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概论——一讲义般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33
前言染整(dyeing and finishing):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通常也称为印染。
染整同纺纱、机织或针织生产一起,形成纺织物生产的全过程。
染整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是借助各种机械设备,通过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通过染整加工,可以改善纺织品的外观和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特殊功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满足对纺织品性能的不同要求。
前处理(预处理亦称练漂):采用化学方法去除织物上的各种杂质,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并为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后续加工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染色: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结合,使纺织品获得鲜艳、均匀和坚牢的色泽;印花:用染料或颜料在纺织品上获得各色花纹图案;整理:根据纤维的特性,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改进纺织品的外观和形态稳定性,提高纺织品的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阻燃、拒水拒油、抗静电等特殊功能。
第一章绪论一、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矿物、植物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各类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技术,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
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转变:古代染色的染料,从天然矿物到植物染料的转变(缘于获取难易程度和染色牢度);从染原色到套色的转变;从在织物上画花、缀花、绣花、提花到手工印花的转变(缬与凸版印花技术为代表)。
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中国古代经典印花技术——“三缬”夹缬:夹缬是一种镂空型双面防染印花技术。
它是用木板镂刻成两块相同纹样的镂空花版, 然后将麻、丝织物等对折,夹在两块花版中间,用绳捆紧,将染料注入花版空隙。
干后,拆开花版,织物上便印出对称的彩色图案。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印花布称作“夹缬”。
染整工艺原理染整工艺原理一---纺织基础知识绪言第一章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第二章棉及棉型织物的退浆和精第三章蚕丝和真丝绸的精练第四章漂白(Bleaching)第五章丝光第六章热定形(Heat Setting)第七章毛织物的湿整理第八章一般整理(Finshing)第九章防缩整理Finishing)第十章防皱整理(Resin Finishing)第十一章特种整理过纺织加工以后的加工工艺。
它是织物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通过染料、药剂和助剂在专用设备上进行的化学和物理加工过程。
1.特点(1)属加工工业(在纺织工业中担任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2)一种化妆术;(3)综合的工艺技术,涉及面广;(4)能耗大(水、热、电),有污染(废水、气、渣)需重视节能和环保。
2.目的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舒适、保暖、抗皱等),赋予功能性(防霉、防蛀、拒水、阻燃、抗菌等),提高身价。
(1)去除杂质;(2)提高白度;(3)染着颜色;(4)改善风格。
二、染整加工的主要内容漂、染、印、整。
三、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1.掌握纺织品的练漂、整理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能根据纺织品的特性和练漂、整理加工要求,合理制订加工工艺过程及条件;初步具备解决练漂及整理工艺问题的能力。
3.了解练漂、整理加工的质量检验方法。
4.了解练漂及整理加工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沿。
5.查阅染整专业的有关文献。
第一章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1染整用水及其处理一、水和水质1.自然界中的水源地面水:流入江、河、湖泊中贮存的雨水,含较多可溶性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地下水:深地下水(深井水,不含有机物,有较多矿物质)浅地下水(深度<15m的浅泉水、井水,有可溶性有机物和较多的二氧化碳)天然水自来水:加工后的天然水,质量较高。
2.水中的杂质悬浮物(泥沙)、胶体物(较少、硅、铝等化合物),过滤可除。
可溶性杂质:Ca、Mg、Fe、Mn盐,难处理。
3.水的硬度及表示方法①硬水:含较多钙镁盐的水。
染整——退浆、漂白、丝光、一般整理的基本工序染整工程是借助于各种机械设备,通过化学、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方法,对织物进行处理的染整加工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染整质量的优劣对纺织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的影响。
前处理亦称练漂,其主要目的在于去除纺织材料上的杂质,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染色是通过染料和纤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结合而使纺织材料具有一定的颜色;印花是用色浆在纺织物上获得彩色花纹图案;整理是通过物理作用或使用化学药剂改进织物的光泽、形态等外观,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或使织物具有拒水、拒油等特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退浆、漂白、丝光以及一般整理四个工序。
一、退浆退浆是织物练漂前的重要过程,它不仅可去除织物上的浆料,而且可除去棉纤维上的部份杂质。
退浆应根据织物上浆料组成成分和产品特点选择,以提高退浆效果。
织物经退浆后,一般要求退浆率在80%以上,或织物上残浆量少于1%。
常用退浆方法的品种适应性及优缺点1、酶退浆淀粉酶是一种酶制剂,对淀粉的水解有高效催化作用,因此酶退浆主要用于以淀粉上浆及以淀粉为主与其它浆料混合上浆的各类织物,特别适用于以淀粉为主上浆的粘纤、富纤布以及用于染色苯胺黑棉布的退浆。
工艺程序:预水洗、浸渍酶退浆液、保温堆置、水洗后处理。
酶退浆优缺点:去除淀粉浆料效果较佳、时间短、天然杂质去除较少2、酸退浆在适当条件下,稀硫酸能使淀粉等浆料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转化为水溶性较高的产物,易从布上洗下达到退浆效果。
主要用于上浆率较大,退浆要求较高的淀粉上浆及以淀粉为主与其它浆料混合上浆的棉布、粘纤、富纤布等织物退浆。
工艺程序:碱或酶退浆、浸渍稀硫酸溶液、保温堆置、充分水洗。
酶退浆优缺点:去除淀粉浆料较净、酸退浆时,如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会造成织物损伤。
3、碱退浆碱退浆用于以化学浆料(如PVA等)上浆以及化学浆料为主与其它浆料混用上浆的各类织物,用于以淀粉或淀粉为主、上浆率较低的织物。
绪论一、染整工程概述(一)引言当前纺织品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精加工、深加工、高档次、多样化、时新化、装饰化、功能化等方向发展,并以增加纺织品的“附加价值”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
印染后整理加工向“多样化、多变化”方向发展是当代印染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对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再辅以各类新型染化助剂和高速、高效的先进设备,使印染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同时也更快的促进了与染整技术相关的工艺、技术、染料、助剂及设备的发展。
目前,染整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型号变化快,配套全,单元机台多,组成快,适应性强,并向“高效、智能、快捷”方向发展。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采用缩短工艺流程、高速高效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在线质量检测和控制的设备,从而提高了产品性能及其附加价值,使各种染色工艺、化学整理、物理整理技术发展迅速。
第一章前处理未经染整加工的织物统称为原布或坯布,其中仅少量供应市场,绝大多数原布尚需在印染厂进一步加工成漂布、色布或花布供消费者使用。
坯布中常含有相当数量的杂质,其中有棉纤维伴生物及杂质、织造时经纱上浆料、化纤上油剂以及在纺织过程中沾附的油污等。
这些杂质污物如不除去,不但影响织物色泽、手感,而且影响织物吸湿性能,使织物上色不均匀,色泽不鲜艳,还影响染色牢度。
前处理的目的就是在使坯布受损很小的条件下,除去织物上的各类杂质,使坯织物成为洁白、柔软并有良好润湿性能的染印半制品。
前处理是印染加工的准备工序,也称为练漂,对于棉及棉型织物的前处理有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等工序,但对不同品种的织物,对前处理要求不一致,各地区工厂的生产条件也不相同,因而织物在前处理车间所经受的加工过程次序(工序)和工艺条件也常不同。
第一节前处理用水与主要助剂一、前处理用水(一)水质要求印染厂是用蒸汽、水量较大的企业,而前处理工序用水量在整个印染过程中所占比例又较大,据统计,印染厂每生产1km棉印染织物,耗水量近20t,其中前处理用水约占50%。
讲演搞( 纺织部分)纺织原料鉴别的方法:1、手感目测法: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2、燃烧法:根据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燃烧特征也不同,从而粗略地区分出纤维的大类。
3、荧光法:利用紫外线荧光灯照射纤维,根据各种纤维发光的性质不同,纤维的荧光颜色也不同的特点来鉴别纤维。
4、显微镜观察法:是根据纤维的纵面、截面形态特征来识别纤维。
5、密度梯度法:是根据各种纤维具有不同密度的特点来鉴别纤维。
1、手感目测法:(1)、棉纤维比苎麻纤维和其它麻类的工艺纤维、毛纤维均短而细,常附有各种杂质和疵点。
(2)、麻纤维手感较粗硬。
(3)、羊毛纤维卷曲而富有弹性。
(4)、蚕丝是长丝,长而纤细,具有特殊光泽。
(5)、化学纤维中只有粘胶纤维的干、湿状态强力差异大。
(6)、氨纶丝具有非常大的弹性,在室温下它的长度能拉伸至五倍以上。
2、燃烧法:(1)、棉、麻、粘纤、铜氨纤维:靠近火焰:不缩不熔;接触火焰:迅速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气味:烧纸的气味;残留物特征:少量灰黑或灰白色灰烬。
(2)、蚕丝、毛纤维:靠近火焰:卷曲且熔;接触火焰:卷曲,熔化,燃烧;离开火焰:缓慢燃烧有时自行熄灭;气味:烧毛发的气味;残留物特征:松而脆黑色颗粒或焦炭状。
(3)、涤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冒烟,缓慢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有时自行熄灭;气味:特殊芳香甜味;残留物特征:硬的黑色圆珠。
用手可以捻碎。
(4)、锦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冒烟;离开火焰:自灭;气味:氨基味;残留物特征:坚硬淡棕透明圆珠。
(5)、腈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冒烟;离开火焰:继续燃烧,冒黑烟;气味:辛辣味;残留物特征:黑色不规则小珠,易碎。
(6)、丙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气味:石蜡味;残留物特征:灰白色硬透明圆珠。
(7)、氨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燃烧;离开火焰:自灭;气味:特异味;残留物特征:白色胶状。
染整工艺原理知识总结一、染色基础知识染色概念染色是指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使纤维、纺织品获得颜色的加工过程。
染色牢度定义是指染色物在染色后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上染百分率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半染时间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
染色方法及特点浸染法:将织物浸在染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维持一定的时间,使染料和纤维结合上染。
特点:适用于散纤维、纱线、针织物、真丝织物、丝绒织物、毛织物、稀薄织物、网状织物等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的染色。
一般是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
轧染:将被染织物短暂浸在染液后,用轧辊把染液挤轧入织物,并轧去多余的染料溶液,再经烘干(焙烘),使染料与纤维结合固着。
特点:轧染一般是连续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分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降低轧余率和加入防泳移剂可以防止泳移。
经过轧压以后,织物在烘干时,织物表面的水分蒸发,留在织物组织的毛细管空隙中的染液和留在织物间隙中、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流动的染液,通过毛细管效应,向织物的受热表面移动,产生“泳移”现象,造成色斑。
二、染色热力学标准染色亲和力染色标准亲和力: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和纤维上染料标准化学位的差值。
(单位KJ/mol)标准亲和力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与染色平衡时染料在纤维上德尔活度和染液中的活度有关,和体系的组成、浓度无关。
亲和力是染料从它在溶液中的标准状态转移到它在纤维上的标准状态的趋势和量度,染料上染纤维的必要条件是Uf<us;亲和力越大,表示染料从染液向纤维转移的趋势越大,即推动力越大。
(式子的表示返回课件查看)< p="">亲和力是直接性的定量表示。
染整概论实验讲义(染整原理)2012.2实验内容:实验一纯棉织物的前处理实验二直接染料染色实验三活性染料染色实验四阳离子染料染色实验五酸性染料染色实验六纺织品的扎染实验实验七涤纶织物的转移印花实验八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染整实验的要求:1.学委将本班同学按学号进行分组,2人一组2.预习报告:提前做好预习,写好实验报告预习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流程,预计实验结果3.实验报告的格式及要求:用工大实验报告纸书写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主要仪器药品、材料;实验处方及工艺;实验结果与分析4.实验室的安全教育:(1)进实验要求穿实验服;(2)禁止在实验室吃东西;(3)注意用电用水的安全;(4)每次实验结束后班长安排值日生做卫生。
实验一纯棉织物的前处理——退煮漂一浴法一.实验目的:掌握棉织物退煮漂一浴法的工艺过程及方法二.实验原理:纯绵梭织物含有大量的杂质如浆料油脂蜡质果胶色素棉子壳等,杂质的存在将影响印染加工的效果及织物成品质量。
因此,在印染加工中通常要进行被称做前处理的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的加工过程,以提高织物的表面质量,吸湿性。
典型的前处理过程为: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半成品为增加纱线的强力、耐磨性、可织性,梭织物的经纱在织造前要经过浆纱处理,但在染整加工中,浆料的存在阻碍了染化料的渗透,故在染整加工前,首先要除去浆料。
纯绵织物一般使用淀粉浆料,淀粉浆在热的稀NaOH作用下膨化,进而转化为凝胶态,对纤维的附着力下降,再经水的冲击等作用脱落。
棉纤维伴生物的存在,影响工作液对纤维的渗透,不利于染整加工,煮练的目的是去除棉纤维绝大部分的伴生物和沾污的污物,显著提高纤维的吸水性,改善织物外观。
油脂: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在热稀碱作用下发生皂化反应而溶解,经水洗可去除。
蜡质:主要成分高级一元醇,经皂化物和精练助对其进乳化去除。
棉籽壳:主要成分为木质素,亚硫酸钠可使其转化为木质素磺酸盐,最终转化为可溶性的物质;氢氧化钠热溶液可使棉籽壳部分杂质溶解,在高温烧碱液的长时间作用下,棉子壳溶胀,变得松软,加之部分已被溶去,其残存部分在机械力作用下去除。
面料染整工艺染整就是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现代也通称为印染。
(染整包括预处理、z染色、印花和整理)预处理亦称练漂,其主要目的在于去除纺织材料上的杂质,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
染色是通过染料和纤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结合而使纺织材料具有一定的颜色。
印花是用色浆在纺织物上获得彩色花纹图案。
整理是通过物理作用或使用化学药剂改进织物的光泽、形态等外观;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或使织物具有拒水、拒油等特性。
染整是现代印染的概念,是化学整理溶入印染行业后的科学定义。
古各种抗皱、抗菌、抗静电、抗紫外线、防火、防水、透气整理的新技术纷纷问世,“印染”一词已经很难概括染整加工的全部含义,所以更多的是使用染整这个词汇了。
但是习惯上,印染一词仍然在行业内普遍使用,但实际上染整就是印染,二者之间没有区别。
染整的大多数工序是化学加工过程,纺织材料经化学加工后要反复水洗并加以烘干,热能和水的消耗量都很大,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
在化学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有害物污染空气和水。
因此,确定工艺和设计设备时,必须设法降低热能的消耗、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污染。
一、纺织品的染整工序:练、漂→染色→印花→整理这四道工序为基本工序,具体视产品的不同,工序又各异。
1、练、漂工序丝光面料棉布的练、漂工序:烧毛——→ 退浆——→漂白——→丝光烧毛:因棉为短纤维,产品表面有短小绒毛,为织物美观及方便以后处理,应先烧毛。
退浆:棉纱做经线时,与机器磨擦较多,而棉纱之间的磨擦又易产生静电,故在织前应上浆,织好后浆就发硬,时间久了还会泛黄、发霉,所以应先去浆,保证以后印染程序的顺利进行及手感柔软。
练:目的是去杂质,油污及去棉壳。
去油污时还可加去油灵等助剂。
漂白:把织物漂洗干净,使色泽发白。
是漂的过程。
丝光:使织物光泽好一点,手感更软一些。
梭织面料:普通棉布、涤棉布的工序基本相同:烧毛→退浆→漂白。
皮革染整讲义姓名班级学号南通大学绪论一、制革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原料皮资源丰富。
据2003年世界粮农组织公布,2002年,世界牛皮总产量约为3.21亿张,我国牛皮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0%,居世界首位;印度占12.6%,居第二位;美国占11.5%,位居第三。
2002年,世界绵羊及羔羊皮产量约为5.16亿张,我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1.4%;澳大利亚占6.2%,居第二位;新西兰占5.7%,居第三位。
世界山羊皮产量约为3.56亿张,我国约占31.7%;印度占20.1%,巴基斯坦占7.0%,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
虽然我国原料皮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畜牧业大部分处于自然放养状态,牲畜生长期长,原料皮质量差、伤残多、粒面粗,从而影响了成品革质量。
成品革据2003年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01年,世界重革产量约49万吨,我国重革产量约占全球重革总产量的31.4%,居世界第一位;意大利为11.3%,居第二位;印度为9.9%,居第三位。
2002全球牛轻革产量为110.83亿平方英尺,我国牛轻革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7%;我国羊轻革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6.3%,居第一位。
二、皮和革的基本概念皮——从动物身上剥下,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的生皮,又称原料皮。
皮特点:柔软,干燥后板硬且易断裂,卫生性能差,不宜存放,耐湿热性差,在66℃以上的热水中就会发生收缩。
皮革是由动物皮经过一系列物理与化学的加工处理所制成的一种坚固、耐用物质,简称革,具有许多优点。
集中表现在:1、热稳定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
成革制品一般在热水中的收缩温度都在60℃以上,有些革甚至在沸水中也不收缩,通常热至120-160℃时也不变形;在冰雪严寒的冬天,甚至在-50—-60℃时,仍能保持一定的柔软性和坚固性,其形状、硬度和机械强度的大小并无大的改变。
2、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其耐磨强度、抗张强度、拉伸强度和耐折度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比橡胶、塑料好;其延伸性和变形性都好于橡胶、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