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病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38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泌尿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为了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本报告对近年来在我院泌尿外科接诊的典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病例选择本报告选取了以下典型病例进行总结:1. 患者甲,男性,45岁,主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2年。
2. 患者乙,女性,55岁,主诉:反复发作腰痛、血尿1个月。
3. 患者丙,男性,70岁,主诉:进行性排尿困难、尿线细1年。
三、病例分析1. 患者甲(1)病史摘要:患者甲,男性,45岁,主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2年。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伴有尿线变细,无尿痛、尿急、尿急、血尿等症状。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
(2)诊疗过程: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发现前列腺增大,质地较硬,指诊前列腺中央沟消失。
实验室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2ng/ml,尿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8ml/s,残余尿量50ml。
结合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3)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包括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
同时,加强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
经过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明显减轻。
2. 患者乙(1)病史摘要:患者乙,女性,55岁,主诉:反复发作腰痛、血尿1个月。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血尿,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肾结石,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
(2)诊疗过程: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发现左侧腰部有压痛,无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
影像学检查:左侧肾结石,直径约1.5cm。
结合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诊断为左侧肾结石。
(3)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包括解痉止痛、利尿排石等。
同时,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
教学条件>>泌尿系统病例讨论病例1尿频、尿急、尿痛病例2肉眼血尿、水肿、乏力病例3水肿、蛋白尿病例4恶心、呕吐、尿少病例5发热、皮疹、少尿病例6腰痛、血尿、蛋白尿病例7皮疹、水肿、少尿病例8浮肿、蛋白尿、少尿病例9水肿、蛋白尿、夜尿增多病例10水肿病例1尿频、尿急、尿痛××,女性,26岁。
主诉反复性尿频、尿急、尿痛1个月。
现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耻骨弓上不适,无发热、腰痛、肉眼血尿,于当地医院就诊,化验尿白细胞高,镜下血尿,诊为“尿路感染”,服用抗菌素(氧氟沙星,0.4g/d)5天后上述症状好转。
5天前患者不明原因再次出现尿频、排尿不适。
为系统治疗入我院。
病程中无浮肿及少尿。
既往史无结核病史及结核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Bp 120/70mmHg。
眼睑无水肿。
咽部无红肿。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2次/分、肾区无叩击痛,脊肋角及输尿管点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2+,WBC 30~40个/HP,细菌计数167个/HP;血常规及便常规正常。
问题1该病例有哪些临床特点?解说临床特点:①新婚女性,急性起病;②反复出现明显尿路刺激症状及耻骨弓不适;③查体无明显体征,肾区叩痛(-);④化验有白细胞及细菌尿,尿潜血(2+),尿蛋白(-)。
问题2为明确诊断应追问哪些病史?做哪些辅助检查?解说应追问的病史:①有无全身感染症:乏力、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②有无排尿不畅,血色尿块;③有无肾结石病史。
为明确诊断,应做以下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肾功能、双肾彩超等。
结果如下:清洁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落计数>105/m;双肾彩超:大小正常。
问题3下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解说①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②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5个/HP,且涂片找到细菌者;③膀胱穿刺尿培养阳性。
必须符合上列指标之一者,方能确诊。
泌尿道感染病例讨论发言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和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泌尿道感染的病例讨论。
泌尿道感染是我们日常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儿科和妇科领域。
通过这个病例讨论,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以提高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病例背景:患者为一名6岁男孩,因尿频、尿急、尿痛3天来我科就诊。
患者自述尿频、尿急、尿痛,尿中有浑浊物,有时伴有发热。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无发热,鼻咽无充血、分泌物,胸廓对称,肋间隙可对称扩张,呼吸音清晰,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肾区无叩击痛。
尿常规检查:尿胶囊体数>10个/视野,白细胞>50个/视野,尿红细胞3个/视野,尿蛋白±。
尿培养:大肠杆菌可疑菌落。
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这个病例反映了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液异常。
在临床上,泌尿道感染特别常见于儿童和女性,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高度警惕,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泌尿道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通常是由肠道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引起。
典型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有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
在妇女中,泌尿道感染常常与阴道感染同时存在,因此有时还伴有阴道分泌物异常。
在儿童中,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可能并不典型,有时只表现为发热和食欲不振,因此容易被忽视。
因此,对于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我们需要注意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及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诊断。
其次,我们需要讨论一下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方法。
对于泌尿道感染的诊断,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手段。
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的白细胞和蛋白质异常,尿培养可以确认致病菌的类型和数量。
此外,对于儿童患者,我们有时还需要进行肾盂超声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统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术前讨论记录时间:2019年08月27日15时55分地点:医生办公室参加人:xx主任医师 xx副主任医师 xx主治医师护士长xx 及责任护士xx 主持人:王万河主任医师内容:33床患者xx术前讨论会病例报告:xx医师患者xx,男,49岁,无,住院号xx;于2019年08月20日23时25分因"突发左腰部疼痛5小时余"入院,已住院7天。
5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痛、呈胀痛、不剧烈、间断性发作、阵发性加重。
无发热、血尿。
患者疼痛难忍,为求治疗,遂入我院行CT示:1.左肾积液 2.左输尿管中下段走形区点状影,考虑结石。
急诊遂以"左肾积水伴肾结石"收住我科。
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
T:36.5℃ P:80次/分 R:20次/分 BP:129/89mmHg 腹软,无肠型,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触诊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未闻及血管杂音,左肾及输尿管走形区叩击痛阳性。
病例讨论:张xx医师发言:患者中年男性,症状明显,复查泌尿系CT示:1.左肾轻度积水、左输尿管扩张;2.左输尿管中下段走行区点状影,考虑结石。
患者诊断输尿管结石诊断明确,尽早行手术治疗,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需要限期手术治疗。
xx医师发言:患者诊断输尿管结石诊断明确、患者亦有疼痛症状、手术适应症明显,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积极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并向家属沟通手术方式及存在并发症。
xx医师发言:患者中年男性、结合目前症状及辅助检查,患者诊断:左肾积水伴输尿管结石、患者入我院给予保守治疗后输尿管结石未排出体外,建议给予手术治疗,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及家属要求行手术治疗并同意目前诊疗方案,同意明日手术治疗。
xx护士长发言:患者术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术后给予翻身拍背避免坠积性肺炎及压疮形成,积极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输入液体量、术后积极加强监护、避免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
【一、病史临床】患者,男,31岁,左侧肋腹部胀痛3月余。
【二、影像图片】CT平扫横断面CT增强冠状面重建VR重建【三、问题】本病的正确诊断是()A.马蹄肾B.孤立肾C.异位肾D.“乙状”肾E.盘肾正确答案:A本病例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包括下列那几项()A.横断面及三维重建示双肾Array呈倒“八”字形分布于脊柱两侧B.双肾下极肾Array实质在脊柱前方融合C.双肾盂重度积水D.双肾盂旋转不良E.双肾盂高位正确答案:A B D【四、影像表现】双肾呈倒“八”字形分布,双肾下极肾实质于脊柱前方相连融合,左肾实质明显变薄,双侧肾盂积水,以左肾盂为重。
【五、诊断】马蹄肾【六、鉴别诊断】双肾旋转不良(malrotation of kidney);“乙状”肾;异位肾。
【七、讨论】马蹄肾(horseshoe kidney)是先天性融合肾中最常见的一种畸形。
马蹄肾特点为双肾下极在脊柱和腹主动脉前方实质融合或者以纤维组织相连,双侧肾轴转位,输尿管仍位于脊柱两侧。
临床表现患者可毫无症状,常因其它原因行腹部检查,或触及腹部肿块,或因并发肾积水、肾结石和尿路感染而就诊发现。
1.影像学表现:尿路造影表现:① 两肾盂肾盏旋转不良,肾盂向前或肾盂伸向内或内后方;② 两肾长轴交叉点不在上方而在肾下方;③ 肾脏异位(低位且靠近);④ 输尿管在肾实质前外下方,下降时再向内弯曲、形如一花瓶之边缘(上段向外,中下段内弯);⑤ 肾盂及下肾盏靠近。
CT:① 双肾下极在脊柱或腹主动脉前方相连,可为肾实质性融合,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的双肾下极实质融为一体;② 双肾盂旋转不良,肾门多位于肾前方;③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马蹄肾全貌,双肾呈倒“八”字或“U”字形分布。
MRI:MRI对于诊断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有很大优势。
马蹄肾形态学显示和CT相似,而且不需要造影剂即可比较清晰的显示集尿系统。
USG:① 双肾上极远离脊柱,呈倒“八”字分布;② 沿腹主动脉纵切扫描可显示双肾下极肾实质融合成的峡部。
泌尿系统疾病病例讨论一【实验项目】泌尿系统结石的病例讨论【实验目的】(1)、掌握泌尿系统结石主要声像图表现(2)、了解泌尿系统结石声像图的主要鉴别诊断【临床资料】1、症状患者女,42岁,十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以左侧为甚,呈绞痛,向下腹及大腿根部放射,伴恶心、呕吐,血尿。
2、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患者急性痛苦面容,双肾叩击痛阳性,以左侧为甚,左下腹压痛。
3、有关实验室检查尿分析,隐血(++++);镜检(+)。
【影像表现】1、超声表现左肾115×48mm,肾窦分离暗区20mm,左肾中上盏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后伴声影,大者11×16mm;左输尿管上段内径9mm,下段探及一个大小约5×6mm点状强回声,后伴淡声影。
右肾105×46mm,下盏见5×4mm点状强回声,后伴淡声影,右肾内未见积水;右输尿管上、下段未见扩张。
超声诊断:1、……?2、放射表现腰2椎体左侧横突旁3.5cm处见多个大小不等致密影,腰3椎体右侧横突旁见一点状致密影,左侧坐骨棘内侧见一条状致密影。
诊断:双肾结石,左输尿管下段结石。
【随访检查】患者病情好转,因经济关系带药出院,嘱按时按量服药,多饮水,多运动,以跳跃运动为主,如:跳绳、爬楼梯等。
患者一个月后随访超声检查,左肾108×46mm,左肾中上盏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后伴声影,大者8×10mm;右肾105×45mm,下盏见4×4mm点状强回声,后伴淡声影;双肾内未见积水。
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整,内未见占位。
双输尿管上、下段未见扩张。
超声诊断:(1)左肾多发性结石;(2)右肾小结石。
【讨论】由学生们分析、提出:1、超声诊断与诊断依据;2、、超声主要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等意见。
【诊断结果】由教师报告相应的病理结果和诊断意见,归纳、进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