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经典片段
- 格式:docx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鲁迅杂文经典鲁迅讲愤青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
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天道宁论”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因为不平的缘故,于是后来就恨恨而死了。
我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么?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棉花是红的还是白的?谷子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草上?桑间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恋爱怎样态度?您在半夜里可忽然觉得有些羞,清早上可居然有点悔么?四斤的担,您能挑么?三里的道,您能跑么?他们如果细细的想,慢慢的悔了,这便很有些希望。
万一越发不平,越发愤怒,那便“爱莫能助”。
——于是他们终于恨恨而死了。
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
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
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
愤恨仅仅恨恨而死的根苗,古人有过很多,我们不要蹈他们的覆辙。
我们更不要借了“天下无公理,无人道”这些话,遮盖自暴自弃的行为,自称“恨人”,一副恨恨而死的脸孔,其实并不恨恨而死。
恨恨而死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
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天道宁论”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因为不平的缘故,于是后来就恨恨而死了。
我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么?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棉花是红的还是白的?谷子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草上?桑间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恋爱怎样态度?您在半夜里可忽然觉得有些羞,清早上可居然有点悔么?四斤的担,您能挑么?三里的道,您能跑么?他们如果细细的想,慢慢的悔了,这便很有些希望。
万一越发不平,越发愤怒,那便“爱莫能助”。
——于是他们终于恨恨而死了。
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
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
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
鲁迅孤独者经典段落摘抄摘要:一、鲁迅《孤独者》简介二、经典段落摘抄三、段落分析四、总结与感悟正文:一、鲁迅《孤独者》简介《孤独者》是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其《呐喊》一书中。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魏连殳在革命前后的命运与选择,以及在家庭和社会中饱受压抑和孤独的境遇。
通过魏连殳的经历,鲁迅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愚昧,反映了个人在其中的无奈和悲剧。
二、经典段落摘抄以下是鲁迅《孤独者》中的经典段落摘抄:1.那时我在S城,就时时听到人们提起他的名字,都说他很有些古怪:所学的是动物学,却到中学堂去做历史教员;对人总是爱理不理的,却常喜欢管别人的闲事;常说家庭应该破坏,一领薪水却一定立即寄给他的祖母,一日也不拖延。
2.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回想起来倒也别致,竟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
3.全山村中,只有连殳是出外游学的学生,所以从村人看来,他确是一个异类;但也很妒羡,说他挣得许多钱。
4.他们就姓魏,是连殳的本家。
但他们却更不明白他,仿佛将他当作一个外国人看待,说是同我们都异样的。
三、段落分析1.第一段描述了主人公魏连殳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
从“动物学”到“历史教员”的转变,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对家庭的看法与行为之间的矛盾,暴露了社会的虚伪与双重标准。
2.第二段讲述了作者与魏连殳的相识过程,以送殓为始,以送殓为终,体现了魏连殳的孤独与悲哀。
这种孤独不仅源于个人,更是社会对革命者的排斥与孤立。
3.第三段通过山村人的视角,展示了魏连殳在村中的形象。
尽管他被视为异类,却依然受到村民的妒羡。
这反映出革命者在民众心中产生的矛盾心理,既向往又排斥。
4.第四段描述了魏连殳本家的态度,他们不明白魏连殳的行为,将其视为异类。
这种误解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愚昧与无知,以及革命者所面临的压力与困境。
四、总结与感悟《孤独者》通过魏连殳的故事,表现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革命者在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制度下的挣扎与抉择。
1、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个夺取它的生存。
——鲁迅《野草》2、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笼外,早已不能奋飞。
现在总算脱出这牢笼了,我从此要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趁我还未忘却了我的翅子的扇动。
——鲁迅《彷徨》3、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4、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事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5、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
——鲁迅《朝花夕拾》6、我不信;但是屋子里是异样的寂寞和空虚。
我遍看各处,寻觅子君;只见几件破旧而黯淡的家具,都显得极其清疏,在证明着它们毫无隐匿一人一物的能力。
——鲁迅《伤逝》7、当我失掉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鲁迅《朝花夕拾》8、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鲁迅《狂人日记》9、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鲁迅《野草》10、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自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腐朽。
——鲁迅《野草》11、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鲁迅经典文章片段1、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
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鲁迅《野草》2、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舰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烈焰。
不但爱看,还想看清。
可惜他们都息息变幻,永无定形。
虽然凝视又凝视,总不留下怎样一定的迹象。
——鲁迅《野草》3、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
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鲁迅《朝花夕拾》4、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
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
——鲁迅《野草》5、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鲁迅《野草》6、假使一个人的死亡,只是运动神经的废灭,而知觉还在,那就比全死了更可怕。
——鲁迅《野草》7、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迫切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了,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鲁迅《呐喊》8、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鲁迅《朝花夕拾》9、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10、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
摘抄鲁迅杂文精选(选)1.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
2.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样打仗,怎样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
其实,一生中专门耍颠或不睡觉,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时能耍颠和不睡觉,就因为倒是有时不耍颠和也睡觉的缘故。
然而人们以为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3.人往往喜欢说得稀奇古怪,连一个西瓜也不肯主张平平常常的吃下去。
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
4.第二天早晨在日光中一看,果然,熟识的墙壁,熟识的书堆……这些,在平时,我也时常看它们的,其实是算作一种休息。
但我们一向轻视这等事,纵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却排在喝茶搔痒之下,或者简直不算一回事。
我们所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
5.为了不给我开电灯,我对于广平很不满,见人即加以攻击;到得自己能走动了,就去一翻她所看的刊物,果然,在我卧病期中,全是精华的刊物已经出得不少了,有些东西,后面虽然仍旧是“美容妙法”,“古木发光”,或者“尼姑之秘密”,但第一面却总有一点激昂慷慨的文章。
作文已经有了“最中心之主题”: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已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尤可惊服的是先前用《御香缥缈录》,把清朝的宫廷讲得津津有味的《申报》上的《春秋》,也已经时而大有不同,有一天竟在卷端的《点滴》里,教人当吃西瓜时,也该想到我们土地的被割碎,像这西瓜一样。
自然,这是无时无地无事而不爱国,无可訾议的。
6.(病情)有了转机之后四五天的夜里,我醒来了,喊醒了广平。
“给我喝一点水。
并且去开开电灯,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鲁迅杂文”金句荟萃(1)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毛笔之类》原文节选:但我相信,凡有毛笔拥护论者大约也不免以我的提议为空谈:因为这事情不容易。
这也是事实;所以典当业只好呈请禁止奇装异服,以免时价早晚不同,笔墨业也只好主张吮墨舐毫,以免国粹渐就沦丧。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然而这办法却是没有好结果的,不是无效,就是使一部份青年又变成旧式的斯文人。
(2)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鲁迅简评:鲁迅一直主张战斗.早年鲁迅年轻气盛,更多体现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慷慨和刚烈.后期鲁迅见惯了革命的徒劳无功,看到了传统习惯势力对革命的欺骗、腐蚀和颠覆,看到了那些满脑子理想主义的革命青年纷纷倒在反动枪口下的一幕幕惨剧;于是转而主张“堑壕战”,强调战斗的合理性和韧性,反对无谓牺牲,讽刺那种许褚赤膊上阵样的蛮干和冒险.上面这段话,正反映了鲁迅对革命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有人退伍,是指那些半途而废的革命者;有人落荒,是指因失败而失去了信念的人;有人颓唐,是指在失败面前一蹶不振的人;有人叛变,意思已经很明了了.鲁迅告诫自己和革命的同仁,无论革命路上有何等考验,都不可跌落成上述四种人.而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何其难哉!鲁迅对此深有所味.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鲁迅(4)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鲁迅《致赖少麟》(5)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鲁迅(6)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
----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鲁迅(7)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
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鲁迅先生作品经典段落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和推崇。
下面列举了十个鲁迅先生作品中的经典段落。
1. 《狂人日记》:“我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即使我真是狂人,也不能容忍你们这些正人君子了。
”2. 《呐喊》:“要是我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和一颗智慧的头脑,我就可以干一番事业,我就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
”3. 《彷徨》:“我怕那个大城市,我怕那些已经变成了鬼的人们,我怕那些如同僵尸般行走的人们。
”4. 《孔乙己》:“孔乙己说完这话,低了头,接着喝酒。
酒闹到后来,他已经不做声,直睡在桌子上了。
”5. 《阿Q正传》:“阿Q的意思,大约是说:打是亲骂是爱。
”6. 《药》:“我要是想起他来,却总觉得是自己有罪似的,而且怕他从哪个角落里又冒出来。
”7. 《故乡》:“我走过许多地方,可是没有见过美丽的山川,没有见过金色的稻穗,我只知道有柴米油盐的生活,我只知道有无尽的辛劳。
”8. 《自序》:“我在这里,要做的是痛哭一场,而不是长篇大论。
”9. 《华盖集·日记》:“我每天都要写日记,为了将来的人类,为了他们知道我们是怎样度过这一段历史的。
”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替他们遗憾,替他们恼恨,替他们憎恶,替他们痛苦,替他们惋惜,替他们泪流。
”以上是鲁迅先生作品中的十个经典段落,它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悲哀的关切。
这些段落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鲁迅先生的作品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对于我们思考社会问题、追求真理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鲁迅散文杂文里精彩片段细雨飘,清风摇,凭借痴心般情长. 浩雪落,黄河浊,任由他绝情心伤. 放下吧,手中剑.我情愿. 唤回了,心底情,宿命尽. 为何要,孤独绕,你在世界另一边. 对我的深情,怎能用只字片语写的尽,写的尽. 不贪求一个愿. 又想起,你的脸,朝朝暮暮,漫漫人生路. 时时刻刻,看到你的眼眸里,柔情似水. 今生缘,来世再续,情何物,生死相许. 如有你相伴,不羡鸳鸯不羡仙. 情天动,青山中,阵风瞬息万里云. 寻佳人,情难真,御剑踏破万红尘. 翱翔在,苍穹中,心不尽. 纵横在,千年间,轮回转. 为何让,寂寞长,我在世界这一边. 对你的思念,怎能用千言万语说的清,说的清. 只奢望一次醉. 又想起,你的脸,寻寻觅觅,相逢在梦里. 时时刻刻,看到你的眼眸里,缱绻万千. 今生缘,来世再续,情何物,生死相许. 如有你相伴,不羡鸳鸯不羡仙.描写景物的精彩片段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
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
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
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它,既像婴儿喜爱母亲的怀抱,又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恋人。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
雪峰·溪流·森林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是骑马上天山。
新疆北部的伊犁和南部的焉耆都出产良马,不论伊犁的哈萨克马或者焉耆的蒙古马,骑上它爬山就像走平川,又快又稳。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其中有
很多精彩的句段。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
咒文,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碍白话者。
”
这句话表达了鲁迅对白话文运动的支持和对反对者的愤怒。
2. “然而我又不知道它是否真是真是我所希望的那样,
或者不过托空言以自欺而已。
”
这句话表现了鲁迅的矛盾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社
会现实的关注。
3. “但那时候每逢过年,我还是依旧要贴福字,这是我
家里唯一可以装饰的东西。
”
这句话描绘了鲁迅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也反映了他对传统
文化的重视。
4. “至于他,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常常在雪地里
独自徘徊,看着天空中的飞鸟,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思考。
”
这句话描写了鲁迅对一位老人的印象,也表现了他对于人
生和自我的思考。
这些句段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鲁迅对于
生命、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鲁迅杂文精选名篇鲁迅杂文精选名篇在血雨腥风年代,鲁迅以杂文作“匕首和投枪”向着对手的营垒冲锋陷阵,因而给古代杂文注入了批判性和战斗性的新鲜血液,为现代杂文正了名。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鲁迅杂文精选名篇,希望大家喜欢。
鲁迅杂文精选名篇1:上海的儿童上海越界筑路的北四川路一带,因为打仗,去年冷落了大半年,今年依然热闹了,店铺从法租界搬回,电影院早经开始,公园左近也常见携手同行的爱侣,这是去年夏天所没有的。
倘若走进住家的弄堂里去,就看见便溺器,吃食担,苍蝇成群的在飞,孩子成队的在闹,有剧烈的捣乱,有发达的骂詈,真是一个乱烘烘的小世界(中国的儿童——狗狗注)。
但一到大路上,映进眼帘来的却只是轩昂活泼地玩着走着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儿童几乎看不见了。
但也并非没有,只因为衣裤郎当,精神萎靡,被别人压得像影子一样,不能醒目了。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现在总算中国也有印给儿童看的画本了,其中的主角自然是儿童,然而画中人物,大抵倘不是带着横暴冥顽的气味,甚而至于流氓模样的,过度的恶作剧的顽童,就是钩头耸背,低眉顺眼,一副死板板的脸相的所谓“好孩子”。
这虽然由于画家本领的欠缺,但也是取儿童为范本的,而从此又以作供给儿童仿效的范本。
我们试一看别国的儿童画罢,英国沉着,德国粗豪,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都没有一点中国似的衰惫的气象。
观民风是不但可以由诗文,也可以由图画,而且可以由不为人们所重的儿童画的。
顽劣,钝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
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我们的新人物,讲恋爱,讲小家庭,讲自立,讲享乐了,但很少有人为儿女提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问题,社会改革的问题。
鲁迅朝花夕拾好句好段摘抄1.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这就像在闹哄哄的集市里,想找个安静角落歇会儿,可到处都是人挤人,根本找不到。
在生活里,我们有时候忙得晕头转向,想让自己静一静,可总有一堆事来打扰,真的好难啊。
就像鲁迅当时身处复杂的环境,内心也充满了无奈。
2.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你看,鲁迅就像一个超级导游,带着我们走进他的童年乐园。
这就好比你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老家,那院子里有花有树,有各种小昆虫。
我老家院子里就有一棵大梨树,春天梨花满树的时候,就像下了一场雪,那也是我的童年趣味所在呢。
3.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描写得多细致呀,就像在眼前放电影一样。
我小时候也想这么捉鸟来着,可总是笨手笨脚的。
我邻居家的小伙伴可机灵了,他按照这个法子还真捉到过一只小鸟,当时把我们羡慕坏了。
4.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轻,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这衍太太啊,有点奇怪。
她就像那种表面对你很好,背后却不知道打着什么算盘的人。
我在学校里就遇见过这样的同学,他对别人的错误总是遮遮掩掩,其实就是想让人家犯更大的错,好一起受罚,真不地道。
5.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一句满含着深情呢。
就像在和大地母亲对话,希望她能好好照顾阿长的灵魂。
我想起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在心里也默默地和上天祈祷,希望爷爷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好,那种感觉是很真挚的。
鲁迅《华盖集》杂文集:《论辩的魂灵》鲁迅《华盖集》杂文集:《论辩的魂灵》《论辩的魂灵》是鲁迅的一篇文章,出自《华盖集》,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三月九日北京《语丝》周刊第十七期。
下面是原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论辩的魂灵〔1〕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2〕。
虽然不过一团糟,但帖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显出各样的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
今年又到黑市去,又买得一张符,也是“鬼画符”。
但帖了起来看,也还是那一张,并不见什么增补和修改。
今夜看出来的大题目是“论辩的魂灵”;细注道:“祖传老年中年青年‘逻辑’扶乩灭洋必胜妙法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3〕。
今谨摘录数条,以公同好——“洋奴会说洋话。
你主张读洋书,就是洋奴,人格破产了!受人格破产的洋奴崇拜的洋书,其价值从可知矣!但我读洋文是学校的课程,是政府的功令,反对者,即反对政府也。
无父无君之无政府党,人人得而诛之。
”“你说中国不好。
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不到外国去?可惜外国人看你不起……。
”“你说甲生疮。
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
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
你既然也生疮,你就和甲一样。
而你只说甲生疮,则竟无自知之明,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
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
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
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自由结婚未免太过激了。
其实,我也并非老顽固,中国提倡女学的还是我第一个。
但他们却太趋极端了,太趋极端,即有亡国之祸,所以气得我偏要说‘男女授受不亲’〔4〕。
况且,凡事不可过激;过激派〔5〕都主张共妻主义的。
乙赞成自由结婚,不就是主张共妻主义么?他既然主张共妻主义,就应该先将他的妻拿出来给我们‘共’。
”“丙讲革命是为的要图利:不为图利,为什么要讲革命?我亲眼看见他三千七百九十一箱半的现金抬进门。
你说不然,反对我么?那么,你就是他的同党。
鲁迅文章优美段落摘抄加赏析鲁迅文章优美段落摘抄加赏析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鲁迅文章优美段落摘抄加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赏析:这句话透露出鲁迅先生对无常的敬佩之情,从对他的尊称“无常先生”可以看出。
既然连一个鬼都可以如此赋有人情味,那我们作为一个人又何尝不可呢?所以鲁迅先生也是要借无常的“重人情”来启示我们。
作为一个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无常先生一样赋有浓烈的同情心。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
2、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
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
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3、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
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
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简析:鲁迅留学日本是学医的,本文他用切身的体会对当时中国医学的落后观念和落后现状进行了痛切地揭露和剥析,甚至有“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样极而言之的话,他用一个思想深刻的医学生的良知和洞察力,击中了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的要害,并且也显示了要救人身先救人心的思想转变历程,中国后来可能少了一个思想激进/操守严明的好医生,却有了一个为民族人民呐喊警世的大文学家,从本文中正可看到其伟大转变的的缘由。
鲁迅杂文朗诵在鲁迅的笔下,杂文成为一种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内容无所不包、思想启蒙和反抗现实的使命,从而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攀上了中国文学的高峰。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鲁迅杂文朗诵,希望大家喜欢。
鲁迅杂文朗诵一:坟墓一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
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
”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⑵,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那屋子里面,正在悉悉卒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
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
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
有时也遇到几只狗,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
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
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发冷。
“哼,老头子。
”“倒高兴……。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
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
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
按一按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⑶上暗红的镶边。
——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鲁迅经典文段1.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
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
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
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
——《两地书》2.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朝花夕拾》3.“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的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那个人一只大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药》4.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
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
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且介亭杂文·阿金》5.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6.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坟·娜拉走后怎样》7.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8.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故乡》。
鲁迅文章经典段落1.当我幼小的时候。
本就爱看快舰激起的浪花。
洪炉喷出的烈焰。
不但爱看。
还想看清。
可惜他们都息息变幻。
永无定形。
虽然凝视又凝视。
总不留下怎样一定的迹象。
2.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
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
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3.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
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
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
被吃。
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
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
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4.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
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我想这鞭子总要来。
好坏是别一问题。
然而总要打到的。
但是从那里来。
怎么地来。
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
5.万家墨面没蒿莱。
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芒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6.野草。
根本不深。
花叶不美。
然而吸取露。
吸取水。
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
各个夺取它的生存。
7.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
就先该敢说。
敢笑。
敢哭。
敢怒。
敢骂。
敢打。
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8.节省时间。
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
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9.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
最要紧的是不去惊醒他。
10.我们的古人又造出了一种难到可怕的一块一块的文字;但我还并不十分怨恨。
因为我觉得他们倒并不是故意的。
然而。
许多人却不能借此说话了。
加以古训所筑成的高墙。
更使他们连想也不敢想。
现在我们所能听到的不过是几个圣人之徒的意见和道理。
为了他们自己;至于百姓。
却就默默的生长。
萎黄。
枯死了。
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
已经有四千年!11.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
人们都很爱吃。
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
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
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12.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
来推测中国人的。
然而我还不料。
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13.美国人说。
时间就是金钱。
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
朝花夕拾经典段落朝花夕拾经典段落《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朝花夕拾经典段落(一)1、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
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
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
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2、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3、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4、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
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
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
”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5、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
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
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8.鲁迅杂文
“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
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万不可单是不平,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
”“我们不要借了‘天下无公理,无人道’ 这些话,遮盖自暴自弃的行为,自称恨人。
”“父子之间没有什么恩,这一断语,实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红耳赤的一大原因。
他们的误点,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轻。
“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
”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
转得了,都混天黑地的在社会上转,同他们的父辈一样,或者还不如。
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化很多人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人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