25um;日本表面粗糙度的老标准。
1.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Ypi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底Yvi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的峰顶线与轮谷线之间的距离。
表征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的评定参数Ra、Rz、Ry的数值愈大则表面越粗糙。
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的概念颇为直观,Ra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Ra作为评定参数。
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Ra评定。
评定参数Rz的概念较为直观,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Rz值不如Ra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Ry的概念简单,Ry值得测量方便,但Ry值不及Rz、Ra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Ry值与Ra、Rz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
RMS值实际就是有效值,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因为RMS系统是英制单位一般的有:RMS*1000=RA举例:RMS64 = 64*1000= RA几个常用的如下:RMS250 =RMS125 =RMS64 =RMS32 =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N1--;N2--;N3--;N4--;N5--;N6--;N7--;N8--;N9--;N10--;N11--25um;日本表面粗糙度的老标准。
对应关系:▽:Ra25~;▽▽:~;▽▽▽:~;▽▽▽▽:~。
说明:上面的数值依次为:、、、、25S、50S、100S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的关系参考表 (单位:μm)表面状态雾状镜面镜状光泽面亮光泽面暗光泽面不可辨加工痕迹方向微辨加工痕迹方向可辨加工痕迹方向看不清加工痕迹微见加工痕迹可见加工痕迹微见刀痕可见刀痕明显可见刀痕Rz与Ra对比Rz100时相当于Ra25以下为对照表Rz2001005025Ra5025Rz1016254063 Ra1016。
外表粗糙度Ra与Rz关系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向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在设计零件时,外表粗糙度数值的选择,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决定的。
总的原那么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外表粗糙度数值。
详细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那么:〔1〕工作外表比非工作外表的粗糙度数值小。
〔2〕摩擦外表比不摩擦外表的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外表的摩擦速度愈高,所受的单位压力愈大,那么应愈高;滚动磨擦外表比滑动磨擦外表要求粗糙度数值小。
〔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的结实可靠,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
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
〔4〕配合外表的粗糙度应与其尺寸精度要求相当。
配合性质一样时,零件尺寸愈小,那么应粗糙度数值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数值小,轴比孔要粗糙度数值小〔特别是IT8~IT5的精度〕。
〔5〕受周期性载荷的外表及可能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内圆角、凹稽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一般零件只要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向〕就可以了,对于有密封要求的零件部位,通常须同时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向〕和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个人认为,通过切削加工的外表标注用Ra,通过抛光等加工方法得到的外表用Rz表示两者的作用相近, 可互相转化. 根据不同国家其使用情况不同. 国内和北美目前采用Ra, 而欧洲国家一般采用Rz.示意图如下一般的书籍都推荐外表粗糙度大的〔12.5〕和小的〔0.025〕用RZ,其余用Ra 外表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1)轮廓算术平均偏向Ra。
图1中,以中线为基准线,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峰高的平均值和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作为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高度。
一般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向Ra表示。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01什么是表面粗糙度?在技术交流中,很多人习惯使用“表面光洁度”指标。
其实,“表面光洁度”是按人的视觉观点提出来的,而“表面粗糙度”是按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的实际提出来的。
因为要与国际标准(ISO)接轨,国标中早已不再使用“表面光洁度”这个表达术语,正规、严谨的表达均应使用“表面粗糙度”一词。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
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具体指微小峰谷Z高低程度和间距S状况。
一般按S分:S<1mm 为表面粗糙度1≤S≤10mm为波纹度S>10mm为f 形状02表面粗糙度形成因素表面粗糙度一般是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例如加工过程中刀具与零件表面间的摩擦、切屑分离时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以及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电加工的放电凹坑等。
由于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迹的深浅、疏密、形状和纹理都有差别。
03表面粗糙度评定依据1)取样长度各参数的单位长度,取样长度是评价表面粗糙度规定一段基准线的长度。
在ISO1997标准下一般使用0.08mm、0.25mm、0.8mm、2.5mm、8mm为基准长度。
表面粗糙度Rz 于Ra 区别:Ra:评定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评定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是指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Z 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记为Ra。
Ra 值的大小能客观地反映被测表面微观几何特性,Ra 越小,说明被测表面微小峰谷的幅度越小,表面越光滑;反之,说明被测表面越粗糙。
Ra 值是用触针式电感轮廓仪测得的,受触针半径和仪器测量原理的限制,适用于Ra 值在0.025~6.3μ m 的表面。
Rz:轮廓的最大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在取样长度内5 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 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只值之和。
Ra、Rz、Ry 等表面粗糙度(也称表面光洁度)主要参数及定义2)评定长度由N个基准长度所构成。
表面粗糙度Ra与Rz关系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得算术平均值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得轮廓峰高得平均值与五个最大得轮廓谷深得平均值之与。
在设计零件时,表面粗糙度数值得选择,就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得作用决定得。
总得原则就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得前提下,选用较大得表面粗糙度数值。
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则:(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得粗糙度数值小。
(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得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表面得摩擦速度愈高,所受得单位压力愈大,则应愈高;滚动磨擦表面比滑动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数值小。
(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得牢固可靠,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
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
(4)配合表面得粗糙度应与其尺寸精度要求相当。
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愈小,则应粗糙度数值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数值小,轴比孔要粗糙度数值小(特别就是IT8~IT5得精度)。
(5)受周期性载荷得表面及可能会发生应力集中得内圆角、凹稽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一般零件只要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就可以了,对于有密封要求得零件部位,通常须同时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与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个人认为,通过切削加工得表面标注用Ra,通过抛光等加工方法得到得表面用Rz表示两者得作用相近, 可相互转化、根据不同国家其使用情况不同、国内与北美目前采用Ra, 而欧洲国家一般采用Rz、示意图如下一般得书籍都推荐表面粗糙度大得(12、5)与小得(0、025)用RZ,其余用Ra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
图1中,以中线为基准线,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峰高得平均值与(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谷深得平均值之与作为轮廓微观不平度得平均高度。
一般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表示。
a。
图2取自文献[3],基准线为算术平均中线。
表面粗糙度符号含义
表面粗糙度符号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的标记,采用英文字母加数字或符号组合来表示。
其主要符号有 Ra(表示表面粗糙度),Rz (表示最大高度差),Rt(表示峰值和谷值之间的平均值),Rmax(表示峰值和谷值之间的最大值),Rq(表示表面特征的总体参数)以及Rsk (表示表面特征的形状参数)。
Ra是表示表面的粗糙度的指标,它是从欧拉计算出的标准坐标系上的表面粗糙度均值(简称均值粗糙度),它表示表面所有细小毛刺组成的均值向量,它是表示表面粗糙度的最小量度。
Rz是一种表面最大高度差指数(称做表面最大异常),它是通过测量几何特征的高度差求出的,它表示表面粗糙度的最大量度。
Rt是表示峰值和谷值之间的平均值,它表示表面谷值和峰值的平均差值,它的大小表示表面的粗糙度,它与Ra不同之处在于,它反映的是一种相对于普遍存在的细小毛刺的粗糙度。
Rmax是峰值和谷值之间的最大值,它是以表面峰值和谷值之间的最大值来表示表面粗糙度,是表示表面相对粗糙度的指标。
Rq是表面特征的总体参数,它是以表面特征的概率分布范围来表示表面粗糙度的指标,它反映的是表面所。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旧标 ( 光洁度 ) 中新标 ( 粗糙度 )Ra 美标(微米 ),Ra 美国标准 ( 微英寸 ),Ra▽ 4 6.3 8.00 320 6.30 250▽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8 0.4 0.63 25 0.50 20 0.40 16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在设计零件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决定的。
总的原则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则:(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愈高,所受的单位压力愈大,则应愈高;滚动磨擦表面比滑动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数值小。
(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的牢固可靠,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
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
(4)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应与其尺寸精度要求相当。
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愈小,则应粗糙度数值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数值小,轴比孔要粗糙度数值小(特别是IT8~IT5的精度)。
(5)受周期性载荷的表面及可能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内圆角、凹稽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一般零件只要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就可以了,对于有密封要求的零件部位,通常须同时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和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个人认为,通过切削加工的表面标注用Ra,通过抛光等加工方法得到的表面用Rz表示两者的作用相近, 可相互转化. 根据不同国家其使用情况不同. 国内和北美目前采用Ra, 而欧洲国家一般采用Rz.示意图如下一般的书籍都推荐表面粗糙度大的(12.5)和小的(0.025)用RZ,其余用Ra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3种:1.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Yi 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Ypi 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底Yvi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的峰顶线与轮谷线之间的距离。
表征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的评定参数Ra、Rz、Ry的数值愈大则表面越粗糙。
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的概念颇为直观,Ra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Ra作为评定参数。
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Ra评定。
评定参数Rz的概念较为直观,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Rz值不如Ra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Ry的概念简单,Ry值得测量方便,但Ry值不及Rz、Ra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Ry值与Ra、Rz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
RMS值实际就是有效值,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因为RMS系统是英制单位一般的有:RMS*1000=RA举例:RMS64 = 64*1000= RA几个常用的如下:RMS250 =RMS125 =RMS64 =RMS32 =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N1--;N2--;N3--;N4--;N5--;N6--;N7--;N8--;N9--;N10--;N11--25um;日本表面粗糙度的老标准。
对应关系:▽:Ra25~;▽▽:~;▽▽▽:~;▽▽▽▽:~。
说明:上面的数值依次为:、、、、25S、50S、100S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的关系参考表? (单位:μm)洁度GB1031-1968等级▽14▽13▽12▽11▽10▽9▽8▽7▽6▽5▽4▽3▽2▽1表面状态雾状镜面镜状光泽面亮光泽面暗光泽面不可辨加工痕迹方向微辨加工痕迹方向可辨加工痕迹方向看不清加工痕迹微见加工痕迹可见加工痕迹微见刀痕可见刀痕明显可见刀痕Rz与Ra对比Rz100时相当于Ra25 以下为对照表Rz200105025Ra5025Rz1016254063。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3种:1.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Ypi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底Yvi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的峰顶线与轮谷线之间的距离。
表征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的评定参数Ra、Rz、Ry的数值愈大则表面越粗糙。
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的概念颇为直观,Ra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Ra作为评定参数。
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Ra评定。
评定参数Rz的概念较为直观,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Rz值不如Ra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Ry的概念简单,Ry值得测量方便,但Ry值不及Rz、Ra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Ry值与Ra、Rz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
RMS值实际就是有效值,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因为RMS系统是英制单位一般的有:RMS*25.4/1000=RA举例:RMS64 = 64*25.4/1000= RA 1.6几个常用的如下:RMS250 = RA6.4RMS125 = RA3.2RMS64 = RA1.6RMS32 = RA0.8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N1--0.025um;N2--0.05um;N3--0.1um;N4--0.2um;N5--0.4um;N6--0.8um;N7--1.6um;N8--3.2um;N9--6.3um;N10--12.5um;N11--25um;日本表面粗糙度的老标准。
Ra=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设于表面轮廓曲线上撷取长度L,以该长度内中心现为X轴,撷取长度内所有斜线部分面积之和除以测定长度L所得之值。
即为Ra。
公式:Ra=|f(x)|dx / l
Ry=最大粗糙度
设于表面轮廓曲线上撷取长度L,在该长度内曲线最高峰至最低谷之垂直距离,即为最大粗糙值Rmax/Ry。
(Rmax和Ry算法概念相同,但取样的峰谷不同。
近年Ry近乎取代了Rmax)公式:Rmax=Ry=Rp+Rv
Rz=十点平均粗糙度
设于表面轮廓曲线上撷取长度L,在该长度内曲线中心以第五高峰顶与第五低谷底测出高低距离,即Rz。
公式:Rz=|Y1+Y2+Y3+Y4+Y5|+|Y1+Y2+Y3+Y4+Y5| / 5。
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a/Rz/Ry)
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a/Rz/Ry)的概念
所谓表面粗糙度就是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
表面粗糙度一般是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例如加工过程中刀具与零件表面间的摩擦、切削分离时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以及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等。
由于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迹的深浅、疏密、形状和纹理都有差别。
表面粗糙度与机械零件的配合性质、耐磨性、疲劳强度、接触刚度、振动和噪声等有密切联系,对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评定参数:通常采用下列参数之一来定量评定表面粗糙度:
轮廓算术平均差Ra: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或近似为:
式中ypi是第i个最大的轮廓峰高,yvi是第i个最大的轮廓谷深。
轮廓最大高度Ry: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峰顶线与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关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和表面特征、获得方法、应用举例参见下表
用电子仪器或光学仪器测量出Ra、Rz和Ry的数值即可定量评定表面粗糙度。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凭人的视觉和触感并用样块与被加工表面相比较来鉴定其粗糙度。
标准方法:在零件图上用符号标注加工表面的特征。
为基本符号,单独使用这一符号是没有意义的,加注参数值时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
表面光洁度:表面粗糙度的另一称法。
表面光洁度是按人的视觉观点提出来的,而表面粗糙度是按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的实际提出来的。
在表面粗糙度国际标准GB3505-83颁布后,表面光洁度已改为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