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原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57 KB
- 文档页数:4
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注释】
粼(lín)粼:形容水清澈。
内阁:深闺,内室。
重门:庭院深处之门。
纷纷:形容雨之多。
怕黄昏:黄昏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销魂:因过度刺激而呈现出来的痴呆之状,此处形容极其哀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断肠人:悲愁到了极点的人。
“香肌瘦”二句:形容为离愁而憔悴、消瘦。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大意】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蒙,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
看见柳絮纷飞,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 旧的泪痕没干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
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诗歌鉴赏】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原文翻译及赏析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原文西城杨柳弄春柔,颤抖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踪影,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注解、纤云:轻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2、飞星:流星。
一说道指牵牛、织女二星。
3、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4、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5、忍顾:怎忍回视。
6、朝朝暮暮:指朝夕相约。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翻译西城的杨柳停留着春天的温柔,并使我想到初恋时的伤感,眼泪很难归还。
还回忆起当年你为我拴启程的小舟。
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就是我们当时初恋的情形。
而现在你无此,只有水寂寞地上涌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
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赏析《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是北宋文学家,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而已氢铵写景,实则存有哲理。
因为这柳色,通常能够并使人M18x至青春及青春极易逝,又可以并使人感春受伤别。
“弄春柔”的“弓”字,便存有百种温柔,“搬”字则存有故作触动之意。
剥夺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
“杨柳弄春柔”的结果,就是惹得人“颤抖离忧,泪难收”。
以下写下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踪影,水空流。
”这里表明,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紧邻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则归舟,曾存有初恋情事这地方出现。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是晏殊创作的一首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1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晏殊池塘水绿风微暖。
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
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译文春天的风,带着一丝微微的暖意,吹皱一池碧水,至今记忆犹新,与那玉真仙女头一次见面。
歌喉清脆又婉转,韵律往复又回环。
舞姿婀娜轻盈,脚踏节拍飞转,红裙飞舞眼缭乱。
玉砌的钩兰之下,花丛台阶之畔,醉酒之后,全然不觉夕阳西下,天色近晚。
当年和我一起赏花的人儿,如今细细查点,不足半数在身旁。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注释玉真;仙女的名字。
这里只晏殊家里的歌妓名。
重(chóng虫)头;一首词前后阕字句平仄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如《木兰花》便是。
铮琮(chēngcōng称从);玉器撞击之声,形容乐曲声韵铿锵悦耳; 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
入破;唐宋大曲一个音乐段落的名称(唐、宋大曲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名为散序、中序、破。
入破,即为破的第一遍。
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
),这里形节奏开始加快。
红乱旋:大曲在中序时多为慢拍,入破后节奏转为急促,舞者的脚步此时亦随之加快,故云。
红旋,旋转飞舞的红裙。
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共我赏花人:自己和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同伴。
点检:检查,细数。
“点检”句:言自己如今年纪已老,当年歌舞场上的同伴大都已经不在人世。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鉴赏这是一首怀旧之作。
本词追忆早年初见美人时的喜悦与欢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的`人生感慨。
词中以往昔“歌韵琤琮”、“舞腰乱旋” 的欢乐场面与今日“点检无一半”的凄清境况对比,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无常的伤感之情。
念奴娇·春情宋代: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写景、怀人、寒食节译文萧条冷落的庭院,吹来了斜风细雨,一层层的院门紧紧关闭。
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
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还是闲散无聊的情绪,别有一番闲愁在心头。
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垂得低低。
玉栏杆我也懒得凭倚。
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
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
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
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注释重门:多层的门。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
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
扶头酒:易醉之酒。
征鸿:远飞的大雁。
玉阑干:栏杆的美称。
慵:懒。
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
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
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它叙写了寒食节时对丈夫的怀念。
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
柳、花而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
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
一句“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万千心事”却无法捎寄。
下阕开头三句,写出词人懒倚栏杆的愁闷情志,又写出她独宿春闺的种种感觉。
“不许愁人不起”,写出作者已失去支撑生活的乐趣。
“清露”两句转写新春的可爱,因之产生游春心思。
结尾两句最为佳妙:天已放晴,却担心是否真晴,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表现得极为凄迷。
王实甫的诗词《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赏析《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离愁与相思的小令,前六句写了女子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后六句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
全曲大量运用对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
别后“遥山隐隐”,“远水粼粼”,此为层层阻隔,极写再见之难。
“杨柳飞绵滚滚,桃花醉脸醺醺”,此为春日美景,却透露出一种凄凉冷落的美。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此为相似环境,寂寥压抑,更增惆怅。
以上,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把女子的相思心绪、寂寞之情展现得十分全面。
此外,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不仅构成押韵,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还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可谓情景交融。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句,分别重复“黄昏”、“销魂”,有一唱三叹之妙,表明女子柔肠百结之心理。
本来就害怕黄昏来临,可黄昏忽然就来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销魂?她不仅粉泪盈盈,肝肠寸断,“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新啼痕压旧啼痕”是针对自身而言,旧泪未去,新泪又增;而“断肠人忆断肠人”则从自己和情人双方写来,她想到自己所之人必定也像自己思念着他一样痛苦,自己的痛苦就加重一层。
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
扩展阅读:王实甫的简介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
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
河北定兴人。
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
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
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秦观《春日》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练习附答案秦观《春日》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练习附答案引导语:秦观的《春日》这首七绝描写夜雨初霁的春天庭院的景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首词的翻译鉴赏与阅读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秦观:北宋著名诗人,先后多次贬官遭徙,一生潦倒失意。
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
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
参差:指层叠的瓦片。
②春泪:指雨珠。
翻译一声轻雷过后,顷刻落下了如丝般的春雨,雨过天晴后屋顶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闪闪。
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
解释万丝:指春天的细雨。
霁:雨过天晴。
瓦:琉璃瓦。
碧:碧玉。
碧参差:指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
芍药:草本之首,与牡丹形似。
卧:攀枝蔓延。
赏析《春日》这首七绝描写夜雨初霁的春天庭院的景致。
丝,喻雨。
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
无力蔷薇卧晓枝,也有的版本写作“无力蔷薇卧晚枝”。
芍药,牡丹。
春泪,雨点。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春日》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隐晦的反映了诗人由于对宦途命运艰险的恐惧,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秦少游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北宋时候著名的婉约词派大家。
他的词多写男女情爱和身世感伤。
他的诗也写得很不错;但是,从内容和风格说,一样“诗如小词”。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原文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定兴(今定兴县)人。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女主人思念夫君时的心绪,具体作年不详。
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蝶恋花·急景流年真一箭清代:王国维急景流年真一箭。
残雪声中,省识东风面。
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
又是廉纤春雨暗。
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
已恨平芜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标签抒情、思念、伤春、愁绪译文时光过的真快,这一年就像箭射过去一样,即将过去。
在冬日的雪带着水滴落声中,仿佛看见了春天正在走来。
在春风中杨柳枝条不停舞动,仿佛一夜间柳枝就长满了嫩芽。
又是一个细雨的黄昏,登上高楼也看不见远处的人啊。
可恨的原野一望无垠,只有那远方的大雁还在北往。
傍晚的炊烟又起,隔断了远眺家人的视线,又是一天即将过去。
注释急景流年,形容光阴速逝。
晏殊《蝶恋花》词:“急景流年都一瞬。
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残雪:尚未化尽的雪。
省识:犹认识。
垂杨:垂柳。
染就:染成。
鹅黄:淡黄。
廉纤:细小,形容微雨。
危楼:高楼。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暝烟:傍晚的烟霭。
界断:隔开。
赏析这实际上是一首思妇之词,但在景色描写之中,流露出一种对高远开阔之境的向往以及这种向往被现实遮断的悲哀。
“急景流年真一箭”是套用晏殊的“急景流年都一瞬”,只不过晏殊那首词透着一种旷达,而王国维这首词透着一种执着。
此处的“残雪声中”可以是积雪融化之声,但也可以想像成夹杂着小雨的雪落下的声音。
“省识东风面”是套用杜甫的“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指的是美人的容颜,而这里指的是春天的容颜。
“风里垂杨千万线”写东风使杨柳垂枝变得柔软婀娜。
“昨宵染就鹅黄浅”,写一夜柳枝就出现了黄色的新芽。
这种季节交替是自然规律,可是春天对楼中思妇来说,意味更加深远。
“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冬天是门窗闭锁,春天虽然可以把门窗打开,但春天又有春雨的阻隔。
朦胧的春雨把眼前一切都遮蔽了,纵然打开门窗,纵然登上高楼,还是无法纵目远望。
“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的“人”,既泛指视线中所能看见的人,又暗指思妇心中所思念的人。
“又是”说明不止一年如此,而“危楼”和“高处”则突出了寂寞和孤独。
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全词赏析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全词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
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参考译文东风送暖万物醒,扬柳欲青。
雨初晴大地笼烟轻。
莺儿啼,扰醒香阁浓睡人。
经宿雨润青杨柳,叶似细眉枝轻舞。
清丽鲜亮新妆就。
满眼芬芳现春意,三月微风送暖情。
能不惹思情。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作者介绍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赏析:此词写一位歌舞妓的春日怨情。
上片,写春日风物引动了女主人公的愁怀。
首两句写春景,笔触清疏,景致如画。
后两句,化用唐人诗意,变化而成新境,以突显香闺独处者的百无聊赖的情怀。
这里使用倒装句,使意思更为曲折。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两句,按理应为:“恼他莺啼,撩乱香阁浓睡。
”作者故意打乱语序,并非单单为了调适平仄,而主要是用以暗示女主人公心绪之烦乱。
下片具体描写女主人公的“芳意”和“人情”。
但整个儿写得表面化和一般化,所以未能激起读者的`审美共鸣。
过片三句,仅仅是一般化、普泛化地描绘女子的美色;结尾三句写“春情”,更全是诗词中常见的套话,未能突出“这一个”的特点。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意思|赏析译文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
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作者:佚名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
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
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
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
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
第二层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
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
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
末尾摹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情坚贞。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
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
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
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
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
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
醉桃源原文翻译及赏析醉桃源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醉桃源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译文: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
日日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
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
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柳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赏析:【评解】前人谓“冯词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此词写仲春景色,豆梅丝柳,日长蝶飞,花露草烟,秋千慵困,画梁双燕,令人目不暇接。
而人物踏青时的心情,则仅于“慵困”、“双燕栖”中略予点泄,显得雍容蕴藉。
【集评】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南园美景如画,春色撩人。
写景句含婉转之情,可谓情景两得。
词家之妙诀也。
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
首句点明时序:芳春过半,踏青游赏,戏罢秋千。
由动境而归静境,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闺阁深居之感受,读来宛如亲历。
次句“风和闻马嘶”五字为一篇关键,虽用笔闲淡,不扬不厉,而造境传神,常人难及。
“闻马嘶”之宝马振鬣长嘶,成为古人游春这一良辰美景之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象。
时节已近暮春,青梅结子,小虽如豆,已过花时,柳尽舒青,如眉剪黛;而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翩翩于花间草际,好一幅闹春图画。
“蝶蝶飞”以一动作点活了暮春之景。
过片“人家帘幕垂”极写静境。
而“花露重,草烟低”,正与写静有关:花觉其露重欲滴,草见其烟伏不浮,正是在极静之物境心境下。
“秋千”句是写静至精微处,再以动态一为衬染,然亦虚笔,而非实义。
出秋千,写戏罢秋千,只觉慵困,解衣小憩,已是归来之后。
既归画堂,忽有双燕,亦似春游方罢,相继归来。
不说人归,只说燕归,以燕衬。
人,物人一也,不可分辨。
然而燕归来,可知天色近晚,由此一切动态,悉归静境。
结以燕归,又遥与开篇马嘶相呼应。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诗句及赏析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全文如下: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发离别之愁。
上阙由眼前的春景,回忆起与恋人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下阙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抒写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整首词用语自然,情真意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苦之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这首词是秦观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之苦的感慨。
上阙以杨柳为引,描绘了春天的柔美景色,同时也勾起了词人离别的忧伤,泪水难以抑制。
词人回忆起曾经的多情,为恋人系上归舟的情景,如今却只剩下碧野朱桥,人已不见,流水空自流淌。
下阙则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韶华不为少年留,离别的恨意也不知何时才能停歇。
在飞絮落花的季节,词人登上高楼,望着春江,仿佛所有的泪水都融入其中,流淌不尽的是无尽的愁苦。
整首词以抒情为主,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词中的意象简洁明了,却又极富感染力,让人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秦观的词以婉约清新、情感细腻著称,这首《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也不例外。
它既是一首抒情之作,也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展现了词人对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冯延巳《醉桃源》赏析冯延巳《醉桃源》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冯延巳《醉桃源》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冯延巳——《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注释:日长:春分之后,白昼渐长。
《春秋繁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慵困:懒散困乏。
赏析:前人谓“冯词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此词写仲春景色,豆梅丝柳,日长蝶飞,花露草烟,秋千慵困,画梁双燕,令人目不暇接。
而人物踏青时的心情,则仅于“慵困”、“双燕栖”中略予点泄,显得雍容蕴藉。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南园美景如画,春色撩人。
写景句含婉转之情,可谓情景两得。
词家之妙诀也。
作者简介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一字仲杰,南唐吏部尚书冯令頵之长子。
其先彭城人,唐末避乱南渡,其祖父迁居于歙州(新安)休宁冯村(今安徽省休宁县冯村)。
其父令頵追随南唐烈祖李昪,南唐建国后出任吏部尚书,安家于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故史书称其为广陵人。
冯延巳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宰相。
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拜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冯延巳《醉桃源》赏析】。
春游曲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游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春游曲[唐代]长孙氏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译文及注释:译文皇家园林里的桃花迎着太阳开的很明艳,深闺中的女子漾起思春的情意。
那初绽的桃花仿佛是偷偷借取她红润的面色,屋檐边新发的柳枝仿佛学到她轻盈的身姿。
她在花间徘徊看那款款飞舞的蝴蝶,听取枝头的黄莺声声啼。
不必向远处打听这林下之人是谁,她出众的风韵情致早已闻名。
注释上苑:即皇家的园林。
新桃:一作杏。
兰闺: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称。
因女子多喜置兰花,故称。
偷面色:偷得艳妾的美容。
学身轻:学到了艳妾曼妙的身姿。
来去:指舞蝶来去。
长短:指莺啼声长短。
“林下”两句:林下、风流:举止潇洒,品格高雅。
反映出一种志得意满、踌躇洒脱的情态。
逺(yuǎn),古同“远”。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上林苑中游春时所见到的桃红柳绿、莺歌蝶舞的美丽春景。
诗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地写出了桃之娇艳和柳之纤细,又巧妙地暗喻了自己红润的面色和窈窕的身姿,以美景写美人,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比“林下之风”的自信精神。
桃红柳绿,莺歌蝶舞是诗人笔下常状之景,这首诗不同流俗的是写桃,首句“上苑桃花朝日明”不用其红,而是用一“明”字,突出了桃花的鲜艳,也点出了阳光的明媚。
宋代陆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字,或许也借鉴了此诗吧。
“兰闺艳妾动春情”,身居“兰闺”的“艳妾”,是诗人自称,“艳”既说她姿色的美丽,又示她盛装的打扮,或许可以理解为她赏花前特意梳妆,心情极佳的状态,也映证了萌动的“春情”,又或许她潜意识里刻意盛装打扮,艳压满苑春色。
可以想见,春和日丽,上林苑中桃花明艳,满苑飞花澹荡,唤起了端庄美貌的大唐皇后那颗烂漫的少女心。
泉井上刚刚绽放的桃花灼艳明媚,好似敷上了胭脂,骄傲的皇后认为那定是偷了她的面色;飞檐边刚刚发芽的御柳纤细漫脱,自负的皇后认为那必是学了她曼妙的身姿。
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原文及赏析杨果是由金入元的散曲作家。
《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这支小令写思妇思念丈夫。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元代:杨果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
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
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译文碧绿的湖面上笼罩着柳荫,人的倒影在明净的水波中映浸。
经常浮现在记忆里的是年时节下花前的畅饮。
到如今,夫妻离散无音信。
羡慕那成双成对的鸳鸯,比翼齐飞到蓼花深处,人却是鸳梦已残,无计重温。
《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注释回文锦:东晋前秦才女苏惠被丈夫窦涛遗弃,织锦为“璇玑图”寄涛,锦上织入八百余字,回旋诵读,可成诗数千首。
窦涛感动,终于和好如初。
后人因以“回文锦”代指思妇寄给远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鉴赏杨果是由金入元的散曲作家。
这支小令写思妇思念丈夫。
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阴阴”是说:想起绿树成荫的湖畔,折柳送别的场所,能想起多少故事。
这就仿佛是当代人的火车站情结一般。
“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很多惜别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乱了影像。
“常记年时对饮”是想象,意思是说:想起我们一块对坐饮酒,好不惬意。
“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意谓:念目前,夫妻离散,心中无限悲痛。
最后三句“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的大意是:羡慕身旁飞过的鸳鸯,看别人成双成对,只觉得一场残梦般,蓼花深深。
这直白的悲痛,非常感人,可以说这是全诗最美的三句。
这首小令从写景领起,写湖水清碧,岸柳阴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
“碧湖”与“湖上”是两个词组,作者有意重用一个“湖”字,而不说“碧湖岸上”,与其后“阴阴”的叠词同集一句,便形成了一种婉转低回的情味。
“人影澄波浸”是表现湖水的清纯,回应“碧湖”,但更主要的是从湖景带出“人影”,由写景向写人过渡。
秦观《沁园春·宿霭迷空》译文及赏析《沁园春·宿霭迷空》是由秦观所创作的,《沁园春·宿霭迷空》是首咏春感怀词,写景、叙事、抒情,浑然一体,情景交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沁园春·宿霭迷空》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沁园春·宿霭迷空》宋代:秦观宿霭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
正兰皋泥润,谁家燕喜;蜜脾香少,触处蜂忙。
尽日无人帘幕挂,更风递、游丝时过墙。
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
风流寸心易感,但依依伫立,回尽柔肠。
念小奁瑶鉴,重匀绛蜡;玉龙金斗,时熨沉香。
柳下相将游冶处,便回首、青楼成异乡。
相忆事,纵蛮笺万叠,难写微茫。
《沁园春·宿霭迷空》译文昨夜残存的雾气弥散在天空,厚厚的云层遮住了太阳,夏日渐长。
长满兰草的曲折的水泽湿润了泥土。
燕子衔起泥土,飞去筑巢。
蜂房香气渐少,蜜蜂都到处忙着采蜜。
庭院深深,帘幕低垂。
只见一阵风吹,把昆虫吐出的游丝吹过了墙来。
微雨轻抚,窗外桃花杏花的枝头有水珠如泪滴般不住滴下。
我想起了从前那一段风流往事,恋恋不舍得站在那里,内心无限痛苦。
想起她对镜梳妆,想起她用熏笼里的熨斗熨烫衣服。
当年我与她在柳下相伴游玩,多么的欢欣。
如今回首往事,那青楼已成了异乡,不禁无限伤怀。
回忆我们之间的往事,纵使有千万张纸笺,也难以表达我的一腔相思。
《沁园春·宿霭迷空》注释宿霭:隔夜犹存的雾气。
腻云:肥厚的云层。
昼景:日光。
兰皋:长着兰草的河岸。
蜜脾:蜜蜂营造连片的蜂房,酿蜜其中,其形如脾,故名。
触处:到处,随处。
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之丝在空中飘荡。
红泪淋浪:描写桃花杏花上的水珠连续的向下滴。
红泪:美人泪。
淋浪:流滴不止貌。
风流:本指有才华而不拘礼法的风度,此处意喻多情。
回尽柔肠:形容内心极其痛苦。
小奁瑶鉴:盛放化妆品的镜匣。
重匀绛蜡:指重施脂粉。
绛蜡,原指红烛。
玉龙:熏笼的美称。
金斗:熨斗。
相将:相与,相随。
游冶:游玩寻乐。
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鉴赏及译文答案《踏莎行·杨柳回塘》是由贺涛所创作的,作者在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踏莎行·杨柳回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踏莎行·杨柳回塘》宋代: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踏莎行·杨柳回塘》译文杨柳围绕着环曲的池塘,一对鸳鸯在进水口处嬉戏。
池塘水面布满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
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幽幽荷香。
最后只能花朵凋敝,结一颗芳心苦涩。
夕阳的回光照着晚潮,涌进荷塘,流动的云层带来点点细雨。
随风摇曳的荷花,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只能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踏莎行·杨柳回塘》注释踏莎行:词牌名。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回塘:环曲的水塘。
别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
绿萍涨断莲舟路:这句话是说,水面布满了绿萍,采莲船难以前行。
莲舟,采莲的船。
红衣脱尽芳心苦:红衣,形容荷花的红色花瓣。
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
以上两句说,虽然荷花散发出清香,可是蜂蝶都断然不来,它只得在秋光中独自憔悴。
返照:夕阳的回光。
潮:指晚潮。
行云:流动的云。
依依:形容荷花随风摇摆的样子。
骚人:诗人。
不肯嫁春风:语出韩偓《寄恨》诗:“莲花不肯嫁春风。
”张先在《一丛花》词里写道:“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贺铸是把荷花来和桃杏隐隐对比。
以上两句写荷花有“美人迟暮”之感。
《踏莎行·杨柳回塘》赏析这首词是咏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阕描画了一个详和而恬静的池塘。
而荷花却生长在池塘僻静处,只能寂寞地凋落。
就象一位美女,无人欣赏,无人爱慕,饱含零落的凄苦。
《江城子·赏春》原文赏析《江城子·赏春》原文赏析《江城子·赏春》原文赏析1【原文】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译文】初春细细微微的小风夹杂着小雨还有一点寒意,在酒樽前刚想畅饮,却回忆起以前的欢乐时光。
那时寂寞无欢,只有手拈梨花,任泪水流淌过如花的脸际。
还记得南浦分别时的情景:芳草萋萋,云烟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
那一刻,柔肠寸断,泪眼模糊、无语独看高高的青山。
想起昨夜梦中,与伊人喜结重聚之缘,心思缱绻间竟悄然无语。
梦中欢情正如水云渺渺,怎奈突然醒来,愁情恨意仍在。
回思梦中幽欢,面对眼前寒衾,展转反侧,倍觉凄凉,懊恼、嗟呀、哀叹,全然无济于事,于是发出了凄凉绝望的哀鸣:“天易见,见伊难!”【赏析一】女词人已为人妻之后,夫君对她不习女红而痴迷于诗文很不理解,更与精通诗词书画的她无法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婚后的日常生活渐渐变得枯燥无味。
这首诗写便是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
在风雨飘摇,春寒料峭的时节,女主人公独自追忆与心上人一起欢会的时光,而今,心上人不在身边,她只有一个人凭阑垂泪,痴痴地望着行人的归路和远处的青山。
【赏析二】这首词写失恋的悲愁,充满作者心灵深处的凄厉哀鸣。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曾有过一段自由婚恋的幸福,可是后来由父母主婚,强嫁一俗吏,志趣难合,遂愤然离去。
这棒打鸳鸯散的忧伤,这琼枝错插、忍遭摧损的隐痛,萦盘郁结于心,使她在恨、愁、悲、病、酒五字生涯中凄然以终,她的《断肠诗》、《断肠词》真实地铭刻着她心灵上的伤痕。
这首《江城子》[3] 算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虽然题作《赏春》,但只不过说明愁恨是因其所触发而已。
时当春日,词人独对孤樽,或许欲以解闷而已。
不想这“斜风细雨”、这料峭“春寒”,却勾起了她对许多“前欢”往事的回顾。
这“前欢”,应当是少女时期与恋人聚会的欢乐,是花前月下的欢歌,还是兰闺之中的私语,词人没有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宋代诗人宋祁《锦缠道·春游》赏析yàn zǐ ne nán燕子呢喃,The swallows twitteringjǐng sè zhà zhǎng chūn zhòu景色乍长春昼。
Announce spring days are lengthening.dǔ yuán lín睹园林、See who into my garden bringwàn huā rú xiù万花如秀,Flowers on flowers like brocade!hǎi táng jīng yǔ yān zhī tòu海棠经雨胭脂透。
Crab apples after rain rouged through like palace maid,liǔ zhǎn gōng méi柳展宫眉,The willow trees with eyebrows spreadcuì fú háng rén shǒu翠拂行人首。
Caress with emerald leaves the wayfarer's head.xiàng jiāo yuán tà qīng向郊原踏青,Out in the green grassland,zì gē xié shǒu恣歌携手。
We sing our fill, hand in hand.zuì xūn xūn醉醺醺、Drunk with spring fine,shàng xún fāng jiǔ尚寻芳酒。
We ask where is a shop of wine.wèn mù tóng 、yáo zhǐ gū cūn问牧童、遥指孤村,A cowherd onlydào xìng huā shēn chù道杏花深处,Points to a village lonely,nà lǐ rén jiā yǒu那裏人家有。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赏析《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清明时节,春光满地,熏风洋洋。
玉炉中的残烟依旧飘送出醉人的清香。
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外的燕子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在玩斗草游戏。
江边的梅子已落了,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注释⑴淡荡:和舒的样子。
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⑵寒食:节令名。
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
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⑶玉炉:香炉之美称。
⑷沉水:沉香。
⑸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⑹花钿(diàn):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⑺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⑻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⑼柳绵:即柳絮。
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⑽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
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
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
技高胆大者可腾空而起,并可双人并戏。
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详见《事物纪原》卷八。
赏析这首《浣溪沙》当是词人的前期之作。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以大家闺秀身分出现的,与此相称的,便是在她前期词作中表露出来的文雅、高贵气度。
这种气度又是通过词人细腻丰富的感情,优雅含蓄的笔触体现出来的。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原文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定兴(今定兴县)人。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女主人思念夫君时的心绪,具体作年不详。
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
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
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注释
粼粼(lín):形容水明净清澈。
杨柳:形容柳絮不扬。
对桃花:醺醺,形容醉态很浓。
这是暗用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语意。
内阁:深闺,内室。
重门:庭院深处之门。
暮雨:指傍晚所下的雨。
纷纷:形容雨之多。
怕黄昏:黄昏,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销魂:因过度刺激而呈现出来的疾呆之状。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断肠人:悲愁到了极点的人。
香肌瘦:形容为离愁而憔悴、消瘦。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缕带:用丝纺织的衣带。
赏析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
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