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
- 格式:doc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12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教育法有关实施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中学教育的一体化学校。
少数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事业统计报表(2015—2016学年度)校长(签章):填报人(签章):学校(公章):南通市通州区学校2015年9月28日南通市通州区学校2015—2016学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数据部门联审会签表2015年9月26日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2015/2016学年初)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续续续续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基础基212小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单位:个基础基213中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单位:个基础基311幼儿园、幼儿班分年龄幼儿数单位:人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单位:人基础基314普通高中学生数单位:人15 / 27基础基333中小学、特殊教育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基础基341在校生中其他情况及外国籍学生情况单位:人16 / 27基础基411幼儿园教职工单位:人17 / 27基础基4211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分学历、分专业技术职务单位:人基础基4212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分年龄单位:人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单位:人基础基423小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单位:人19 / 2720 / 27基础基431中小学、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单位:人21 / 2722 / 27基础基442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单位:人次23 / 27基础基511幼儿园校舍情况单位:平方米(保留两位小学)24 / 27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单位:平方米(保留两位小学)基础基513特殊教育学校校舍情况单位:平方米(保留两位小学)25 / 27基础基521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单位: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单位:26 / 27基础基531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单位:基础基53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时数单位:课时/周27 / 27。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说明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是综合反映学年度基础教育各类学校(机构)基本信息、班级、学生、教职工、办学条件等情况的统计报表。
统计范围: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机构),包括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以及工读学校。
报送时间:本年9月30日前。
填报要求:严格执行《统计法》各项条款,遵循“主体校统计原则”,按照本套报表的指标定义和填报说明,认真填报。
数据来源:来源于学校(机构)人、财、物、教学等管理部门。
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调查内容:1、学校(机构)基本信息情况:基础基111、112表,共2张。
基础基111表全面反映基础教育各类学校(机构)基本属性情况。
基础基112表反映基础教育各类学校(机构)发展现状情况。
2、班级情况:基础基211、212、213、214表,共4张,另有911、912表。
基础基211表反映幼儿园、幼儿班的分教学班分布情况。
基础基212表反映小学教学班不同班额的分年级班数分布情况。
基础基213表反映初中、高中教学班不同班额的分年级班数分布情况。
基础基214表反映特殊教育教学班按不同阶段分年级班数分布情况。
另有基础基911表反映工读学校班数、学生数、教职工数情况。
另有基础基912表反映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情况。
3、学生情况:基础基311、312、313、314、315、331、332、333、341表,共9张,另有911、912表。
基础基311表反映幼儿园、幼儿班的幼儿分年龄,在入园、分班级在园、离园分布情况。
基础基312表反映小学不同分组学生中毕业生、招生、分年级在校生、预计毕业生分布情况。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小学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围:小学、小学教学点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围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小学:是指招收适龄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小学教学点:是指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施初等教育不计校数的教学机构。
少数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附设小学班)填报说明1. 附设教学班:在填报附设班报表时,学校(机构)标识码填写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机构)的标识码,学校(机构)属地管理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学校(机构)举办者等属性代码按附设教学班的类型填写。
附设教学班报表只填报附设教学班类型的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为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教职工数的其中数)。
2.学校(机构)所在地经度、学校(机构)所在地纬度:经度指示南北方向,纵向。
经度表示形式:经度 .经分.经秒,有效值范围为东经73度~135度。
纬度指示东西方向,横向。
纬度表示形式:纬度.纬分.纬秒,有效值范围为北纬4度~54度。
取值方式:国家公布的1:50000的电子地图(已经颁布),县规划局、国土局、测绘局有电子地图。
3.附设小学班填报本表。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附设小学班)(2012/2013第一学年初)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 33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续续续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
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
一类模式:是指除汉语文(汉语)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民族语授课,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类模式:是指除民族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汉语授课,使用汉语文(汉语)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类模式:是指部分学科用民族语授课,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2.双语教学学生:是指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
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是指面向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双语教学岗位上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填报说明1.附属学校(园):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独立填报,在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表中填写所附属高等学校(机构)的名称和代码。
2024年基础教育报表一、学生信息统计* 2024年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XXXX万人* 其中,男生占比:XX%,女生占比:XX%* 农村学生占比:XX%,城市学生占比:XX%二、教师师资情况* 2024年全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总数:XXXX万人* 其中,小学教师:XXXX万人,初中教师:XXXX万人* 教师学历分布:本科及以上占比XX%,大专占比XX%,中专及以下占比XX%三、学校设施资源* 全国基础教育学校总数:XXXX所* 学校建筑面积:XX亿平方米* 多媒体教室占比:XX%* 计算机教室占比:XX%* 图书馆藏书量:XXXX万册四、课程开设情况* 国家课程开齐率:XX%* 地方课程覆盖率:XX%* 校本课程开设率:XX%五、教学质量评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XX%*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满意度:XX%* 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率:XX%六、学生成绩分析* 平均分:语文科目平均分XXXX分,数学科目平均分XXXX分,英语科目平均分XXXX分。
* 及格率:语文科目及格率XX%,数学科目及格率XX%,英语科目及格率XX%。
* 高分段学生比例:语文科目高分段占比XX%,数学科目高分段占比XX%,英语科目高分段占比XX%。
七、升学率与就业率* 小学升学率:XX%* 初中升学率:XX%* 高中升学率:XX%* 大学升学率:XX%* 就业率:XX%八、家长满意度调查* 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占比XX%,满意占比XX%,基本满意占比XX%,不满意占比XX%。
*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占比XX%,满意占比XX%,基本满意占比XX%,不满意占比XX%。
* 对学校设施资源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占比XX%,满意占比XX%,基本满意占比XX%,不满意占比XX%。
中心学校2022年基础教育统计报表分析报告范文分析报告根据全市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工作会议精神,我办辖区各校(园)于9月18日启动2022年基础教育统计工作,并于10月8日全部数据采集和录入。
经市教育局审核,数据客观、真实、准确,予以上报。
现将本学年度的统计数据分析如下:一、办学规模1.学校24所,其中幼儿园16所,小学7所,完全中学1所。
按办别分:公办幼儿园6所,公办小学7所,民办幼儿园10所,民办完全中学1所。
2.教学班327个,其中学前教育100个,小学208个,初级中学4个,高级中学15个。
按办别分:公办幼儿园53个,公办小学208个,民办幼儿园47个,民办初级中学4个,高级中学15个。
3.在校学生16323人,其中幼儿园3625人,小学11566人,初级中学221人,高级中学911人。
按办别分:公办幼儿园2296个,公办小学11566人,民办初级中学221人,高级中学911人。
二、入学情况1.全办适龄人口数。
3—6周岁4071人,其中女1923人;7—12周岁5563人,其中女2680人;13—15周岁3303人,其中女1600人。
2.班额情况。
全办公办小学平均班额55.61,平均班额在55人-1-以下的仅两所学校。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情况。
随迁子女2354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152人,在公办学校就读1152人,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占100%。
4.“三残”入学情况。
全办7-15周岁适龄“三残”26人,其中丧失学习能力8人,已入学18人(在特殊教育学校读小学5人,初中1人;随班就读小学7人,初中5人),入学率100%。
在本办小学随班就读11人中,办外户籍学生4人。
5.学生变动情况。
小学上学年初在校学生9960人,至本学年初共转入277人,复学8人,招生1967人,转出291人,休学7人,毕业1499人,加上民航校区1152人,本学年初在校学生11566人。
小学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四小分校民航校区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增多。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
(2011/2012学年初)
制定机关:教育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 14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
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单位:人
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单位:人
基础基423小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单位:人
基础基431中小学、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单位:人
基础基441教职工其他情况单位:人
基础基442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单位:人次
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单位:平方米
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单位:
基础基531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单位:
基础基53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时数单位:课时/周
基础基912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学生、专任教师情况单位:人。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制二〇一五年六月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机构)均应填报本报表。
具体填报参见《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表。
2.报送时间:9月3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基础教育县(区)统计报表填报范围基础基111 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基础教育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包括:幼儿园、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级中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工读学校、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弱智学校、其他特殊教育学校。
幼儿园:是指招收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单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乐。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
小学:是指招收适龄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小学教学点:是指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施初等教育不计校数的教学机构。
初级中学:是指招收普通小学毕业生实施普通初级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小学统计报表制定机关:教育部(2012/2013学年初)眈准机关:国家统计局眦准文号:国统制【2011】33号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单位:人基础基212小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单位:个单位:人单位:人基础基331小学学生变动情况单位:人基础基332在校生中死亡的主要原因单位:人基础基341在校生中其他情况及外国籍学生情况单位^人单位:人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单位:单位:基础基531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基础基912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学生、专任教师情况单位:人編 号 班数(个)在校生数专任教帅合计 一类模式 一类模式•二类模式合计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二类模式合计一类模式一类模式二类模式甲 乙 123456789101112小学07女 08 —一一年级 09二年级 10r 年级 11四年级 12汛年级13六年级14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编 号 班数(个〉 离校人数 入校人数在校牛数教职工数 计 专任教师甲 乙 123456总计01女 02 一单位:人编 号 小学初中高中二年级 四年级五年级 六年级一年级 一•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一年级 一•年级 三年甲乙 1 234 567 8910 11总计 011 22 2基础基532中小学“4 倩息技术”课程课时数单位:课时/周基础基911工读学校班数.学生数及教职工数。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数据采集工作流程一、前期准备工作(一)在每学年开学初(9月初),各县(市)区教育局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辖区内各级各类独立法人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负责统计工作的老师参会。
县级教育事业统计布置会后,各级各类学校参会人员要及时向校长汇报会议精神。
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要及时召开所属中小学、幼儿园统计报表布置工作培训会。
(二)县、乡(镇)、街道教育主管部门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后,要求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财务、后勤、办学条件的老师为成员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核把关。
(三)成立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方案,然后由校长组织召开学校级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安排布置会,参会人员为教育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所有人员,学校统计员传达上级教育部门统计工作会议要求、内容等并安排工作。
各成员要分工合作,各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学生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教务和人事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教职工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财务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资产以及设施设备、图书数据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校舍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校舍方面的数据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
(四)印发“学生信息台账采集表”、“教职工信息台账采集表”、在校生死亡信息台账采集表”、“办学条件信息台账采集表”、“资产信息台账采集表”等台账下发相关教师填报。
明确统计工作任务、方法步骤、相关表册的上报时间,并对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相关指标进行解释。
要求组内成员会后各司其职,积极行动,认真按会议要求开展本年度统计工作。
二、数据采集(一)学生信息采集统计报表中学生相关数据采集主要依据是《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第一手基础数据,做到统计报表数据与学籍信息完全吻合,若两套数据在统计时点出现数据不一致,应计实统计,并书面情况说明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逐级上报情况说明。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小学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围:小学、小学教学点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围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小学:是指招收适龄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小学教学点:是指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施初等教育不计校数的教学机构。
少数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小学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小学、小学教学点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小学:是指招收适龄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小学教学点:是指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施初等教育不计校数的教学机构。
少数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教育法有关实施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中学教育的一体化学校。
少数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制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2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3基础教育县(区)统计报表填报范围4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6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机构)均应填报本报表。
具体填报参见《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表。
2.报送时间: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经管。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基础教育县(区)统计报表填报范围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规范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规范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基础教育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包括:幼儿园、小学、小学教案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级中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工读学校、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弱智学校、其他特殊教育学校。
幼儿园:是指招收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单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乐。
设立幼儿园须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合格,并予备案。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附设幼儿班)
填报说明
1. 附设教学班:在填报附设班报表时,学校(机构)标识码填写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机构)的标识码,学校(机构)属地管理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学校(机构)举办者等属性代码按附设教学班的类型填写。
附设教学班报表只填报附设教学班类型的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为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教职工数的其中数)。
2.附设幼儿班:是指在幼儿园不能满足需要的地区,依托其他学校举办学前教育(包括学前班)的组织形式。
在填报时,按照托班、小班、中班、大班进行填报。
对于小学附设的学前一年的教育形式,在填表时,请将幼儿数据填入大班,若存在混龄班的情况,也将数据填入大班,使用数据时,可按照年龄进行分类。
3.学校(机构)所在地经度、学校(机构)所在地纬度:经度指示南北方向,纵向。
经度表示形式:经度 .经分.经秒,有效值范围为东经73度~135度。
纬度指示东西方向,横向。
纬度表示形式:纬度.纬分.纬秒,有效值范围为北纬4度~54度。
取值方式:国家公布的1:50000的电子地图(已经颁布),县规划局、国土局、测绘局有电子地图。
4.附设幼儿班填报本表。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附设幼儿班)
(201 /201 学年初)
制定机关:教育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 33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
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
一、指标解释
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
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
一类模式:是指除汉语文(汉语)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民族语授课,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类模式:是指除民族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汉语授课,使用汉语文(汉语)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类模式:是指部分学科用民族语授课,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2.双语教学学生:是指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
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是指面向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双语教学岗位上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填报说明
1.附属学校(园):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独立填报,在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表中填写所附属高等学校(机构)的名称和代码。
2.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2省(自治区)填报本项。
3. 网管供水:即通常说的自来水,指市政供水部门通过管网将水输送至学校内。
4. 自备水源:是指利用学校内的水窖、手压井、引泉水、大口井和机井等提供学校日常所需的饮用水。
5.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厕所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粪便必须及时清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包含如下类型:①三格化粪池厕所,②粪尿分集式厕所,③三联沼气式厕所,④水冲式厕所(完整下水道水冲式)等。
6.安全保卫人员:包括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校内职工、临时工、外聘保安公司等人员。
7.附设幼儿班填报本表。
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
一、指标解释
教学班:是指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填报说明
1.附设幼儿班:是指在幼儿园不能满足需要的地区,依托其他学校举办学前教育(包括学前班)的组织形式。
在填报时,按照托班、小班、中班、大班进行填报。
对于小学附设的学前一年的教育形式,在填表时,请将幼儿数据填入大班,若存在混龄班的情况,也将数据填入大班,使用数据时,可按照年龄进行分类。
2.附设幼儿班填报本表。
三、校验关系
表内关系
列1=列2+列3+列4+列5
基础基311幼儿园、幼儿班分年龄幼儿数
一、填报说明
1.离园(班)人数:是指完成学前教育,离开幼儿园(幼儿班)的幼儿人数。
2.附设幼儿班填报本表。
二、校验关系
表内关系
列1=列2+列3+列4+列5
列6=列8+列9+列10+列11
列6>=列1
列6>=列7
行01=行04+行05+行06+行07+行08
行01>=行02
行01>=行03
(行02,列6)=(行01,列7)
基础基332在校生中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填报说明
1.打架斗殴:是指由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造成的死亡。
2.校园伤害:是指由于学校教职工对学生伤害造成的死亡。
3.刑事案件:是指由于外来人员入侵,在校园及校园周边实施犯罪造成的死亡。
4.附设幼儿班填报本表。
二、校验关系
1.表内关系
列1=列2+列3+列4+...+列23+列24
行01=行02+行03
基础基311幼儿园、幼儿班分年龄幼儿数单位:人
基础基341在校生中其他情况及外国籍学生情况
一、指标解释
1.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二、填报说明
1.外国籍学生:是指在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机构)注册接受基础教育的外国籍儿童少年。
(该指标数据不计入在校生数中)
2.附设幼儿班填报本表。
三、校验关系1.表内关系
行01>=行02
2.表间关系
[基础基341].(行01,列3)~[基础基341].(行01,列5)<[基础基311].(行01,列7)
[基础基341].(行02,列3)~[基础基341].(行02,列5)<[基础基311].(行02,列7)
基础基912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学生、专任教师情况
一、指标解释
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
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
一类模式:除汉语文(汉语)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民族语授课,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类模式:除民族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汉语授课,使用汉语文(汉语)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类模式:部分学科用民族语授课,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2.双语教学学生:是指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
3.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是指面向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双语教学岗位上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填报说明
1.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按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类型填报;跨模式授课专任教师按其授课主要模式类型统计。
2.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2省(自治区)有双语教学班的学校填报本表。
3.附设幼儿班填报本表。
三、校验关系
1.表内关系
列1=列2+列3+列4
列5=列6+列7+列8
列9=列10+列11+列12
行01=行03+行04+行05+行06
行01>=行02
2.表间关系
[基础基912].(行01,列1)<=[基础基211].(行01,列1)
[基础基912].(行01,列5)<=[基础基311].(行01,列7)
[基础基912].(行01,列9)<=[基础基411].(行01,列3)
基础基991附设班专任教师学历情况
一、指标解释
附设教学班:是指受当地条件、资源所限,各级各类学校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利用现有学校资源(教职工、办学条件等),举办的其他层次(形式)的教学班,包括:附设幼儿班、附设小学班、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附设特教班、附设中职班。
附设班类型为多选项。
二、填报说明
1.高中阶段毕业:是指获得普通高中、成人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文凭。
2. 附设教学班:在填报附设班报表时,学校(机构)标识码填写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机构)的标识码,学校(机构)属地管理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学校(机构)举办者等属性代码按附设教学班的类型填写。
附设教学班报表只填报附设教学班类型的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为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教职工数的其中数)。
3.附设幼儿班填报本表。
三、校验关系
1.表内关系
列1=列2+列3+列4+列5+列6
2.表间关系
[基础基991].(行01,列1)<=主体校教职工数
基础基912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学生、专任教师情况单位:人
基础基991附设班专任教师学历情况单位:人。