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妇产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使用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11.19•【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114号•【施行日期】2013.11.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医处: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开展中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并制定印发了活动方案及实施细则。
在方案及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实施中医诊疗方案,总结评价中医临床疗效。
”为做好中医诊疗方案的总结评估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中医诊疗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聚全国专家力量,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制订的技术方案,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实施中医诊疗方案是持续改进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医院要高度重视中医诊疗方案的应用推广和临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二、为做好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优势病种中医临床疗效的分析、总结及评估工作,我司组织专家研究起草了《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及样稿(见附件,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供各中医医院在撰写总结分析报告时参考。
各中医医院也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增加总结分析的内容。
三、根据要求,中医医院要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每个科室至少选择3个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组织实施,并对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
妇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分析与评估2011年胎动不安胎动不安疗效评价表治愈好转未愈合计治愈率有效率例数32 3 5 40 80 % 87.5 %分析与评估:本年度收治符合本病中医诊断标准患者共计51例,遵循本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治疗后,治愈32例,好转3例,未愈5例,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80% ,87.5%。
综合以上数据,对于本病治疗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具体治疗依据本病种制定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辨证施治中药汤剂联合应用,注重调护,因此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经过讨论分析未治愈病例情况,发现部分患者入院时已经错过保胎最佳时期,入院前缺少实验室治疗,可能存在治疗上的盲区,临床应首辨胚胎是否存活,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避免盲目安胎。
若安胎失败,要查找流产原因,避孕半年至一年再孕,孕后及早安胎。
对于用药物受孕的这类患者需要早期监测临床相关指标,发现尿检阳性,即收入院对症治疗,保证治疗的有效期,提高成功率。
难点分析:妊娠是胚胎寄生于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母体和胎儿须互相适应,否则易发生流产。
中医把母、胎之间的微妙关系以“胎元”来涵盖。
胎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方面,任何一方有问题,均可发生胎漏、胎动不安。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辩证要点是阴道下血、腰酸、腹痛、下坠四大症状的性质、轻重程度及全身脉证,以辨其虚、热、瘀及转归。
需先明确诊断,若确定为宫内妊娠,B超示胚胎存活者,四大症较轻而妊娠滑脉明显,治疗当以补肾安胎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型辅以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
当病情发展,四大症状加重而滑脉不明显,早孕反应消失,甚则尿妊娠试验转阴,出现胚胎停止发育或胎堕难留时,又当下胎益母。
若安胎失败,要查找流产原因,避孕半年至一年再孕,孕后及早安胎。
疗效评价:治愈:血止胎安,兼症消失,观察2周后,各项检查证实正常妊娠。
好转:漏红减少,兼症改善,各项检查为正常妊娠。
未愈:出血不止,甚至堕胎流产,或胎死腹中。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本文主要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通过丰富的实例,全面分析中医诊疗方案在优势病种中的疗效表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意义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 优势病种概述及中医诊疗方案介绍2.1 优势病种概述及流行情况2.2 中医诊疗方案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3. 临床疗效总结3.1 病种A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3.1.1 病例分析3.1.2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3.1.3 关键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3.2 病种B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3.2.1 病例分析3.2.2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3.2.3 关键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3.3 病种C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3.3.1 病例分析3.3.2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3.3.3 关键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4. 疗效分析4.1 优势病种中中医诊疗方案的总体疗效评估4.2 不同病种间中医诊疗方案的异同点分析4.3 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5. 临床实践启示与展望5.1 临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5.2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6. 结论总结本文所述的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强调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实用性和潜力,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参考文献:列出本报告中所涉及的参考文献,包括相关的研究论文、专著等。
附录:提供相关疗效数据和病例详细信息的附录,以供读者进一步了解。
以上所列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报告结构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需要指出的是,此报告所包含的临床疗效总结和分析是基于已有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果,仅供参考,读者在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时,还需结合具体病情和患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我院妇科专科从2010年成立以来,对妇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制定了常规诊疗方案,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采用中医药参与治疗。
对于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1年及2012年两次对原有方案进行优化及总结,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现就妇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估,对原方案进行如下修订,对方案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三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医生基本掌握了妇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中医药参与率,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通过三年对方案的实施,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我科部分中医优势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也分析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有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
所以对优势病种进行经验总结后,制定进一步的改进措施,现分述如下:
功能性子宫出血:
对于顽固性功血患者,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当配合西医治疗。
对于生育期和更年期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崩漏,须先经诊刮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提示有恶变倾向者宜手术治疗。
对于年龄超过55岁仍未绝经,崩漏又反复发作又无须手术者,可用中药或西药促其绝经。
以上措施将在新的诊疗方案中得到实施。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2010年消渴一、临床资料消渴是指患者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导致的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糖尿病归属于本病范畴。
我科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消渴患者合计75例,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7.7±8.3)岁。
二、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措施治疗消渴能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中医症候疗效为89.5096,后期治疗中,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三、分析、总结及评价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冷痛等异常感觉,我科采用中药足浴疗法治疗此病效果明显,具体方药为黄黄60g,丹参、赤芍、川苟、木瓜、伸筋草、透骨草、桂枝等各50g,加水4000m1,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置于专用的木桶内,先熏患肢,待水温降至35~40°C,浸泡双下肢,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浸泡后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足底反射区按摩,按摩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1个月为一疗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5肌中医症候疗效为87.5096。
但在出现糖尿病危急重症时,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糖尿病足(坏疽)等,患者及家属对使用中药治疗患者病痛的时效性、耐受性差,我们应在临床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急救措施,从而更好的解除患者病痛。
2011年度疗效评价总结消渴我科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156例消渴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根据我科《喘证特色病症诊疗方案》,统计发现运用降糖活血方随证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痰瘀互结证70例,总有效率为85.60%,并与单独使用西药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改善脂代谢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运用七味白术散合生脉饮加减来治疗气阴两虚患者,发现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亦显著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1显著增高。
年度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措施(2010年度)经过几年来对我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优化、完善,并又经过一年临床的运行表明,目前我科二个优势病种:胎漏(先兆流产),带下病(盆腔炎)的诊疗方案是切实可行的,病人数量和临床疗效都有大幅度提高,初步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病方面的独特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某些常见病及疑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分析总结如下:一、疗效分析1、胎漏2010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62例,全部病人均采用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包括中药饮片辨证施治和中成药辨证施治;同时加强护理与宣教:、坚持服药。
收到良好的效果。
治愈57例,治愈率91.9 %,好转3例,总有效率96.8 %。
辨证分型:本组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60例,有2例辨证分型不正确,准确率为96.8 %。
有61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 98.4%。
2、带下病2010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78例,全部病人均采用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包括中药饮片辨证施治和中成药辨证施治;西医以抗炎为主治疗。
同时兼病兼药:同时加强护理与宣教,调情志、节饮食、适劳逸、避风寒。
提倡心态豁达、适当运动、充足睡眠收到理想的效果。
治愈47例,治愈率98%,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
辨证分型:本组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47例,有1例辨证分型不正确,准确率为98 %。
有29例采用中药灌肠,6例采用中药外敷,10例采用中药熏蒸,有效率99%。
二、总结1、胎漏本病中药及中成药辨证论治要点及西医治疗要点:中医分型论治:气血虚弱,治疗原则:补气益血,固肾安胎。
药:胎元饮。
肾虚,治疗原则:固肾安胎,佐以益气。
方药:寿胎丸.血热,治疗原则: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方药:保阴煎.外伤,治疗原则:益气养血,固摄安胎。
方药:圣愈汤。
2、带下病本病中药及中成药辨证论治要点及西医治疗要点:中医分型论治:热毒壅盛,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湿热内结,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活血。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多篇)(2)、大便末肛门滴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有鲜血。
(3)、可见痔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的可见到出血点。
(4)、肛门指检指套上有血迹,并可排除直肠内癌瘤出血。
(5)、直肠镜检查可见到内痔核及出血点。
(6)、必要时做粪便细菌培养、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一)外治法外治法是采用熏药、敷药、塞药等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表面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内痔保守疗法既包括了内治法也包括了外治法,两者结合治疗可起到相得益彰、增强疗效的效果。
常于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汤坐盆。
拟方如下:苦参25g芒硝30g花椒20g五倍子20g元胡20g苍术15g侧柏叶15g冰片5g艾叶30g乳香10g没药10g(水煎坐盆)坐浴时间约20至30分钟。
每日1至2次。
(二)内治法(常用于门诊治疗)1、风伤肠络证:症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消痔固脱。
方药:槐角丸2、湿热下注证:症候:便血色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仁丸(《温病条辨》)3、气滞血淤证:症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痛疼,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郁金4、脾虚气陷证:症候: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消痔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用参林白术散5、大肠实热证:症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痔核脱出,糜烂不能回缩,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2011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面对每一个患者,综其症状、体征,首先确定疾病诊断,再者要有一个完善的治疗思路.中风病(脑梗死)分析:在脑梗死的治疗方面参考脑血管病指南与《中风辨证诊断标准》结合本科特色与优势制定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诊疗规范,融入了分期分型分类论治、辨证辨病结合、防治结合的新理念以及结合神经康复理论创出适合不同时期的针刺、中药方案,内容详尽,实用、操作简便,易行,有量化指标。
患者用药更加精确,疗效更为确切,为下一步的康复治疗奠定了基础。
总结及评估:对于脑梗塞的治疗方面,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采用辨证应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动肪粥样硬化斑块,初步显示补肾活血法确实对稳定斑块、缩小斑块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临床上采用醒脑开窍针灸法,配合艾灸、拔罐等疗法,进一步提高了中风偏瘫及手足麻木等症状的恢复率,后遗症期采用脑病专科方剂,配合功能锻炼,收到了较好效果.优化:我们在脑梗死偏瘫的治疗方面采用针药并用分期施治,在弛缓性瘫痪期选用白芥子、细辛、防风及重用黄芪等药物,明显缩短了软瘫期,尤其对大面积脑梗塞的病人更有意义。
针刺选用优势肌,上肢的屈肌群、下肢的伸肌群穴位,强刺激,或配合梅花针循经打刺与药物配合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肌张力逐渐升高进入痉挛期,此时法随病更,中药选用伸筋草、木瓜、防已、白芍等药物舒筋柔筋熄风通络,降低肌张力;针刺选取优势肌的拮抗肌群穴位,强刺激至痉挛缓解或配合浅、轻刺激优势肌群的穴位的方汉协调优势肌与拮搞肌的肌张力,使其达到正常调节状态,实现由BrunnstromV到VI期的转化过程.我们专科应用上述治疗方法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比较有显著的差异.眩晕分析:眩晕除了发作期旋转、呕吐、患者难忍的痛苦以外,还可以使迷路、前庭、耳蜗器官损害,造成耳蜗毛细胞死亡和前庭功能丧失,引起耳鸣、耳聋、共济失调等症.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思维迟顿、头痛痴呆、脑血栓、脑溢血、半身不遂、中风偏瘫、甚至猝死。
2011年度妇产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使用总结中医院妇产科2011年度共有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崩漏、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在临床使用中发现该诊疗方案使用方便,操作性强,标准规范,现将2011年度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科共收治这三种病人41人,中医参与率100%,平均治愈率93%,
平均住院日13天,中药饮片使用率96%。
其中:
2011年,我科收治“崩漏”患者16例,其中肾阴虚型6例,脾虚型7例,血瘀型3例,共治愈13例,好转3例,总治愈率82%。
2011年我科收治“妊娠恶阻”12例,其中胃虚型7例,肝热型1例,气阴两亏型4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治愈率82%。
2011年我科收治“胎漏、胎动不安”13例,其中肾气不足6例,气血亏虚5例,外伤损络2例,治愈12例,好转1例,治愈率95%。
二、存在的问题:
1、患者病情危重时,单一的中药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联合西医输血输液、手术等疗法;
2、既往关于中医药治疗做了大量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均证实中医药对于妇科常见病具有肯定的疗效,但缺乏有说服力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规范化临床研究总结资料。
3、如何运用中药增强患者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率是一个重大临床问题。
4、患者常难以耐受中药的气味,而不愿服用中药。
5、中医特色疗法单一;
三、改进优化措施:
1、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做到利用“望、闻、问、切”四诊,中医辨证论治及现代化诊疗方法为病患解除病痛;
2、探索中医特色疗法在妇产科疾病中应用,尽量运用多种疗法以提高疗效;
3、加强宣传,使广大病患认识到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做好思想工作,使病人接受中药及中医疗法。
4、深入研究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规范病证诊断、疗效评价体系,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5、通过平时扶正固本的药物治疗和预防调护措施,增强患者抗病能力,降低疾病的临床发病率。
6、以便于推广应用为目标,提高有效性、安全性为要求,进行药物剂型改革。
研制系列院内中药制剂,产生中药新药,完善包括艾灸、穴位按摩等在内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
1 / 1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