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点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5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按二级学科培养,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081701化学工程、081702化学工艺、081703生物化工、081704应用化学、081705工业催化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2.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求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4. 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5. 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6.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工作,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工作和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运用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研究环境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应用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对化学品在工程放大和实际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进行研究。
化学工艺:精细化学品与绿色化学工艺;清洁生产与生态化工;化学工艺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资源利用及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生物化工:应用生物化学;动物高效繁育与品质控制;微生物产品及发酵工艺;植物细胞工程。
应用化学:食品添加剂及功能助剂的合成及应用;医药中间体的研制与开发;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基于光电检测的化学传感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
工业催化: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气体脱硫净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有机催化氧化反应及其工业应用;催化材料合成与应用。
三、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教研室(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应在入学一个月之后,在导师组及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00)(2018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道德修养和学术品德,掌握坚实宽广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优良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可在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研究、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1.应用化学2.化学工艺3.工业催化4.化学工程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7年。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研究生指导教师任组长。
在指导小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
博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
1.学位课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均为必修课程,共计8学分。
2.非学位课非学位课为选修课,博士研究生可根据学科培养要求和自身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学。
补修课程:凡以同等学力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所攻读学科的硕士主干课程1-2门。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分为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
社会实践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成绩合格以上为通过,通过者获得0.5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至少参加2次全国性或1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或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范围内作学术报告至少1次;博士研究生提交答辩申请前应聆听学术报告10次以上。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及其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1.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工学科目下的一级学科。
2.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物质在实际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转化、处理、传递和控制。
3.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内容广泛,包括化学反应、传递过程、分离纯化、能源与环境等领域。
4.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将化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5.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化学产品的高效生产和工业化应用。
6.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7.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是研究生教育的最高学位,在该领域深入研究和创新。
8.取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的要求包括完成一定学分课程、通过博士综合考试、完成独立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等。
9.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是研究生教育的硕士学位,在该领域进行专业研究。
10.取得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的要求包括完成一定学分课程、通过硕士综合考试、完成研究项目和撰写学术论文等。
11.在中国,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通常需要攻读3-4年研究生课程。
12.在中国,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通常需要攻读2-3年研究生课程。
13.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包括理论学习、实验研究、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方面。
14.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5.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的专业技术人才。
16.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领域包括化学反应工程、分离纯化工程、化学过程系统工程等。
17.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取得博士学位后,可以从事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员、企事业单位技术负责人等工作。
18.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取得硕士学位后,可以从事科研、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专门人才需求较高的工作。
19.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实验室操作技巧与科研理论结合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0.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工业界、学术界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工本科专业原为抗生素工学专业,建于1954年,1980年改为生物化工专业。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第一个生物化工博士点,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本专业背靠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生物化工系、生物化学研究所,配有各种全自动发酵罐、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主要研究领域有:采用基因重组微生物及非重组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优化,动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及过程优化,组织工程,生物催化,代谢工程,生物反应过程的检测、模拟和控制,海洋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工程,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等。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掌握应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化过程检测与控制等生化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生物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生物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1. 生化反应工艺与工程。
2. 生物反应器工程。
3. 生化反应过程检测与控制。
4. 生化分离工程。
5. 细胞培养工程。
四、培养计划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组及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础,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等。
五、课程设置(一)总学分本学科硕士生应完成不少于29学分的课程学习,一般在入学后的3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提倡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代码:085216工程硕士(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领域简介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它工业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共同规律与应用技术的工程领域,涵盖基本无机与有机化工、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材料化工、冶金化工、环境化工等行业。
它以化学工程学科为指导,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涉及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内容。
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同时,本学科不断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完成了多项合作项目,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2010 年,本学科被评为天津工业大学校级重点学科。
天津工业大学于2005年获得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该领域包括膜分离与反应工程、纺织与精细化学品合成及应用、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工业催化、应用电化学及其综合利用等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为化工、制药及纺织等行业的企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与技术管理工作提供具有一定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二、本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方向1、膜分离与反应工程2、纺织与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3、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4、工业催化5、应用电化学三、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掌握化学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化学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熟悉化学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开发、设计与工程管理的能力。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以及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等的设计、咨询、研发工作。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081704)一、适用学科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代码:0817二级学科名称:应用化学代码:081704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油田应用化学和精细化工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这两个特色领域的实验技能,了解油田开发、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熟练运用计算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既能从事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又能从事高等教育和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1. 新型油田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技术2. 精细化学品的结构与性能3. 高性能合成材料助剂的开发4. 聚烯烃材料的合成与化学改性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学制:3年总学分:30~34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18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必修环节及基本要求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为2学分,其中《学科前沿技术进展》1学分,硕士生根据参加(不低于8次)和主讲(不低于1次)学术报告内容撰写学科前沿技术报告,导师给出成绩;实践环节即研究生协助导师指导1~2名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18周),导师给出成绩,计1学分。
六.学位论文及答辩学位论文工作的目的是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1.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国民经济有一定意义或在学术上有一定价值。
论文工作一般应与教研(研究)室的科研主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并考虑到可能的物质条件和时间,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
2.开题在第三学期进行,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经开题论证小组论证及所在院系批准后,报研究生学位办公室备案。
3.中期检查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已完成的工作,已取得的成果,预期获得的成果,完成论文的可能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今后的工作计划等。
4.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代码:0817一、学位授权点简介本学科于1953年由原清华大学化工系为主组建而成,1983年获批有机化工和应用化学博士点,1988年被国家教委审定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是“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
建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催化重点实验室等科学研究平台。
本学科重视前沿领域研究和学科交叉,引领油气高效转化与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开展石油替代资源和新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研究领域已拓展到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和现代化工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人文素养、高尚学术品德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和技术管理者。
系统学习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本学科相关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团队合作、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后可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及市场销售等工作。
三、基本要求1.品德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以及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程、化工单元操作设备等专门知识和技术,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3.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富有批判性思维、具备良好的学术交流能力。
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科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过程中所遇到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设有化学系和制药工程系、精细化工研究所、药物化工研究所、工业催化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现有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 40 人(其中兼职导师12人)其中2人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人已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资助。
其中应用化学二级学科是国内最早从事应用化学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
1996年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0年和2001年又相继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3年12月“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催化二级学科于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工业催化剂"硕士学位授权点(1981年)。
1986年开始招收有机化工(工业催化方向)博士研究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
设有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研究室、环境催化研究室、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催化研究室和催化剂制备工程研究室。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
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现代实验合成技术、产品表征的现代研究方法及技术;熟悉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技能和总结归纳分析科学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化工生产工艺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研究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初步的计算机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熟练地进行文献收集和交流;具有较好的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多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健康的思想和体魄,良好的社会主义法制精神,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高效发展;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够胜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2017年修订)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及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
二、研究方向1.应用化学包括精细化学品合成、工业分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能源材料与技术等。
2.化学工艺包括有机化工工艺、无机化工工艺、功能高分子合成与工艺、氟化学工艺、重质油加工等。
3.工业催化包括催化技术与新型催化材料、催化过程与工艺、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等。
4.化学工程包括化学建材工程与技术、化工分离工程与技术、催化剂工程、石油化工节能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兼顾理论基础和前沿知识,突出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实行学分制。
其中学位课程又分为公共学位课与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均为选修课。
专业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
研究生学位课程必须制订教学大纲,非学位课程应有课程简介。
2.学分(1)研究生在校获得的总学分数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8学分,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4学分。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代码:0817一、学科点简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4个二级学科均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化学工艺学科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高校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目前,该一级学科被湖北省评为本领域的唯一优势学科,2013年新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科研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原则上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1、化学工程(1)化学反应器与过程强化技术(2)分离过程与技术(3)资源化学工程与技术(4)化工过程装备及应用2、化学工艺(1)石油炼制与石油产品加工(2)绿色化学合成工艺(3)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4)精细化学品合成与设计3、生物化工(1)生物质能源(2)微生物发酵与分离(3)微生物控制与资源开发4、工业催化(1)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2)催化反应工程(3)环境催化五、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两周内制订出培养计划,一般情况下应在第一学年内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所选全部学分,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并完成教学实践环节。
六、学分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28学分(学位课22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教学实践环节1学分。
七、学位论文工作我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方可申请答辩。
(1)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公开发表或有正式录用通知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北大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一、学科简介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化学工业及相关领域中的化学过程与工艺、化学产品以及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内容。
其核心是运用化学原理与工程手段来实现对物质的转化、合成和加工。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学科发展历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就已经建立了化学工程专业。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先进国家的化学工程领域经历了蓬勃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工程技术突破。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兴办了第一个化学工程专业,之后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和突破,逐渐成为了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三、学科研究方向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中,涉及的研究方向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化工原理与工艺:研究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设计方法以及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等内容。
2. 化工装备与控制:研究化工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控制技术,包括反应器、分离器、传质设备等。
3. 化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关注化工过程中的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控制等问题,包括新能源技术、废水处理、废气处理等。
4. 材料化工与特种化学品:研究材料的合成加工、特种化学品的制备以及相关工艺和技术。
5. 生物化工与生物技术:研究以生物为基础的化学加工与生物技术应用,包括生物反应器、酶工程等。
四、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包括以下几类:1. 基础课程:包括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化学课程,以及工程数学、工程统计学、控制论等工程数学与工程控制等基础课程。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传递现象、热力学、化工原理等,这些课程是学生在学习化学工程与技术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化学工程与技术的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化学反应、化学工艺、化学装备和化学产品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
它涵盖了化学、物理、数学、机械、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是现代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
作为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具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培养出一批批专业化的人才,为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化学反应工程、传递现象及传递过程的数学模拟与计算、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化工新材料及制备、化工能源与环保技术等。
在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中,常常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例如化学反应的实验操作、化工设备的设计与调试、化工生产流程的管理与控制等。
因此,该学科的教育教学需要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一级学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为化工、生物、材料、环保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 1 -。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名称/代码: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2015年修订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国际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等方面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能承担高等院校、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
本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081701)、化学工艺(081702)、生物化工(081703)、应用化学(081704)、工业催化(081705)等5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所有二级学科均为本一级学科的培养方向,各培养方向与研究范围如下:1.化学工程
研究范围: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工业结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化工流体相平衡的研究;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
2.化学工艺
研究范围:西部地区化工矿产资源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低阶煤的分级、高效清洁利用;烟道气脱硫、脱碳、脱硝机理及技术研究;化工工艺及反应过程优化、模拟计算。
3.生物化工
研究范围:生物质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资源与应用技术。
4.应用化学
研究范围:新型功能分子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中西部地区天然产物的
提取、分离、纯化和超细化、微胶囊化应用研究;功能分子材料的构效关系及其理论模拟计算;内蒙古稀土资源在材料、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电化学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5.工业催化
研究范围:新型催化材料(催化剂)设计、开发与应用;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分析;能源与资源催化转化。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培养。
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四、培养年限与安排
学制三年。
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全部课程,修满规定学分,通过专业实践、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办法》有关规定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应少于2年。
特殊情况下,可申请延期毕业,最长延期时间不超过1年。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申请论文答辩止)。
五、课程设置
六、学位论文
硕士论文应是一篇较为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上做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能够表明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进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方面的科
学研究能力。
1.规范性要求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应选择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相关课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有先进性与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对涉及的科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对某方面有独立见解。
从事学科论文研究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论文撰写参照《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内工大校发[2014]1号)和《内蒙古工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位申请及授予基本要求》撰写。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精确、数据可靠、言简意赅、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
能体现硕士研究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学位论文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1) 论文应包含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学科前沿发展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2) 论文应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
3) 论文应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 论文应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5) 引用他人科研成果应明确指出,与他人合作部分应说明合作者的具体工作。
即使在引用他人著述时给予注明,也不能过度引用他人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和图表。
2.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要选题新颖、概念清楚、论据充分;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依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严谨;对结论应做理论上的阐述,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
论文应有创新性成果,要求表达简练、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图表规范。
学位论文应能够体现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作风。
3.答辩环节要求
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等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内蒙古工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
七、学位授予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研究生学位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符合《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内工大校发[2014]1号)和《内蒙古工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位申请及授予基本要求》的,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建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表决通过,在校内公示无异议后,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授予学位日期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日期为准。
八、其它
本方案2015年9月执行。
由化工学院负责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将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及内蒙古工业大学的有关新规定做出相应的调整。
学科点负责人(签字):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