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9
2018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推动诸侯扩充疆域 B.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2.((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B.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C.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3.“到公元前800年,西周有二百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25个封国较大,具有重要地位。
”按照规定,这些诸侯国A.有任意选择继承人的权力B.完全是在争霸战争中形成的C.应向周王交纳土地税 D.必须承担周王的各种军事义务4.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5.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2019年春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西汉时,据农学家汜胜之讲,“中田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十石(合今289石)”。
这说明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 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C.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答案】C【解析】【详解】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了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故C项正确;铁犁牛耕技术虽然代表生产力的提高,但只能提高耕作效率,不一定能够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故A项错误;重农政策与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小农生产体现为小块土地的耕作,但如果没有精耕细作,仍然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同样土地收入的变化思考。
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回答。
2.“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
这反映了A. 民警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 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 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D. 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物勒工名”“本是官营手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可知,“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在产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将“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而并非假冒官营产品,故答案为C项。
2018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共六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踱.步(duó)汩.汩滔滔(gǔ)披露.(lòu)揠.苗助长(yà)B. 干.禄(gān)虚与委蛇.(yí)滥觞.(shāng)狼奔豕突.(zhū)C. 涸辙(hé)浩浩汤汤(shāng)否.泰(pǐ)敷衍塞.责(sè)D. 侘傺.(chì)风声鹤唳.(lèi)莅.临(lì)鸿鹄.之志(h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本题中,A项,“披露”的“露”应读lù,意思是“陈述;表白,宣布”,读lòu的时候,用于口语。
“狼奔豕突”的“豕”应读shǐ,意思是“猪”,“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撞一样。
形容成群的坏人到处乱窜破坏。
D项,“风声鹤唳”的“唳”读lì,鸣叫,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
故选C项。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南阳市2018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
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
这种变化表明A. 统治疆域的扩大B. 北方经济的衰落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政区细化的趋势【答案】C【解析】题干看不出统治疆域的扩大,排除A;南方政区幅员的变化速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地域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经济因素造成的,说明了南方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当时北方仍然是经济中心,排除B;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主要为了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D是表象,没有反映实质性的问题,排除。
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晋义熙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未几,裕(刘裕)师围城……超(慕容超)与左右数十骑出亡,为裕军所执……《晋书·慕容超传》送建康市斩之。
”“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
超逾城走,征虏贼曹乔胥获之……送超京师,斩于建《宋书·武帝本纪》康市。
”“丁亥,刘裕悉众攻城……超与左右数十骑逾城突围出走,追获之……送超诣建《资治通鉴·晋纪》康,斩之。
”“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
超逾城走,追获之,斩于建康市。
”《南史·宋本纪》A. 刘裕凭此战胜利收复广固B. 慕容超轻敌导致广固失守C. 刘裕与慕容超大战于建康D. 慕容超战败后被斩于建康【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追获之,斩于建康市。
”可知慕容超战败后被斩于建康,故D项说法正确;其他选项并不能从材料中反映,排除。
3.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A. 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C. 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D. 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南方超过北方,说明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故D项正确;B项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应排除;从明清各地集市数量变化反映不出AC两项,应排除。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产生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 单位产量的提高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答案】D【解析】左图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右图是曲辕犁,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正确;A是春秋战国时期;B属于小农经济,并没有改变;C中粮食产量无从体现。
2.下列引文中,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即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土地归周王所有,故A项正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CD项错误。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 均有无而通万物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均有无而通万物,反应的是商业的发展。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反应的是纺织业的发展;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3)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018-2019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双向细目表一㊁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 A D B C D A A D 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 C A D D A B D C 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 A C D B B A D C C 二㊁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31.ʌ答案ɔ(1)举措:西汉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1分)评价:西汉初注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郡国并行制度引发了王国问题.(4分)(2)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2分)规律: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不断强化.(2分)32.ʌ答案ɔ(1)核心内容: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原因: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罗马扩张或版图的扩大. (6分)(2)原因:平民罢工等斗争的结果;公民大会等民主政治的保障.(4分)(3)原因:罗马法规定了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与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吻合.(2分)33.ʌ答案ɔ(1)对象:帝国主义㊁封建军阀.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4分) (2)问题:照搬苏俄经验;没有充分发动农民.解决: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4分)(3)根本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6分)2018-2019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㊀历史试题㊀参考答案㊀第1㊀页㊀共1页。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试卷类型:A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临近,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住游子回家过年和祭拜祖先的步伐。
与这种习俗和精神信仰有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2.官僚政治指机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分封制的推行 B.“皇帝”制度确立C.郡县制的确立 D.科举制的完善3.某电视剧呈现如下情节:关中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
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5.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6.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2.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
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 )A.财产多寡 B.血缘亲疏 C.辈份尊卑 D.事务大小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A.分封制的发展 B.军事实力的强大C.小农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4.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
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地方割据B. 创新管理体制C. 加强经济管控D. 体现因地制宜5.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 品行才学B. 家庭背景C. 个人能力D. 考试成绩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推恩诸侯其他子弟C. 分封异姓诸侯国D.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7.明清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8.“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